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9100000001

第1章 向东南追踪历史(序言)

程民生

新闻和历史,完全是两个极端。什么是新闻?这话可以由我来问,却不能由我来回答。因为我不是新闻界中人,相反可以说是旧闻界中人——向后看,研究古代历史的。那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理解,新闻——也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文字——包括:最新发生的事件、读者第一次知道的事情、读者想知道的事情、想让读者知道的事情。这样一来,新闻就可以和历史联系起来了,也就和我联系起来了。

那一天,守国王总带着《厚重河南》的负责人、编辑、记者等一大帮人,来河南大学,商谈关于《大宋南迁》的策划,说是要在《厚重河南》上每天一版、连续一个多月报道北宋灭亡、宋室南渡的过程。这让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报纸竟会如此关注历史问题!没想到报纸竟会如此强势出击、大张旗鼓地关注大宋南迁!

历史学家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耐不住也不行,所从事的就是寂寞的事业,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突然间,一段历史要火了,就像好好地从矿井中走出,面对大众的迎接一样不知所措。静下心来想,对史学来讲,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啊。普及历史知识,还有比发行量超过百万的媒体更好的方式吗?出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应邀担任了学术顾问,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这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我不喜欢旅游,也不喜欢凑热闹,主要是没有那个时间。宋史研究主要是文献研究,它的传世文献是宋以前所有文献的两倍,就怕你时间不够看不完,不怕你没东西看。所以,实地考察也不是必须的。但新闻就不同了,或者说要把历史变成新闻,就必须和现实以及实地考察密切结合。这是《厚重河南》的一贯做法和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学术顾问不只是参与前期策划、提供资料线索等,还应跟随记者考察采访。于是,我也前所未有地抽出九天时间,陪同记者开始了历史之旅。

宋朝的京师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所谓“汴京富丽天下无”,“除却梁园总是村”。在千年之交时,美国《华盛顿邮报》组织了千年回顾文章,特别指出:“12世纪初,张择端的画卷展示了中国的开封城,第一个千年初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该画卷展示了一片繁荣的商业景象,城中还有桥和小船。除了极少数的一些例外,这幅画卷仍然可以用来描绘今天的一个市场景象。”2005年5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破天荒地用中文通栏标题发表《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指出一千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开封,现在在纽约。一千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开封是超过百万人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只有1.5万人,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14世纪的伦敦也只有4万人,巴黎有6万人。而11世纪中国的开封有100多万人。一千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还是原始洪荒,非洲更原始。一千年前的中国开封就已经有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设施,按西方学者的看法:这是城市高级现代化的特征。宋代开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的中心。

历史是前进的,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正如“辉煌如过眼烟云”,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百六十八年后,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开封被金兵摧毁,宋朝被金兵灭亡,皇室成员被掳往北方。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有个康王赵构因在河北执行原来的割地任务,漏网了。在地方官员的拥戴下,他在南京(就是现在的商丘)登基当了皇帝。但他本事不大,胆子更小,无力抵抗金兵,返回开封,沿着汴河仓皇南逃,最后逃到海边,坐船下海。经过几年流亡奔波,终于稳定了下来,定居在杭州。这就是南宋历史的开端。

这个历史事件非同寻常,划时代的意义是:

——从此,我国历史的经济、文化中心完成了南移;

——从此,历代都城不再是以黄河为中轴线西京与东京的摆动,而是以黄河与长江为两端的北京与南京的变化;

——从此,河南、开封再也不是历史的中心舞台,虽然位居中原,在以后的历史中却再也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相反还逐渐被边缘化了。

也就是说,大宋南迁是河南历史的转折点。公元1127年的大旋涡、大迁移,既是历史遗产,也是现代启示录。

关注河南发展的《大河报》,当然要关注河南历史转折的轨迹。于是,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关键问题。说他们具有远见卓识,不算奉承吧。

2005年9月20日,我们一行四人乘坐一辆越野车,就是沿着宋室南迁的足迹,一点儿不含糊,一点儿不拐弯,走向东南,走向历史。所不同的是,八百七十多年前他们是狼狈逃亡,我们是从容考察。

汴河是北宋最繁忙的一条通道。亡国以后,由于失于修浚和黄河冲淤,渐渐地湮塞了。水没了,道还在,由水路变成了陆路。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令人惊奇的是,在商丘夏邑县的会亭乡段,可以明显地看到路面高出农田一米多高,那就是原来的汴河河床。汴河作为一条人工运河,水源来自黄河,日积月累,黄河水所携带的泥土淤积在河道里,形成了高底河现象,正好省得后来修路垫土了。前些年修路时,就出土了大量宋代遗物,以瓷器为多,不少村民和文物贩子发了财。还出土了一人多高的大铁锚呢。那都是当年沉船或从船上落下的文物。这条路,是多珍贵的古迹啊,应当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宋之际,有三位英雄人物,对其坟墓的拜谒令人感慨。

