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41400000030

第30章 关于玛丽娜的最后的话(6)

“是的,玛丽娜很痛苦。但是她什么都原谅他!她记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而他又是这样有才气,有学识。他知道瓦莱里这样一些诗人,对卡夫卡、德·萨特这样一些作家很有研究,读过他们的著作。玛丽娜是幸福的,因为她有这样的儿子,她以他而骄傲!他的文学知识好极了,读了这么多……但是很难说,他心里对母亲是怎样的态度,他是否知道她是个什么人。他给人的印象很冷酷。她很想叫我和她一起疏散,老是劝我。但是,阿纳斯塔西娅·茨维塔耶娃,我不能够,我要去西伯利亚,我女儿疏散到那里去了,我也最后和她一起走了。那时候,我们被弄得茫然失措,而我又极其害怕和女儿分离……但是,和玛丽娜分离也是极其可怕的。我后来才明白,这一决定既使我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玛丽娜。女儿很快就患伤寒病死了,而玛丽娜也已经不在人间……如果她在我身边,我不以为她会这样做,——我会不让她这样做,我们彼此十分了解……”

我叫着她,瞧着她,心里产生一个信念:不是玛丽娜,又是谁能这样尊重、热爱这位勇敢而又富有才气、聪明而又慈良的女性?她身材匀称,有着玛丽娜十分尊重的东西。而且,我还感到她有一种无畏的精神。她那双偌大的、蓝色的眼睛里,她那张稍稍带点傲气的脸孔上,有一种勇敢和尊严的特殊气质。她已经患了心脏病,但她对自己的病也是很勇敢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品格,女性中少有的品格,这一点也使玛丽娜感到欣喜……

……我感到无穷的遗憾,尼娜·格拉西莫夫娜的死中断了我们的友谊。不然,从她那饱含爱的回忆中,我还能够了解许多关于玛丽娜的情况。

1961年,玛丽娜那本蓝色皮面的诗集问世之前,一个基辅人、崇拜玛丽娜作品的大学生来到了塔鲁萨我姐姐廖扎家(廖扎已经八十岁)。他读了玛丽娜收入《塔鲁萨篇》集中的一个故事《基里洛文一家》,故事的结尾是(我凭记忆援引):“如果我注定要死在别的地方,我希望在我们童年到基里洛文家去所走过的某一座塔鲁萨的山冈上,给我竖一块塔鲁萨采石场的石碑,刻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希望在这里安眠。’”他决定实现她的宿望。他在基辅凑了一笔钱,来到塔鲁萨,向当局和采石场场长说明了来意,场长赠给他一块3/4吨重的棕色石头。据他说,石工正在刻制铭文,现在只要张罗运输了。

廖拉和我都劝大学生不要把石碑竖在显眼的地方,不要像他设想的那样竖在埋着画家鲍里索夫穆萨托夫以及武尔夫家族坟墓的小坟场上,而竖在靠近廖扎家、阿利娅家的地方,最像一个家族似的。我建议把石碑竖在廖扎家的地段上(阿利娅当时在拉脱维亚,她不在场就不能够竖在她家的地段上,等她回来——只要挪动围墙的一角,廖拉也同意了——石碑就可以变成在阿利娅家的花园里)。

但是大学生——他只有二十四岁——执拗地要把石碑竖在鲍里索夫穆萨托夫的坟边,虽然我向他解释过:坟场上是不能够竖这种纪念碑的。我们的朋友З。Μ。茨维特科娃教授也持同样的看法。我们担心石碑旁边人来人往,太吵闹,但他——一个热心人——不听,并且运来了石碑(花了很大的劲:部分路程用马匹,部分路程用汽车)。但是,石工刚要刻好铭文,便围拢了一群塔鲁萨人,指责着石工们的工作以及大学生的主意,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工人们不想干了,我好不容易说服了他们。”大学生又惊慌,又伤心,跑来告诉我们。我们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惋惜他没有听我们……

这时候,一封封电报飞向拉脱维亚阿利娅那里,她的熟人们告诉她:没有她在场,一些不相识的人在给玛丽娜竖“纪念碑”。

这就有造成误解的危险。

我和基辅人以及我十四岁的孙女儿丽塔都有在下雨的时候去看玛丽娜的宿望。石碑——一块赤褐色的花岗岩(长约0.75米,宽约0.5米,高约0.25米)——歪着放在小坟场围墙入口附近不平整的地上。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铭文是打着引号的(好像引文一样),其上是“玛·伊·茨维塔耶娃”。雨中的白桦愁眉不展,一棵棵好像站着的哨兵,下边,奥卡河还和我们童年时候一样流着。

