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3800000048

第48章 托尔斯泰传(19)

托尔斯泰1910年10月28日(11月10日)早上五时许突然离开了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与他同行的有他的医生马科维斯基;被契尔特科夫称之为“最亲密的合作者”的托尔斯泰小女儿亚历山德拉对此事知情。他于当晚六点到达奥普京修道院,这是俄国一处最著名的圣地,托尔斯泰曾多次来此朝圣。他在这里过了夜,第二天早晨,写下了有关死刑的一篇很长的文章。10月29日晚,他去了沙莫尔金修道院,他的小妹妹玛丽在这里做修女。他和妹妹共进了晚餐,并对她讲了他打算在奥普京度过余生,“得到最卑微的活计,条件是不要强迫他做弥撒”。他住在了沙莫尔金修道院。次日早晨,他到附近的村庄散步,打算找一个住处,下午,回到妹妹那里。五点,他的女儿亚历山德拉突然来了。或许她是通知他,出走已经被人发觉,人家正在追他。他立即连夜出发。“托尔斯泰、亚历山德拉、马科维斯基朝着卡焦尔斯克火车站走,也许打算去南方,也许要去杜霍鲍尔教徒在高加索建起的营地。”在路上,托尔斯泰病了,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他不得不卧床休息。他就是在那儿逝世的。在弥留的床上,他哭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不幸的人们;他在抽泣中说:

地球上有无数正在受苦的人,你们为什么全都在这里照顾我一个人?

就这样,它来了,这是1910年11月20日星期日,刚过早晨六点,“解脱”,它来了,如他所说:“死,降福的死”来了……

十八

战斗结束了,八十二载的战斗,这一生曾是其战场。悲剧性的和光荣的混战,一生的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恶习和所有的美德,都加入这场混战。——所有的恶习中那唯一的一个,也就是谎言——他在最后的隐居之中仍不停地追杀并抨击着。

最初,沉醉的自由,在不时被眩目的闪电照亮的暴风雨之夜中相互碰撞的激情,爱情和狂喜的危机,主的幻觉。高加索、塞瓦斯托波尔的时代,纷乱、不安的青年时代……然后,婚后最初几年的暂时平静。爱情、艺术、大自然的幸福,《战争与和平》。才华如日中天,囊括人类的全部视野和这些斗争的场面,对这颗心灵而言,这些斗争已成过去。他主导这些斗争,他是它们的主宰,斗争已经不能满足他。就像安德烈亲王,他把目光转向在奥斯特利茨上空闪亮的无垠天空。吸引他的正是这片天空。

有的人长着强劲的翅膀,享乐让他们降落到人群中,他们的翅膀在这里折断:例如我自己。然后,他们扑打着折断的翅膀,他们用力地跃起,他们又掉下来。翅膀将长好。我将飞上云霄。愿上帝帮助我!1879年10月28日的日记(彼扬斯托克译本,参见《生活与作品》)。下面的全文更加优美:

“世上有一些很不灵活,没有翅膀的人。他们在下面骚动着。其中一些人很强壮:例如,拿破仑。他们给人类留下可怕的印记,播下祸根,但总是贴着地面。有些人任凭自己的翅膀长出来,慢慢地跃起,滑翔:这是僧侣。有些很轻的人很容易地飞起,落下:这是善良的理想主义者。有的人长着强劲的翅膀……有些卓绝的人,他们因为爱人类而收起翅膀,降落到人间,并教会其他人飞翔。然后,当人们不再需要他们时,他们重新飞起:这是基督。”

这些话写于最可怕的暴风雨之中,《忏悔录》就是这场暴风雨的回忆和反映。托尔斯泰再一次被抛回地面,翅膀被折断。但是他一直坚持着。他重新开始。瞧,他现在挥动着巨大的双翅,一只是理智,另一只是信仰,翱翔在“无垠的”深邃的天空。但他没有找到他寻求的宁静。天穹并不在我们身外,而在我们心中。托尔斯泰在这里吹起激情的风暴。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过修道生活的使徒。他把倾注在生活中的同样一种热情倾注在修道生活中。他总是以恋人的猛烈拥抱生活。他“狂恋生活”。他“陶醉生活”。他的生活不能没有这种醉意。“我们只有陶醉在生活中才能够生活。”(《忏悔录》,1879年)

