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1600000110

第110章 以心智和虔敬

老友打开电脑,说是不久前她和中学同学相聚,拍了不少照片,做成“花甲的花季”, 让我欣赏。那一幅幅图,一群群人,我看着,几乎都觉陌生。那时虽同在一校,我在初中,她在高中,相差两三岁,感觉上只能遥望了。那时就看不清,现在自然不认识,只是,我的第一感觉是,光阴荏苒,大家都有老态了。

我们聊。

如果把岁月打包,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大约可分为两块: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被完全不同的色彩涂抹的两块,魔方一样。后面是不是还能有一块呢?另一个三十年,有没有可能? 那会是怎样的色彩?或许,将来的事不好说,那么,前面再多加一块,加上三十年,如今八九十岁的,多得是呢,那一块,什么颜色?

彭新琪老师新近赠我一书,是她编的,名《七人集》。七位上世纪30年代前出生的包括她本人在内的上海女作家的作品选集。

七位均已是耄耋之年,最年长的罗洪先生已届期颐。书的装帧很朴素,浅蓝色的封面,七朵红色的舒展又自信的郁金香,书名下以很小的字体标注着:(30前)上海女作家絮语。比起如今有时在媒体上所见的惊天动地的“80后”“90后”,这个“30前”实在很低调,简直有点羞答答。

但我还是被深深地吸引了。不仅因为作者中有我曾接触过或我的父辈曾与之共事过的,更因为她们笔下所写的人事和她们与笔相伴几十年不离不弃的人生态度,令我深思遐想。她们中有的已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几年前已双目失明,“本该心安理得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但我们都无法放下手中的笔”。她们孜孜矻矻,希望留下来的文字“能对我们社会进步,对年轻人了解过去的一段历史有所裨益!”那些在大半个世纪多舛人生中相伴她们的追忆、理解、情谊、感恩,挥之不去的点点滴滴,化成刻骨铭心的文字,就是具象的历史了,对后人,是活化的教材。

抗战时期的罗洪,在躲避日寇轰炸的逃难中,在扶老携幼颠沛流离的路途上,寻觅着志同道合者,一篇篇写着散文和小说,然后一直写着编辑着,直到今天;因为爱书而自幼立下“长大了要当书店店员”宏愿的欧阳文彬,她笔下的文化名人叶圣陶、夏丏尊,如何在战乱流亡和反动派的查禁中坚持出版进步书刊,编辑出版《中学生》,仿佛面前站着一个个中学生,杂志处处为他们着想,教他们如何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关心国家兴亡,如何做一个正直的重品行操守的人。在西迁东移中,坚持办好开明书店,给年轻人出好书。大师们一面潜心于文化的传播研究,一面坚守着文化人的风范,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看着这些记述,我迷惑,比起今天,当时的生存条件要艰苦困难得多,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什么现在的“文化”反倒脆弱起来,脆弱得几乎难以存续。

《七人集》中,很多篇是记录建国以后中国文学界、文化界中发生的让人无法忘记的一段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传递着特殊的信息和踪影,很不堪的。黄宗英的《但愿长睡不愿醒》,写当年在奉贤文化干校的生活,许多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许多著名的女作家男作家在那里,住茅棚,种菜,被管制和批斗着。黄宗英说她学会了无表情,“遇事,既不能哭,更不能笑。一个笑容就会构成罪状。

这种表情,作为一个演员也是很难练的。练成后也是会留有后遗症的”。她写道:“人经过‘文革’,还能相信这个世界,相信人群,相信自己,不容易,真不容易。”读这样的文章,欲哭无泪。

看着卷首七位老太太淡定安然的合影,想着人的一生、女人的一生可以这样度过,这本七位老太太写的朴素的书,总在我心里轰然作响。

王安忆为《七人集》作序,题为“我的阿姨们”。那都是些看着她长大的前辈,她还记得幼时阿姨们和母亲的情谊,记得她们的注视。阿姨们也都是母亲,在家里是主妇,因为上着班,自己还有向往,于是外面多少风雨,一样也躲不掉。王安忆在“序”中写:

“那些不堪的岁月,她们都是见证。而我则是要付出心智和虔敬去了解她们,她们经过的时代,我不可望其项背。”

是的,一个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时代,就是“魔方”的前面一块,那三十年,我们的前辈从那里来,至今她们还在挺起胸膛向前,尽管步履蹒跚,尽管几乎看不清了写不动了,但什么也没有改变她们!她们依然相信真诚和善良,相信勤劳和朴素,相信友谊和情感,相信生命和激情。是什么使她们一生都不愿浑浑噩噩?这是我想要知道的,以心智,以虔敬。