“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如果什么人跑来向石碑下面塞进一根撬杠,把它翻成铭文朝下——那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了!”我对大学生说。

我看他经过这么多的努力,遇到这么多的困难,落得心绪不佳,便想安慰他:“不要伤心,您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玛丽娜的宿望——您已经实现!正如他所希望的,塔鲁萨采石场的石碑已经在奥卡河边的山冈上了,它在这儿已经有多久了?三天?还会存在下去……重要的是让它竖起来。人们都知道这件事情,还能够存在多久——如果人们不来搅扰,——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拍了照,”大学生说,“哪怕只留个纪念……”

第二天,由于玛丽娜的女儿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埃夫伦的请求,茨维塔耶夫委员会(爱伦堡、帕乌斯托夫斯基都是该会的委员)向区苏维埃当局发来了对于立碑的抗议。

石碑后来的命运是:开来了一辆汽车,人们费力地把它装上去,沿着山路运走了,换了运输工具(详情我不知道,因为我已经带着丽塔走了),又运,最后抛在一个坑里——不知是公共汽车站还是汽车库的附近。大概,直到现在还在那里。

……这个立碑的故事以后,过了十二年,又有一个热心人从沃罗涅日来到莫斯科找我,对我说了他的愿望:他读了玛丽娜收入《塔鲁萨篇》的故事《基里洛文一家》,决心实现她的宿望——在塔鲁萨的山冈上竖一块石碑,刻上:“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希望在这里安眠。”

“由于命运的安排,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坟离她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这么遥远,那就按照她的意愿,在塔鲁萨竖一块这样的纪念碑……”

“这个问题要和玛丽娜的女儿商量决定。”我回答(我记起了阿利娅不在场,我们竖第一个幻想家那块石碑的情形)。我不想叫来人失望:那时候没有成功,现在也许能够成功?如果一定要进行这件事,还有时间提醒他不重犯大学生的错误。姐姐廖拉已经不在人间了,只有我一个人还记着那次的失败,——让他就像俄罗斯童话中所讲述的棒小伙子一样,去碰碰运气吧……这位崇拜玛丽娜作品的沃罗涅日人与阿利娅见面之后给我写信,说她指出了他将遇到的许多困难,向他提出了一连串的建议,他打算着手实现自己的意图。但是,看来困难是很大的——没有听说竖了碑。

一位在叶拉布加师范学院工作的、曾经多次给我写信的教师从叶拉布加来到莫斯科,他告诉我:布罗杰尔希科夫老两口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和阿纳斯塔西娅·伊万诺夫娜正在出卖房子,而且新的主人将加以改建。

“这么多年了”,他们说,“人们来来往往,许多人远道而来,怎能不让进屋……他们问这问那——可我们知道什么呢?她带着儿子,只在我家住了十天,当时日子很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操心的事情……人们走进过道间,要求进里屋,要把发生不幸事情的那枚钉子指给他们看,——这么着,请你们把它从我们家拿走吧,我们这么一说,真的拿走了……”

“于是我就拿了这枚钉子,并且把它带来了。”来人说,“您看我把钉子交给谁好?”

“我想,给女儿好。让这件伤心的纪念物留在她所保存的手札卷宗里。”1981年9月5日,埃利斯塔市大学的一位教研室主任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戈洛夫科给我写信,说布罗杰尔希科夫夫妇把房子卖了,并且说他已经及时地将房屋登记簿转交阿里阿德娜·谢尔盖耶夫娜·埃夫伦保存。登记簿里准确地记载着玛·伊·茨维塔耶娃和格·埃夫伦在叶布拉加逗留的日期(是格·谢·埃夫伦登记的)。

他便这样做了!

1966年春天,我住在戈利齐诺创作之家(是我自己请求作家基金会安排的,玛丽娜曾经带着穆尔在这里住过,而且我也在这里走动许多年了,我走过他们曾经漫步的花园,踏着他们的小梯子爬上山去,瞧着玛丽娜曾经坐过的岩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栋亲切的住宅),决定会见谢拉菲玛·伊万诺夫娜·冯斯卡娅,在玛丽娜的那些日子,是她管理着这栋房子。

人们把我送到她的别墅。我走进便门。一位高高的白发女人走出来迎接我。她在等待我。

“好像啊!”她叫起来,“也是那么轻快的步伐!”

