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35100000032

第32章 古代文化知识(1)

人的称谓

(一)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二)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苏辙为苏子由等。

(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等。

(四)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五)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六)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七)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九)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十)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用于他人。

1.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2.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 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驾(称对方)、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兄。

5.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十一)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 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姓,“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等。

4. 年龄的称谓。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官职与科举

(一)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二) 官职的任免升降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 察举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四) 征辟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五)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六)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七)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八)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九)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十)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十一)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十二)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地理常识

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城市村镇名、山川关隘名等。

(一) 地区名

1. 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2. 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

3.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4. 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5. 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6. 中国: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二) 政区名

1. 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

2. 八州、八荒:泛指中国。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3. 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例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4. 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例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5. 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例如: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

6.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8. 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士。(《海瑞传》)

(三) 山川关隘名

1. 江: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河: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3. 崤:指崤山。例如:有二陵焉。(《崤之战》)

4. 函:指函谷关。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5. 岱:指泰山。例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望岳》)

6.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7. 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8. 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9. 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泽。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10. 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澎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11. 有古称、别称的地名

(1) 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例如:金陵降,君臣出走。(《阎典史传》)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梅花岭记》)

(2) 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例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3) 福州:又称三山。例如: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

(4) 镇江:又称京口。例如: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指南录·后序》)

(5) 开封:又称东京。例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12. 三都、两都、三辅

(1)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2)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3) 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Píngyì)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13. 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四) 其他

(1) 三山:相传是神仙所居住的山,指蓬莱、方丈、瀛洲。

(2) 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辖京都及附近地区。

(3)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4) 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国语》及《史记》中专指太湖及附近的湖。

(5) 五方:东、南、西、北、中,各处。

(6)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宇宙或天下。

(7) 八荒: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面荒远之地,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音乐文娱

(一)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

(二)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三)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四)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高山》《流水》等。

(五)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

(六)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同类推荐
  • 作文素材大全

    作文素材大全

    所谓“集思广益”,指的是积累“素材”。“素材”,指的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当然,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我们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就可以成为文章的“题材”,为我们的文章增辉添彩。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惊险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惊险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竞争

    本书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严峻现实,从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分析各类职业的要求,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要求,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本书突出实用,针对性强,可以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青年就业的培训教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王子复仇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王子复仇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招只妖精当丫鬟

    招只妖精当丫鬟

    妙龄少女莫名变成月季花妖?成妖精也就算了,还非要被逼着和一窝花妖去征丫鬟!靠之,以为现代选秀啊?“在下对任何人有企图,也不会对你!”某女火大了,顺手操起手边的扫帚就扔了过去,“姓月的,我对你有企图不行啊?我就是赖定你了,你怎么着吧?!”总之,这是一个立志要令江湖闻风丧胆,鱼肉江湖的妖精,和她的主人——炼妖师“侠义”江湖的故事。
  • 异界平凡生活

    异界平凡生活

    因为忍受不了婆婆和夫君的无情相待,她绝望的跳进了湖里,却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两个,一个元身,一个灵魂。她飘来荡去,在异界中重生。。。。。。小白花杜丽娘重生异界,调教萌兽,坐等恋爱的平凡生活。ps:本文是东方玄幻的小白文,不是修仙文,请各位亲们继续支持\(^o^)/~
  • 杂宝藏经

    杂宝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契约成立:银十字序曲

    契约成立:银十字序曲

    暗沦落世间,却仍旧落魄受馈手握政权。明生于混沌,却依然承载属于神的灵魂。传闻当阴阳汇集,便有权开启最后的审判,迎来既定的轮回。命运之轮转动,见证悲欢离合。回首看尽世间寒暖,转瞬万念俱空。瞳孔里映照着火光,一秒的时光之差,化拯救为毁灭。背诵起神明写好的剧本,被改变的自己只能漠然旁观着不可逆的结局。亦阴亦阳,最清澈的湖水会倒映最真实的剪影,终焉的审判会迎来时空的变迁。所谓善恶到底被谁定下判定的标准,谁言行走于黑暗就一定代表着肮脏的内心?破碎的瞳仁掩盖了疲惫的内心,行走的女王最终握起审判之杖。万物生命被折磨,崩坏的地面把所有人赶出无法回溯的楼阁。万物生命被雕刻,神灵为这唯一被它操控的维度唱起了赞歌。
  • 御鬼大师

    御鬼大师

    许铭,一个家境普通的大学生,偶得一款神奇的仪器-----超级制鬼仪。利用这仪器,他可以制造出鬼物,这些鬼物,普通人肉眼难以得见,鬼物各有所能,且完全听命于他。且看许铭如何指挥这些能力各异的鬼物,笑傲都市。
  • 无限恐怖之错乱空间

    无限恐怖之错乱空间

    时空离奇错乱,主角生死轮回。主神空间错乱,人物重叠,任务重叠,来自不同时空的人组成的团队,分裂的中洲队。
  • 墨语兮

    墨语兮

    几言小阅,一点感思。两行笔痕,三分诗情。四辆文思,五豪墨迹。六味尽有,七成写意。八面玲珑,九繁至简。三年相识,三年离别。只为相逢,踩遍世界。也许也许,我曾爱你。可以可以,我还爱你。
  • 云莱的日记:49天爱上你!

    云莱的日记:49天爱上你!

    他是豪门云家之主,她是捡回来的云家小姐。她与他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
  • 秘洞奇案

    秘洞奇案

    张启典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在一个绝境般的山洞里,周围还躺着几个素不相识的人。莫名其妙地被凑在一起的众人试图弄清个中缘由,却惊恐地发现他们都没有了过去的记忆,或是,没有过去。众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进入了山洞深处,然而,邪异离奇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更为恐怖的是,每当他们感觉就快要冲出牢笼的时候,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神秘的祭坛、恐怖的尸罐、深渊底的眼睛、如影随形的它……命运?阴谋?还仅仅只是,玩笑?
  • 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

    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

    青春年少的灰姑娘与高冷满怀心事的冷漠男,也会擦出火花。有纠结、有欢快、也有阴谋,最后你希望他们怎样?身世之谜和好友的动摇,让一切如风暴般爆发……这是一场关于青春的盛大狂欢,这里有你的曾经。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悲喜交欢的青春像是一场残酷的玩笑,也许我们都需要找个出口,站在那个出口瞭望青春,原来我们热血沸腾过,却始终输给了命运的安排,我们回不去了,怎么就回不去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叫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