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8900000002

第2章 天山第一城——哈密-杨镰

天山,是新疆的象征。作为新疆东大门、“天山第一城”,哈密的城镇、村庄、古道、牧场依天山分布。哈密是进出新疆的坦途,是传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重通道。丝绸之路经行者走过漫无边际的苍凉戈壁,重逢桃红柳绿、人气旺盛的绿洲村镇,不禁诗情高涨。清人裴景福以“天山积雪冻初融,哈密双城夕照红。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的诗句,表达出对哈密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发自内心,感人至深。天山,是哈密历史文化的制高点。

杨增新要塞——“守望天山”

在新世纪,对甘肃、内蒙古、新疆交界区域做调研期间,我们有两个收获,一个是为张骞通西域的起点“渥洼池”遗址定位,另一个则是发现了东天山山麓的“杨增新要塞”。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至今一想起“杨增新要塞”的发现,仍然难以释怀,每一个细节都储存在我的记忆之中,每一个场景都不可复制。“杨增新要塞”是“东天山警备区”,是以免战乱波及新疆、绿洲牧场生灵涂炭而精心设置的“防火墙”。

通过《补过斋文牍》,我们破译出这个要塞的“密码”。要塞在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明水,原始地名叫“吐火罗”(也叫“土古鲁”“兔甫卢”“吐葫芦”)。“吐火罗”,一般认为即西域古国大夏。“吐火罗语”主要流行在塔里木北缘的古国焉耆、龟兹等地。要塞扼守着进入新疆东天山的古道,是哈密沁城与伊吾下马崖古城之间结系点的替代性军事设施。要塞以“知廉耻,讲礼仪”为训令,明示尽管有充分的武装力量,睦邻友好仍是其定位的基础。

针对要塞,保存在《补过斋文牍》的杨增新密电说:

查沁城地方北连外蒙,东通安西,西近哈密,南通镇西,为防蒙第一紧要之区,若果有事之时,敌人由外蒙来哈,势必由吐葫芦以至沁城,是吐葫芦地方尤与沁城有唇齿相依之势,地势扼要。必须用土筑一高厚之营墙,其势如内地堡寨之形,方好驻兵防守,否则无险可望,无堡可凭,茫茫荒野,无论敌人大军难御,即由外蒙仅来数百人,便无法抵御,亦不能稳扎稳守以待援兵。此项应筑堡寨亟宜及早筹办。

这篇训令,于1919年12月16日发出。训令明确指出,要塞为保护天山村镇牧场而设。自辛亥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内外蒙古以及甘肃、新疆重组地缘政治格局,杨增新以高屋建瓴的眼界心胸,调整了“守望天山”的战略部署。东天山北坡,山清水秀,民生富裕,民情丰厚。“吐火罗”这个地名出现在明水,是历史留下的记忆。距要塞更北的伊吾县境有“吐葫芦乡”。这些地名是“吐火罗”人越过天山从南疆向北迁徙的“足迹”。除了地名,这一过程已经消失在文献的字里行间。

“吐火罗要塞”与哈密沁城、巴里坤城、伊吾下马崖、松树塘等古遗址,都已成为哈密历史文化的里程碑。

松树塘

天山北坡的松树塘,是新疆著名的风景区。它的美,傍依天山、身处林海、仰望雪峰、面对沙山,充满了人文情怀。路经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的诗篇文章可以结为一本专书。诗人学者洪亮吉流放新疆伊犁,蒙冤负谴,已不抱生还家乡的期盼,但路经松树塘时写出了清诗冠冕《松树塘万松歌》。大才子纪昀(纪晓岚)从乌鲁木齐还乡途中,自巴里坤到松树塘,一直在酝酿诗情,这一路条件艰苦,半夜启程,傍午落宿,由天山做伴,抵达哈密,途中写出《乌鲁木齐杂诗》一百六十首,而纪昀流放乌鲁木齐的三年,在刚刚聚落成市的乌鲁木齐的文人之中,则以“不会写诗”(“不愿写诗”)著称。