同类推荐
  • 恰同学芳华

    恰同学芳华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分为回忆篇、心灵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2003年的鲁院、摇曳在风中的铜铃、鲁院——我一生的梦、生日、鲁院日记选、鲁二期的“第一课”、我的两个同学师傅、非常爱情等。
  • 密室喧哗

    密室喧哗

    《密室喧哗》精选诗人罗亮二十余年诗歌200余首,分“纯白”,“玩具房”,“野花”,“此在”共四卷。《密室喧哗》全面展示诗人诗歌创作极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审视世界的方式,及诗人跨世纪的语言和思想风格流变过程。
  • 郁达夫自选集

    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采石矶》、《离散之前》、《烟影》、《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海上通信》、《一个人在途上》、《病闲日记》、《钓台的春昼》等文学作品。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热门推荐
  • 吾家有萌妻,金屋藏娇

    吾家有萌妻,金屋藏娇

    题记:我以为你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但其实,你一直都知道。安洛还记得,王俊凯说过,蓝色信封代表我爱你。
  • 爱恋成真:我只宠你

    爱恋成真:我只宠你

    凉未三岁那年,凉优优一岁,第一次见面她咬了他一口,口齿不清的说哥哥好吃!凉未五岁那年,凉优优三岁,她抢了他最爱的玩具,说哥哥的就是优优的!凉未六岁那年,凉优优四岁,她天天跟在他的后面,说要永远和哥哥在一起。凉未九岁那年,凉优优七岁,她说长大了要当你的新娘,这样就不会离开他了。凉未十三岁那年,凉优优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 天不养骄

    天不养骄

    考古工作者的一次偶然发现,将我们带进了一个神秘的匈奴世界。
  • 易烊千玺之幸好有你

    易烊千玺之幸好有你

    女主林若旋在一场演唱会中偶遇了他,之后又莫名其妙成了他学妹,生活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面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期待!
  • 听说下雨天

    听说下雨天

    她不是个玛丽苏。从日常生活就能看出来。比如现在,运动会开到一半会下雨,最主要的是她淋得像落汤鸡。再比如她不是那种裸分能考上市一中的学霸,她只是拖关系进来的那个大部队中的一个。还好她还有漂亮的容貌,和。。。傲人的体育成绩。还好现在,也有人帮她递了一件干衣服。( ̄ε(# ̄)☆╰╮o( ̄皿 ̄///)
  • 最强春野樱

    最强春野樱

    作为一个成功的人生赢家,最无奈的就是被迫的穿越了。更让人无奈的是,你丫的穿越谁不好,偏偏穿越成为了春野樱?大爷我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啊喂!哎,算了,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仔细想想还是蛮带感的,不管自己穿越成了谁,作为一个成功的人生赢家,都应该将自己的道路铺垫的无比完美,哪怕只是春野樱,自己也要成为那个火影世界当中最强的春野樱!!!
  • 穿越黑洞之奥秘

    穿越黑洞之奥秘

    龙羽带着龙飞雪从未来回到现在,寻找毁灭宇宙的罪魁祸首,但是对方太过强大,龙羽不得不寻找新的同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切秘密逐一揭晓。人类的出现和毁灭,其实都是一句话。
  • 彼时年少,祭一场无妄之灾

    彼时年少,祭一场无妄之灾

    安宛颜回过头,看见简恩予向她走来。阳光定在他身后,她失落地转过脸,无限忧伤。他从阳光下走来,而她站在阴影中。他踏着金色光芒,身披绿色斜晖;而她心底如此灰暗,尘封着晦涩的灵魂。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往,终于穿透心底的阴霾,并参杂着被捉弄的命运,一一席卷而来。
  •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犹太人的幽默与智慧

    本书主要内容为:金钱智慧,死了也要把金钱带走,赚钱的哲学,大钱是小钱的儿子。
  • 零号契约

    零号契约

    恋爱、毕业、工作、结婚,这是身为准律师的她对未来平凡生活的蓝图规划。可老天偏偏眷顾她,送上了一份不平凡的厚礼……面对司法界两大精英——一个是笑容灿烂到能让三千弱水都昏眩的“阿波罗”,一个是成天摆着张扑克俊脸的“玛尔斯”,她该如何抉择?当她与“阿波罗”莫名签下所谓的“零号契约”后才明白——自己的内心究竟偏向何方。也许“战神”的世界里本就没有爱情,他宁愿放弃一切离开她,也要去异国完成危险的维和任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