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8900000005

第5章 蔡元培大事记(1)

第一节 蔡元培创造“新北大”

1917年1月4日的早上,北京大学的教职工们不畏严寒,如过去迎接新任校长那样,在校门口毕恭毕敬地排列着,夹道欢迎新校长赴任。当蔡元培乘坐的马车抵达校门口时,所有人都鞠躬低头,不敢正视。这是北大的老校规,之前的五任校长,都是从这群人的鞠躬礼前趾高气扬地走过去的。蔡元培一下车,负责接待的人员就笑眯眯地走上去,对他鞠躬,谁也没想到,蔡元培竟摘下礼帽,恭恭敬敬地还礼。随后他一边朝前走,一边向列队的人员点头问候,和颜悦色地说:“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

此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从来没遇见过这样的校长。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即从跨进校门的第一步开始,全方面进行教育改革,缔造出一个活力蓬勃的“新北大”,写下了中国教育史上夺目的一页。

第二节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1916年冬,蔡元培从法国乘船回到上海,准备要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聘请,去北京大学赴任。朋友听闻此事,都纷纷表示反对,然后就不断地向他介绍那所学校是如何的腐败,学制混乱,臭名远扬,而且混乱的根源太复杂。

北京大学就是他当年担任教育总长时,由京师大学堂更名而来的大学。这个1898年戊戌变法的产物至今腐败堕落得令人难以置信,完全不像一所大学,依旧还是政府培育官员的“预备班”。过去,在京师大学堂念书的不是京官就是贵族子弟,为更接地气,基本都由朝中高官兼任教授,所教功课很多是关于朝廷的潜规则。

尽管京师大学堂变成了北京大学,但仍是一副仅换了名头的“旧汤药”。袁世凯复辟后,北京大学依旧是京官的学园,也是攀附官吏的重要场所,校规和习惯还沿袭京师大学堂的,教授还被称作“大人”,学生依旧还是“老爷”,日积月累,学校的官僚气息是怎么改也改不掉。

蔡元培进北大是冒险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大学长期形成的歪风邪气不可小觑。当初只有孙中山鼓励蔡元培来北大,认为蔡元培就该到北京去开展革命,主持全国性的教育机构的同时,借此契机传播革命思想,这是非常有利的。蔡元培心里很清楚,在听者无心、说多无益的情况之下,只好以身作则,以此告诉别人,他来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里,他所带来的,是新的文化、新的制度、新的礼仪,并用循循善诱的耐心,将北大的师生引导到正道上去。

在北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蔡元培发表讲话,给学生确定宗旨,要求学生:“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开宗明义,劝说那些有“学成任事”想法的人,不必进大学,可以进入相关的专门学校就读。上大学只能是为“求学而来”。

蔡元培言辞锋利,痛指当下学校腐败的根源就是——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是抱着升官发财的思想;而教员们,不过是将学校当成了发文凭的机构,把自己的职位当成了一种官职,甚至是牟利的手段。他直言问题,不怕刚一上任就得罪人。他还砥砺教员注意学生的品行问题,要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与混浊的风气同流合污。最后还指定了教学方式:“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此番演讲,使坐满了人的大礼堂一片静默,听众深受教诲。从那天起,北大在不断地改变。

第三节 民主管理,建立新型校务制度

当时,北大最常见的一个陋习就是攀附。不但是学生攀附具有权贵身份的教师,教师之间也相互攀附。而对于独揽大权的校长,他们就像对待皇帝一样,阿谀奉承,察言观色,为取悦上司,而将很多问题都刻意掩盖起来。

蔡元培大胆废除一人独大的管理制度,借鉴西方管理模式,提出民主治校原则,组建由教授代表组成的学校评议会作为北大最高立法与管理机构。

评议会的成员全部由全体教授公开选举,不论资历,每五名教授中选出一人进入评议会。校长担任评议长,负责评议会各种会议的组织。凡是北大确定重大事务,如拟定章程制度、决定废立学科等,都必须经过评议会投票同意才能确定。

为确保评议会的民主、公开,蔡元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从不把自己当作学校的皇帝。整理教师队伍那会儿,有一位老教员悄悄来到蔡元培家,将一套四合院的地契摊在他面前,接着后退三步,拱手作揖:“还望蔡先生网开一面,在评议会上给我说些好话。”

