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1200000014

第14章 老舍在青岛兼论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1)

石兴泽

石兴泽,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

老舍一生中走过很多很多城市,在很多城市生活过、工作过、居住过,为很多城市写过文章,有些文章成为认识那个城市的重要文献。尤其是北京和济南,北京是他的故乡,生命和精神的根,他的一切都与北京密切相关,而北京也因老舍而增光添彩;济南是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在那里生活了四年时间,留下很多优美的文字。老舍在伦敦和重庆也住过较长时间,留下多少不等的文字。与这些城市相比,老舍在青岛住的时间不算长,写青岛的文字也不算太多,但青岛对于老舍而言,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老舍与城市,青岛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

现在我们来看老舍在青岛的工作和生活,青岛给老舍的印象,解析老舍青岛情结的密码,为研究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提供些许有意义的参照。

一、老舍对青岛的印象

老舍1934年初秋到青岛。在此之前,老舍到过很多城市,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他青岛感受的重要参照。经历了北京的风沙、济南的酷热之后,他对青岛这个海滨城市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的放在那黄色的地图的边儿上。”老舍:《青岛与山大》,《老舍全集》第14卷,第45页。青岛四季宜人,春天繁花似锦,满城花香;夏天海水洗浴,避暑消夏;秋天海阔水湛,空气高爽;即使风景和气候最差的冬天,也不像北方其他城市那样,风沙寒月,冷气袭人。“雪天,我们可以到栈桥去望那美若白莲的远岛;风天,我们可以在夜里听着寒浪的击荡。就是不风不雪,街上的行人也不甚多,到处呈现着严肃的气象,我们也可以吐一口气,说:这是山海的真面目。”同上,第46页。

老舍也喜欢青岛的花草和海景。尤其是五月的青岛,樱花盛开,繁花锦簇,“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双樱的明艳与丁香的素丽,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老舍:《五月的青岛》,《老舍全集》第14卷,第76页。与鲜花绽放相伴而来的是美丽的海景:“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葱绿,黄绿,灰绿,各种各样的绿色,联结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浪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街上的花香与海上的咸味混到一处,浪漾在空中。水在前面,而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同上,第76页。老舍对青岛的海景花草还是充满爱意。为纪念这段生活,他特意为自己的作品集取名“樱海集”和“蛤藻集”。“青岛是个好地方”,老舍在不少文章中这样说。

老舍喜欢青岛的气候和自然风光,但对青岛的人事却持保留态度。老舍对青岛人事的感受分三个层次。

首先是青岛市民的人事。青岛市民的人事很多很杂,老舍接触到的人事也很多很杂,在此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而言之,老舍对青岛市民的人事有些不欣赏的地方,原因是他们有洋派心理。虽然只是表现在某些“洋派”人身上,但因时髦而流行,因流行而显示出青岛人事的某种做派。他曾经写过一些幽默短文,这些短文谈天说地,信笔写来,讽刺幽默,扯的是身边琐事,道的却是世态炎凉;说的是日常生活,发的是对洋味青岛的感慨。如《再谈西红柿》从青岛“到处看见西红柿”说到青岛“洋派的中国人也甚多”,再说到“吃洋臭豆腐而鄙视山东瓜子与大蒜的人,大概也不会在少数”老舍:《再谈西红柿》,《老舍全集》第15卷,第346页。,讽刺了某些青岛人的“洋派心理”。《檀香扇》谈到民族老不老的问题。老舍说,这个“自然也不便刨根问底,最好先点头咂嘴,横打鼻梁:‘我们老得多,你们是孙子!’于是,即使祖父被孙子揍了到底是孙子年幼无知;爽性来个宽宏大度,连忤逆也不去告。这叫作‘劲儿’。明白这点劲儿,莫谈国事乃更见通达。”老舍:《檀香扇》,《老舍全集》第15卷,第350页。这是说在外国人“管制”下青岛人的阿Q心态。但他只是在文章中谈到这些现象,表达他的感受,既没有具体展开,也没有深入探究,因为老舍不是社会学家,其精力不在于对市民的人事做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统计分析,他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也有更深切的感受要抒发。

老舍感受最深切的是,国内外很多很多有钱人来青岛旅游避暑,娱乐消闲,灯红酒绿,轻歌曼舞,殖民文化泛起浓郁的西洋味和铜臭味,改变了城市本真的面目和品格,使其成为消费城市和洋味十足的城市,成为一个飘散着脂粉气息和张扬着奢侈欲望的城市。

