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1500000021

第21章 尝试更多艺术形式的创造者(1)

若以文艺创作之多面手来说,李成军先生在南阳文艺界当可算比较突出的一位。

李先生既曾是南阳文联领导,又是宛军创作队伍一员。作为领导,对冗杂公务既能抽身其外又能置身之中;作为作家,他创作过戏剧、小说、散文、诗歌,还侍弄过电视剧、策划过春节电视晚会等。可以说,他职业生涯上的特点、亮点和奔波劳顿的大多时间都与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他对数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都深爱有加、兴趣不减,文艺成了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甚至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他到文联工作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文艺事业中,既要负责管理工作,为文坛新秀施肥培土、鼓劲加油,还要组织文艺活动,更要躬身实践、潜心创作。

原河南省作协主席田中禾曾说:“成军太爱文艺,一生都为文艺活着,他搞过戏,负责过文化团体,各种文艺都弄过,还写过很有影响的电视剧。无论哪个文艺行当,不管哪个年龄层次,不拘成就高低,遑论流派差异,文友们无不把他视为挚友、知音。他是南阳半个世纪来文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伴随文学宛军的成长壮大,既是宛军一员,又是宛军功不可没的参与者。”评价可谓全面准确、贴切中肯。

李先生无论是以组织者还是创作者身份出现,都是勤谨负责,追求完美,而且对文艺人才多尽推荐、扶助、支持、擢拔之力。也正是内在地有一种对文艺的执着和偏爱,他才始终能够自我加压、笔耕不辍,并在数个领域都有一定建树。

当然,太爱文艺的他,对文艺的感情也还是复杂的。因为他既曾经历过写作的“名声大振”,也有过小说被对号入座而遭遇上司误解的尴尬,更因写戏“招致了麻烦”而“败走麦城”。所以,写作固然带给他精神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但他也有文人那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恼,文艺创作于他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况味复杂,对文艺的诸多感慨使他痛并快乐着。尽管其间的酸甜苦辣、荣辱成败唯有自知,但这一切都未曾改变过他热爱文艺的初衷,因而就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戏剧《白求恩大夫》、电视剧《谁是贤者》以及《李成军作品自选集》和《走近台湾》两本作品集的相继问世。

应该说,这两本作品集基本上代表了他目前的创作成就。

从本源来说,自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就同时又反过来塑造着人,社会的历史发展如此,个体的文化认知也是这样。所以,如果追根溯源,李先生最初对文艺的情有独钟或许来自他的天性,更或许来自“野台子戏”的潜移默化作用,这种影响又反过来强化着他对文艺的兴趣。

我们知道中国上世纪40年代,乡村人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精神享受几乎无从谈起。所以,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李先生,在六七岁时的视野非常有限,目之所及的艺术“盛宴”无非是“野台子戏”之类的东西,那是他所能接触得到的最大的艺术享受,对这种“野台子戏”是如此的喜好,以至于他可以乐此不疲地“连轴转”地观赏,常常可以连看三天三夜。戏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忠奸善恶的情感表达,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并引起共鸣,满足着他与日俱增的精神追求,升华着他朴素的人格道德。可以说,他一生对戏剧乃至对多种文学艺术形式的兴趣就此萌发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牢固地占据着他幼小的心灵,为他以后倾心于文艺工作和创作打下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及至他从南阳一高毕业顺利考入开封师院后,他的这种文艺偏好才获得了深入扩展、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时的李先生能够得以常常光顾图书馆,可以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戏剧名作和其他图书,了解莎士比亚、萧伯纳、普希金、王实甫、关汉卿、汤显祖、曹禺、田汉等,并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养分、开阔眼界,分享作为人类精神生产者的这些大师们的艺术成果。

此后,李先生受田汉改编古典文学剧本的启发而跃跃欲试,根据他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而尝试改编出戏曲《晴雯传》,这次牛刀初试虽然显得有些稚嫩且无果而终,但他毕竟由此走出了实践和实战演练的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番一展身手使他有了可以沉浸在文艺创作喜悦中的资本,并能够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精神创造的快感和体味施展才华的自信。但任何价值的体现毕竟还是需要特定的形式的,按照常规,戏剧只有作品发表(或展演)而得到社会认可后才能算作是创作成功,显然,他距此只有一步之遥了,他要向既定目标义无反顾地乘胜前进,为着他心中的梦想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

