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1200000061

第61章 走在美学前面

——老舍与齐白石的诗画共谋

徐德明

徐德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论文摘要:老舍给齐白石老人出了题,齐白石冥思三日,终于交卷,四幅画总体风格是:构图简朴,境界高洁,是画意与诗境的谐合,老舍与白石老人共同完成了一道中国画美学的附加题。

关键词:老舍;齐白石;美学;诗画

作者:徐德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完美的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合璧。有一人兼此数样,有作画与题画两人合作而成精品,张仃与老舍合作的曹雪芹巨幅画即是。张仃的画,老舍的书法,还有敦诚的诗歌,敦诚与曹雪芹又是至交,文字表达的人格与线条塑造的人格相互衬托,画面上作画者的笔力、题画书法的风格、画中人物、题画所录文字,四者交相辉映。通常的合作方式,总是先作画,后题诗,题画诗的整合功能成为后人研究的专门课题。从未有过逆行的顺序,先题诗后作画,那样便无法结构布局画面了。

王维书画双绝,关于他诗与画的关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阐释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经典论述已成了传统:诗与画出于同一主体,自然能相互印证,诗、画乃是一人精神之两面;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想象建构的画面与诗词的境界可以转译。诗画理论到此为止,还有多大的创造空间?不同的艺术创造主体,有无最高程度的契合?能否既画出别人文字构成的诗境,却又完全有自己独特的美,独有的情感韵致,独创的笔墨线条的处置方式?能否以今人的艺术生活方式,传达古人的意境?古代诗词中值得进行这样的试验的,是否只能以唐诗宋词为尚?

另一位宋代诗人也对“画象”与“声诗”有所讨论,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诗成无画之象,画出无声之诗。”我们今天对此还有多少进一步探讨的理论空间?特别是这个“声”在画中的表达有多大困难?系列的思考出现在老舍的脑中,这是他对着那面挂着画的墙壁的反思过程中概括提炼出来的问题。老舍不以把自己的藏画当作知识传播为满足,那样面对的基本是门外汉。老舍观画,数年“面壁”图“破壁”,他不愿意匍匐在墙上的那些历代名画脚下,要求有出于古人之上的创造出现。

老舍心中的答案是一定会突破,但是仅凭想象不能证实,凭逻辑概念的推论,也不能服人。必须有个画家通过创造的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这个画家的任务不是配合自己的某种质疑与理论探讨,必须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创造。若进一步得到出于老舍意外的理想画作,却又能与自己的猜想殊途同归,才称得上完美。谁的创造力能够担当这种劳动?谁能接受得了这番挑战?这可是给艺术的“小鞋”让人穿,谁能大度到不因挑战而心生嫌隙?老舍想来想去,必须是和自己接触多的、在京的画家才行,这个人的学识与心胸必须广阔博大,必须有第一等的创造的自觉与追求,是那种一拿起笔来就要求自己“今日之我非复昨日之我”的人。这个人,非齐白石不可!而出题的选材,老舍又拿定主意,不在唐诗宋词中,谁说到了清代诗已经被前人写完,近代诗人的人格必有前人所无。于是,查慎行、苏曼殊的诗句便入选了,熟知这些诗的人一定不是个酸学究。

悬念落在九十一岁老人的身上。这是一个中国现代画界的传奇。老舍给齐白石老人出了题,苏曼殊的诗句为主:“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另有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因北京无从观察芭蕉卷叶状态,老人向老舍请罢“芭蕉叶卷抱秋花”。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冥思三日,终于交卷。

老舍择诗境倩齐白石作画,命题为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赵秋谷“凄迷灯火更宜秋”、苏曼殊“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老人欣然复命,老舍厚酬。这几幅画被印成邮票广为流传。老舍亦视为异珍,常挂在客厅与朋友共赏。

图片上的四幅画,总体风格是:构图简朴,境界高洁。画上的题款稍有差别:《红莲礼白莲》题作“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手摘红樱拜美人》题作“老舍雅命”;《凄迷灯火更宜秋》题为“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雋之作”;《蛙声十里出山泉》题为“老舍仁兄教画”。根据题款内容,可以想象老舍给齐白石出题的时候,前两幅几乎没有任何交代,对秋意则表达欣赏。关键是意在共同完成创造与突破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一个“教”字,暗示了老舍对诗句的境界有过一点阐释。若有以教我,则称呼上多一重敬意,老舍、兄台、仁兄,老人用字极有分寸,即使创意非凡也不掠人之美,可见白石老人的品格。

这里简略说说画意与诗境的谐合。《手摘红樱拜美人》画的是苏曼殊《步元韵敬答云上人》(第三首)中的一句:“公子才华迥绝尘,海天廖阔寄闲身。春来梦到三山未,手摘红樱拜美人。”诗中写的是孤高的主人公在日本,春日来临,樱花盛开,海天辽阔,思念中想将美丽的樱花献给心中的人。樱花无由传递,要传送的是一瓣心香,于是作为清贡置于案头。在白石老人,构图中的花枝形态根本不费周章,抒情主体的体现却不容易,难得老人在花瓶上做文章。瓶之气量与樱花要相得益彰,“瓶”在此就是公子化身,樱花在瓶中即在公子心中,瓶上写“龙”,身份既出。得来全不费工夫!