在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庙,环境很好,塑像精致,名气很大,自然是著名景点,游人如织,尽管其文物价值远比不上汤阴岳庙。可以说,岳飞身后享尽了荣华富贵。

宗泽是岳飞的前辈和老领导,宋室南迁后任东京留守,坚持在开封抵抗。临死前还在呼唤宋军北上抗战:渡河!渡河!渡河!岳飞护送其灵柩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可是,即使别人明确告诉我们宗泽墓在哪条路第几根电线杆附近,我们往返三次,才发现一条被草木遮挡的小路通往那里。墓是近年重修的,看得出很长时间没有人来了。我感到悲伤:他是浙江义乌人,以其名气、地位,若埋在家乡不会被冷落;他是开封府长官,以其英烈、功勋,若埋在开封更不会被冷落——他是死得其所,葬不得其所啊!唯有墓前石牌坊的一副对联,还有点意思:“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沿三呼。”

韩世忠是与岳飞并列的中兴名将,在当时的地位和实力都超过岳飞,在民间也有很大名气。宗泽墓几经周折,总算是让我们自己找到了,但在苏州藏书镇的韩世忠墓,外人是根本找不到的。路边倒是有座“韩世忠墓园”,有几间房和几棵古树,房间里有壁画,介绍韩世忠生平战绩,是其纪念馆。墓地却不在这里,在灵岩山西南麓的公共墓区,是几位当地的老太太——疑似专职导游,用镰刀披荆斩棘,才在荒草丛中开出条通往其墓的路径。想当年,这里是多么雄伟啊,宋孝宗皇帝亲书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雄伟辉煌,号称“天下第一碑”。现如今,断碑残弃在荒草之中,冷冷地凝视着虚渺的天空。

这就是历史啊。都说老百姓是杆秤,至少就历史而言,这杆秤未必完全公平,有时情绪化。

还有一件感触比较深的事情,是在舟山群岛。当年宋高宗为躲避金兵的追捕,曾下海到此,先登上主岛——舟山岛,不放心,又乘船来到附近一里远的小岛朱家尖。在这个乡镇建制的岛上,我们采访了几位当地人,居然没人知道曾有皇帝到过这里!几千年来,在以与皇帝沾边为尊荣的社会中,捕风捉影乃至无中生有编造传说的地方多了,这里却没有一丝痕迹。莫非是不以此为荣?

《大河报》是我家订的唯一一份日报,但并不是全部看,像体育版、财经版、娱乐版等,是从来不看的。每天都看的是《厚重河南》,这当然是个人偏好。但大家知道,她已经成为一个品牌,选题好,形式好,文笔活泼,有思想深度。我对人说过:没有才气的记者不要到《厚重河南》,写其他东西一般看不出有没有才气,写《厚重河南》却必须有才气,否则很快就暴露出来自己的平庸,也写不下去。那是个很吃功夫的地方。

写《大宋南迁》系列报道的两位记者,正好是我一直看好的年轻人。温润微腴者姚伟,豪爽稍削者于茂世,惯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横捭阖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将思想、事实与语言煎炒炖炸,向人们端出一道道精神美食,道上行内,煞有名气,都是首席记者。我所直接感受到并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非常敬业。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一定会仔细采访,连在关键的路段行进,也要下车走走,亲身体会一下,找找感觉。有的遗迹远在山上,我懒得爬山,他们却不放过。在舟山群岛,我有点疲惫,小于自己和司机奔向我们的最后一站——温州。他们的史学功底也不错,比较严谨。原来曾想,他们的每篇文章写出后,我看看,把把关,因为出了史实问题,人家不会责怪记者——外行嘛,记者嘛,人家会笑话学术顾问——管你顾不顾、问不问。后来因故没有这样做,但发表的几十篇文章,“居然”也没出什么历史错误!让我欣慰,对他们刮目相看。

我的意思是,编辑成书的这组系列报道,是历史和新闻巧妙结合的一个样板。普及了历史知识,再现了历史场景,探寻了历史规律,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抚摩一把自己的根须,比较一下古今的差异,校正一次前进的方向,至少让急功近利、浮躁的风气平静一会儿。好处总是有的,开卷有益嘛!请掀开正文,让我们一起结伴,走,向东南追踪河南的兴衰历史。

在本次报道的开始和结束,《厚重河南》一直想让我也写一篇掺和掺和。我有违了他们的好意,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找到感觉。就要出书了,再不说几句就不像话了。于是啰唆一番,权作序言。