“我狂恋生活……这是夏季,美妙的季节。今年,我斗争了很长时间;但是,大自然的美战胜了我。我为活着高兴。”(1880年7月,写给费特的书信)这些话写于宗教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同时陶醉在幸福和痛苦中。陶醉在死亡和永生中。1865年10月的日记。“死亡的想法……”“我希望,我爱永生。”他放弃个人生活只是对永生的狂热激情的呼唤。不,他达到的平静,他祈求的心灵的平静不是死亡的平静。这是在无限空间中转动的这些正在燃烧的天体的平静。在他身上,愤怒是平静的。“我陶醉在愤慨的、沸腾的怒火里,我喜爱怒火,且在我感觉到怒火时,我甚至去刺激它,因为平静地在我心中涌动的它,至少让我有一段特别松弛的时间,给我肉体和精神上的所有活力。”(《聂赫留朵夫亲王日记》,《琉森》,1857年)平静是炽热的。信仰赋予他新的武器,以便他坚定不移地重新投入战斗,他从第一批作品开始,就不停地向现代社会的种种谎言开战。他不再满足于小说的几个人物类型,他攻击所有的大偶像:宗教的、国家的、科学的、艺术的、自由党的、社会党的、平民教育的、慈善事业的、和平主义者关于在伦敦召开的1891年世界和平大会,有关“战争”的文章是对相信国家之间的仲裁的和平主义者的严厉嘲讽:

“这是捉尾巴上放上盐粒的鸟的故事。这与先抓它一样容易。用各国同意的‘仲裁’和‘裁军’这些字眼和这些人说话是嘲笑他们。这一切都是空谈!当然,各国政府批准了:这些善良的使徒!它们十分清楚,这从不妨碍它们高兴时把无数人送上战场。”(《上帝的天国在我们心中》)的伪善……他打伪善的耳光。他对伪善穷追不舍。

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就看到伟大叛逆者显现,像施洗者约翰,宣布摒弃一种腐朽的文化。最后显现的是卢梭。从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正像托尔斯泰喜欢说的,一直是他的“最好的朋友”。

“有一个朋友是好事。但是他会死去,他会去我不能跟着他去的什么地方。而大自然呢,我们通过买卖契约和它联系在一起,或者通过继承拥有它,这样更好。属于我的大自然是冷的、令人扫兴的、挑剔的、碍手碍脚的;但这是一个伴我终生的朋友。当我死去时,我们回到它那里。”(1861年5月19日,写给费特的书信)

他参与大自然的生命,他于春季复苏(“三月和四月是我工作的最好时间”,1877年3月23日,写给费特的书信),他于秋末冬眠(“这对我是最没有生气的季节,我不思考,不写作,我感到惬意地迟钝”,1869年10月21日,写给费特的书信)。

但是,与他在心中秘密交谈的大自然,是他家乡的大自然,是亚斯纳亚的大自然。尽管他在瑞士旅行期间写下了极为出色的日内瓦湖的笔记,但他感到其中有一种陌生,而我们感到他与家乡的土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多温柔:

“我喜爱大自然,当它从四面八方围绕着我,当无限远处发出的热风从四面八方裹着我,当我坐下时,压倒的肥壮的草覆盖一望无际的田野,当给远处的森林染上深蓝色的树叶在风中摇动,给我带来荫凉时;当我呼吸着给无边的天空染成蔚蓝色的空气时;当我周围嗡嗡地环绕着无数的昆虫和歌唱着的飞鸟时。大自然的基本愉悦就是当我感到和一切融为一体的时候。这里(指瑞士),无尽的远方是美丽的,但我与它没有联系。”(1857年5月),从对现代社会的恨,从珍爱独立,从对《福音书》和基督教精神的热爱,卢梭预示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依仗了卢梭,他说:“这样触动我心弦的篇章,我以为是我写出来的。”与保尔·布瓦耶的谈话。(《时报》,1901年8月28日)

事实上,我们经常混淆他们。

朱丽临终时的这段对信仰的主张:“我不可能相信的,我不能说我相信;我总相信我说相信的。这是完全取决我的一切。”

很接近托尔斯泰对神圣宗教会议的回答:

“我的信条有可能困扰别人,让别人讨厌。我没有改变这些信条的能力,就像我没有能力改变我自己的身体一样。我只能相信我相信的事情,当我打算重新转向我已经偏离了的上帝。”

或者,《答克利斯托夫·德·博蒙》中的段落就像完全出自托尔斯泰之手:“我是耶稣-基督的信徒。主对我说:爱兄弟者已经践行了法。”

还有,“全部的主日祷告归结为‘愿实现你的意愿’!”(《山中的第三封信》)接近:“我用主祷文代替我的所有请求。我可以对上帝请求的所有东西都被‘愿实现你的意愿’这句话的高尚精神表达出来了。”(托尔斯泰的《日记》,高加索,1852—1853)

艺术领域里的相似的思想并不少于宗教领域。卢梭说:“写作的基本法则是清楚地说出,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托尔斯泰说:“用你喜欢的方法,但是都要让人家明白每个词。用十分明白的语言写不出坏作品。”

我曾经指出,《新爱洛绮丝》中对巴黎歌剧院的讽刺性描写很像《艺术论》中的托尔斯泰的批评。

可是,两颗心灵多么不同,托尔斯泰的心灵多了多少纯粹的基督教精神啊!在日内瓦人的《忏悔录》的无礼的喊叫中,多么缺少谦卑,又有多少法利赛人的狂妄自大:

上帝啊!但愿一个人告诉你,如果他敢:我比那个男人更优秀!

