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1200000065

第65章 两样的都市两样的情怀(2)

穆时英用对比的色彩,来表现一种矛盾的情绪,一个相对抗的现实,是丑与美、穷与富、恶与善、明与暗、苦与乐的相对抗、相混杂的世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在介绍自己的《夜咖啡店》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在这幅画上,有六七种不同的红色,从血红直到玫瑰红,来和浅绿到深绿进行对比……画面上到处是各种不同的红色和绿色的斗争和对比。我探索以红绿色来表现人类的强烈情感……那是一种没有一点现实观点的色彩,可是这种色彩暗示着一种狂纵的情欲……我设法表现咖啡馆是使人败坏,使人发疯,使人犯罪的地方。我是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对下等咖啡馆的强烈恐惧的。”穆时英在《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运用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表现现代都市是在黑白共存、黑白颠倒、黑白混乱、黑白变幻中形成的病态状态。

穆时英对都市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厌恶它,又离不开它。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他同样感到寂寞。穆时英在《公墓·自序》中说:“每一个人,除非他是毫无感觉的人,在心的深底里都蕴藏着一种寂寞感,一种没法排除的寂寞感。每个人,都是部分的,或是全部的不能被人家了解的,而是精神地隔绝了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这些。生活的苦味越是尝得多,感觉越是灵敏的人,那种寂寞就越加深深地钻到骨髓里。”穆时英对上海都市的深入了解,加深了他的失望与寂寞。但他又注定是都市的产物,不到生命的终结,他不会离开都市。

三、乡村都市与现代都市

对待都市,老舍和穆时英虽然都有着血肉相连的情感,但是老舍的都市描写与穆时英的都市描写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以为,老舍表现的北京是一个乡村都市,穆时英表现的都市是一个现代都市;乡村都市保存的是传统文化,现代都市引进的是外来文化。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养育出来的作家也完全不同。

对古老的北京城,老舍是运用中国传统的笔法来抒写,他展现的是乡村的都市,而不是现代的都市。是封闭的“城”,而不是开放的“市”。赵园说:“比较之下,老舍与北京的关系是更古典的。”赵园:《北京:城与人》,第7页。北京和上海虽然都是“城市”,但如果我们把“城市”这个并列词组拆开来看,由“城”字我们想到的是“城墙”,由“市”字我们想到的是“市场”,北京便是“城”,上海就是“市”了。“城”和“市”在这里代表的就不仅仅是地域环境,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由“城墙”我们联想到的是古都的贵族气,以及它的庄严、肃穆和辉煌,“北京文化即使在胡同里,也见出雍容的气度”。同上,第22页。郁达夫认为不论哪个城市都比不上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郁达夫:《北平的四季》,《宇宙风》第20期,1936年7月1日。。对这样“堂皇”、“清妙”的城市,人们是努力地保存和爱护,对北京城的爱护,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维护;由“市场”我们联想到的是交流,是开放,是商业性,上海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门,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现代。

北京城是皇城,北京人把北京的城墙看得特别重要,北京的城墙是需要维护的,所以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反对拆城墙,就是为了维护中国传统的古城文化。萧乾在《北京城杂忆》中说:“如今晚儿,刨去前门搂子和德胜门搂子,九城全拆光啦。提起北京,谁还用这个‘城’字儿!我单单用这个字眼儿,是透着我顽固?还是想当个遗老?您要是这么想可就全拧啦。咱们就先打这个‘城’字儿说起吧。‘市’当然更冠冕堂皇喽,可在我心眼儿里,那是个行政划分,表示上头还有中央和省哪。一听‘市’字,我就想到什么局呀处呀的。可是‘城’使我想到的是天桥呀地坛呀,东安市场里的人山人海呀,大糖葫芦小金鱼儿什么的。所以还是用‘城’字儿更对我的心思。”萧乾:《北京城杂忆》,三联书店,1999年,第1页。这就是老北京人对北京城的感情。相反,上海人没有谁去注意上海的城墙,因为近代说到上海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开放的现代的市场,人们在这里想到的不是怎样封闭自己,而是怎样走向世界。北京人怎样看上海,赵园说:“当初北京及其他古旧城市的看上海,想必如同旧贵族的看暴发户,旧世家的看新富新贵,鄙夷而又艳羡的吧。上海的珠光宝气在这种眼光中越发明耀得刺眼,‘极地’认识中不免含有了若干夸张。”赵园:《北京:城与人》,第202页。