青岛是殖民统治下发展起来的城市。1897年德国军队占领青岛,1914年日军出兵青岛,1937年日军再次侵占青岛。20世纪开始那几十年,青岛在外国人统治下呈现出洋化格局。城市建设是按照外国的风格设计的。1900年德国正式推出青岛总体规划,专门规划了别墅疗养区和海水浴场,通过借景、对景使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青岛逐渐形成一幅带有浓郁欧陆风情的海上都市风景画廊。20世纪30年代,青岛不但是中国人旅游避暑胜地,也是世界游览观光胜地。“夏季的青岛是中外有钱有闲的人们的娱乐场所”,每到夏天,中外游人便来到这里,“他们与她们都是来享福取乐,所以不惜把壮丽的山海弄成烟酒香粉的世界”。老舍:《青岛与山大》,《老舍全集》第14卷,第45页。在老舍看来,“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与差不多是裸体的,而没有曲线美的妓女”,将好端端的青岛糟蹋得不成样子,对此,老舍表现出极大的厌恶!老舍一再说,“青岛不是坏地方”,但由于中外有钱人和有闲人的作为,败坏了青岛的风气和形象。他从“沿海上停着的各国军舰”感受着“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感叹说:“青岛几乎不属于青岛人的了,谁的钱多谁更威风!”老舍:《五月的青岛》,《老舍全集》第14卷,第77页。

老舍是在获得高度的文化自觉之后来到青岛的,他习惯于从文化的角度打量青岛,也习惯于把自己的印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其青岛感受,也便因此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显示出老舍城市文化心理的一个方面。

从整体上看,老舍对青岛的文化品格评价不高。他曾经把青岛与济南做过对比,认为虽然同属齐鲁大地,但青岛和济南的文化品格大不相同。在济南,老舍更多地感受到齐鲁文化的古朴厚重;而在青岛,尤其是夏天,感受最深的是沿海通商口岸的奢华和摩登。“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少女。”老舍:《春风》,《老舍全集》第14卷,第39页。老舍的比喻耐人寻味。“老先生”虽然缺少生命活力和朝气,但肥袖马褂透着亲切;少女固然可爱,但摩登少女就不那么可爱、甚至在老舍眼里有些可厌了。老舍是传统知识分子,他认可西方文化和文明的许多内容,但对于西方的某些生活习俗却总是不能接受。他拒绝西方的灯红酒绿、笙歌艳舞、奢华虚浮、咖啡舞厅,不能接受那种气味和情调。他不欣赏摩登,对于西方摩登少女他只是平静而客观地不欣赏,因为那是别国人的生活习惯,无论好坏美丑都与他无关;对于中国的摩登女性,他向来怀有厌恶的情感倾向。他的文化心理有些保守,女性意识也有些保守。他热情赞美那些恪守妇道的贤妻良母,而那些穿着妖冶、打扮入时、喜欢时髦的女性从来都逃不脱他的道德惩罚和社会批判;即使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的女子都可以得到他的同情和理解,而摩登女性从来都得不到他的好感,他认为她们会使家庭不幸、男人窝囊、社会风气败坏,最终毁家误国。把青岛比喻成“摩登少女”,表现出老舍鲜明的情感倾向。因此他不因青岛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喜欢青岛。“青岛是个不坏的地方”,这在情感情向上是打了折扣的。

老舍的城市文化心理一度影响到他对山东大学的判断。他初到青岛,暑期还没完全过去。万紫千红、靓女如云的摩登景象“余韵”尚存。他有些担心,生怕他所面对的是一些“洋服郎当”、像些华侨子弟的学生。老舍有过和大学生同住一个公寓的经历,对某些大学生自诩为新人物、不务学业的行为感受甚深,并将这种感受写在《赵子曰》中。北京尚且如此,山大学生与“舞场、咖啡馆、电影院、浴场……”相邻,在歌舞笙箫、烟酒香粉弥漫的世界里,他们“能安心读书吗”老舍:《青岛与山大》,《老舍全集》第14卷,第46页。?但老舍这种担心很快化解,因为走进山东大学,他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情景。

同类推荐
  •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收录了《继续发扬“三苦两乐”精神推动全乡教育再上新台阶――在刘寨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立足乡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全乡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夯实基础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在土门岘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讲政治谋全局抓大事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2009年全县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挖掘资金潜力增加农业后劲――丁家沟乡清财工作圆满结束》等作品。
  • 寒风文集