《凄迷灯火更宜秋》构图最简,“一豆灯火”与“一叶知秋”珠联璧合,将一个“宜”字活画,更将生命感受精警托出。天色近黄昏,风中飘黄叶,台上的灯盏已燃,火苗迎风晃动,诗人心旌摇摇。这不是画出来的,是直接从白石老人心中与笔下流淌出来的,此中的“生”意,唯老人、秋后体会更切。

《红莲礼白莲》的画面处理不是将两种颜色的莲花并置,花“色”之异,与荷的叶、芰的墨色浓淡的参差,形成国画艺术笔墨色彩的辩证呼应。仅此并不出奇,关键是老人将画面处理成一种时间关系。苏曼殊其时置身的文化白色为尚,白莲花开已过,叶瓣半落,花蕊渐萎,唯荷芰挺直有壮烈感,可喜者莲蓬结实金光灿灿。红莲花正当全盛,却微微颔首,红白莲花,一礼一受,却是人类一般的伦理。红莲花稚嫩,衬以大幅荷叶老辣浓墨;白莲花已颓,膝下尚有未曾舒展的新荷叶。画面的空间,渐远渐淡,诗情画意恰如徇徇有礼的人际关系。非心地纯洁高尚者无如此清新诗情,非胸无尘滓者不能出这般老辣画意。

《蛙声十里出山泉》,若非老舍与齐白石,我们只能肯定黄庭坚的“诗成无画之象”,这是对想象力的极限挑战,偏偏齐白石能够将“画出无声之诗”变为“画出有声之诗”。这幅画的全部难处在于“声”。“二泉映月”以心底的声韵传达自然的声音,它没有跨越不同艺术的界限。齐白石以画传声,在水墨宣纸上传达声音,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造,是中国画的极致。老舍与齐白石走到了中国书画美学从来未曾达到的境地。他们走在了美学的前面。

诗句出于查慎行《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澹,初长繁阴树树园。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初夏夜晚,雨过天青,繁星点点,远山在夜色中,微微见些轮廓,湿漉漉的树叶更显浓厚。目力循着萤火前行在溪岸草丛中,却接上了与泉水一道流淌过来的蛙声。原诗中主要诉诸人的视觉,末了突然幻出了听觉中的蛙鸣。一次视觉与听觉的潜移暗转,山泉的“十里”空间虽然是约数,却是上文的“远翠峰峰”的自然承续。诗人很是以文辞传达此特殊经验自傲,凭这一句诗,查慎行就不让唐诗境界。老舍赏识这首诗,心中自然不拘限于文学史的概论。

诗可以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转接,但是从来只能让人看的画,怎能表现这听觉呢?难怪生活与艺术经验极其丰富的白石老人会呆立案前,展纸伸毫而无从落笔,苦思冥想三天。这不是考验画家的学识、经验与技巧,而是考验国画艺术的规律是否能被打破。中国画不是没有画过能发声的,翎毛一类皆是,谁说鸟不鸣叫,但都是在一个具体有限的枝头树梢乃至笼中。十里空间何处见蛙?写实当然不行,写意也不能如此没有边际啊!山泉十里而处处鸣溅有声,而蛙不可以处处现身,多大的一个悖论!写到这里,我都要替齐白石老人对老舍恨恨不绝呢,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蛙隐去,那么何以代之?有了,蝌蚪,蛙形陋而蝌蚪灵动可爱,彼可取而代也!随泉流游行的蝌蚪无声,但是此无声生物乃有声之父母所产,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原来一切都现成了,白石老人将山泉置于毫端。真正是水墨啊,大笔落墨成山,远处微微黛青,一路由上至下的逶迤山形便是十里途程,空白处便是水了,此处的水就得依赖笔力了(白石老人能够画透蜻蜓翅翼的纹路,水纹当然不在话下),波纹纵横成为水势湍急平缓,嬉戏水中的蝌蚪玩疯了,根本不听远方的父母的呼唤,蛙在云深不知处。蝌蚪也有声音,它们正在谱写山泉乐章呢,试看条条道道的波纹,根本就是五线谱,它们就是那音符,有形的写真成为抽象的象征。也不全是象征,六尾蝌蚪分布在图画的上中下三段,两两游行的方向都朝下,真是“出”山泉而来的!

可以交卷了,对着画稿,白石老人欣慰地长长吁一口气;可以交卷了,老舍与白石老人共同完成了一道中国画美学的附加题。德国有莱辛著《拉奥孔》,副题“论诗与画的界限”,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雕塑和诗中的不同处理,论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与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共同的规律性和特殊性:绘画、雕塑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可以突破各自的界限而相互补充。西洋画聚焦于人(神),中国画看重山水、花鸟;西方美学理论侧重诗、画界限,中国人诗画融通。比较之下,我们看中国的艺术美学对自身特征的阐发是不够的。老舍知情,他采用的方式是知行合一,“行”的艺术实践为先锋。他的中国绘画的美学未完成,但是对是否有人明白这是个重大命题,真无从知晓!老舍不是画界中人,所以就没有谁融贯整理他的画论。落到我这个写传记的做这件事情,也是勉强!