北京城是被乡村文化包围的城,上海市是被外来文化影响的市。郁达夫说北京“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都市”郁达夫:《住所的话》,《文学》1935年第5期。。他说北京的冬天最能显示“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春夏是“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市”,郁达夫:《北平的四季》。真是绘出了中国传统都市形态的真正内涵。陈平原说:“北平的四合院里,有真树,有假山,大缸里还养着金鱼和小荷,整个把大自然搬回了家。”陈平原:《文学的北京:春夏秋冬》,《北大文学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赵园也说:“田园式的城市是乡村的延伸,是乡村集镇的扩大。城市即使与乡村生活结构功能不同,也同属于乡土中国,有文化同一……北京甚至可能比之乡土更像乡土,在‘精神故乡’的意义上。”赵园:《北京:城与人》,第5页。老舍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乡土的、古老的都市,穆时英表现的是一个现代的、年轻的都市。古都有它的庄严和成熟,并且有深邃的文化内涵,但也有它的落后和腐败;上海都市有它的浅薄、世俗和狂歌醉舞,但也有它的摩登、时尚和现代气息。正如鲁迅说的:“上海虽烦扰,但也别有生气。”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第172页。

鲁迅所说的“别有生气”,其实就是上海的“现代性”。穆时英及其同仁是最早认识上海的都市现代性的。他们表现了上海都市的“别有生气”的“现代性”,这里包括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什么是现代生活,施蛰存刊发在《现代》的《又关于本刊的诗》是对现代生活最好的阐释:“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括各式各样的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和前代的不同了,这种生活所给予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吗?”

现代意识其实就是先锋性,先锋性的基本条件是开放,开放便要引进世界文化、世界文学。穆时英对外国文学的模仿与借鉴,这便是蒙太奇、意识流、感觉主义和心理分析,这种方式既适合于他自己的心态,又是适合于都市描写的现代主义手法。

穆时英是在看到城市的罪恶的同时,看到都市的现代性的,他对城市的态度是客观的、中肯的、不带任何偏见的。穆时英不仅在《南北极》里表现了都市上海贫富的两极分化,表现了上海都市的堕落;即使是那些对都市文明不无沉醉的作品,如《上海的狐步舞》、《街景》、《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也同样是天堂和地狱的共存。都市的罪恶没有被现代色彩所掩盖,现代色彩也没有因为都市的罪恶而暗淡。穆时英小说的意义就在于,他不仅用道德的眼光审视都市,而且用文化的目光审视都市,从而发现都市的活力和现代性。

身处古都北京,老舍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感情。1922年10月,老舍在天津南开中学的一次集会上表示:“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须预备牺牲……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必须准备牺牲。”但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待这样的北京,老舍不是满怀仇恨的揭露和批判,而是“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第5页。

老舍在这里采取的方式是“幽默”,老舍说他“在解放与自由的声浪中,在严重而混乱的场面中,找到了笑料,看出了缝子”(《我怎样写〈赵子曰〉》)。用老舍的话说,幽默作为一种“心态”,与讽刺比起来,“较为温厚”,“表现着心怀宽大”,“讽刺……必须毒辣不留情,幽默则宽泛一些,也就宽厚一些,它可以讽刺,也可以不讽刺,一高兴还可以什么也不为而只求和大家笑一场”。老舍是“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老舍:《谈幽默》,《老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72页。。《二马》的故事发生在伦敦,但主人公马氏父子仍然是北京味十足的中国人,表现的是中国封建的土壤里长出来的“出窝儿老”的民族劣根性。之后的《赵子曰》、《猫城记》、《牛天赐传》、《选民》等作品,都继续表现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继续思考国民性问题,揭示出封建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法伦理道德观念对市民群众心灵的侵蚀。