有耕耘必有收获,付出终将得到回报。其实,李先生真正发表处女作是在1965年,这时他已从开封师院结束大学学业而当了一名高中教师。就在这一年,他与兰建堂先生合作由他执笔改编的小戏曲《理发记》发表在河南的《奔流·戏曲专号》上,初战告捷实现了他第一次创作上质的跨越。

这次成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之后,他的精力便主要投入在戏剧上,相继创作了《白求恩大夫》,改编了《槐树庄》等。他的戏曲《理发记》和《白求恩大夫》的唱词典雅简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处理上很有技巧性,特别是《理发记》中把人物的心理写得很活很透,透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正当生活可以为李先生展开一幅更加美好前景的时候,每个人都难免被触及灵魂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次史无前例而又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知识分子的那些必然遭遇他都不曾幸免地或多或少地沾上那么一点。当然,在“文革”后期,形势相对稳定后,他因会写戏,而被调入原南阳县剧团,做了一名只“促生产、不抓革命”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只有业务权而没有政治权。然而,世事终究难料、祸福仍旧相依,在“翻烧饼”般的反复运动中,他为此而又不断招致批判,身不由己的他被忽左忽右的是是非非摇来荡去,难以消停。

“文革”后,还是他的这种会写戏的价值,又使他自身的命运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最初“被抽调到原南阳地委宣传部写戏”,继而调入南阳地区文化局创编室,专门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曾经编导过戏剧的他由原来的写戏转入到编辑行当后,整天面对的是小说、诗歌、散文作者,编稿、校对、码文字、跑印刷、编排版面,对于他这个有着强烈进取意识而又勤奋好学、充满激情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和一次重要的转折,这次工作变动实际上带给他新的机遇和提升自我的更大发展空间。对创新有浓厚兴趣的他,很快便适应了角色的转变,也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做文艺内行才能指导好业余作者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更有成效、更有说服力。当然,他自身的敬业精神也决定他决不会止于编辑,更何况,此时的文坛艺苑到处显露出勃勃生机、春色满园。

于是,从1978年开始,因拥有创作或改编的几部戏剧而在南阳戏曲界站稳脚跟的他,又开始涉足到完全陌生的小说创作领域。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人们对政治非常敏感而心有余悸,作家们也大都未从文化专制的种种禁锢中真正完全解放出来,对创作可以说是谨小慎微、疑虑重重、瞻前顾后,又是考虑“三突出”,又是害怕被扣上“中间人物论”的帽子,“三突出”、“高大全”这些或隐或显的条条框框仍然也限制着李先生的创作视野和思想挖掘的深刻度,“写什么”及哪些题材可写、能写尚须慎之又慎,更不要说“怎样写”的自由发挥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冒着很大风险,坚持自己认准的文学理念进行创作。很快,他在《河南文艺》上发表了《局长看戏》这篇小说,这次尝试,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随后他又相继发表了《笔下生悲》《谁挤谁》《两个家庭》等小说。《局长看戏》《笔下生悲》即便现在看来也还有一定可读性,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经历过“文革”的人们在“左”倾路线挤压下的生存形态,虽然写得还不够大胆,但在当时那么多的禁忌中,能够写到那种程度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今天反观他的那些作品,他表现人生际遇的小戏剧《理发记》、歌咏人类共同正义事业的戏剧《白求恩大夫》、反映小人物微妙心态的《局长看戏》等,无论题材大小、形式迥异,都是自我关注人生境况的一种文化表达,形象地反映着个性化的价值存在。李先生创作的这些各种文体证明着他自己、传达出社会的自我印证、也见证着那个时代,他作品中之所以能够充分体现出真情实感和传统伦理,得益于他真心为人和真情作文的真诚和执着。他努力做到人格追求一个“诚”字,文品讲究一个“真”字,这尤其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他的小说创作,更说明他能够以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民意识对称结合的眼光来审慎地看待当下,在创作上坚守理想、信念和艺术创新的有机统一。

如果认真审视,我们也还是能够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写作之路看出他萦怀于现实思索的文学情结。当然,他的小说或许受那个时代的局限,或许自己对生活感悟还不到位,所以,他的叙事没有更内在地深入到悲悯救赎的情怀中,一些作品如《局长看戏》《笔下生悲》,显然是思想内涵大于他审美上的形式表现,没有更多地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剖和揭示社会现象,从而也难以获得更为直面心灵的效果。