洪亮吉《松树塘万松歌》纵情咏唱所见所感:

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

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

松干怪底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

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

欲到青松尽头止。

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致,反思人生经历。洪亮吉因为直接得罪了嘉庆皇帝本人(颂扬乾隆,褒贬嘉庆),免死,流放伊犁。途中,嘉庆皇帝还曾针对洪亮吉其人,发出“不许作诗,不许饮酒”的上谕。松树塘满坡青松蕴涵的诗意,却使他看破了生死玄关。

从1968年开始,我曾在松树塘生活过四五年。刚到松树塘,听当地哈萨克族牧民说起,天山北坡的密林,有两株苍劲的古松树,世代相传是松树塘的树王。树王的特征则是树干由铁链纠缠连接在一起。这个传说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曾多次进入密林寻找身披铁链的树王,但一无所获。后来在文献中读到一则记事,说:雍正年间岳钟琪屯兵巴里坤备战,一天检阅军队时发现,满坡青松为避让即将来临的战火涂炭,排列整齐,正在整队离开天山。岳钟琪立即下令,将带头的两个树王用铁链锁在山坡,才保全了松树塘的无涯松海。清人著述中甚至说,松树塘的古松皮是一味中药,还可以制成笔架、笔山等文具,馈赠亲友。自从清代皇家驿路依天山伸展,并且以松树塘作结系点,松树塘就成了天山与哈密的象征。

宁远将军岳钟琪以及被铁链与天山连为一体的树王,寄托了人们的企盼:在天山脚下,人与环境不可分离。清人史善长以“风送涛声洗客颜”“只知松树不知山”,表达对松树塘景观的感受。

林则徐流放新疆时期,“塞外二十景”之中,有“松塘细雨”一景。冬春之际松树塘雨雪不时而至,从松树塘上下天山库舍图岭(碑岭)艰难万状,这些特点与满山青松相伴,才使松树塘名传久远,成为天山古道的代名词。

瞭墩——驿站文化区

与天山北坡巴里坤、松树塘相对应,在天山南侧有瞭墩、十三间房。自古通过哈密的交通干线(皇家驿路),就分为天山南北两条。

瞭墩、十三间房一线,更贴近古老的哈密绿洲村镇。但天山两侧的天气特点,决定了道路的选择。春天,贴近天山南侧飓风成灾。清人在路经哈密时,竟有“守风”的说法。“风摇屋似船”是生动的比喻。十三间房,当地叫作“黑风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三月,一支由西安换防到伊犁的军队,竟因风大,受阻于三个泉兵站整三天。清全盛时期,换防部队“后期”(未按日程行军),罪责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大风刮丢了人、畜,也屡见于记载。在哈密天山两侧,人们出行存在两难选择。风季,行旅自然选择巴里坤、松树塘一线。然而,适逢风雪酷寒,瞭墩、十三间房一线成为首选。

我曾两次来到与松树塘对应的瞭墩驿站旧址。位于天山南侧的瞭墩驿站,附近没有人口密集的大村镇,在交通干线上不是大站。清人宋伯鲁以题为《瞭墩途中作》的诗篇,描写了驿站附近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在我们到来时,“瞭墩”——在唐代旧建筑基础上修葺的清代烽火台,保存基本完好。由区域标志“瞭墩”和野外原生态“左公柳”为主,这里居然有西行途中罕见的“驿站文化区”。左宗棠出师西征,曾在西行途中栽种杨柳,作为军旅的任务,为行人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便利了新疆与中原的交通。当时有一首广泛传颂的七言绝句说: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些杨柳,就名为“左公柳”。直到民国时期,河西、新疆的驿站,特别是驿站附近的村落居民,对“左公柳”尽力保护,成为一方文化景观。但由于战乱频仍、古道梗阻,至今在古道沿线原生“左公柳”消失殆尽。而瞭墩的环境适宜柳树生长,洪亮吉路经时,曾为这一带繁盛的柳树写出《瞭台三老柳行》。我们来到时,“左公柳”支撑着一片浓荫覆盖的林地,而洪亮吉目睹过的“丹井”(古坎儿井)依旧水源旺盛,使附近居民受益。

