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4700000004

第4章 墨学之大略(2)

《经》上下两篇当为墨子所自著。故诸篇不称经,而独此称经。若为别墨之书,入于《墨子》书内,墨子弟子不应仍以经称之。弃本师而崇外道,墨者之徒必不尔也。孟胜之死,而弟子患无巨子。则墨教之传,盖甚有统系,安有不经其师说,而妄经他人者乎?斯则梁氏之言,比胡氏为允,明矣。然胡氏之说,盖本于孙诒让;而梁氏之说,则略本于毕沅。毕于《经·上篇》注云:“此盖翟自著,故号曰经。中亦无子墨子曰云云。”

而孙氏则于《经篇》上注云:“以下四篇,皆名家言;又有算术及光学重学之说,精妙简奥,未易宣究;其坚白异同之辩,则与公孙龙书及庄子《天下篇》所述惠施之言相出入。庄子又云:‘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异同》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词相应。’庄子所言,即指此经。”

盖孙氏亦以《经》及《经说》四篇为别墨之著作也。然既曰别墨。别墨之义暂用俗解详末篇。是仍不离墨宗,又安知不原出于墨子?焉能谓其尽无墨子之著作乎?近有章士钊著《名墨訾应论》。其大略云:“墨惠两家,凡所同论之事,其义莫不相反。且细绎两家之辞意,似惠子诸义先立,而墨家攻之。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而墨子九拒之者。然以如此互相冰炭之两宗,并为一宗,谓此一是二,夫亦可谓不思之甚矣。”

“由右之说,惠施之不为正墨,盖无疑义。然则如鲁胜言以惠施为别墨何如?以墨子之说考之:设非在墨家垣墙之外,其于墨子之本恉,将不僢驰若是之远也。谓为别墨,亦无有是处。”

“虽然,名墨相对,其关系究有可言。惠施与墨家俱有事于名。特施为譥者,而墨为非譥,其中鸿沟甚大。”

此则以《墨经》决非为惠施之徒所作,且施龙辈亦不得为别墨也。然则章氏究以为何人所作乎?其言曰:“墨子自著之《辩经》久已亡绝。《辩经》中巍然自立之定义,使其层累成为一科,不合与人角智之性者,必较今存之六篇为多且详。以施龙之出,后于墨子;墨子固不得如预言者流,知某时将有●者某某,求胜于彼而先设驳义若干条以为之备也。其后墨者传《经》,节节遇有名家者流,相与诘难,因释经以拒之;而后起诸问,《经》中焉能备载;其徒势不能不以各所崇信,诠解师说。诠解不同,而派别以起。今之六篇,殆墨子之弟子所撰述。惟其为相里勤五侯之徒乎?抑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乎?俱无可考。要之,此与其徒俱诵之《墨经》迥乎不同。而为其徒之一派,半述半创,以抗御名家之●者如施龙辈焉。则愚所自信为千虑一得,无可置疑者也。”

章说亦似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则姑就章说而论:今之《墨经》,虽尽非墨子自著之旧;而亦从墨子原著增损而来,故相沿而称为《经》。亦不得谓其与墨子无关,尽无墨子之文也。

