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4300000017

第17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2)

相信熟人,是中国人无奈之下的选择;相信熟人,就是不相信公事能公办。在这种文化环境里,熟人在原则和制度面前没有红灯只有绿灯,让想公正的人也无法坚持原则,最终只能被同化,因为我们常说一句话:“胳膊肘不能往外拐。”护住自己人,看似合情合理,其实是不尊重人,不尊重人性,因为这样让许多人都深感做人之累做人之难,我们偏偏有这样的文化,而且人人都在不自觉中传播这种文化。如果能够追求公平的相处环境,大家都坦坦荡荡,这样都能活得更轻松。

体检报告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优秀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找不得了。我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从历史遗迹明显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也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局限。

陶瓷,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所以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陶瓷。中国的陶瓷技术由粗到细,最后发展到精致、极致,表现出古代中国人超人的智慧。同时我也发现,中国陶瓷上面刻的大多是花鸟虫鱼,很少有生活场面,而希腊罗马也有古陶瓷,上面刻的都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到中国展馆,都是精致的器物,很少看到人物;到希腊罗马展馆,看到的到处是人物雕像和生活壁画。

儒家文化研究了社会伦理秩序以强化封建统治,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如何控制人,对于民众来说是如何做人。这个理论没有建立在人性的需求上,而是把实施措施定在对人性的约束上,丢弃了对人本性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在于社会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由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个人的行为,很少有独立的个性,就很难激发出社会中每个人的活力。

古代虽提出了民本思想,与现在提出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民本思想,意在巩固政权,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居高临下恩赐于民。几千年来,儒家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而做人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人性的展示。虽然研究人,却很少研究人内在的需求;虽然注重人对社会的贡献,却很少研究社会应该满足人什么;虽然有民本思想,却很少研究怎样实现。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把人民群众当成社会的主体,尊重人的本性,一切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人民。这是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典范。用现代的观念发展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没有这种发展,传统文化只能陈列在博物馆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爱人、重视人,却不能理解人、不懂得彰显人性。中国人虽多,却“厚貌深情”,让人看不透,让人感觉神秘,也让中国人都感到做人难。今天提出“以人为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走出“人管理人、人依附人”的等级人际关系,真正尊重人性,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中国,只有真正理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民主和法制建设走向康庄大道。无论处于社会上层或社会底层,每个人必须从心灵深处意识到:由民本思想向以人为本转变,必须让人感受到被尊重,有了认同感,有主人的感觉,才会有文化自觉。

①《胡适学术文集,中国哲学史》(上),姜义化主编,中华书局,1998年,第40页。

②《谁将继承西方在世界中的主导地位》,汤因比,1994年9月,《思潮》月刊。

文化传播:历史留下的狭隘意识

现实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封建统治者思想禁锢留下的后遗症。

西方人不理解,像中国这样不依靠宗教信仰的国度,是如何凝聚起来的?学者们也在探索,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国能够传承下去?原因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统治者所掌握,并作为教化的工具,让全国民众都接受这种思想,有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民族也就统一了。可是,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民族健康吗?

现在,孩子要听父母的话,部下要听领导的话,年龄小的听年龄大的话,晚辈听长辈的话。这个服从几乎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现在处理子女与父母的矛盾,似乎只有一个原则:服从。即使父母做错了,子女也不能责怪,否则就是不孝,至少说是对父母不尊重。在父母跟前,不论对错,只有顺从。是非标准,在人际关系面前,完全没有立锥之地。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处理人际关系?

追根溯源

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得造一个新词——“官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按其存在形态划分,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按其地域划分,有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岭南文化等。可以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也让我们引以为傲。这么丰富的文化内容,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可能全部领会其实质。古代民众接受的,只是当时封建王朝官方宣传的,经过口口相传、代代承继的东西。这些内容成为遗传到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人们身上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儒家文化?法家文化?道家文化?人们常误认为,几千年来封建王朝都推崇的是儒家文化,因而民众身上必然是儒家文化。其实,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普通民众,目不识丁的居多,加上愚民政策,不可能领会到儒家文化的精髓。民间接受的文化,应该是官方推行的儒家文化,与儒家学说有一定的区别,可以称之为“官文化”。

中国不是宗教信仰特别笃定的国家,但是,支撑我们民族的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信仰。古代信仰的文化,是官方推崇的文化,其内容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兼容了其他流派的有利于统治的文化,其特色是文化、政权、国民教育“三位一体”,靠着政府强力传播,其目的是“御人”,批判者认为是“愚民”。从一定程度上说,“官文化”是中国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具有思想统治作用的现实宗教。

信仰是别人替我们思考,“官文化”是通过政权的强制力迫使国民必须接受这样的思考。“官文化”渗透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环节,具有强大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所以中国不靠宗教信仰,却能使国人的思想达到高度的统一。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官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讲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汉代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唐代外道内儒,继续传承古代伦理秩序: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宋明三教合流,八德四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忠孝节义。到了近代,维古派认为忠孝仁义,“扶纲常,继往古”。