都市作家老舍在这里所揭露和表现的也正是中国早期乡土小说所揭露和表现的内容。在早期乡土作家许钦文、王鲁彦、彭家煌、许杰的作品中,其主题就是揭示中国愚昧落后的国民惰性和批判传统残酷野蛮的民间习俗,都市作家老舍与乡土作家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老舍用传统的眼光审视北京都市的时候,穆时英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着上海都市。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普罗文学’和‘大众文学’全不是穆时英的真志趣,他所向慕的是烂熟的都市文明,是《白金女体的塑像》,是《圣处女的感情》,是‘笼罩着薄雾的秋巷’,是爵士乐和狐步舞,是用彩色和旋律交织成的美。在文学上他追求‘意识流’的迷幻手法,‘新感觉派’的陆离意境。因此,在文学史上,他和他的作品值得记载,以及不可省略的价值,端在他是新感觉派的代表;并且是都市文学的先驱作家,在这一点上他可与保罗·毛兰,路易士以及日本作家横光利一、崛口大学相比。”他“突破了习惯眼光与文学模式。即使模仿以至抄袭都有其合理性——在引进一种美感形式如此艰难的中国。它的浮华,它的不伦不类,它与主流文学的不协调,在另一种眼光的审视中,也许正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某种需要。然而当这种需要尚未明确化的时候,它又只能被看做洋场阔少厌食了西餐大菜时的呕吐,看做文字游戏,看做空虚、无聊、堕落。以至在几十年后文学以突发的热情重又注视城市,手忙脚乱地向异域搜索城市表现艺术时,它也只能经由文物发掘而被新一代的作家们认识……只是在与当代作家的比较中,他们才更像是都会动物,十足‘都会风’的城市人。”赵园:《北京:城与人》,第198页。赵园说:“这令人想起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决定的正是写的态度及方式。”同上。穆时英笔下的都市之所以与别人不同,也正是这写的态度及方式的不同。

老舍的乡村都市和穆时英的现代都市都将都市的原生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是传统的都市文化,一个是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文化;老舍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与敦厚,穆时英展现的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开放与新潮。但是都有局限,都有弊端。中国都市的将来,应该是超越局限,克服弊端,从而创建更加和谐、更加生动、更加现代,同时更加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风景线。

同类推荐
  •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

    《往日的情书》可说是一部真情实录,其中收录了叶辛和当年的恋人王淑君从萌生初恋到进入热恋及两地相思期间的所有通信。时间跨度是从1969年的12月至1973年的5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0周年时,出版社酝酿出版一套《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当时由于叶辛参与主持上海作协日常工作,天天上班,挤不出时间撰写大块的回忆文章。出版社复印了叶辛夫妇这段时间的通信,除了一些辨认不清的字句,几乎是原封原样编撰了这本书,当年印刷了一万五千册销售一空。这一次收进文集,仅在体例上做了调整,所有文字仍按复印信件出版。虽是年轻恋人的通信,可在字里行间,仍能读出知青生活里男女情人间的相思和意味。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现状与小说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现状与小说研究

    本书拟用文学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以小说创作的发展线索为经,以作家活动为纬,探索近代文人的理想追求、生活情况、文化心态以及这些因素对该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为现代小说的发生和发展寻找理据和根源。
  •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慕士塔格文丛)

