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9300000011

第11章 科学是什么(2)

不仅对于医学,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对于各种算命、巫术等等不愿意同科学合流的理论,都有很好的检验效果。前面说过,星座算命所给出的结论大多是不可证伪的。但有时也有一些可以证伪的结论,有时也灵,那怎么知道星座到底有没有用呢?找一堆人,随机分组,一组人用和本人相符的星座的预测结果,另一组用和本人不符的星座的预测结果,但也告诉他们这些都是真实的预测结果。看看两组人觉得灵验的比例是否相近。实际上,有人已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同样一段预测结果发给不同星座的人,结果人们都表示很“灵”。

双盲实验在这个问题上,排除的是“巴纳姆效应”的干扰。这是一个心理学效应,说的是人们倾向于相信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预测,而不管这个预测是不是真的准确。

再比如,我们在历史上常看到某些特别灵验的算命大师。如在某名人年轻的时候说此人大有可为,如在朝代更替之前就能预言某朝当兴,假如我们翻开史书统计,灵验的预言比不灵验的要多很多,这说明算命真的有道理吗?不能,因为样本不是随机选择的。要真的检验算命,应该找一大堆算命大师,让他们作出大量可证伪的预言。再叫不会算命的人用类似的句式作一些假预言,成为对照组。看看是不是算命大师组预言为真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甚至于只要其中有某一个大师的预言概率明显高很多也可以。否则,哪怕名声再大、口碑再好的算命大师,无论历史上的还是当代的,都不能算他真正有本事。

双盲实验在这里排除的是“幸存者偏差”的干扰。这个意思是说,只有被验证为正确的预言,人们才会广为传诵,才愿意记录在历史书上。那些出错的预言,人们没兴趣传播。因此光从历史书上或者邻里的传闻里听说的某大师灵验所留下的印象,和现实是有偏差的。

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并不是没有漏洞。诚如休谟就怀疑人类的任何检验手段都不可能彻底地符合客观事实。譬如,或许有某个神医一接受实验就紧张,发挥失常,真正看病时却没这个问题。那么双盲实验就会冤枉他。

更大的缺点是,大样本实验的成本非常高,药物实验耗时很长,很多治疗方法没有条件接受这样的实验。严格如美国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新药上市也不是全靠双盲实验,还要结合临床医生的反馈等等更多的信息。

但是,这里一定要说但是,对于那些争议特别强的理论,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仍旧是剔除骗术、心理误差、第三方原因等非常态因素来检验争论对象是否有用的最好办法。没有其他任何方法更有效了。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具体下结论说中医如何,而是用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来说明,无论任何声称自己和科学“不是一个系统”、不能“把科学理论强加给我”的理论,最终还是离不开实用主义,离不开经验检验。而且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假如你拒绝检验,那么你的理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不实用的,很难和信口开河的巫术、骗术区分开来。

有没有科学比不过“非科学”的例子呢?

还真有。比如中国菜。

很多国外采风里说,西方人做饭跟做科学实验差不多,跟你学做饭的时候,非要问清楚“少许”葱姜是多少克、“少许”酱油是多少升,厨房里连量杯都用上了。可以说,他们的做菜方式是非常符合“科学”标准的——实际上,好吃又便宜又能快速开分店,不依赖厨师技术还能保持味道不变的西式快餐,就是这么控制质量的。制作菜肴的每道工序都有近似于科学实验的严格数据控制的要求。

但是我们都知道,外国人照这种方式做出来的中国菜并不好吃。而一个中国人,完全没有“科学”的学习过程,只靠纯经验的积累,练上一两年就可以做出美味的中国菜来。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喜欢吃中国师傅按照这种“非科学”方法做出来的菜,这就证明,在做中国菜上,中国烹饪法是优于“科学”烹饪法的。实际上,也并没有科学家跳出来冲着中国厨师说:你的做菜方式是不科学的,所以你的菜再好吃也没用,我不吃!

这可以证明:科学并不一定就是解释、改造世界的唯一标准。比如在做菜这件事上,科学方法就被打败了。而且我们评价两者孰优孰劣的标准是非常清晰的:立足经验主义的实用主义。

中国烹饪法做出来的菜好吃,技巧容易掌握。所以就赢了。

那么,假如我们有什么“来自于老祖宗的精华理论”不被科学接受,也不用郁闷,我们只需要把这个理论用起来,得到比科学更实用的效果,科学自然会低下头来虚心求教。反之,天天喊着“天道”“自然”等等大话一点说服力也没有。你见过哪个厨师跟顾客说,哥做这饭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哥懂五行八卦么?

有一种观点,说科学只是众多认识论中的一种,只相信科学,拒绝别的理论,不也是一种迷信吗?

什么叫“迷信”呢?不经思考的相信,不允许别人质疑,就叫“迷信”。假如一个人在没学过哲学史的情况下,认为科学代表了终极真理(在哲学中叫作唯科学主义),不承认科学的局限性,认为不能证伪的观点就是错的(我认为,不能证伪的命题仅仅是不可知的),那么这的确可以称作“迷信”。

但是,如果他了解科学的局限,仍旧相信科学的结论,那就不叫迷信了。在这点上,我认为科学和宗教、巫术不是对等的,科学比宗教和巫术更“不迷信”一些。

关键不仅在于科学理论可以证伪,还在于它的检验是开放的。

科学理论的语言基于严谨的逻辑,任何人只要花一点时间学习都能读得懂,科学没有权威(有的宗教教义只有神职人员才有权解释,教众不许有不同的说法),任何人只要有技术条件,都可以去证伪、推翻最权威科学家的理论(有些宗教拒绝教外人士参与讨论,而科学不会歧视人的身份,只要你拿出证据来就行)。因为这些原因,科学虽然有局限,但科学比其他不允许质疑的理论,要更“不迷信”。

世界各大宗教内部都分成很多小派,不少小派之间也互相攻击,互相骂战。为什么宗教总讲“宽容”“慈爱”,而这些细小的派别却难以统一呢?因为宗教理论大多不可检验、不可证伪,因此不同的观点根本无法辩论出对错。过去,教会要靠宗教裁判所这样的暴力机关才能解决争议。可你没听说过科学也有科学裁判所,会把持不同科学结论的人抓起来判刑吧?