目前瞭墩,除烽火台瞻望古道,茂密古柳成行,坎儿井仍可使用,附近环绕着一组遗址:一个税卡,一座驿卒住地,一处“八大家”商业区。在不远处,还有占地数亩的水塘,水塘边上那个巨大(直径约一米三)的“磨盘”,标志着瞭墩“驿站文化区”的兴旺发达。

据我所知,这是西行长途进入新疆后仅见的“驿站文化区”遗址。对于丝绸之路,“驿站文化区”就是“驿站博物馆”。对于哈密与天山,瞭墩与松树塘共同将历史文献描写的与历史地图集绘制的丝绸之路,恢复成立体的存在。

沁城

沁城与巴里坤,是哈密伸展的两翼。早在康熙年间,为经营西域,便在沁城(塔尔那沁)与巴里坤(巴尔库尔)驻守了精锐部队,并且开始屯田。在《清实录》浩繁的卷帙里,“塔尔那沁”的秋收是一件大事,从雍正元年开始,逐年记录在册。

沁城被天山环抱,是清代在新疆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支撑点,第一批聚落地、垦殖之区,也是进出西域的屏障。我第一次来到沁城是1970年,时隔四十年,2010年我们专门来到相对偏远的沁城寻访遗迹。当地居民仍然在借助城内泉水的便利,街道以及老户人家家中的器物(犁、马槽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当年精心构筑的沁城城墙,仅仅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还保留了些许,而乡镇的马路就是依据老城城墙走向来铺设的。今天的沁城是清代哈密的历史画廊,尽管城墙与古建筑已经不存在,但历史的DNA一直保存在居民的生活之中。我在城外拍了一张林带的相片,这林带形同新的“沁城之墙”。沁城乡的副乡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家族在沁城十几代了,也就是说,是最早的居民(原住民)。可惜,她的家谱毁于“文化大革命”。在她家中,我们看到不少前辈曾使用过的物件,居然有银锭和观音山庙宇遗址的地砖。随便在院落里看看,使我仿佛走进了时间黑洞:那“二牛抬杠”的铁犁,那有两个“耳朵”的巨大马槽(“耳朵”是嵌入木梆的马蹄铁,原来是拴牛马用的),都是过去与现在之间不能缺失的细节。她的家院可以视为天山第一城——哈密的地方历史博物馆。从始建城郭,沁城屯戍地的丰稔秋熟,是天山山乡的节日。创建沁城的居民,有维吾尔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塔尔那沁”这个地名,应该是“种地人”(塔兰奇)之意。

今天的哈密,是欣欣向荣的都市。吐哈油田的石油、天然气,三道岭、大南湖的煤矿……是哈密与新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则是哈密的名片。每次来到天山第一城——哈密,人情的丰厚,对美好明天的期盼,都使我流连忘返。清晨与日落前,散步的街头是我的“课堂”。我回顾着哈密的过去,审视着哈密的今天,多姿多彩的哈密必定与开发西部齐头并进。