或者在这份对世界的战书中:

我公开地,没有顾忌地宣布:谁认为我是一个不正直的人,他本人就该被掐死。

托尔斯泰为他过去生活的“罪恶”悲痛欲绝:

我体会到地狱的痛苦。我回想起过去的全部卑鄙,而这些回忆缠着我,扰乱了我的生活。人们通常遗憾死后没有了记忆。要是这样该多幸福啊!如果在另一个世界,我回想起在世上犯下的全部的恶,那该多痛苦啊!……1903年1月6日的日记。

他不会像卢梭那样写《忏悔录》,因为卢梭说过:“我意识到善超过恶,我全部说出来有好处。”《第四次散步》。托尔斯泰尝试后,放弃了写他的《回忆录》,笔从他的手上脱落;他不希望成为读者议论的对象:

人们会说,好些人推崇的人原来如此!他多么卑鄙啊!那么,对于我们,这些身份卑微的人,要由上帝本人决定谁是卑鄙的人。给米留科夫的信。

卢梭从未体验过基督教信仰中的高尚的道德廉耻心和谦卑,谦卑赋予老托尔斯泰一种无法形容的天真。卢梭身后——衬托着天鹅岛的雕像——我们看到加尔文的罗马。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朝圣者,淳朴的人,他们的率真的忏悔,他们的眼泪感动了托尔斯泰的童年。

但是,除了与卢梭共有的同世界斗争外,另一场斗争贯穿了托尔斯泰的最后三十年。这是他灵魂中的两股最强力量——真与爱——的一场卓绝的战斗。

真,“这直达心灵的目光”,刺透您的这双灰眼睛的穿透性的光……是他的最早的信仰,他的艺术的女王。

我的文章的女主角,我全心全意爱的女主角,过去,现在,将来都美丽的女主角,就是真。《1855年5月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

真,他的兄弟死后那大灾难所留下的唯一漂浮物“真……我的道德观中仅存的东西,我唯一还要完善的东西。”(1860年10月17日);真,他一生的枢机,大海中央的岩石……

但是,很快,“可怕的真”同上。就不再能满足他。爱取代了它。这是他童年时代生命的源泉,“他的心灵的原始状态”“爱对人类而言是心灵的原始状态,而我们没有注意到。”(在喀山上大学时期的日记)。当1880年的心灵危机出现时,他没有放弃真,他敞开真的大门接纳了爱。“真将向爱敞开……”(《忏悔录》,1879—1881)“我自己,把真放进爱的单元……”(同前)

爱是“能量的基础”“你们不是总在讨论能量吗?能量的基础就是爱,”安娜说,“爱不随意委身。”(《安娜·卡列尼娜》,卷二,第270页)。爱是“生存的理由”,唯一的理由,还有美。“美与爱,这是生存的两个理由。”(《战争与和平》,卷二,第285页)爱是因生活而成熟了的托尔斯泰的精髓,是《战争与和平》和《致神圣宗教会议书》“我信仰上帝,他对我而言就是爱。”(《致神圣宗教会议书》,1901年)

“是的,爱!……不是自私的爱,而是当我看见我身边死去的敌人,而我爱敌人的时候,我第一次体会到的那种爱……这是灵魂的精髓本身。爱邻人,爱敌人,爱所有人和每一个人,这就是爱无所不在的上帝!……爱我们珍爱的人是人类的爱。爱敌人,这就几乎是神圣的爱!……”(《战争与和平》,卷三,第176页)的作者的精髓。

爱对真的渗透使他中年写下的那些杰作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使他的写实主义有别于福楼拜的写实主义。后者尽力地不爱他的人物。尽管这很伟大,但缺少了光!《圣经·创世纪》,1:3。仅有阳光还不够,还需要心灵之光。托尔斯泰的写实主义体现在他的每个人物上,当他用他们的眼睛看他们时,即使在最卑劣的人身上也能找到爱他们的理由,并让我们感受到把我们同所有人联系在一起的手足情。“艺术家对他的主题的热爱是艺术家的心灵。没有爱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可能性。”(1889年9月书信)通过爱,他渗进人生之根。

