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1200000068

第68章 老舍——永远的话题

附录

老舍——永远的话题原文刊载于《文艺报》,2011年10月28日。

杨剑龙刘畅

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老舍研究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内外学者50余人出席。关纪新、舒乙、舒济、吴小美、高桥由利子、陈思和、杨剑龙、苏智良、魏韶华等与会并发言。

关纪新认为,老舍的早期作品多以旧北京旗人的道德尺度来观察世间人物,而其中包蕴的旧京人文审读又预示了老舍针对古都北京、针对古族中华的文化批判。吴小美、魏韶华指出,“泛媒体”环境是老舍“伦敦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泛媒体”环境中的负面中国形象书写促使他建构起初步的国家形象传播意识。舒乙梳理了老舍在创作《剑北篇》时的人生足迹,分析了这部长诗的创作过程及其艺术特点,认为这是所有新诗中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文学史上第一次描写陕甘宁解放区的作品。舒济收集了相关史料指出老舍当年是住在纽约西83街118号的二层,距中央公园仅300步之遥,《四世同堂》英文版译者艾达·普鲁伊特当时住在纽约西93街103号,和老舍的居处仅十分钟路程,这就佐证了老舍每晚去艾达·普鲁伊特住所一起翻译《四世同堂》的可能性。种种迹象表明《四世同堂》的翻译,是老舍先节译成英文再口授,由艾达·普鲁伊特用打字机记录,老舍再做进一步修改而成的。高桥由利子通过对老舍早期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考察老舍是怎样看当时的中国城市结构的,探究老舍的都市观对现代中国城市发展起到的作用。杨剑龙认为,老舍的散文常用对比的方式描述其对于城市的印象,又常常抓住具有特点的事物以真挚的语言展开描绘,从而展现了城市的特点和作家的真性情,使老舍散文成为具有历史价值的都市写照。谢昭新考察了老舍所描绘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的个性特点,探讨伦敦都市文化对老舍的文化思想及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徐德明指出老舍从清末民初就认同戏曲的艺术与情感表达的价值,在抗战中服从民族国家的文化重建的长远目标,他对戏曲与通俗文艺的现代转化有过实践,他要让中华戏曲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云、李萌萌指出,老舍以北京为背景,以《龙须沟》《全家福》和《红大院》三部曲为代表,比较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初步的城市文化发展轮廓,塑造了新北京的城市形象。韩经太指出,老舍的现代“京味话剧”代表作《茶馆》,与改革开放30年间北京“老舍茶馆”的顺势发展,构成了一道特殊而又抢眼的文学艺术生产与都市文化发展双重意义上的京味文化现象。李玲认为,《离婚》的北京文化反思主要不是基于民族存亡这个现实功利目的展开的,而是在常态的社会生活背景下探索个体的人怎样才能活得更加合理的问题;奠定《离婚》思想价值根本点的并不是道德批评,而是通过对敷衍这一庸常人生态度的反思来叩问本真存在的境界。石兴泽指出,青岛三年是老舍生活平静、创作辉煌的三年,他的青岛情感反映出老舍城市文化心理的某个方面。汤哲声认为,老舍创作了大量市民文学,在题材和价值观念上与五四新文学作家有不同的批判立场,“老舍式”的新文学给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增添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文本。方维保指出,《茶馆》在历史的维度上揭示了民族的末日危机及其必然性。然而,《茶馆》的“末日预言”具有所指的双重性:在文本之内,它是民族旧时代末日的预言;而在语境中,则可能是民族面向未来的诞生预言。

会议收到论文36篇,在两天的会议研讨中,与会学者围绕着“都市空间与文化心态”、“伦敦经验与山东体验”、“城市经历与都市印象”、“都市叙事与经典解读”、“都市书写与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从都市文化新的视角探究老舍及其创作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影响,拓展与丰富了老舍研究,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类推荐
  • 童心永在

    童心永在

    孩子可以最直接最无私地帮助别人。在他们眼里,生命是平等的,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许多顾虑和种种为自身的打算。他们的眼光没有被世间的灰尘蒙蔽,思想没有被世间形形色色的物质羁绊,他们保存着最初的真善美。孩子的心透明而纯洁,敏感而脆弱,我们要用心呵护。孩子成长的路漫长曲折,我们要教他们学会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告诉他们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教会他们在坚持善良的同时快乐健康地成长。
  •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Ⅱ