据此可将中国的人际关系简单归纳为:家庭关系,如夫妻之间、父子之间,以“顺”为基本原则,体现的是孝道,这是我们常说的“孝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义”为基本原则,体现的是信义,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是典型的代表;君臣之间、官民之间以“忠”为原则,体现的是服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很形象的说法。中国的伦理规范: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时,几乎不论对错,只分长幼上下。

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延续如此之久,与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有着密切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确定了卑之于尊、幼之于老要服从或顺从的原则。“官文化”的实质,是让全国都接受这种思维。这些文化理念,经过代代传承和强化,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就有了服从和顺从的思维,也就有了维护当政者的自觉行为。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才会处于超稳定的状态。

传播途径

现代传播文化的途径很多,例如电视、广播、板报、报纸、网络、文艺节目、会议,等等,可是,我们并没有感到主流文化强烈的冲击波。在古代,信息闭塞,传播的途径少,为什么能让“官文化”入心入脑,融化在血液里?

礼制和科举制度,像两个轮子,一个是民众,一个是知识分子,共同推动着“官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走了几千年。“官文化”的礼制,其作用在于以形式强化内容,最后达到接受统治者的道德培育,按统治者的标准陶冶情操的目的。科举制度使知识分子成为“官文化”的信奉者和传播的主力军。有了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加上儒家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现实性,官文化遂得以入心入脑。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无不受该文化的影响。

理解礼制的传播途径,可以从宗教说起。任何宗教,都规定了一定的礼节、节日和定期的仪式。宗教的这些礼仪礼节,目的是通过形式上的东西,使你日日熟悉教义;通过礼仪礼节,使教义逐步入脑入心,成为人们的一种行为习惯。礼仪,起到固化人们思想的作用。

由此不难理解传统文化,也是通过“礼制”,逐步使人们认可并遵守的。儒家文化成为“官文化”,也制定了很多礼仪礼节。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规定的礼节,比宗教更易操作,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融化在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用“礼制”来强化儒家文化,更好地为政权服务,以“礼制”达到“人治”。

儒家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节之中,如每天早上向公婆献茶问安,久而久之,孝道就成为行为习惯,不怕你不信奉。中国的大礼是跪拜之礼,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般是不能下跪的,但是君臣之间、臣民之间、父子之间,在一定的场合,是必须下跪的。有了这样的礼仪,再愚钝之人,也知道了应该孝敬谁、服从谁。

科举制度成为传播“官文化”的另一重要渠道。古代只有知识分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了控制他们,封建王朝就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让知识分子把功用到读书上,史称“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考试的内容,以官方选定的儒家经典为教材。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科举制度,把不好统治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也统一到服从上。让知识分子参加科举制度的另一个作用,是让这些读书人作为“官文化”的传播者。“学而优则仕”,有了“当官”这个吸引力,让天下知识分子有了努力的方向,也营造了尊重“官文化”的社会氛围。

在社会稀缺资源追逐过程中,失败者自然会有一种挫折感,而科举制度却有着一种可以称为“自我消解挫折感”的功能。这是因为,每次科举取士虽然只有少数幸运者获得功名,但由于科举取士没有年龄限制,这样,它就为每一个失败者始终保留着下一次成功的机会与希望,而只要存在着这种机会与希望,个别的科场失意人固然可能成为现存秩序的反叛者,但群体性的社会不满就不会凝结起来,而且不会形成对现存秩序的巨大反抗性的政治参与压力。

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这样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现如今需要形成新的“礼制”,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载体。如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要将之发扬光大,可以把社区内独居老人的需求向社区公告,发动社区居民义务奉献;可以规范见了老人后行“见面礼”,比如微笑、问好,让老人感到社会的尊重。日本人学习了中国儒家文化,人与人之间见面后都会深鞠躬后说:“嗨!请多多关照。”我们为什么不能将需要传播的价值观融到平常的礼节中呢?还有不少农村把“好媳妇评比”制度化,让人们意识到孝敬公婆是一种美德。这样久而久之,敬老爱老就会蔚然成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化传统就会被传承。再如强化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凡是党员,必须佩戴标有党徽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胸牌或徽章,这是在向人们宣布:我是共产党员,我的最高信仰是为人民服务。每天戴着、看着,不断地提醒着党的宗旨是什么。周恩来在“文革”期间最喜欢佩戴的是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毛主席像章。他说:这样可以天天提醒自己努力为人民服务。这不是过时的形式,这样做总比某些领导干部挂观音像祈求保佑强吧。

现在要求党员干部讲学习,很难落到实处,关键是在酒桌上的时间多了,留在书房的时间少了。在酒桌上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困在书房就会感到寂寞。试想嘴上常说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你根本不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保持一致?新时期,应该由科举选人到制度选人,推行岗位条件标准化,即将每个岗位需要的理论和技能固定下来,进行岗位标准化设计。想得到这个岗位,就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考试获得道德资格认证,否则就别想晋升。可能有人会说,会考试不一定能做到。如果连这些知识都不知道,不更难做到吗?

