登陆注册
17545800000025

第25章 书斋志异(2)

然而黄昏酒醒,灯孤人静,我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石门湾的缘缘堂来。此堂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距今尚未满六岁。形式朴素,不事雕斫而高大轩敞。正南向三开间。中央铺方大砖,供养弘一法师所书《大智度论·十喻赞》,西室铺地板为书房,陈列书籍数千卷。东室为饮食间,内通平屋三间为厨房,贮藏室,及工友的居室。前楼正寝为我与两儿女的卧室,亦有书数千卷,西间为佛堂,四壁皆经书。东间及后楼皆家人卧室。五年以来,我已同这房屋十分稔熟。现在只要一闭眼睛,便又历历地看见各个房间中的陈设,连某书架中第几层第几本是什么书都看得见,连某抽斗(儿女们曾统计过,我家共有一百二十五只抽斗)中藏着什么东西都记得清楚。现在这所房屋已经付之一炬,从此与我永诀了!

我曾和我的父亲永诀,曾和我的母亲永诀,也曾和我的姐弟及亲戚朋友们永诀,如今和房子永诀,实在值不得感伤悲哀。故当晚我躺在床里所想的不是和房子永诀的悲哀,却是毁屋的火的来源。吾乡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吃敌人炸弹十二枚,当场死三十二人,毁房屋数间。我家幸未死人,我屋幸未被毁。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失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以至四进四出,那么焚毁我屋的火的来源不定,是暴敌侵略的炮火呢,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呢?现在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外乎这两个来源。

于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结论: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料想它被毁时必然毫无恐怖之色和凄惨之声,应是蓦地参天,蓦地成空,让我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的。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那我很不甘心,堂倘有知,一定更不甘心。料想它被焚时,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我这里是圣迹所在,麟凤所居。尔等狗彘豺狼胆敢肆行焚毁!亵渎之罪,不容于诛!应着尔等赶速重建,还我旧观,再来伏法!”

无论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或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在最后胜利之日,我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来!东战场,西战场,北战场,无数同胞因暴敌侵略所受的损失,大家先估计一下,将来我们一起同他算账!

我的书房史

萧乾

自从写了《搬家史》之后,我发现几乎任何事物只要用“一生”这根线一串,就能串出一部历史来。我的《在歌声中回忆》就是这么写的。书房也是这样。

我生在贫苦人家。小时睡大炕,摆上个饭桌它就成为“餐厅”,晚上摆一盏煤油灯,它就是“书房”了。

可是我老早就憧憬有一间书房---一间不放床铺、不摆饭桌、专门供读书写文用的地方,对于读书人或文学工作者,不应说它是个奢侈,那就像木匠的作坊。然而它在我大半生中都曾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二十年代初期,我每天都去北平安定门一条胡同上小学,在三条拐角处有一排槐树,旁边是一道花砖墙,通过玻璃可以看到那栋洋式平房里临街的一间书房---后来才知道它的主人就是社会科学家陶孟和。平时窗上挂了挑花的窗帘,看不清里面。冬天黑得早,书房里的灯光特别亮。我有时看到主人在读书或伏案写作,有时又叼着烟斗在一排排书架中间徘徊。当时我小心坎上好像在自问:我长大后有一天会不会也有这么一间书房。

一九三五年我进天津《大公报》,同另外三位大学生同住在一间宿舍里。楼下就是印大报的机器房,对面是成天冒烟的法租界电力厂。那时我就锻炼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睡觉的本事。当年去上海筹备沪版《大公报》,也是先住宿舍,后来先后当了王芸生和杨朔的二房客。“小树叶”去日本之后,我就一个人住一间了。我在编副刊之余,还为巴金、靳以的刊物写文章。我的长篇《梦之谷》就是那时候写的。“小树叶”是从刊物上的连载读到的,她气得哭了通鼻子,我只好连口道歉说早应向她坦白。“八一三”失业了,后开始逃难了。不要说书房,连个睡觉的地方也成问题了。我们从上海而港粤-武汉-长沙-沅陵-昆明的流徙中,经常是她同女难友,我同男难友搭地铺。最后,多亏了杨振声老师和沈从文先生的照顾,我们总算在昆明北门街分到一间小屋。