名理之学,自孔子倡为正名之说。而战国诸子,皆大受影响。墨子尤为精详。自汉以后,斯学遂少。今欲略明古代绝学,则《经》及《经说》、大小《取》等六篇,为读《墨子》者最要之著作,斯固然矣。然吾以为《亲士》以下,《非命》以上,《耕柱》以下,《公输》以上,属于德者也;《经》及《经说》等六篇,属于知者也;《备城门》以下,属于术者也。知者,所以推行其德;术者,乃所以维持其德也。无其知,则道德之根本学说不能成立,何以推行?无其术,则我虽非攻而人将攻我,何以自存?故在墨学之中,斯三者实皆并重而无轻重之可分者。然而今人所研究,则独在于《经说》等为多,斯固学人好奇之性,亦以见今人之重知力而轻道德也。至论墨学之纲要,则友人胡韫玉之说颇为得之。其说云:“墨子志在救世。世之相争斗也,其故有二。一则以物力不足供所求,于是以饮食之微,致有攘夺之事。一则国家界限太明,于是以细末之故,致有兵戈之举。墨子有见于此。一以节用救之。一以兼爱救之。其节用也,故非礼,非乐,短丧。其兼爱也,故尚同,法天。节用,兼爱,为墨子学说之中坚。余尝读《墨子全书》,而绎其义,确然知墨子志切救世,而有其术也。人生不能无欲,欲而不给于求也则争。儒家之制欲,以法禁已然,以礼防未然。墨子则务清其源。战争生于攘夺,攘夺生于不足,不足生于奢侈。使天下之人还醇返朴,即无不足之虞;亦即无战争之患。所以务为节俭。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取足于用而止。不仅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已也,礼乐亦为具文,所以非礼乐而节葬。故曰‘国家贫,则语之以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沈湎,则语之以非乐非命。’然而墨子之节俭,并非过于自苦,如庄子之言,但不为奢侈靡丽之观而已。其为宫室也,高足以辟润泾;边足以圉风塞;上足以待霜雪;墙足以别男女。其为衣服也,冬足以轻且暖;夏足以轻且清。其为饮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其为舟车也,足以任重致远。居处衣服饮食交通皆为人生必要之具。故墨子皆取足适用。故不为峻宇雕墙,而亦不为穴居野处;不为锦绣靡曼,而亦不为衣皮带茭;不为食前方丈,而亦不为素食分处;不为文采刻镂,而亦不为不移不至。墨子之节用,岂可厚非哉?虽然,节用,果足以救世乎?墨子于物质上,既以节用救之;更于精神上,以兼爱救之。故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交相恶则交相责;交相责则战争之事起矣。交相爱则交相让;交相让则战争之事弥矣。战争起于交相责,弥于交相爱。兼爱者天下之大利也。是以墨子倡之。故曰:‘视人之国如其国;视人之家如其家;视人之身如其身。’又曰:‘饥寒疾病死亡,人之事,皆我之事也。’墨子日以兼爱召天下,天下卒莫能从之。墨子以为由于不知尚同。于是更为尚同之说。人与人,家与家,邑与邑,相争相斗,群其非之。国与国相争相斗,无有非之者。知有小同不知有大同也。辟如入人园圃,而窃其桃李,父不以为子,兄不以为弟,谓之曰贼人;入人之国,而窃其土地,父兄荣之,宗族宠之,谓之曰仁人。此不知尚同故也。尚同之本在于法天。天之于人,兼爱兼利,无所偏倚;故父母君师皆不足法,惟天乃足法,天者万民之父母,同之极也。墨子学说之条贯如是。而其推行之方法:一主有鬼之论。以为鬼神能操赏罚之柄。人为善,鬼必赏之;人为恶,鬼必罚之。天下之乱由于人之不畏鬼。故明鬼以已乱。一主尚贤之论。治国之要,在于兼王;兼王者,合众人之贤以为贤。贤者之于人国家,能使危者安,亡者存。故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兼者治厚,兼愈多则治愈厚。兼王之极致,在位皆贤。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而富者,贵者,亲者,近者,亦退而自谋,天下遂无有不善之人矣。天下之人尽归于善,唐虞三代之隆可坐而致也。统观墨子之说,洵足以治淫僻昏乱之国家。惟刻苦自厉,使人难行,异乎儒家之近于人情。故其学不昌也。近人情者,人乐其道,而从之者众,虽不能似,可以伪为;过于情者,人苦其道而不从。此后世之所以多伪儒,无伪墨也。然而以此愈见墨学之卓矣。”

此说发挥墨学之精神,可谓善矣,然其所谓“小同大同”之说,在墨子谓之“知类”,而非尚同之义也。墨子之“尚同”,谓人民不下比而上同乎其上,家人上同于家长,里人上同于里长,由是而天下之人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是尚同之义也。且吾以为墨子唯一之主义在乎兼爱。而所以行此兼爱之主义,则有其道焉。兼爱者兼爱天下之人也。然天下之人甚众,又非一己所能毕事也。必使天下之人交相爱而不相害,是故非攻。攻战之事,起于义与利之争;一人一义,一国一义,则是非相争而攻战以起;欲息其争莫若尚同一义,是故尚同。同莫大于天,故尚同以天为准,故明天志。利之争起于不足,不足生于奢侈;欲救奢侈之弊,莫若节俭,故贵节用。葬与乐,皆当时之甚奢侈者也,故非乐节葬。儒者之末流,淫于礼乐,实与节用相违,是故非儒。执有命之说者使人不从事,则不能生财而徒耗财,亦与节用之恉相戾,是故非命。非命则人或将因而不信天志,则在朝之君将无所敬,而在野之民亦失其所畏,是故明鬼。然徒善不足以为政,必在乎得其人,是故尚贤。然善必有诸己然后求诸人,恶必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未有己不自爱而能爱人者也,未有己不自善而能善人者也;故贵修身。此墨子欲推行其兼爱之主义而立说以教人者也。然我立说以教人,而世亦必有立说以破我者,则论理不可以不明也。故有《经》与《经说》等诸篇;所以使吾说为不刊之定论,而推行吾之主义者也。然而天下之人,未必尽听吾言,而不攻战也。则守御之法不可以不寻究。是故有《备城门》、《备高临》诸篇。此墨学之大略,亦即《墨子书》诸篇之条贯也。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二十四史-晋书