依我看,现实生活中的李先生是一个比较中庸、循规蹈矩、乐于助人且能够贯彻“吾日三省”之人,他老实做人、认真做事、刻苦写作,内心那份人间温情透过文字抵达读者的心扉,温暖人心、滋养心田。从他为人师表的教师生涯到担任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从再次抽调宣传部而后调入文化局到担任文联领导,这些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厚重的生活底色,使他创作的文本充满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率性真诚的风格。那些保持了温馨品格的文字,既不同于利奥塔所说的:“艺术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把自身保持为独立的‘语言游戏’”,也没有简单地与生活的表层达成妥协,而是以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苛求和努力体现文化良知的正确态度来创造艺术,因而他能够葆有一种平常但又绝不是庸常的心态来观照人生,尽力保持他自身语言体系的独立性和陌生化,尤其在权力和金钱强烈冲击社会伦理标准的今天,更凸显他的艺术“截然不同于权力的话语”的重要品格。

应该说,对文艺兴趣盎然而又特别热衷于尝试更多艺术形式创造的李先生是非常敏感而且富于进取意识的。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小说、戏剧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他并没有故步自封,更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而是敏锐地觉察到电视剧将会在未来世界带给人们更大的期待和视觉艺术的冲击力。

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从事了一段小说创作后,李先生又把关注的视点转向了电视剧——开始了在当时国内还比较新颖的这种艺术形式创作。

电视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毫无疑问地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所以,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电视媒体的日益发达和引进的几部外国电视连续剧的热播,依赖于电视传播的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前景十分看好,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因为可以进入千家万户而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也使我们切身感受到,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像电视剧这样能够如此快捷、便利、近距离地贴近现实、见证历史和表征生活,其广泛的覆盖面所拥有的观众和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及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美国文化理论家尼尔贝尔指出的那样:“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

可见,电视艺术在中外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它正在和将要承载更多历史的、民俗的、人文的重负,是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够更为广泛地融会于人们现实生活的雅俗共赏的综合艺术,它的群众性、普遍性、娱乐性、新颖性、时代性和观赏性等都不容置疑。

正是敏锐地感知到这一点,李先生1982年开始在南阳较早地涉足电视剧,先后与他人合作创作了电视剧《谁是贤者》《小镇名人》。其中《谁是贤者》开南阳人创作电视剧之先河,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开创了南阳人创作和直接参与拍摄制作电视剧的历史。从此,电视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就挺立和茁壮生长在南阳这块古老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地上。

同类推荐
  •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本书探讨了中国新诗在语言、结构方式等方面所形成的审美特征,探讨了民间性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持续存在的基本规律,为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重新思考中国新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 回望点滴

    回望点滴

    读想读的书,听想听的课,学想学的知识,做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人。我希望学习、修身、养性,我希望心安理得、快乐自得、问心无愧。
  •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本书选取了55个从内地来西藏旅游的男“背包客”,以内心独白和访谈对话的形式,生动、客观、真实地描述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如何在西藏这片圣洁之地感悟生命、感悟人生,从而打开心结,完成自我超越、获取新生。
  • 山西文艺评论获奖作品选

    山西文艺评论获奖作品选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山西的小说创作,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成一、李锐等为代表的“晋军”群体,以张平为代表的“晋军后”创作,程度不同地影响过中国文坛。“山药蛋派”的小说创作,因时间的沉淀,已经成为具有“史性”意义的话题;“晋军”及“晋军后”的小说创作,现实意义更为突出。但无论“史性”意义还是现实意义,二者之间又是血肉相连一脉相承的。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热门推荐
  • 生活在大辽时代

    生活在大辽时代

    鉴于现今有如此之多的讲述宋朝故事的书籍,但是讲述辽朝故事的书籍却太少太少了,我们很多人,都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获取一点点契丹的信息,但是,毕竟武侠小说不是纪实文学,真实的情况和小说相差太大!那么,我要着眼于向读者还原一个最真实、最彻底的辽朝!
  • 雪剑行