一九三八年在香港《大公报》还是住集体宿舍,一九三九年出国,在伦敦住公寓同在上海住亭子间差不多,只是白俄女房东换成英国的老大娘。我第一次有间书房是在剑桥大学王家学院。

在剑桥的二十来所学院中,王家学院是很难进的。即便收了,也很难成为住宿生。我由于是由两位最杰出的王家学院毕业生福斯特和魏礼介绍的,所以王家学院让我住了进去。除了卧室还给我一间书房,北面窗户濒临剑河,东面则对着著名的王家学院教堂和大草坪。那幢楼建于十四世纪,但设备完全现代化了,长沙发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上七八位来客。书房门楣上照例漆着我的姓名。

我虽只占用过那间书房两年(没写完论文却写了两本书和连载重庆《大公报》的《话谈当今英格兰》),我却时常怀念那间书房。一九八五年重访剑桥时,承母校邀我和洁若在客房住了一晚,我们还特意去重访了一下不知易过多少个主人的那间书房。

一九四六年在复旦教书,大学在徐汇村给了我一幢日本式平房。地方不大,但卧室、客厅一应俱全,还有间小书房,在那里,我写了几十篇国际社评和《红毛长谈》,也编了《人生采访》和《创作四试》。

在漫长的一九四九至一九八三年期间,我不但再也没有了书房,其间有七年是处于流放中。那些年,书房对我就成为非非想了。有些年,我只盼不再去公厕,能再用上抽水马桶我就很知足了。我时常害怕头一晕会跌进那爬满了蛆虫的粪坑里。

现在来谈谈如今我在木樨地住所的这间书房。

许多朋友一进门就说“啊,可真乱!”《读书》月刊甚至还特意派人来为我这其乱无比的书房拍了照,登在刊物上。其实我也十分羡慕朋友们那窗明几净的书房,但我对书房的第一要求是:它得出活儿。我在这间书房里已写了并编了足够百万字的书,近四年又同洁若合译了上百万字的《尤利西斯》。我爱我这间书房,因为它出活儿。

我是编副刊出身的,我一向是乱中有序。当编者的倘若给人家的稿子弄丢了,那可拿什么也赔不起。我从没丢过。三十年代,一个下午我得看上一二十篇稿子---不止看,还得先分类(即用、待用、再酌和不合用)。然后挑出需要写封信的。最近台湾女作家张秀亚的女儿从美国寄给我一个复印件,是三五(1935)年我在她妈妈文章后面写的一段话,谈文章宜少用“的”字。

现在谈谈我这书房的乱中有序。我的书桌周围有不少盒子-大都是用中间糊有玻璃纸的咖啡盒子改装的。首先是我的“意识流”-也就是我偶然想起可写的题目或一句话。像“北京城杂忆”这类系列短文的胚胎都来自这“意识流”箱。另外有“备考箱”。信则仍分作“即复、缓复、不复”三类。复完的信就放入书桌底下“已复”盒---满了就包起来,标上日子。书桌的抽屉有放纸的,有放各种尺寸的信封的。还有个小筐筐,内装七个住址本,有二三本国外的,四本国内的。国外按国家分,国内的则有的按类别(如文化,影视,出版等),有的(个人)就按姓氏字母排列。所以任何住址,我随手都能查到。

长沙发是我的休憩处,一头架子上放的是药品和营养品,另一头是我心爱的激光唱机。书架上放着分类的激光唱盘。沿墙是我从几十盆花中精选的花,经常换,我特别钟爱我自己插枝长大的。朋友知道我喜养龟,就送了我五只金钱大的绿毛小龟。我把它们养在鱼缸里。不幸,其中一只死了,我深怕由于自己忙于《尤利西斯》,疏忽了宠物,所以赶紧送回给原主了。大乌龟则养在阳台上。

近几年领导曾经三次建议我换个更大的地方,我都婉言谢绝了。我晓得在知识分子的住房条件上,我已算是中上等了,我不能忘记自己以前过的日子,更不能忘记今天还有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呢。

