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9200000014

第14章 闻一多小传(9)

述完了孙先生的话,我还要讲讲关于他如何提出这个问题,和我个人如何对它发生兴趣的一些小故事。本年九月间,朱佩弦先生从成都给我一封信,内附孙次舟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作“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是从成都中央日报的中央副刊剪下的。信上说,在本年成都的“诗人节”纪念会上,孙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立时当地文艺界为之大哗,接着就向他发动围攻,直到最近孙先生才开始公开抵抗,那便是这篇文章的来由。佩弦先生还说到他自己同情孙先生的意思。后来他回到昆明,我们见着便谈起这事,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十几年前,我和他谈到孙先生类似的意见,他只摇摇头。(十几年是一个太长的时间,我想。)这里让我打一个岔。就在本年暑假中,我接到了某官方出版机关的一封信,约我写一本屈原传一类的小书,我婉词谢绝了,读者此刻可以明白我当时的苦衷了吧!好了,前几天佩弦先生又给我送来孙先生的第二篇文章,在这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的附白中,孙先生转录了李长之兄给他通信里这样一段话:“昔闻一多先生亦有类似之说,以屈原与梅兰芳相比。”本来我看到孙先生第一篇文章时,并没有打算对这问题参加讨论,虽则心里也发生过一点疑问:让孙先生这样一个人挨打,道义上是否说得过去呢?如今长之兄既把我的底细揭穿了,而孙先生也那样客气的说道“闻一多先生大作如写成,定胜出拙文远甚”。(这仿佛是硬拖人下水的样子,假如不是我神经过敏的话。)这来,我的处境便更尴尬了,我当时想,如果再守口如瓶,岂不成了临阵脱逃吗?于是我便决定动笔了。

然而我虽同情孙先生,却不打算以同盟军的姿态出马,我是想来冒险作个调人的。老实说,这回的事件并不那样严重,冲突的发生只由于一点误会。孙先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桩历史事实,不幸的是,他没有将这事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充分的予以说明,这便是误会之所以发生吧!我以为,事实诚然有些讨厌,然而不先把意义问个水落石出,便一窝蜂的涌上来要捣毁事实,以图泄愤,这是文艺界朋友们太性急点。至于这时不赶紧宣布意义,让意义去保护事实,却只顾在事实的圈子里招架,也不能不说是孙先生的失策。其实事实讨厌,意义不一定讨厌。话说穿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惟不能被剥夺,说不定更要稳固,到那时我相信我们的文艺界还要欢迎孙先生所指出的事实,岂只不拒绝它?

除一部分尚未达到奴隶社会阶段的原始民族外,全人类的历史便是一部奴隶解放史。在我们的历史上,最下层的离开贵族(奴隶领主)最远的农业奴隶,大概最先被解放。次之是工商业奴隶。在古代自足式的社会里,庶民的衣食器具都不用假手于人,所以在民间工商是不成其为独立职业的。只养尊处优的贵族们才需要并且能够养一些工商奴隶,给他们制造精巧的器具,采办珍奇的货物。商处于市井,是在贵族都邑的城圈内的,工处于官府,简直在贵族家里了。这两种奴隶被解放的时期的先后,便依他们所在地离开贵族的远近而定,但比起农人来,可都晚得多了。

但解放得最晚的,还是那贴紧的围绕着主人身边,给主人充厮役,听差遣,供玩弄,和当清客——总而言之在内廷帮闲的奴隶集团。这其间所包括的人物依靠后世的说法,便有最狎昵的姬妾幸臣,最卑贱的宫娥太监,较高等的乐工舞女和各色技艺人才,以及扈从游宴的“文学侍从之臣”等等。论出身他们有的本是贵族,或以本族人而获罪,降为皂隶,或以异族人而丧师亡国,被俘虏为奴,或以出国为“质”,不能返国,而沦为臣妾,此外自然也有奴隶的子孙世袭为奴隶的。若就男性的讲,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从此我们可以明白,像这样的家内奴隶(包括孙先生所谓“文学弄臣”在内)身份虽低,本质却不坏,职事虽为公卿大夫们所不齿,才智却不在他们之下。他们确乎是时代的牺牲者,当别的奴隶阶层(农,工,商)早已经获得解放,他们这些狐狸,兔子,鹦鹉,山鸡和金鱼却还在金丝笼和玻璃缸里度着无愁的岁月。一来是主人需要他们的姿色和聪明,舍不下他们;二来是他们也需要主人的饲养和鉴赏,不愿也不能舍弃主人。他们不幸和主人太贴近了,主人的恩泽淹灭了他们的记忆,他们失去自由太久了,便也失去了对自由的欲望。他们是被时代牺牲了,然而也是被时代玉成了。玲珑细致的职业,加以悠闲的岁月,深厚的传统,给他们的天才以最理想的发育机会,于是奴隶制度的粪土中,便培养出文学艺术的花朵来了。没有弄臣的屈原,那有文学家的屈原?历史原是在这样的迂回过程中发展着,文化也是在这样的迂回中成长的。