“天时、地利、人和”是哈密历史文化的走向。

同类推荐
  • 挂着泪的微笑

    挂着泪的微笑

    李继勇主编的《时文选粹》系列丛书包含有浪漫的诗歌、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散文、父爱母爱故事、真情故事、励志故事等,入选的每一个故事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美丽的文字折射出文学永恒的魅力。
  •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中所选的诗集与散文集均是作者在宁夏工作时,对这第二故乡的感慨与寄托。例如书中的《火车上有十个上海姑娘》一文描述的是作者初到宁夏,在从兰州到银川的火车上,所缔结的友谊;《银川制药厂的故事》记叙了作者在银川制药厂工作时面临困难时期的过程;《雨后的早晨》、《钻天杨》、《银川春景》这三首诗描绘了当时银川南门外的景物;《给三个生产上的标兵》等歌颂了工人忘我的劳动和崇高品质。
  •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下)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下)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下)》描写了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内容包括:红宇;法国中尉女人;飘;孔雀东南飞;张铁匠的罗曼史;三笑姻缘;风筝奇缘;秋雪湖之恋;爱的荒漠;月亮女神的爱;八月照相馆;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人鬼情未了等。
  •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

    《未曾会面的约见》是一本散文集,共99篇。内容集结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甚至一些颇显推理的故事。
  •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窗台上的一抹春色

    在这里收集的50多篇文章,以时评、调研、随笔的形式,记录了近些年我对一些事情、问题、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每篇文章后边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或者写作的时间,是其时的心境与事件、环境和背景在文章里的融合。文章所涉猎的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方方面面。所叙述的事情,件件都是小事,但事小理大,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正像一位伟人说的,中国没有小事情。任何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成了大事情。能够通过这些事情,启发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独立思维能力,促进社会和人类发展,正是附文于此的宗旨。
热门推荐
  • 乱世殇璃末

    乱世殇璃末

    乱世中有着那么一群人,叫做兄弟,他们互相搀扶并且陪伴彼此走向人生巅峰。数百年后,没有人会知道他们,但他们的兄弟情却会依然永存
  • 用人中的心理学

    用人中的心理学

    本书采用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围绕如何正确用人这个主题,论述了发现人才、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 若有来生,誓不为仙

    若有来生,誓不为仙

    她本是仙界高高在上的三公主,原本在天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要不是遇到他,她也不会顷刻间从云端跌入地狱。不是说好,要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吗?为何要杀她姐妹,辱她父母?废她双手……在她亲眼看到她的六妹活生生地死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对天发誓,此生必亲手手刃仇人!只可惜,命运仿佛跟她开了玩笑一样。由不得她选……
  • 悟尊

    悟尊

    三界化身,汇集一体。挡我悟道者!杀无赦!看孤儿的逆袭之路。
  • 爱上我,千万不要离开我

    爱上我,千万不要离开我

    真正让我感到害怕的不是噩梦本身,而是在我醒来后,余涛出现在我面前,说他遇到了梦燕。他所说见到梦燕的时间,与我的噩梦发生在同一时刻。我在梦中也见到了梦燕。难道梦燕还活着?
  • 搞定野蛮大老板

    搞定野蛮大老板

    「无极游戏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办人匡玄司,外型强悍性感,是万中选一的极品,火爆的他对工作非常热中,是十足的工作狂。不过,这个新来的小厨娘胆子实在有够大,竟敢一再纠正他?令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
  • 空间冒险

    空间冒险

    空间我们又能够认识多少呢。一个人拥有了穿越平行空间的能力的时候,他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异世登天游

    异世登天游

    他叫王飞,穿越到异世大陆,开始了他的多姿多彩的奇幻旅程。
  • 山非山兮水非水.

    山非山兮水非水.

    她,一朝公主,备受宠爱,却身世悲凄,喜怒无常、淡然出尘,却因他的出现卷入深宫内斗。每天互相算计,她终而厌倦,无奈逃走.......
  • 极品泡妞高手

    极品泡妞高手

    楚风流说:“其实我开始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可是当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叫‘女人’后,我就开始变得淫荡了!”“一般人修真都是从筑基慢慢开始,可是我修真却直接修神!为什么?因为我以色心修真,而且其中性趣无边!”“什么?他们都说我风流好色?这可是冤枉,一般我不主动找美女的,都是那些美女脱光了衣服来找我,所以我总不能让她们失望吧!”“其实我不想抢他的女人的,只是他的女人太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