同类推荐
  • 大汉国母—吕雉传

    大汉国母—吕雉传

    本书将还原吕雉作为一个女人怎样别无选择的需要用权力来保护自己和在追逐权力的路上所施展的高于常人的手腕,将原本遥远模糊的历史人物用鲜活麻辣的语言展现出来。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她们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如陈圆圆,令大丈夫冲冠一怒为红颜;她们有着举世惊叹的文学华彩,如严蕊,令无数伟岸男子自愧弗如;她们亦有着侠骨柔肠,如红拂,巾帼不让须眉,可伴壮士戎马江湖……最最让人称道的是她们那浓得化不开的爱,是明知不可饮,不能饮,也要拼却一醉。
  • 孤云独去闲

    孤云独去闲

    《民国的闲人闲情》,以捕捉民国历史中独具个性之人物与事件,他们或袖手于党争国乱之外,或笑谈于主义流派之间,以独立之人格、独具之品格,闲逸于主流视野之外。他们是著名的“闲人”,又是闲散的“名人”;他们以“闲”得名,他们是民国的一道风景线。本书稿以史料钩沉辅之以传记、时评手法,为读者勾勒出多个维度的民国精神之体现。包括:袁克文:共和时代的帝国闲情、张伯驹:一帖平复了此身、溥侗:何物最相思、陈家麟:亦魔亦侠,唐吉诃德、陈霞章:用文言文讲安徒生童话、樊樊山:赛金花与梅兰芳、吴梅:风洞山中来,湘真阁里去、王季烈:在X光下格物致知、董康:在法学之外游弋、姚光:云间一书淫、蔡桢:追根溯源为歌词、蔡莹:味逸轩中小安乐、周瘦娟:每天都是礼拜六等。
  •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

    难忘岁月:余贻骥回忆录

    本书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里、家族并非平静的学生时代,及留美归国文革时代古稀之年等等,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做人要有方法全集

    做人要有方法全集

    做人靠方法,做事靠谋略,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做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学会运用方法!立身处世,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圆融之中显厚道,糊涂之中藏精明,把一切掌控于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我们就一定能在人生旅途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否则只会到处碰壁!
  • 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本书通过大量富含哲理的故事和精练的点评,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培养关爱他人之心,正确认识自我,摆正人生态度,树立积极进取精神,学会宽容豁达,提高品德修养,为拥有快乐、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奸妃不是黑莲花

    奸妃不是黑莲花

    生来被预言为祸水命,就意味着总有几个渣想要灭了她。前行的路上,她为了权倾天下,再也不敢奢求良人白首。她怎么也没想到,与皇宫中最狡诈的大狐狸斗智斗勇几个回合下来,竟然还斗出了别样情愫?“喂,你抱我这么紧干嘛?”她一脸厌倦地想推开那张狗皮膏药。“怕你被风吹跑了,被别人捡了去,不肯还。”
  • 战神悲歌

    战神悲歌

    父与异族相恋,致使家族破败,沦为一介下人。又因圣物,惨遭挖坟与搜魂。然圣物在手,天下我手,莫欺少年穷。受九天雷霆,锻体之痛。忍天地奇火,炼狱灼烧。成神之路,千里独行,金戈铁马。我踏过尸山,淌过血海,搅动天地风云。功成之时,世界将为之颤抖。
  • 圣始

    圣始

    这是“圣”系列的第一部,圣是存在于天地之间,凌驾于神,与万物并驾齐驱的“人”,本系列讲述了关于圣的故事,包括圣是如何“存在”的。
  •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6册)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6册)

    从最简单入门的英语句式、拼写与发音开始,并且附有大量插图,通过趣味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向规范、美丽的文学作品过渡,让孩子们掌握语言的艺术,感受本国的人文历史。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全面了解西方社会的很好途径。
  • 皇庭高校的一号公寓

    皇庭高校的一号公寓

    盛夏转来皇庭高校是奔着它那放养式的教学而来的,她只想过着低调的校园生活,每天吃饱没事看看动漫,或趴在桌子睡睡觉,她只是胸无大志的懒癌晚期女子一枚,但是…从她住进一号公寓那天开始,注定不平凡……
  • 绿色生死恋

    绿色生死恋

    绿色,是军营的颜色;军营里的人,也都有初恋故事。少女艾冰的哥哥是一名铁道兵,牺牲在成昆铁路线上,艾冰接过烈士的枪,成为铁道兵某师医院一名小护士,跟随部队来到天山深处修筑南疆铁路,在那里她邂逅了男兵罗平安,开始了两人的初恋。但是部队纪律严明,相爱的人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同远在天涯。加上艰苦的环境,危险的施工,父母的干预,世俗的偏见,领导的误解,不但磨练军人的意志,也考验着军人的爱情。为了爱的承诺,两个年轻人用生命书写着最纯洁最凄美的爱情故事。
  • 罪地

    罪地

    被欲望与绝望燃烧的杀戮,在极端与正常迎来新生。疯狂与野心诞世,谁都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