老教员的意思很明确,只要能保住他在北大的教席,他就将这套四合院相赠,蔡元培一家人也不必在外面租房子了。

对于初到北京、两袖清风的蔡元培来说,条件确实够诱人。可蔡元培却将地契拿起来,走到老教员面前,严肃地说:“我身为校长,不能带头败坏校规,一切都得按流程办。如今我住这儿倒也习惯了,没有换房子的打算。”

老教员只好黯然而去。此后,教员为了私利而独断行事、巴结上司、贿赂的现象少了。

蔡元培最憎恨特权主义。在他上任之前,北京大学的校务会议大都用英语开会,尤其是预科班的校务会议,全部用英语发言,这样做不过是为方便那几个外国教授罢了。这样一来,其他不懂英语的教授可就难受了,他们在会议上听不懂,又不能走,以致一些老教授每逢开会干脆称病告假,设法逃避这种尴尬的会议。

第一次参加会议,蔡元培就提出校务会议一律用国语发言。外国教授当即拍案反对,理由是:听不懂国语。此时,一些懂得说英语的教授态度立刻软了,觉得过去一直是英语开会,都习惯了,换成什么语言都无妨,得罪了这些外国教授那就难办了,还和气地劝蔡元培:“用英语开会挺好,能提高教授们的口语水平。”

蔡元培并不改口,反问道:“如果我在英国大学教课,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他们开会时就说中国话呢?”

这话让那些洋教授哑口无言,中国教授一片叫好。从此以后,北京大学的所有会议一律用国语发言,到会人数剧增,除了那两名外国教授,人人到齐。

蔡元培提倡“教授治校”,组织了教授会,由各科的教授公开选举教授会主任,负责分管教务、规划教学工作,任期为两年。到了1919年,北大决定取消文理科科长,改为设立教务长统管文、理、法三科。

在这场选评教务长的过程中,“民主自由”的校务管理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北大的情况是文理两科的教授实力较强,文理双方的教授都对教务长这一职位跃跃欲试,还有像胡适这样的激进教授毛遂自荐,但都遭到对手的强烈反对。最后经过评议会商量,决定由各科分别推荐出一名候选人,然后三选一,由评议会进行投票选举。

“实行民主,以教授会治校,实现自由和平等。”蔡元培秉承着这一理念,将北大教员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从根本上遏制了往日的吹捧、走关系的官僚风气,还促进了学校的兴旺发展。

第四节 教育内容整合,学制全面革新

评估一所学校的好坏,主要是看这里最终出多少人才,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从事教育多年的蔡元培明白,当时的北京大学共设文、理、工、法、商五科,显得杂乱而难抓住重点,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培养出学识全面的人才来。

结合民众科学知识薄弱的现状,蔡元培认为,倘若基础学科得不到发展,应用学科就难以得到发展,而且当时普遍存在“重术轻学”的现象。为符合国情,蔡元培将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让北大偏重于纯粹进行研究的文理两科。

既然要将文理两科做大做强,就要将这两科推向世界学术的舞台。过去的教学内容显然是落伍的,已难以适应近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蔡元培在教育内容上做了大调整,在吸收国学精髓的基础上,借鉴德、法知名大学的学科体系,增设了哲学、心理学、世界史等学科,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国际上,顶尖的大学都各自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作为一所优秀的大学,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蔡元培提倡学与术分校,强化过去北大非常薄弱的研究能力,兴办各个科目的研究所,建立激发教授研究兴趣的制度,让北大变成一所不但教授学识,还不断钻研学术的文化殿堂。

经过考察与研究,蔡元培发现,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形成了文科方面的知识很丰厚,而理科知识却非常贫乏的局面,老百姓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甚至是闻所未闻。科学发展到今天,西方的社会在理学的快速推动下,已创造了无数高科技产物,学科之间也已开始互相联系、渗透,不可分割。就好比教育学原本属于文科范畴,但是现在已开始运用于理科研究方法,如实验进行研究。地理学中也有人文、地质分支,很难简单地将其划分到文、理学科中去。由此,蔡元培认为,学生不能单科独大,只有文、理通科,才更能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为了避免学生独偏一科,蔡元培大胆废除文、理科系别,并废除学长,设立系主任。他还发现,即使在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其才能与兴趣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假如采取模式化教学,像小学、中学那样实行学年制,肯定会抹杀学生的个性。毕竟大学不是教授基础学科的地方,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是有一定学识基础的。如果大学的学习模式变得格式化,那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就难有发展机会,而那些留级的学生又必须把学过的课程再读一遍,对此自然是毫无兴趣,上课打瞌睡或者无故旷课是必然的,还会滋生一些来学校混日子、骗文凭的人,长此以往,北大的懒散风气必定不能从根本上根除。