    《最美不过诗经2》:阅读大中国系列最新诗词力作,更严谨的解读,更感人的文笔,更耐读的故事。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阅读大中国系列一获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
  • 伊索有话说

    伊索有话说

    本书立足《伊索寓言》,畅谈人生智慧,其文笔之精非夸夸其谈者可比,其点题之妙非误人误己者可言。其忠于原著、超越原著,即令伊索活转过来也将叹为观止、缄口不言。顶多背地里嘟囔:“所谈智慧……多少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然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所谓“牵强附会”,可作此解:因为强,所以牵;因为会,所以附!莫迟疑,捧读本书!捧读本书,你将如梦方醒——这不就是我以前想到过的,还没来得及归纳的“我的智慧”吗?对,这是你的智慧!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热门推荐
  • 将军的爱妻

    将军的爱妻

    绝色倾城却被深锁高阁十七年……肤如凝脂体似白玉的背后却隐藏着骇人听闻的秘密……她是看过一眼就再也不能相忘的女子,她是只见一面就深陷其中不能自已的魔咒,她是将军夫人却流落番邦失去记忆,她是安国王妃却从没有知道她的来历,廖纪落,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是……我是谁?
  • 雨落,花开倾城

    雨落,花开倾城

    他,是魔界君主,对神界公主动了情。她,是神界高高在上的公主,也对他动了真情。但是,虽然六界交好,但是,神魔两界却并不允许通婚。他们,也为此而战,战的两败俱伤。再遇,他是西陵大陆环云国的国师,遇上了逃婚下界的她。但是,两人的记忆早已缺失,这场情缘,也越来越深。
  • 妖孽少爷的独家小甜心

    妖孽少爷的独家小甜心

    “死丫头,你是打算让我现在就地解决,还是想我们今晚回家你再给我吃掉?嗯?”“这,这个,可以都不选吗?”“那我就就地解决了哦?”说着,手探进了她的衣服里,“额……我不要在这里,赶快回家啦!”“好啊!”说着,大手一挥,捞起她扔进了车里,翻进车里,狂飙到家,呵呵,这死丫头真好骗!!!
  • 故事里

    故事里

    每一个都可能活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历经这同样的生老病死、平凡喧哗以及悲喜。
  • 落花时节巧遇你

    落花时节巧遇你

    ?她背叛友情,谋夺爱情,只为不让自己孤单。?梵轩,我爱你。叶晗,我也爱你。?这一句我爱你,他们等了很久很久,却一直没说出口,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分离?还是美满?
  • 君临远治

    君临远治

    沈君临不是没有情人,而是情人太多。情人一多,他的嘴就开始挑食......至于林远,就当是他自己养的小白眼郎,怎么都养不熟......
  •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

    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

    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人生旅程,在这个阶段,也许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就能够改变孩子的人生。《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生动的故事打动孩子,让他们学会冷静地面对问题;帮他们解除困惑,使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以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动有趣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挝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启孩子神奇的想象力。《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精选通俗易懂、道理明晰的小故事,版式活泼多样,配以精美的插图,容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她爱他,带着不知名的悸动。他风流,自命不凡,只当她是养在家里的花瓶。当她绝望求他离婚时,他心里猛然撼动!原来,爱已不知何时生根。只是她还愿意给他们的婚姻一个补救的机会吗?
  • 都市格斗天王

    都市格斗天王

    他拳头如刚,迅猛如虎。他入得厅堂,上的大床。一代天王低调回归都市,却发现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不,第一天上班就把老板家女儿的爱犬给宰了,拖到小树林一个人美酒配狗肉,神仙闻了抖三抖。
  • 凤华天下  冷帝的心尖宠

    凤华天下 冷帝的心尖宠

    一个暴虐的帝皇,却宠妻入骨,奈何,爱妻香消玉殒。转身,宠女无下限。三岁痴儿,指着他说:“我要他做我的宠物。”东麓三皇子,被拴着狗链,开始了屈辱地宠物生活。这,仅仅是开始。楚小贝,现代一特警,一警花,为了接近貌美小肉偶像,辞职当起了替身演员,竟在一次拍摄中,莫名失踪,穿越到了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天荆大陆。代替楚悠儿,活了下来。爱或恨,情或仇,且看女主一朝凤华倾天下,才知:惊艳了岁月的,却未能温暖她的时光。。。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