这书房就是我的归宿。我将在此度过余生,跑完人生最后一圈。我希望在这里能多出些活儿。然后,等我把丝吐尽时,就坐在这把椅或趴在这张书桌上,悄悄地离去。

能够这么善终,这是我在六六年夏天所不敢想的。我很知足。

书斋戏笔

傅孝先

中国文人对自己的住所似乎最为珍视和情重:单以“斋”字来说,有些奇怪的斋名可以暗示作者的性情、嗜好或仪表,像贯酸斋、徐甜斋、钟丑斋等元代散曲大师可以为例。其他如庐疏斋、周挺斋、杨澹斋、刘逋斋和朱诚斋等名字虽较传统化,也是散曲史上知名之士。顾名思义,斋是读书和写作的地方,“甜”或“酸”均不相宜,一方面可能使人误会是食品店或餐馆,另一方面正如冯开之所说:“读书太乐而漫,太苦则涩”;“丑斋”二字虽别致,但我们不难想象钟嗣成在书斋里成天揽镜自照,长吁短叹---“恨杀爷娘不争气”,因而浪费了不少宝贵的光阴,否则他的成就会更为可观……古人说“读书最乐”,又说写文章是“不朽之盛事”。我想这些话高调的成分居多---拿来勉励别人(尤其是后生小辈)很管用场,自己躬行起来却处处“碍难照办”。第一,当然啰,先得布置一个良好的环境。晚明作家吴从先说得好:

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杆、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嫏嬛仙洞,不足羡矣!

万一三生有幸,能坐在这样雅致的书斋里还是不行,因为书有不同的类别,不是任何时候可读任何书籍的。于是乎第二,必须找个适合的时刻或境景方读得下去。这位最讲究生活之艺术和情趣的大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堕空。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消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录宜烧烛破幽。他则遇境既殊,标韵不一。

读书在追求知识,然而追求在本质上是一种痛苦。柏格森到底是大哲学家,深深了解人类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行动自然也包括痴望天花板或小寐一番。读书据说和智慧有莫大关系,但若智慧不能蜕化为权力(试看社会上这许多可怜的教授们)的话,又有何用?在工商业极度膨胀“起飞”的今天,能为兴趣而读非武侠小说非侦探故事的人简直是寥若晨星。别以为大学者们求知若渴,其实绝大多数的“海内硕儒”和“海外学人”读书时很少有欣赏的闲情,只是为了著述或作参考教材,所以尽可能不读全本,只念几章---下焉者甚至只急急忙忙地查几处“引得”,抄上一两段。

书斋显然也不是写作的好地方。气氛太静了-静得奇怪,反而会影响文思集中。最好扭开收音机,闭目欣赏一点“敲打乐”,倒不失为一种调剂,但文思仿佛总隐隐约约地蕴藏在音乐之深处,拒绝飘出。张开眼睛也许容易得到灵感一点,于是游目四骋---昨天花不少时间理齐了左手边的大书架,怎么那本《中国当代作家索引》又歪到一边去了?对面架上那册《惊梦集》,没念过两次,奇怪已经相当旧了……薄普那座头部塑像到底是“仿”自名家之手,可说“面露微笑,神采奕奕”。诗人虽不过是个驼背的矮子,但长了个“天才”的脑袋,这是绝妙的艺术素材。只有这种脑袋有被选的荣幸……去年从书社函购的那部《一千零一首美国情诗选》,封套红得十分惹眼,内容也许是蓝柔柔的甚或黄澄澄的。什么时候有空总要“设法”读它几页……-书斋是打盹的好地方。我应该自号“眠斋”或“卧云轩主人”。“中国的莎士比亚”也不错,可以考虑考虑。

书房雅趣

寂岛

谁不想有一个美妙的书房?

写作时让你遐思,读书时让你神往,紧张时让你放松,困惑时让你坚强。给你灵感,给你启迪,给你智慧,给你力量。作家的书房就是这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设计一间八边形的书房,一边是门,七边是窗,可以随时观赏周围的风光。幽默大师的书房也在制造幽默景象。

英国诗人雪莱的书房,建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树上,他像一只野鸟置身在树洞里写诗吟唱。

法国作家雨果的书房,设在盖纳西岛的最高点上,起名“水晶室”,天花板和墙壁都用玻璃装潢,可以仰望蓝天,俯瞰大海,目送海鸥,神怡心旷。一代文豪的书屋也不同凡响!

