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秦桧和岳飞的评价,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热门话题,网友争得热血沸腾。
也想凑个热闹,跟个帖子,但输入“qinhui”,将回车键一拍,电脑上出现的不是秦桧,而是“秦惠”。
百度一下“秦惠”,第一个冒出来的帖子题目是:“岳飞哥哥到底是好青年还是坏孩子?”
该帖陈述完自己的一知半解后,得出“崇拜岳飞的人,都是叶公好龙。所谓距离产生美,如果你真的跟他生活在一起,你也许就不会喜欢他了”的结论。
跟帖者一急,写下“现在的人,能把秦惠写成爱国爱民、有理性有抱负的革命干部”;再一帖跟进,写下“同志们注意了,人家叫秦桧,不叫秦惠,已经死了,就把人家的名字叫对吧”!
人一急,就是叫不对——我用“微软拼音输入法3.0版”打下“qinhui”,回车键一拍,那就是“秦惠”——人家美国的微软,才不想“干涉”中国的历史问题呢!你秦桧纵是“千古奸相”、“第一奸臣”,百度一下354000篇,Google一下141000篇,还是难让微软字库“青眼”入帘。
谁说互联网无国界?谁说科技无国界?敲击“qinhui”,回车就冒出个近乎无用的“秦惠”,抠饬半天才能组合起常用的“秦桧”嘛!这个小问题生发的不方便,击碎了我那曾经的梦——在这个问题上,微软浪费了我的一点儿时间,浪费了仍将继续浪费着中国人难以数计的时间——文化不同,背景有别,你怎能让人家微软的技术专家个个都是汉学家呀!
这不,一个小问题,就把国界,把国家,把民族,把文化等,拷问出来了。
秦桧是不是“宋奸”,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固然是个大是大非的大问题。
但是,把其放在大历史中,也不过是个细枝末节,不那么要紧的。至于跟帖者继续跟进,什么“还有人为汪精卫平反呢”,“(汪精卫)早晚得平反,秦惠都平反了,他也快了”……这,就显得太自我太情绪了——你想,人家日本人都不把汪精卫当回事儿,人家首相却年年拜祭供奉着自家的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们哪有一丁点儿理由为汪精卫平反呢?
我说“宋奸”不“宋奸”,民族英雄不民族英雄的,不那么紧要,多少是受到一位跟帖者的“引诱”的:“中华文化一直就在衰落,尤其到了‘文革’时期,一切都颠倒了。有些投机钻营的人,甚至举报自己的父亲进监狱,连人的最起码的义,都没了。”这位发言者前半部分所言未必人人首肯,但后半部分却一针见血——秦桧这样的人,说他是忠于金人的“宋奸”,都是在高看他——他能叛宋,当了宋的宰相,当然也能叛金。
就秦桧这样的小人而言,无常是小菜一碟耳。
而问题的中心是:战,他狗屁不懂,不能独揽朝政;和,别人都不中,只有他不要脸面——不要脸,才能独揽大权、坐稳相位呀。
在宰相的位子上,他秦桧不就是以“莫须有”为托词,横行天下的吗?
与横行天下之大收获相比,不要脸,能不只是小意思?
不要脸,是一切小人蹿升的不二法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循环往复——“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秦宰相看来,不过是超度傻瓜的法宝耳。
绍兴八年(1138年),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海上陆上难民般折腾十多年的皇帝赵构,终于落脚杭州,诏布天下,把杭州作为“行在所”,想“临安”一下,出口长气时,“和平”的“春风”从金人的老窝,吹到了东南中国,钱塘之湾。
“和平”的代价是赵构称臣,是赵构下跪;且跪的不是什么金国皇帝,只是一个手持诏书的使者而已。
中央帝国的君主向四夷野蛮部族的“酋长”下跪,丢人现眼的,当然不只是赵构皇帝。
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耻辱!