    二十四史-晋书

    《晋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主持、集体编撰的几部正史之一。这部《晋书》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两晋十六国史的主要文献。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题宋杨维德等撰,真实作者尚待考证。尽管如此,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的《遁甲符应经》,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热门推荐
  • 尘风里

    尘风里

    在结拜兄弟和江湖第一美人的新婚前夜,他成了弑兄夺妻的万恶罪人。一柄捻风剑,成了杀人利器。众目睽睽下,他百口莫辩。四位护法虽对他誓死追随,但在心底也认定了他是凶手的事实,曾爱的女人更为这突如的变故日渐消糜。而她却出现了,出现得这样堂而皇之,这样诡异?
  • 极限斩杀

    极限斩杀

    一个拥有吞噬能力的小子,有着变态的身体,变态的修炼速度,但,他却很难突破每次遇到的瓶颈,看主角如何一次次超越自己,最后走上封神之路!
  • 错爱总裁:赎罪新娘

    错爱总裁:赎罪新娘

    “孩子必须拿掉,别在我面前装可怜,那只会让我感到恶心!”一场意外,好友因自己而惨死,她成为赎罪新娘。佣人嘲弄,小三横行,他弃她如敝履,嫁入豪门,确如坠入地狱。为了保住肚子里的孩子,她不得不选择离开……然而五年后重逢,他却对着她冷冷的说道:“你带着我的女儿,休想再嫁给别的男人。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尹三的女人。”
  • 玄幻世界归来

    玄幻世界归来

    朱枫大喊道:同志们!我回来了,带你们装逼带你们飞;
  • 超能邪少

    超能邪少

    一个平凡的少年,一团神秘的液体,一群如画的美女,沈跃开始了自己逆袭的人生。
  • 花间集新注

    花间集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见我飞走的旧时光

    再见我飞走的旧时光

    有一些经历,有一些场景,有一些情感,我们似曾相识也不尽相同,我们的生活看似平凡却蕴含深刻的情感,有些故事还没讲完就要说再见......这部小说,源于那个年代,回归本真的生活,普通的人,普通的事,但也和生活一样,平凡却生长出每一段不平凡的悲喜冷暖。了解小说更多详情,请关注作者微博。(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私信作者本人也可微博私信,否则违者必究。如有商业合作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博:刘子晴在奔跑)
  • 元忌太虚

    元忌太虚

    序文:这个世界是一个没有对错的纷争世界,奇异的元力、没有特定的战士分类。在异空间降临的暗族与元虚界原著的种族人族纷争四起的元虚界,大陆被时空漩涡分割成一个个分离四方的小岛,各式各样的异时空生物降临,把人类从世界霸主逼的缩退到世界各各的角落。吴天因一本奇异之书到了这个破碎的世界,引出尘封已久的隐情……
  • 道所天成

    道所天成

    能够感知一切,却不能动不能听不能看是什么体验?所以他毅然选择了结束这单调的生活。从此,沧海大陆上多了一个修行奇才!承天之志!替天行道!群魔俯首!妖邪退散!一个人仙妖魔并立的世界,一场轰轰烈烈的壮志少年行!
  • 千佛回梦

    千佛回梦

    本人自幼酷爱鬼怪悬疑、神狐列传,听得多了便腹内藏书,因而早就有了写部小作的冲动,然工作繁忙,闲暇之时甚少,故而几经投笔,数次搁置……本人不才,但身边走笔龙蛇者甚多,后经不起他们“诱惑”、“怂恿”、鼓舞,终下决心,润笔开篇!因本人才疏学浅,行笔之时难免频现瑕疵,权当陪您举杯投箸、取乐开胃;如现不妥,望各位慧眼批拙,在此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