中国作家郭风早年的书房,是故乡的一间斗室,古色古香。三面绿云自然界,一间书斋小沧桑。窗外有一棵龙眼树,树上有白头翁的鸟窠;邻近有一座古屋,屋脊上长着狗尾草,时有喜鹊飞来、斑鸠歌唱……他就在这里构思了童话诗《屋顶上》,从此走向文学殿堂!

谁不想有一个舒适的书房?

学习时博览群书,休息时巧饰梳妆,灵感来时挥写文章,蒙蒙眬眬时孤芳自赏。一个求知的课堂,一个自学的地方,一个自由的天空,一个心灵的海洋。

文人的书房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天之魂

    天之魂

    本书包括的文章有:大漠魂、大水、温多尔·罕山上的圆石、哭润的沙坨子、古犄角、荒漠三魂、大漠的落日、空谷、沙路、狼子本无野心、一只老蝈蝈。
  • 野草

    野草

    本书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
  •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古堡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没有人烟

    没有人烟

    对“诗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似乎没有争议,但是,何物“语言”?这就有歧义了!我们可以遇见古今两种常见说法。第一种是诗与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第二种是诗使用自造的专属语言。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我爱tf

    我爱tf

    她们,三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当上了艺人,获取到了粉丝的鼓励。在窗外无数次地从外往里看,无数次地被发现。不知道是友情还是爱情?搞不清MATgirls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三个少年,三个少女,经过了多少挫折。只知道,爱你,是因为有你
  • 运道封神

    运道封神

    乾坤大陆,道武并行,叶辰自穿越而来,天运在身,势要武道逆苍穹,道法破霄汉!
  •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异界游

    英雄联盟异界游

    天才?升级多块?本斯文只需要召唤几个人物,就可以OK你了!宗门势力?多强大?在英雄联盟面前,就是渣渣!你能躲得过阿卡利的暗杀?还能躲过不祥之刃不成,一个不行,两个一起上,两个不行,英雄联盟,一起上!!!谈笑间飞灰湮灭!林思文的人生就是一点都不斯文。
  • 娇妻来袭:总裁我不怕

    娇妻来袭:总裁我不怕

    以前他说:“你他妈就是一个废物!”她却无法辩驳,任由他出气,终于有一天,苏雨涵卷土重来,某前夫却无耻的说:“媳妇儿,求带走!”“滚”简单的一个字,曾经包含了太多的感情,说不出口,而现在想说出这么一个字就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帝少辰站在苏雨涵的后面,霸气地说:“我媳妇儿叫你滚了,还不快滚!还有媳妇儿是不可以乱叫的,现在是我的女人,所以注意你的言辞。”娇妻翻身,看她智斗前夫,半路遇到他,却得知自己却是一个替身,她将何去何从?
  • 穿越鹿鼎之吾是谁

    穿越鹿鼎之吾是谁

    拥挤的公交车意外坠入西湖,女主因此穿越来到大清康熙年间,少年瑞智的康熙,风流多情的韦小宝,玉树临风的吴应熊,神秘的龙族复西斜,纷纷为之吸引。有人说她像顺治的宠妃董鄂妃,有人说她是康熙的皇贵妃,有人说她是小宝七个老婆之一的阿珂,她到底是谁?她又因何来到古代?
  • 混在银行

    混在银行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银行储蓄柜员工作与生活的小说。它以主人公徐文亮在银行工作的经历为主线,并辐射到他周围的家人、同事、同学和朋友们。记录了几个年青人步入社会后所经历的悲喜交加的人生变化。在时间的静静流淌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每一个人的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 你是我的,不准逃

    你是我的,不准逃

    美好的青春,有美好的TA走过,他们也是这样,不肯分离,不肯放手。在他们之间,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小故事接踵而来,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难过令人措手不及。。。。。
  • 古战纪

    古战纪

    有人说我是占卜师,有人说我精修预言术,还有人说我有先知血脉。其实,我只是一只“乌鸦”。
  • 仙将

    仙将

    一个在家中受排挤的少年吴天当最爱他的父亲被杀死后被逐出家门从此靠着自己过荒漠遇到千军万马也勇往直前。最终得到强者帮助走出困境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