更重要的是奴隶制度不仅产生了文学艺术,还产生了“人”。本来上帝没有创造过主人和奴隶,他只创造了“人”。在血液中屈原和怀王尤其没有两样(他们同姓),只是人为的制度,把他们安排成那可耻的关系。可是这里“人定”并没有“胜天”,反倒是人的罪孽助成了天的意志。被谗,失宠和流落,诱导了屈原的反抗性,在出走和自省中我们看见了奴隶的脆弱,也看见了“人”的尊严。先天的屈原不是一个奴隶,后天的屈原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他之不能完全不是一个奴隶,我们应该同情(那是时代束缚了他),他之能不完全是一个奴隶,我们尤其应该钦佩(那是他在挣脱时代的束缚),要了解屈原的人格,最好比较比较《离骚》和《九辩》。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不量凿而正柄兮,固前修以菹醢。

《九辩》里何曾发过这样的脾气!尤其是那两篇的结尾——一边是: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一边是:

顾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那坚强的决裂和这“临去秋波那一转”是多么有讽刺性的对照!我同意孙先生从宋玉的身份看屈原的身份,但我不相信从宋玉的人格里找寻的屈原的人格,因此我不同意孙先生的“以情推度”,说“若《高唐赋》、《神女赋》这类作品屈原当也写了不少”。

我也不十分同意孙先生只赞许一个“天质忠良”,“心地纯正”和“忠款与热情”的屈原,这些也许都是实情,但我觉得屈原最突出的品性,毋宁是孤高与激烈。这正是从《卜居》、《渔父》的作者到西汉人对屈原的认识。到东汉班固的批评还是“露才扬己,怨怼沉江”和什么“不合经意”,这里语气虽有些不满,认识依然是正确的。大概从王逸替他和儒家的经术拉拢,这才有了一个纯粹的“忠君爱国”的屈原,再经过宋人的吹嘘,到今天居然成了牢不可破的观念。可是这中间我记得,至少还有两个人了解屈原,一个是那教人“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的王孝伯,一个是在通鉴里连屈原的名字都不屑一提的司马光。前者一个同情的名士,后者一个敌意的腐儒,都不失为屈原的知己。一个孤高激烈的奴隶,决不是一个好的奴隶,所以名士爱他,腐儒恨他。可是一个不好的奴隶正是一个好的“人”。我在孙先生的第二篇文章里面领教过他的“火气”哲学,十分钦佩。如今孙先生察觉了屈原的“脂粉气”,而没有察觉他的“火气”,这对屈原是不大公平的。

孙先生承认“陪着王玩耍或歌舞的人物,有时要诙笑嫚戏,有时也要出入宫廷传达命令”。既然常传达命令,则日子久了,干预政治是必然之势。既有机会干预政治,就有可能对政治发生真实的兴趣。“天质忠良”,“心地纯正”的屈原为什么对当时的政治不是真心想“竭忠尽智”呢?孙先生说屈原的“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与孔孟之称道古帝王不同,“他的重点都只在怀王对他宠信的不终,而听信谗言,疏远了他这一种为自己身上的打算上”。我只知道圣人也是“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的,为什么孔孟的称道古帝王是完全为别人打算,屈原的称道就完全为自己呢?并且什么圣主贤臣,风云际会,打得火热的那一套,也不过是当时的老生常谈而已,除老庄外,先秦诸子那一家不会讲?何只孔孟?

孙先生大概认定弄臣只是弄臣,其余一切,尤其国家大事,便与他们无干,所以不相信《史记》里那些关于屈原政治生活的记载。《史记?屈原传》未必全都可靠,正如《史记》的其他部分一样,但那不能不说是“事出有因”。孙先生说它没有“史源”可靠的少,而民间道听途说式的“传说”十有八九是真话。你不能从字面上读历史,《史记?屈原传》尽管是一笔糊涂账,可是往往是最糊涂的账中泄露了最高度的真实来。从来“内廷”和“外廷”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屈原是个文学弄臣,并不妨碍他是个政治家。从“赘婿”出身的淳于髡不也会带着“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为齐使赵,而得到成功吗?因此我们又明白了,“滑稽多辩”是弄臣必需的条件,也是使臣必须的条件。正如作为辞赋起源的辞令,也就是那人臣们“使于四方”用以“专对”的辞令,“登高能赋”是古代“为大夫”的资格,也合了后世为弄臣,为使臣的资格,弄臣与使臣,职务虽然两样,人物往往不妨只要一个。也许正因屈原是一个“博文疆志……娴于辞令”的漂亮弄臣,才符合了那“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漂亮外交家的资格。战国时代本不是一个在传统意义下讲资格,讲地位的时代,而是一个一切价值在重新估定的时代,那年头谁有活动的能力,便不愁没有活动的机会。讲到身份,苏秦、张仪也够卑贱的,然而不妨碍他们致身卿相,然则在另一个属性上身份也是卑贱的屈原,何不能做三闾大夫和左徒呢?在屈原看来,从来倒是“肉食者鄙”,而你看,奴隶中却不断的站起了辉煌的人物。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屈原,自己一个文化奴隶,站起来又被人挤倒,他这段话真是有慨乎言之啊!一个文化奴隶(孙先生叫他做“文学弄臣”)要变作一个政治家,到头虽然失败,毕竟也算翻了一次身,这是文化发展的迂回性的另一方面。