历史后遗症

同类推荐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国学大师,也是五四运动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在音韵学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由编者精心选编了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及学术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意义。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热门推荐
  • 古界逍遥录

    古界逍遥录

    秦川一直以为,这不过是一场刺激的旅行。直到,死亡近在眼前。
  • 争霸暗世界

    争霸暗世界

    李汉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留守儿童,不服管教。后来受到一些外来刺激,开始认真学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因为世态炎凉,经历沉浮后无奈走上了一条世人眼中的不归路,开始接触国内的及国外的,前卫的及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及创立不久的帮派中人,他的队伍在腥风血雨中壮大,他本人在挫折磨难中一步步通往地下世界权力之巅。
  • 魔鬼俏佳人

    魔鬼俏佳人

    在玄都郊区的一座画着拆字的大楼里有一处钉子户,挂着“一诺侦探事务所”的门牌摇摇欲坠,这就是我,一诺,一个美女侦探的故事开始。
  • 网游之完美游戏

    网游之完美游戏

    叶凡为兄弟报仇未果,意外获得重生,为免悲剧重演,叶凡毅然进入游戏,开启全新复仇之路。
  • 青玉录

    青玉录

    男主步千影为江湖盗圣,一步千影轻功独步天下,虽为盗其人为侠义之士,一把隐月剑在手,单枪皮马上太白,盗出至宝沉渊剑,独战太白四老,大胜而归,重此闻名天下,女主白芷柔为天香派第十八代真传圣女,美貌倾国,背负青玉檀木琴,唤为墨情,擅长琴音杀人,医术高超,有妙手回春之术,在18岁那天被师傅派出下山历练,途中遇到中毒的步千影将其救下,被步千影拜为尊师,俩人虽为师徒但根本就不像师徒,在慢慢的相处过程中,白芷柔对步千影渐渐的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 曼珠亦沙华

    曼珠亦沙华

    听说三生石能许下三生三世的缘分,听说彼岸花是开在地狱的花,听说那朵花名唤曼珠,这是一朵无叶无果的花,她依然在三生石前妄想许下与谁的三生。这不过南柯一梦,他是厉害的神,战神,上古时期的叶神——沙华。而自己,不过上古时期小小一花妖,也是如今被天下人唾弃的千古一妖。曼珠勇敢无畏,敢爱敢恨,愿带着意中人四处流浪,“但寻一盛世,陪君长相守”,没有三生的缘分,那便在这一辈子,不老不死直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无尽的陪伴。
  • 塞翁失马,焉知妃福

    塞翁失马,焉知妃福

    天慕国天历一百一十六年四月初六,皇上一纸诏书,丞相府嫡女凌晚已过及荓之年,才德兼备,容貌端正,特赐婚三皇子为正妃,下月初六成婚,钦此!一时间天下有哗然的,有惋惜的,有同情的,有羡慕的…纷杂不思。丞相府嫡女凌晚,天慕国的第一草包,但却长有一副空皮囊,人们唯恐避之不及。三皇子虽受尽皇帝喜爱,但自胎中就带寒毒,身体孱弱,虽生着倾世容颜,但是早有断言,活不过二十,令无数人憾息。而远在某个地方的某人从未想过,她的命运因着这一纸赐婚彻底改变.
  • 冥逆

    冥逆

    落地残花,指尖蒹葭,谁又错了谁的天涯?千山晚霞,一世纷杂,谁又把谁刻在心头画?曾今,暮色起看天边斜阳,如今,只剩他一人,时而恍惚想起她的脸庞。毕竟回想,难免会徒增感伤,轻声叹,那些好时光......身影又描摹他,留不住他,换得又一生的牵挂。夜未央繁星落眼眶,拾一段柔软的光芒,清风过,曳烛光,独舞无人欣赏,留花瓣随风飘扬......灼伤这一池寂寞又浮现谁的脸,撼轮回依然诉不清这缠绵,这瞬间谢在掌心的流年渐渐,化风吹散不去的离别......她说:“聆听尘沙,一生牵挂,已望不见你的天涯。”他说:“是谁在唱,透我心伤,恍惚错落风华变白发。”来世尘缘幻化,谁是他啊,笑红尘,醉生梦一场春夏....
  • 乱世天下郁千凛

    乱世天下郁千凛

    你可知天下有一女子,本生性柔弱,却练得一身武艺,杀戳成性,行走于江湖之上?若没有世间江湖之恨,哪的这一面孔玲珑内心野性的郁千凛?秦裳,安静;千凛在这江湖也就你们这亲人了。花满楼就是我们的家,若敢动花满,休怪我无情!
  • 浅意而归

    浅意而归

    一个女人她了解自己想要的,不会在爱中迷茫,大胆的选择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