仿效美国大学通行的做法,蔡元培废除“学年制”,采用“选科制”。“选科制”一经推出,深受师生的欢迎,因为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什么科目,听哪位教授的课,只要完成“学分制”的要求就能够毕业。“选科制”规定每周上一个课时,学完一年即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这些课程中一半为必修,一半为选修,选修科目可以跨系选择。学生修完课程即可毕业,不必强制规定修满年限。而预科则应该修满40个单位,其中必修课占四分之三,选修课占四分之一。选科制遵循崇尚自然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为文、理科学生选修课程提供方便之门。

如此,北京大学成了一个学术自由的国度。教师自己定授课内容,根据自身的研究课题设立课程。教授一边从事研究,一边同步讲课,怎么讲,讲义如何写,都由教授自己定。学校提倡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教授在传授和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发现问题,促进课题的研究与深入思考。学校考核教授的标准就按学术研究成果和学生的选科人数来进行评估。

对于学生来说,则完全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想上哪个系的课,想听谁的课都可以,只要考试的时候去参加就行。如果学生不想拿毕业证而不参加考试,也不会有人对此进行干涉。这样就能给勤奋好学的人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那些只想来混文凭的人无机可乘。

除了基础学科,蔡元培还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美学教育,亲自讲授美学,深受学生欢迎。据说他上课时随身携带了从国外带回来的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一边讲美学理论,一边拿出名画给学生欣赏,不忘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画作中的美。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蔡元培在第一院的第二教室讲课,教室可以容纳一百多人,随着前来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很快就挤满了,最后连授课的讲台上也站满了人。蔡元培只好搬到第二院的大讲堂去授课,没多久,大讲堂又变得水泄不通起来。

蔡元培认为,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产生健全的精神和健康的意志。因此,他规划在北大兴建运动场,设立体操部,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运动的机会。当时局势混乱,蔡元培还在北大组织成立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聘请军校出身的白雄远担任军事训练主任,每天早上进行军事操练,并邀请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为学生授课,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身安全。

第五节 培养学习风气,成立大学研究所

在德国留学时期,蔡元培就发觉,在一个国家里,大学往往都走在学术的前沿,充当学术的桥头堡。在德国的大学模式以及办学思想的影响下,蔡元培积极创办研究所,包括文科、理科、法科各种研究所,并于1922年成立了国学研究所。他认为有了研究项目,教师就会变得活跃,有积极性,可以避免上课只是重复讲义内容,也不会闲得无事就去其他学校兼职授课。创办研究所不但能发挥教师的才学和潜能,还可以让大学变成一个钻研学术的基地,教研相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新学术的良好习惯。而且,学校的毕业生中有志深造的可以直接升读研究所,也是对学习优异者的一种嘉奖。

同类推荐
  • 慈禧大传

    慈禧大传

    作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统治制度中最后一个手握皇权的女人,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高踞于皇帝之上,独揽朝纲长达48年之久。可以说,她所遭遇的是中国几千年不遇的大变局。其传奇一生,就是大清帝国、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海盗:海上的峥嵘岁月与财富梦想

    本书所要讲的这些人、这些故事很少能够出现在主流的历史书当中,他们基本上被看成是不入流的人或者说是“小人物”。也许没有现代媒体的宣传,这些人是不会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海盗,在人类的历史上他们曾经写下辉煌的篇章,只是我们的聚光灯打不到他们身上。阅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看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这些非凡的“小人物”的故事。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无论是大人物的故事还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是一本全面讲述李鸿章谋略人生和洋务改革经历的全传。作为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一生被人靠人800多次却依然挺立。后人对他的褒与贬,也对立得太厉害:他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他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他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他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全是投降“议和”。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谋博弈,背靠慈喜太后,成为晚清权力最高的大臣,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诛仙之情难再续