同类推荐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本书分为知青再教育的兴起、北京知青奔赴延安、全国知青扎根农村、中央加强知青工作四部分,内容包括:老三届兴起上山下乡的热潮、周恩来支持侄子赴延安插队、广州知青林超强拒绝诱惑、中央号召做好知青下乡工作等。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笑林广记)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彦作品集(2)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热门推荐
  • 悠然嫡妻

    悠然嫡妻

    上有腹黑婆婆,下有美人相公。慧娘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婆婆宅斗,磕着瓜子为其要喊助威:“婆婆威武。”至于相公大人,天天研究春宫图,然后在在床上欺负她。看看戏,诳诳街,和相公在床上培养培养感情,顺便养养小包子,教育萝莉小妹妹。哎呀,这日子过得怎么这么舒服呢!厚脸求抽藏,推荐,新人求支持!
  • 怨灵追“凶”

    怨灵追“凶”

    一个似假还真的梦境,让她一直深陷在不安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一夕间有了“阴阳眼”;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让她犹如身坠迷雾之中;一次真相的彻底追查,让他们一次次身陷危险之中;到底谁才是那个一直藏身在暗处的真凶呢?难道就是自己身边最爱的那个人吗?
  • 天使之晶

    天使之晶

    一场意外,让夕颜来到了异世。这个战火纷飞的世界恶魔,天使,精灵不断的争夺。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传说1000多年前,艾格女巫曾经预言:“战火弥漫着整个天际,嘶吼声遍布着尘埃,一位来自异世女孩将代理天使,找到天使之心。”
  • 网王之哀伤之后的幸福

    网王之哀伤之后的幸福

    四岁时的阴霾,就如同从小在心底生长的种子,根须早已深不见底,不管如何,都无法忘怀。八岁时的分别,让她学会了向路人一样回顾过去。不悲不喜,不愠不火,总是像天使一样淡淡地微笑着。十二岁,隐藏了八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当这一切得谜底揭开,她又将何去何从。十二岁的生命,就如同盛夏里的浮云,一去不回。青春的狂傲,童年的青涩,还有成长的艰辛,这一切,都是幸福的奠基石。
  • 官媚

    官媚

    幼时被茅山高人收养,练武习医,修成茅山奇术-灵媚眼!为官者,以目媚人,察灵观色,辨气运,洞心机。大学期间,创公司!认祖归宗之后,踏上仕途之路!从基层做起,上斗贪官,下除枭雄,终登高位!刘媚凤的仕途,在灵媚眼的帮助下扶摇直上!让我们在斗争中成长,在成长中暧昧,在暧昧中风骚,在风骚中凯歌前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如花媚儿、美男折腰!】
  • 尘埃下的国度

    尘埃下的国度

    不管你在哪里,地铁里亦或是餐桌上?这不重要,请你抬头看看四周,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那一块小小的屏幕上,仿佛掌间那方寸之地囊括了整个世界,他们感受着陌生人的悲欢离合,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罔顾海洋深处的哀鸣,漠视森林边缘的颤栗,更加忽略脚底下弱者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呐喊。他们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却早已忘记了弱肉强食的残酷。假如某一天,某种神秘而可怕的力量入侵人类文明,以法律为基准的秩序开始崩塌,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 玄阴道

    玄阴道

    失忆青年醒来,在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坚定前进。水浒好汉托生,隋唐英雄复神,梁山,瓦岗!究竟有多少造反之辈!(主角的姓名是作者真实的姓名,作者就是徐涛。)(本书无女主。)嬴敌书友群132300815欢迎支持
  • 无情青梅:腹黑竹马冷妖娆

    无情青梅:腹黑竹马冷妖娆

    他是腹黑的小正太,她是精灵古怪的邻家小妹妹。两人从小吵到大,她却在高中时期喜欢上了学长,这让他很苦恼,便想方设法让她爱上自己。
  • 来自未来的一本书

    来自未来的一本书

    摩尔,一名美国的科学家,因为一次对时光机的计算误差,把自己送到了六百年后的未来,他通过自己大脑中的电子储存库,记录下了他所经历的一切一切,并且设法写成书,成功把它送回到了现在。
  •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在这个圈子里,但凡算个星,没几个清白出身的。不要总梦想着一夜成名,什么狗屁的一夜成名,不过就是一睡成名。所以你要多想想,跟谁睡,才能睡出最大价值!”中情局第五行动处高级特工轩辕狐死亡,借一娱乐圈自杀小明星文初初的身体得以重生。睁开眼的一瞬间,守在身边的经济人阿刊给她上了娱乐圈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