在耻辱面前,秦桧力主与金人议和。
“义,不容与桧(秦桧)等共戴天”——于是,秦桧是奸细的“大字报”,贴在了杭州的街头;宁愿赴东海而死、不能“处小朝廷求活”的谏臣,在朝中抗争。
此时,赵构说的一句话,倒很实在:“向使在明州(宁波,航海前夕避难地)时,朕虽百拜(向金人磕一百个头),亦不复问矣。”
赵构还知道,向金人磕头,丢的不光是自己的人,是故要向文武大臣征求意见。何况此一时,彼一时也,此时“中兴四将”已经崛起,就是二流的将军,也能在战场上给金人制造很大的麻烦。实力不说话,野蛮成性的金人,当然是不会向大宋吹来和平的风的。
为换取“和平”,金人甚至愿意把黄河(老黄河)以南乃至陕西地区的土地,归还大宋。不再打仗,京师汴梁就能回归、沦陷国土基本就能光复。说句大实话,这,确实很能诱惑赵构下跪。
在如此重大的诱惑面前,赵构也拿不定主意:人家金人拱手相还大部分国土,皇帝“曲己”一回,磕个头,还不行吗?
难道非要打仗死人?
也许赵构也想借此要挟将军们一回:你们不卖命打仗,朕的这头,可就磕下去了;这一磕,丢的可不是我赵构一个人的老脸,还有你们这些将军的脸面,看你们脸往哪儿搁?
也因此,当岳飞接到朝廷议和的草案后,马上就回书赵构,称:我岳飞的愿望是大获全胜,不但要收复失地,还将直取燕、云,报仇雪耻。我还向天地发誓,一定要让金人称藩,向皇帝你磕下响头!
岳飞不是吹大话。
之后的对金战争证明他确实有这个能耐。
对岳飞等将军们的能耐,秦桧也许是相信的。但问题是,如此大的不世之功,让岳飞们立了,他秦桧不就玩完了吗?
而自己力主议和,凭一张嘴皮子收复大片失地,立此不朽功绩,你赵家的江山,不就半个姓秦了吗?
于此之际,秦桧向赵构提出,议和的事情,不能出现任何杂音,必须由他自个儿单独主持。
左相赵鼎也许觉得丢不起这人,辞相而去。
秦桧于是再向赵构提出:你当终身皇帝,老秦我当然要当终身宰相——至于这不要脸的事儿,老秦我就替你干了。
于是,秦桧以皇帝居丧,“谅阴(服丧)三年不言”为由替赵构下跪,接受了大金帝国皇帝的诏书。那时,徽宗死去不足三年,嗣统君王三年不问政事,文武百官都听命于宰相,确也合乎《尚书》的教导。
绍兴八年(1138年)十二月二十八,在杭州城罕见的一场大雪中,秦桧下跪,完成了绍兴年间与金人的第一次和议。
绍兴九年正月,金使自杭州北回。韩世忠派出一队杀手,想干掉使节,破坏和议,未竟;岳飞向赵构提出要到金国已经归还土地上祭扫巩义北宋皇陵,赵构同意。
但是,秦桧认为岳飞会借此事惹是生非。于是,赵构再次下诏:禁止岳飞祭扫巩义北宋皇陵。
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不满,金兀术也不满。
和议过了一年,金兀术联合宰相,杀掉数位主和的元帅、将军,撕毁和议,大举南下。这一次,金兀术被岳飞打得满地找牙。他甚至准备放弃燕、云,返回自己的老家。
但就在金兀术绝望之际,他向南宋抛出了最后一根稻草——议和,并口口声声说什么南宋背弃了条约。
秦桧的机会又来了。
他主持完成了绍兴年间的第二次和议,岳飞就必须死了。
其实,岳飞之死的问题,也许不像历史学家研究的那么复杂。
有人要战,有人要和,就必须死人,这是那个时代的法则,金人也是这样玩的。金人主和的大元帅、大将军,不是也被金兀术杀了吗?
不过秦桧杀岳飞,不如金兀术干得光明磊落。
不就是想当个终身宰相吗?不就是觉得自己不能白白给金人磕头吗?