    诛仙之情难再续

    诛仙世界,鬼王一役,正魔两道皆元气大伤,鬼王宗一蹶不振,青云门也损失惨重,天下经历数次剧变,民不聊生,此番争斗过后,天下正欲显出一片安宁景象来,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秦无炎为复仇重振万毒门,一片宁静的南疆却又传出阵阵兽鸣,一直保存实力的焚香谷意欲何为?而那个牵绊张小凡半生的绿衣女子又是否会苏醒?只见中州沃土之上,风云再起,有情之人,情却难再续。
  • 贴身男佣

    贴身男佣

    这个男佣太嚣张!!!刁蛮女主人,我就是想勾搭你哦。靓丽姐妹花,泡上你们是我的目标。冷艳俏女警,追到你不是我的最后目的。气质富家女,那绝对不能放过。警察、老师、医生、杀手,只要是美女,我统统要扑倒。我为美女而生,我也追求精神恋爱。姐姐们,在大弟弟面前你们就别扭捏了……
  • 枷锁天国

    枷锁天国

    心狠手辣的魔修邬连邑,在丛林里睡了一觉后,发觉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低阶修士,竟然可以随意的使唤高阶修士。这里的小孩子,竟然不让天天修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被带上了一个名为法律的枷锁。而这里,被他们称之为天国。看这么一个无法无天的魔修,在天国之中,最后会变成了个什么模样。已完本百万字作品《科技文明入侵者》,品质更新,完本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
  • 蝶刺:与高冷恶魔同居

    蝶刺:与高冷恶魔同居

    活人不能跟恶魔做交易,因为狡猾贪婪的恶魔之所以会实现你的愿望,就是为了想尽办法,再次──染指这个世界……因为被一个远古的声音所召唤,她被迫在各种诡异古老之地行进,他,身为邪神,腹黑强大,表面却装乖卖萌,他说,女人,乖乖陪我下地狱;她冷笑,你忘了吗?这个家我做主。
  •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天使界之天使族的危机

    黑暗的世界?迷一般的声音?东方欣心的突然告白却被欧阳朔拒绝了,心灰意冷的东方欣心因失足差点跌落无底洞而欧阳硕却掉了进去。等待欧阳朔的又是什么?
  • 50后与90后网谈人生

    50后与90后网谈人生

    本书分为新生导航篇、志向激励篇、学业规划篇、人生哲思篇、选择取舍篇、自由境界篇、责任担当篇、美德守望篇、文明教养篇、阅读情趣篇等14部分,都围绕“与大学生谈人生”这一主题展开。
  • 拿下混血冷帅哥

    拿下混血冷帅哥

    景阳高中的小太妹竟然把华丰高中一等一的混血帅哥给强了!还嚣张高调的宣布“他是姐的男人,谁敢犯姐男人—杀!”原来混血帅哥早就窥视她很久了呢!她是自动送上门的,被拐着就开始了一场生生死死轰轰烈烈的另类旅程。“我告诉你,我就肤浅就不懂付出,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你他妈要让我一个人,我一定到阴曹地府去鞭你的尸!”不管是她先招惹的他,还是他先窥视她,反正他们是绑在一起了,任何事任何人都不得让他们分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尘梦忆缘

    尘梦忆缘

    ”啪嗒啪嗒“视线转上,不知是什么黏缠的东西,一滴滴从那扇青铜色古门的环扣上落下。四周弥漫着一股类似于铁锈一般的燥热气息。光线很暗,只能依稀辨出古门前挺立着一位少年,迷雾遮盖住了他的面容。一阵阴幽深邃的声音隔着虚空传来:“你,准备好了吗?”“好了。”一种很不在意的声音淡然回道。细看——分不清少年嘴角挂着的是笑?还是眼泪?……(小狮是学生党,更新很慢,请大家多多见谅……但是,小狮也会发粪图墙滴!PS:小狮是一位资深中二病患者,萌萌哒!还有,十分感谢小狮的几位朋友帮助小狮发表作品哦~)
  • 妃强王弱:霸道王妃从天而降

    妃强王弱:霸道王妃从天而降

    雨歇微凉,断桥边撑着白纸伞的青衣少年,只一个回眸,便倾倒众生。一佳人路过,从此两情脉脉云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的佳人才子相遇的故事只能存在话本里,现实中的状况并非如此。对于一个接受过男女平等观念洗礼的大学生,顾雨帘在这个世界可真的是很“特别”。但是她依旧勇猛地向王爷发起了进攻。社会那么骚情,干嘛要矫情,爱就是爱,别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