中国文学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传统,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历来总喜欢把它们连成一串,真是痴人说梦。《诗经》不属于本文的范围,姑且不去管它。关于《楚辞》这传统的来源,从来没有人认真追究过,对于它的价值也很少有正确的估计。我以为在传统来源问题的探究上,从前廖季平先生的《离骚》即秦博士的《仙真人诗》的说法,是真正著上了一点儿。此外便要数孙先生这次的“发疑”贡献最大。像孙先生这样的看法,正如上文说过的,我从前也想到了。但我以为光是这样的看法,并不能解决《离骚》全部的问题,质言之,依孙先生的看法,只可以解释这里面男人为什么要说女人话,还不能解释人为什么要说神话。自“驷玉虬以乘兮,溘埃风余上征”以下一大段,中间讲到羲和、望舒、飞廉、雷师,讲到宓妃、有娀,有虞二姚,整个离开了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的话,似乎非《仙真人诗》不足以解释。(当然不是秦博士的《仙真人诗》,屈大夫为什么不也可以作这样的诗呢!)关于这点的详细论证,此地不能陈述。总之,我不相信《离骚》是什么绝命书,我每逢读到这篇奇文,总仿佛看见一个粉墨登场的神采奕奕潇洒出尘的美男子,扮演着一个什么名正则,字灵均的“神仙中人”说话(毋宁是唱歌),但说着说着,优伶丢掉了他剧中人的身份,说出自己的心事来,于是个人的身世,国家的命运,变成哀怨和愤怒,火浆似的喷向听众,炙灼着,燃烧着千百人的心——这时大概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演戏还是在骂街吧!从来艺术就是教育,但艺术效果之高,教育意义之大,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诗经》时代是一个朴质的农业时代,《三百篇》的艺术效果虽低,但那里艺术与教育是合一的。到了战国,商业资本起来了,艺术逐随着贵族生活的骄奢淫逸,而与教育脱节,变成了少数人纵欲的工具,因之艺术工作者也就变成了为少数人制造这种工具的工具。这现象在《诗经》时代的教育意义,那就是说恢复了《诗经》时代艺术的健康性,而减免了它的朴质性。从奴隶制度的粪土中不但茁生了文学艺术,而且这文学艺术里面还包含着了作为一切伟大文学艺术真实内容的教育意义,因此,奴隶不但重新站起来做了“人”,而且做了“人”的导师。《离骚》之堪“与日月争光”,真能如孙先生所说,是“汉以还人误解”了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孙先生的误会,是把事实看倒了头,那便是说,事实本来是先有弄臣,而后变成文人(而且不是一个寻常的文人!),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依我们的看法,是反抗的奴隶居然挣脱枷锁,变成了人,依孙先生的看法,是好好的人偏要跳入火坑,变了奴隶,更没有人愿看见他自己的偶像变成奴隶,所以依照孙先生指出的事实,加上他的看法,文艺界对他的群起而攻之,是极自然的现象,反之假如他们不这样做,那倒可怪哩!

我曾经深思过,以孙先生的博学和卓识,何以居然把事实看倒了头呢?恕我不敬,我的解答是下面这一连串东西:士大夫的顽固的道德教条主义——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优越感——封建生产关系的狭隘性的残余意识,因为上述的这些毒素,因为压迫者对于被压迫者的本能的嫌恶,孙先生一发现屈原的那种身份,便冒火,他是“嫉恶如仇”的,所以要“除恶务尽”,他的正义感使他不问青红皂白,看见奴隶就拳打脚踢,因此,他虽没有把一切于屈原有利的都否认了,他确乎把一切于他有损的地方都夸大了。“缺少屈原也没来头,……即使我真是‘信口开河’……也不应得什么罪过。”他还说。先生!这就是罪过。对奴隶,我们只当同情,对有反抗性的奴隶,尤当尊敬,不是吗?然而,摧残屈原的动机是嫌恶奴隶,救护屈原的动机也是嫌恶奴隶啊!文艺界也是见奴隶就冒火的,所以听人说屈原是奴隶就冒火。为了嫌恶奴隶,他们与孙先生是同样的勇敢,因为在这社会制度下,对于被压迫者,我们都是迫害狂的病患者啊!