    寒风文集

    战将陈赓上党之战邯郸之战战将陈赓一九四六年九月,胡宗南、阎锡山再次对晋南发动联合进攻,阎锡山军队南下夺取灵石。胡宗南军队占领临汾城。企图于洪洞、赵城的狭窄地带击破陈赓所部。陈赓闪开汾河谷地,闪开同蒲铁路,隐蔽地把部队向临汾东北一带调动。夜黑如漆,秋风萧瑟,凉雨凄迷,雨点像坚实的冰弹从高空射下来打到人的脸上,又麻又痛。道路崎岖,泥泞难行,摔得人东倒西歪站不稳脚......本书主要讲述战争时期的军事故事。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开到荼縻(乐府卷)

    开到荼縻(乐府卷)

    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与真诚。在“浪漫古典行”之乐府卷《爱到荼蘼》中,你会看到灵动而又冷静的文字背后,那形形色色呼啸着的爱:没有一件爱情是平淡的,真正平淡的不过是岁月,爱情终将脱颖而出,尽显平淡之中的妖娆。
热门推荐
  • 邓超明创业笔记

    邓超明创业笔记

    本书记录了一个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并记录了作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经验。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经济漫谈

    时尚是一种审美的风尚,代表一个社会大多数年轻人的文化追求。而奢侈品是一种沉淀深郁的精英文化,代表一定年龄阶层的文化品位。很长时间,“奢侈品”在中文语汇里都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它跟铺张浪费相联系,似乎与中国人提倡的传统美德“节俭”相悖逆。司马光的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屡屡在父辈的教诲声中响起。
  • 无限之破空

    无限之破空

    创世神需要一个继承者于是创造了幻世空间。可是已经过了八位宿主没有一位成功的而第九位就是地球人,看第九位继承者是如何走上巅峰创造自己的星空。故事之中很多东西都不会按照原著走,所以请读者们谅解qq号:454022298.希望读者朋友们可以将自己看过的精彩影视剧最好是超能力武侠之类的介绍给我。
  • 武极为道

    武极为道

    穿越大潮流中,赵铭发现他也穿越了,穿越到这个以武为尊的异世,前世积累的武道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别人看似不可能的年龄,轻松达到了先天。别人难以进入的通天宗,赵铭不用通过一道测试,就直接成为通天宗内门弟子。武之极,道之巅,极限是什么,且看赵铭如何看破大道,站在道之巅,俯视众生。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网王之夏恋倾城

    网王之夏恋倾城

    宁静的清晨,启明星在空中闪着微光,大海传来低低的浪涛声,别有一种内蕴与动魄的气势。沙滩仍在沉睡之中,忽然感觉到有什么轻轻踏在自己身上,迷蒙睁开眼睛,便再也移不开目光。。。
  • 宅男的奋斗史

    宅男的奋斗史

    宅男林辉穿越到民国二十六年,没有软妹子,也没有傲娇未婚妻,更没有家财万贯的老爹。只有一个刚死了娘的傻儿子。还有一个家徒四壁的家。但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林辉的奋起,这是一个宅男的奋斗史。一切都由这里开始。.......还好,林辉有一个系统......
  • 重遇之爱转风云

    重遇之爱转风云

    小时她整天跟在他后面,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哭,可是他的爸妈极力反对,只能逼迫着她。他眼睁睁地看着她跌落山崖可却无能为力救她,他一直坚信她没死,坚持找了她五年,后来终于又再次相遇,可她却不认识他……
  • 绝代封妖

    绝代封妖

    在遥远的岁月中崛起的人族和妖族,展开了无休止的争斗。悠悠万古,如今依然本分天下。一位尘世帝国走出的少年,揭开岁月中埋没的秘密。在这纷争的世界,成为一代大封妖,改变了这万古来的格局。
  • 左瞳右语

    左瞳右语

    花落花开相逢在瞳。苏沐瞳落叶乔木暗使翩然。乔木默默,默默的在。悄悄,悄悄的去。如无声一般,随着自己的幻想走,慢慢的飘,在一棵梧桐树下,我侧瞳,仿佛能看见你,看见自己。在无尽的尽头,无声的旋律,漠然而下,你在,我们都在。左瞳右语述流年。清携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