    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 贤行润身

    贤行润身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人生走到这个地步,也并不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与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辈子,倒不如品尝一点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实甜。东方人似乎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更关注背景和关系,更多借助经验,而不是抽象的逻辑,更能容忍反驳意见。西方人更具[分析性],倾向于使事物本身脱离背景,避开矛盾,更多地依赖逻辑。两种思想习惯各有利弊。我只是想,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从来不相信轮回转生。
热门推荐
  • 龙珠之第一宇宙

    龙珠之第一宇宙

    自从悟空和神龙飞走之后,地球受到了新的威胁,复活后的布罗利成为了Z战士,Z战士们一个一个受到伤害,Z战士们都去到了第一宇宙,和黑暗势力做斗争。悟空当然是主角
  • 重生之神皇

    重生之神皇

    秦枫在地球上报仇后投江,没想到重回六年前,重生后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了,这里有修真者,有修真界,仙界……
  • 他一直爱我

    他一直爱我

    【第一季比较虐,到第二季会好些的】女主雨源初中喜欢一个“不良”男孩(男二王梓厚),并且男孩对她一见钟情。可是高一因为女二茜嘉钰的捣乱,他们俩的感情一次次破裂,女主于是开始喝酒,抽烟。高三的时候男二知道了女主的用心表示歉意,可为时已晚,女主已经伤透了心,并不再理他。大一女主遇见了男主安邈,后来发现。。。(后事请见原文)
  • 长宁清梦

    长宁清梦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长宁,生命,爱情,自由,你会如何抉择?
  • 恋上任性大小姐

    恋上任性大小姐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小泽得罪了冰山女上司,占了她一点便宜,从此面临着冰山女神疯狂报复,不得不,不断接招。也是从那开始,一个又一个麻烦接踵而来,一个个千金大小姐,总裁,美女也接踵而来,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 黄脸婆涅槃记

    黄脸婆涅槃记

    最现实,最接地气,最励志,最具话题性的女性故事。与表妹相比,她没想到自己面临更严重危机——怀孕的小三上门叫板,自己又被查出罹患胃癌。双向打击使她选择了轻生——从死神手里回来后,她终于明白:婚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离婚也不是世界末日。凤凰涅磐一般,她开始了新生活……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重生之纵横都市

    重生之纵横都市

    中国龙组特工;影子;在一次行动中,因被人出卖掉入陷井牺牲,灵魂重生,融入了因为车祸而死亡的纨绔之弟身上,在繁华都市以新的身份开始了不一样生活。财富掌握手中,美人拥在怀里,敌人踩于脚下。
  • 血色天歌

    血色天歌

    上古年间,九黎之主蚩尤,黄帝姬轩辕,炎帝姜石年。三足鼎力,然而炎帝所属的神农氏日渐衰退,最后被蚩尤联合巨人、三苗二族所攻打,并占领了炎帝族所居住的“九隅”,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最终炎黄二族打败了蚩尤族,擒杀了首领蚩尤,黄帝从而成为天下之主。九千年后,三族合并成了一族,这便是华夏族。因为三族沦为一族,从而三族也开始互相通婚,血脉也夹杂在一起,从而愈发聪慧,但三族血脉却相生相克,有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却失去了强大的力量,而蚩尤一族的邪性也在慢慢改变着华夏人民的性格,致使慢慢变得堕落、腐朽。看拥有纯净三族血脉的屌丝男——天歌,如何异世逆天除魔铸就无上仙路。。。。。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不偏谓中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不偏谓中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这本《中(不偏谓中)》(作者于永玉、胡雪虎)是其中一册。《中(不偏谓中)》收录了《孔子教导曾子》、《马皇后固善守正》、《梁实秋持中自制修身》等故事。
  •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

    说起心理学,它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初民便对梦境和死后生活有所猜测。他们以为,有一种像空气一样的灵气通过呼吸出入人体。做梦就是这种灵气出壳外游,死亡时它不再返回人体。进入文明社会后,欧洲的古代人把这种灵气称之为灵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功能。近代欧洲的哲学家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把灵魂称为心灵,并和知识的起源问题一起讨论。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灵或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