科学家和其他人类一样拥有各种阴暗面,一些科学家也自私,也互相嫉妒,也会虚伪欺骗。科学家在研究同一件事的时候,也常常各执己见,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谁也不服谁,甚至还会有李森科这种利用政治权力打击异己的恶劣事情发生。但是科学的方法是开放的,因此不同的意见哪怕相隔万里、相隔千百年,也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对话。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间长了,对同一件事检验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分出正误来。

当年有多少人不服牛顿,天天和牛顿打架,不久以后,就再没有科学家否认牛顿,因为如果你在否认牛顿的基础上研究,你就不可能搞出任何经得住经验检验的成果来。同样,当年有不少人反对爱因斯坦,过了一段时间后,那些反对的声音也都渐渐没了。

教会当年用了成千上万个宗教裁判所、遍地而起的火刑架都没能统一观点。科学家们只靠着几本学术期刊就搞定了。这不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吗?

很多宗教人士都乐于使用汽车、飞机、手机、电话等高科技产品。不为什么,就因为这些东西是最实用的。在一百年前,传教必须靠步行万里路,站在街头扯着脖子喊。现在传教可以用鼠标一点,网页上一发,几十万人都能同时看到。这样方便的技术,为什么不用?

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在攻击宗教,因为使用这些科学产品和世界主流宗教的教义都不矛盾。

同类推荐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书屋论政

    书屋论政

    这里集结了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是政治,文化只是从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观念形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外交也是侧重于“政治”方面。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完美校草的甜心校花

    完美校草的甜心校花

    圣顿莱斯的完美校草,于其同校的甜心校花。校草太完美,校花不敢高攀,但还是抵不住完美的诱惑。当他们在一起后,又能否通过爱情的考验
  •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韦恩郡,1947年4月7日逝世于德宝)出生在密执安州一个自耕农家庭。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玛利·福特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拥有的一座农庄上,他是六个孩子之长。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表外,还替所有邻居家修理钟表。一次,他家的一个朋友说:“福特家的每一个钟看见亨利走过来就哆嗦!”
  • 异类崛起

    异类崛起

    一个宅男,一觉睡醒后竟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让他感到恐怖的是,这个世界竟然和他原本所在的世界十分相似,但却多了许多非现实类的事物。我叫许白,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哎呀,这逼装的有点过了!PS:新人新书,如果您觉得还行的话,还请收藏一下。三水万分感谢!
  • 剑道天心

    剑道天心

    剑道为心,无道无心。天心问道,一剑成魔。
  • 异界九龙天下

    异界九龙天下

    不平凡的命运似乎是每个穿越者的宿命;程一凡,一个想要平凡的渡过一生的穿越者,在两次的救人之后,麻烦便开始找上了他。在第二次救人之后便被仇家暗算,修为被废,为不让家人朋友受到牵连,对外声称与家族断绝关系,独自一人踏上逃亡之路。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己注定,原本必死之路却在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救家族于危难之中,却不想惹上了更大的麻烦;强者之路,从此开启……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超级古兽召唤

    超级古兽召唤

    古兽,古之野兽!古,代表与我们相距甚远;兽,让我们想到什么?疯狂?暴戾?血腥?今天的海洋一霸---鲸,在古老时代竟然长有四肢,会走路?在草原森林间制造场场血腥的剑齿虎,锐利的剑齿竟然脆弱?巨颅兽,巨大脑袋的兽?不对不对,它总共才只有32毫米。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近十米长,十五吨重,那是什么?巨犀!古兽明星长毛象猛犸,怎么可能忘记呢?距今几千年,几万年,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活跃的各种动物古兽,或悠闲的啃食植被,或血腥的制造杀戮,演绎一场场精彩绝伦视觉盛宴。那么,一旦这些或奇形怪状,或体型庞大,或残忍血腥的古兽出现在现代都市,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精彩呢?大家拭目以待!
  • 怪物大师,魅夜三门

    怪物大师,魅夜三门

    怪物大师闯魅夜三门,期待不期待,白露中毒,究竟是危险还是黑暗?
  • 三世恋情:我的心一直在你身边

    三世恋情:我的心一直在你身边

    某女被杀穿越,穿到古代,与某美男相爱。后与某美男共同穿越,穿到现代,共同逆天。后又一同穿越,穿到未来,得知地球快要毁灭,拥有异能,创造星球,相伴到老。他对她说:“我爱你,三生三世,永生永世。”她对他说:“我爱你,天荒地老,银河毁灭。”三生石旁,他俩一起说:“倾我永生永世,换你爱我一次。”
  • 诺言梦:萧缘

    诺言梦:萧缘

    男主爱上了一个女生,可一场意外失去了女生。一年后,女主转学来到了男主的学校,但她却拥有跟那个女生十分相似的眼睛…一个身世,又掀起一场风波,又该如何挽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