老舍不去写小说,耗这等心力在绘画上却是为何?画事本为艺术,老舍爱它是一个原因;更有一层,写在纸上的文字皆受限制,另一种语言的笔墨游戏才更自由。写小说的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凄迷灯火更宜秋”。

同类推荐
  •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选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脍炙人口的诗作。将一个才华横溢、感情细腻、文学造诣高超的民国文艺青年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 美国音乐文论集

    美国音乐文论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不仅表现在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学的其他学术领城中,而且在现代音乐创作方面也举世瞩目。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中心之一;美国的流行音乐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国学大师,也是五四运动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在音韵学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由编者精心选编了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及学术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意义。
  • 洪灵菲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异界的大航海时代

    异界的大航海时代

    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七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人找到过海洋的尽头。据历史记载,七百多年前坚信地圆说的麦哲伦向西航行,至今一去不返。但是随着几百年来一批批探险家们的开拓,我们所知晓的地域越来越大,我们所占领的地域越来越广。广袤的领土、富饶的地域,以及各种各样的修炼体系奠定了四大海洋霸主与各大海域势力的地位。而此时,一位在一场奇怪海难中幸存的少年,将在浩瀚海域的争斗与重重中,展露出一片新的天地。
  • 初恋的痛苦

    初恋的痛苦

    他们相识于校园,情窦初开,不顾一切地爱。只是,轰轰烈烈之后,热情退却,懵懂的爱恋抵不过时间和现实的摧残,他们渐行渐远……时间给青春烙下了印记,他们只能将当初纯纯的初恋深埋心底……
  • 罹难之大陆

    罹难之大陆

    一位“愤世嫉俗”的小青年,虚构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这本应是一场梦,而梦境,却变作了现实。寓于文字中的悲伤啊,长出了一座世界。那个世界中的孩子,有着同样孤独却倔强的眼瞳。或许,这本就不是虚幻的梦,梦中倒映着的,正是那不完美的实在。在这不完美的现实中啊,他们如何在荆棘的怀抱中寻得爱与被爱的权利?
  • 变美计

    变美计

    啊!这不是她……她不美,在这个看脸的社会,平凡是她的代名词,她懒散,看上去大大咧咧实则内心懦弱,但她善良又心软。一次意外迎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看她金手指在手如何变美!
  • 长歌握瑾

    长歌握瑾

    你是不是曾经博览众网文,大神,粉红,甚至透明。但是,你看过最差的吗。或者你是不是也曾经想过拿起手中的笔成为一个作家,但又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放弃。或者,你就是一个作家,但一直在扑街的道路上前进,心灰意冷。那么,这篇文你绝对不可以错过。1.7万字5收藏,其中还有作者本人和朋友的贡献,全云起最差的成绩没有之一。无论是增长见识,吐槽,还是增强自信,本文都可以达成你的目标。没看过这么差的文,你真的好意思说你逛过云起?
  • 曾经遥不可及的星光

    曾经遥不可及的星光

    宋博涵之于白梓,就像是那漫天的星辰大海。美丽,璀璨,让人心动,却怎么也让人无法触摸到。十七岁情窦初开的年纪里,白梓像大部分的小姑娘一样,羞赧,小心。喜欢一个人,就将他偷偷的藏在自己的心里,不敢触碰,也不敢与人诉说。她在心里为宋博涵塑造了一个神台,偷偷的供起来,偷偷的崇拜,在她的眼里,再也没有人能比宋博涵来的更美好了。白梓悄悄地等待宋博涵等待了整整七年,七年的时光里,她在他不知道的背后,做了许多的傻事,没有人知道,唯有她一件件的记下了。当宋博涵回首紧握白梓的双手,他却笑着告诉她。“小鬼,真不好意思,让你等了那么多年了。”“小鬼,我好像欠了你好多啊,看来要赶紧还。”“小鬼,我爱你。”
  • 创世进行时

    创世进行时

    当英雄联盟出现在异界,当一个个英雄真实的站在你的面前,当你手握着一个召唤师系统……
  • 灭世魔道

    灭世魔道

    14岁少年皇子林辰,从小患有疾病,无法修炼武道,被人嘲笑欺凌在无意中遇到机缘,从此走上武道巅峰,傲视群雄,最终落去魔道!
  • 潜意识操控术

    潜意识操控术

    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潜意识都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活动力,然而却少有人能将其开发出来,释放我们潜在的能量。其实通过一些技巧性的训练,我们便可以灵活掌控这些神秘而强大的力量。而这种技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开发它,唤醒它,就是你的任务!本书将向你揭露潜意识的秘密,向你展示你所拥有的未开发的强大力量,教你通过操控潜意识来掌控自己的生活。
  • 我守一座空房

    我守一座空房

    是一个女孩从卑微的家庭出来后来慢慢走入这个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她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