    雪剑行

    大汉王朝开国千年,军队彪悍,修士无尽。值此时,万宗朝拜,天下共尊。时至大汉历一千零一年,坊间开始流传这样的传闻:蛰伏三百年之久的魔宗巨擎——始魔宫再次迎来了它的主人。于是,平静多年的王朝,暗流涌动。无尽雪域的霸主,强盛一时的雪宗一夜覆灭。雪梧,从雪域深处走出,一人一剑,寻求雪宗覆灭真相。波诡云谲地阴谋,玄奇精妙地术法,刻骨铭心的情谊,还有如地狱般深沉的仇恨。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有喜有悲。这就是我要讲的故事。
  • 三唯空间

    三唯空间

    最强杀手冷酷杀手孤人强势回归都市,究竟只是为了一个任务还是别有所图?当家族战争与黑帮战斗发生时,他会怎么做?他很帅,所以很多人爱。“hi,帅哥你很帅,你造吗?”酒吧美女妩媚的对着何余说道“额,美女,你不是我爱的那类型。”......
  • 两个相反的梦

    两个相反的梦

    前言: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好人有时候想做坏人,坏人却也是时常想做下好人。这世上的分好人,坏人,和不好不坏的人。那么我们想做哪一种。看完这个故事,也许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 顶天记

    顶天记

    酒淡一醉忆流年,流年销愁又几千!舞剑灭仙亦屠魔,情在我心心不变!前世我为仙,今生我成魔!前世天亡我,今生我破天!天下掌职手中剑,千秋基业为我奠!孤身一人,手持一剑!我欲顶天,我欲破天!
  • 九宫十二仙

    九宫十二仙

    她是令江湖上的人都闻风丧胆的九宫盟前任掌门毒尊的爱女,使得一手出神入化的毒术,也是九宫盟中上万个女弟子中唯一进入前十名中的一个,同时她也是名扬天下的第一丑女。她是身负血海深仇却命如蝼蚁的第一杀手,当她身死后,却意外穿越到了练功走火入魔的她的身上。他是雄才大略有着强烈的野心抱负的他国皇太弟,他是贪恋女色、碌碌无为的荒淫无道的一国帝王,他是她的前身的家里欲攀髙枝靠吃软饭为生的下等家奴,他是从小被他的父皇母妃弃如薄邴的薄命皇子,还有他们……他们虽都是九宫盟中数一数二的弟子,但是他们也都是被她的前身屡次惹炸毛,又对她无计可施的众的倒霉师兄们。当美女和丑女互换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且看机智果敢的她是怎样进行着花招百样的大变身,给大家送上一部美男多多剧情绝对精彩绝伦的九宫十二仙。
  •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超凡寄生

    超凡寄生

    星河浩瀚,武道称尊!万载的武道文明之后,是演化到巅峰的武学技巧。陷空术,星衍阵,剑神三篇......个个堪称神迹,主宰荒宇。然而在某个遗忘之地的角落,一个少年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里,似乎多了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传奇,往往就是在最不为人知的角落,慢慢生长发芽,直至势不可挡,惊天动地!
  •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豪门养媳:过把痴情瘾

    小时候总爱粘着他的小女孩如今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女人。虽然高兴,但是富养的她有着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大小姐脾气,这是叶淮城最看不惯的地方,可撕下她的那层伪装的外衣,却是一颗脆弱害怕被抛弃的心灵。“总裁,太太在打陈小姐。”“打!打了我负责!”【我也曾想放下浪荡成性的外衣,过一把痴情的瘾。】【爱到深处是卑微。】
  • 归元修仙记仙本归元

    归元修仙记仙本归元

    归元很努力地想让自己走上剑修那条洒脱不羁的康庄大道;奈何这条原以为只是比较艰难的大道上,朵朵奇葩争相开放,于是乎,失足少女归元就在精分猥琐这条黑黢黢的深巷中渐行渐远......一个是大叔却不像大叔的面瘫冰山师父;一个白发正太脸的顽童老祖;还有一个闷骚的痴~汉帷帽男顾南衣顾师兄;加上一个外表冷酷实则话痨晚期以嘴致胜的王锐王师兄;另外两只王霸之气逆天的二缺契约灵兽......以上和本文内容无直接关系。实在是文案无能。希望小伙伴给个机会点进去看几章哦,感恩!看猥琐精分萝莉打怪升级换地图,扮猪吃虎,横走修仙界!爆笑来袭!(一晚做梦梦到的爽文,文笔不佳,啰嗦,请多包涵,第一次写文,不喜拍砖温柔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