同类推荐
  •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黄金荣,自幼就喜欢与地痞流氓交往,后来,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他用“贼喊捉贼”的办法提高了自己在租界的威信,后升至督察长。他走私鸦片、开设赌台,牟取巨额利润。他还涉足娱乐业,进入金融界、工商界,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解放后,势力渐弱的黄金荣留在了上海。1951年5月20日,他发表《自白书》,表示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最后,老死家中,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千回百转、坏事做绝,却能怡养天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全书(第三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
  •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

    《营国巨商——吕不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胡雪岩

    胡雪岩

    走近《胡雪岩》,你将会了解,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成为一名历史上如此为后人所看重的巨贾。阅读《胡雪岩》,你将会领略到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商业智慧与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方式,并体会到其中前无古人的气势。翻过《胡雪岩》,你将会懂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为人处世,又应该怎样去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民国那些腕儿

    民国那些腕儿

    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上掀起狼烟阵阵。《民国那些腕儿》以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回溯了民国军阀的往事,使人们看到往事并不如烟。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走进这些民国风云人物的世界,您将会看到一幅纷繁复杂的民国图景。
热门推荐
  • 天启之星辰

    天启之星辰

    强者之路残酷无比,犹如万人过独木桥,只有一人方能到达彼岸,而剩下的只能成为皑皑白骨。拥有星辰之眼的天启,就算无法登上那独木桥又如何?我定要从哪皑皑白骨上踏过,走上世界的巅峰!
  • 红颜枯

    红颜枯

    世间红线千千万,却独独没有他和她。既然如此,唯有来世续前缘。
  • 诡都

    诡都

    鬼界的灵魂,人间的道术。主角的道术之路该如何,地下的世界会是怎么一个黑暗,主角与阴灵之间的对话.超越世俗的爱与亲情,,,诡都期待你的光临。。。。。
  • 英魂之刃之最强系统

    英魂之刃之最强系统

    喜欢英魂的来,喜欢系统的来,请大家支持英魂,支持国产。谢谢大家的支持,一章不少于900字,一定不水剧情。
  • 黑心莲恋爱指南

    黑心莲恋爱指南

    快穿,女主是朵黑心莲,毒舌,鬼畜,记仇,加撩妹撩汉技能满点。攻略对象多多,各路男神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写不到?,全文很苏,全程无虐,作者开头无能,忍过开头,一切海阔天空,日更,结局未定「此为作者君的处女作,不足之处请多包涵,在这里先谢谢看文的小可爱们了哈,如若不喜请勿骂,不看即可。」
  • 冰火刀皇

    冰火刀皇

    至七皇平定天下,百业待兴,百姓安居乐业,香火凝丹,天下再次迎来修行狂潮。平阳县,一个譬如贼匪,妄心加入修行界的少年,成为天来山小小巡逻弟子,一切从这里开始
  • 旗南传

    旗南传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囚笼之中。如果生而在囚笼之中,又如何学会自由?编号为093的奴隶实验体,生在帝国的天囚监狱内。带着被改变的人类基因,没有自由的他,开启了一段逆天的强者征途之路。自由,非生而带来,非他人赋予,是自我争取而来。
  • 翩翩情若诗

    翩翩情若诗

    他是风靡全世界的帅气影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时而妖孽霸道,时而冷酷无情,是全世界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却唯独情系她一人;他是庞大珠宝帝国的首席执行官,雷厉风行,冷漠淡然,却愿为她一人放弃一切;他是“留盛”集团的接班人,无忧无虑的贵公子,却为她而痴情。“这也是我保存了二十三年的初吻唉!小诗诗,你可要对我负责!”“我劝你最好不要背叛离歌,你若是让她伤心一时,我便让你伤心一世;你若让她痛苦一分,我便让你下十八层地狱!”“若诗,我等你!无论多久,我都会等下去。”
  • 人生中的坎坷

    人生中的坎坷

    城市中的父母难免会对于外来的男孩有些偏见,总觉得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就要跟着受苦,可这时候,这些外来打工的的男孩,有的在坚持,而有的则选择了放弃,这是为什么,不足够爱那个女孩,要是足够爱的话,会坚持到底,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其他人看,我并不比别人差
  • 蠢女主

    蠢女主

    女主真的很蠢,不信你瞧瞧看。 ̄ ̄专业鄙视女主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