既然下作了一回,就必须下作下去。这也是小人必然要走的一条不归之路。
百度一下“秦桧岳飞”,有127000篇;Google一下“秦桧岳飞”,有56900篇。
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百度与Google搜索岳飞,分别有677000篇、436000篇;在百度与Google上搜索秦桧,分别有354000篇、141000篇。这个细节告诉我们:中国的百度与美国的Google,都更乐意褒扬英雄;不同的是,中国的百度更不愿意忘掉秦桧,而美国的Google更愿意遗忘秦桧(当然Google中文搜索网站是为汉语世界服务的)。关于岳飞,Google篇幅比百度少的,不到1倍;关于秦桧,Google篇幅比百度少的,将近4倍。
“人自宋后少名桧。”这是中国人恶心秦桧。
“飞”字虽然为中国人取名所常用,但再叫岳飞的,几乎没有。这是中国人敬仰与尊重岳飞。
所以,无论在哪家搜索网站搜索,其搜索结果,都是比较真实的;其映射出的东西,也不言自明。
尽管我们说过大历史的细枝末节不那么要紧,但某些细枝末节对中国大历史的影响,却是吓人的。
秦桧为了一己私利——终身宰相,让大宋失去了收复中原、陕西乃至燕、云的大好时机。五代时期,石敬瑭割弃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已经为金人南下埋下了种子。秦桧议和放弃中原,为蒙古人南下又埋下了新的种子。燕、云一失,中国农耕文明构筑的完整的长城防卫体系已经残缺,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中原再失,那就不再仅是金瓯残缺的问题,这儿可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呀。
南宋一代,无论是“中兴四将”还是刘锜等这些能够打仗的将军,从籍贯上看,无一不是北方人;无论是岳(飞)家军、韩(世忠)家军还是刘锜手下的“八字军”班底,其战士,也基本上都是北方人。
北人出将,南人轻脆,这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岳飞被杀、韩世忠归隐、张俊投靠秦桧,所有这些,都是秦桧的“杰作”!
至于作为“中兴四将”的刘光世,早就不中用了。
能打仗的,也就留下一个二流战将刘锜。
防守防守,议和议和,落个如斯而已。
在与金作战中艰难地锤炼出来的一流将军们,都死在秦桧之手。
岳飞、韩世忠是上帝赐予大宋乃至中华民族的天子骄子。他们死后,南宋也就没有一点儿能力光复中原了。
临终之际,秦桧向赵构提出宰相继承权问题,要求儿子秦熺继承相位。
赵构没有答应。
秦桧死后,赵构很高兴。
他对身边的人说:“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但赵构只是偷着乐。表面上,他还是很悲伤。
他追封秦桧为王,谥忠献并赐神道碑,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
但南宋上下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为他刻碑。最后,“丰碑屹立,不镌一字”,成了个无字碑。
“无词可言其恶也。”——这是后人送给秦桧的痛恨之词。
宁宗时代,秦桧被追夺王爵,改谥“缪丑”。
赵构也许做错了什么,但没有秦桧,他也许不会做错什么。再说,中国传统特别是赵宋一代,是向来强调君、相共治天下的——在天下问题上,赵构不是也说秦桧立下了“决策元功”吗?
秦桧肯定不是人们希望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宰相。他是有宋一代罕见的“独相”、权相、奸相。
这个下作的家伙,既然给金人下跪,就叫他在岳飞面前长跪不起吧。
汤阴、朱仙镇、杭州的岳飞庙,是古今中国的三大岳庙。三大岳庙,都是明末书法家倪元璐所说的“泥范(泥塑)忠武(岳飞),铁铸桧、卨(万俟卨)”,“人之欲不朽桧、卨也,甚于忠武”。
另一位明末学者张岱,也曾写诗有感于斯:“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
几百年后,国家民族系于生死之秋,这些高官学者想起了岳飞、秦桧。
但眼下,有人甚至说秦桧乃“中兴宰相”也。
没有岳飞、韩世忠们,他秦桧中兴个鸟呀!
秦桧躺在岳飞的尸体上大搞腐败,他搞的,是什么鸟“中兴”呀?
没有岳飞、韩世忠们,别说他秦桧被金人捉弄得找不着北,就算大宋,连“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资格证,都拿不到手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