下面就是她告诉我的(这是1966年夏天和1967年夏天的笔记):“只要送来牛奶,她就往牛奶里放糖,到厨房去熬牛奶软糖。穆尔喜欢甜食。熬好了,满满一烫盘,就端过来。穆尔一下子吃得精光!年轻人!穆尔对待母亲很苛刻。只知道提要求!从来不帮助母亲做一点事。的确,是个宠坏了的孩子!长得很俊!穿着蓝色的服装。脸颊玫瑰色的,不很光亮……真棒!可是——不理解母亲,没有礼貌。玛丽娜·伊万诺夫娜有时候为他哭泣——悄悄地走开……说:‘他是个年轻人,这一切,在我早已过去,可他还是……’她什么都原谅他!和母亲比起来,穆尔压根儿是另一种人,对她很疏远。只知道提出要求。而她又十分脆弱。她对他毫无异议,盲目地爱着他……在他面前,她是矮小的,显得灰色。胸部已经塌陷,但她还是那么轻快,像只鸟似的!阿纳斯塔西娅·伊万诺夫娜,她比你稍稍高一点……不,不,不是高个子!”

“玛丽娜也有时候快乐过吗?”我问谢拉菲玛·伊万诺夫娜。

“快乐过,在穆尔高兴的时候。这里,有个克雷莫夫在掌握着他。他一来,把穆尔一搂,就一起走了。而她,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笑又乐:克雷莫夫是个怎样的人啊,和穆尔玩在一起。

“……她和穆尔有过一回可怕的争吵,他走了——要去莫斯科。她跟在他后边叫喊:‘穆尔!我受不了!你回来!’但他走了。她像笼子里的鸟似的辗转不安。他不怜惜母亲,在这样的年龄是不知道怜惜的,他总是很晚回家。

“Γ·丘尔科夫的妹妹安娜·伊万诺夫娜·霍达谢维奇很喜欢玛丽娜·伊万诺夫娜。玛丽娜的死,她很伤心。

“克雷莫夫说她:‘这架高贵的钢琴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我还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克雷莫夫在井边做着什么,请求说:‘玛丽娜·伊万诺夫娜,给提桶水吧……’——她俯向井台,无力地……而他:‘不必啦,我自己来……’)”

过了一年,我就没再遇到谢拉菲玛·伊万诺夫娜了,又好像是一连两年。她死于心脏病。

1967年,诺伊·格里戈里耶维奇·卢里耶的遗孀让我抄下她丈夫关于玛丽娜的回忆。我把它写在这里:“1939—1970年冬天,我住在戈利齐诺,每天都碰到玛丽娜·伊万诺夫娜,和我一样,她也在那里住了一个时期许多人回忆在戈利齐诺与茨维塔耶娃相逢的情形,都不准确。她没有在创作之家住过,但她常常待在那里,所以许多人便认为她就住在那里。,后来在创作之家搭餐。玛丽娜·伊万诺夫娜喜欢说话,说得很风趣,有时还极其挖苦。我还记得她为安德烈·别雷安·别雷(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布加耶夫的笔名,1880—1934),俄罗斯作家,象征派主要活动家之一。以及列米佐夫两人而作的即兴画像,画得好极了,但又丝毫不留情面。她语言辛辣犀利,而且嗓门高,声音尖厉。但是,在她那准确的音调和推断后边,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怅惘和可怕的孤独感。丈夫和女儿没有和她在一起,身边只有儿子,但据我的观察,他们并不存在共同语言。这位头发斑白、容貌超群的女性,有时眼里会突然出现绝望和痛苦的表情,比任何语言都强烈地说明她的心情。

午饭后,晚饭后,我总是在她身旁坐一会。她讲述着在国外的俄国作家的生活,讲述着她自己和马雅可夫斯基的各次会见。她认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天生革命的’大诗人,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并不是很幸福的,虽然他有着幸福所需要的一切:与时代的协调,天才,勇气。

看样子,伊万诺夫娜很看重我们的这种谈话,有时候我没有陪她度过闲暇,下象棋去了什么的,她就发起愁来。

有一次会见印象特别深。那一天,我从凌晨三点开始工作,早饭后我向玛丽娜·伊万诺夫娜提议出去散步。

天气好极了,阳光明丽,没有风,只有一点轻寒。开始,我们在假山上溜达了很久,然后就走进了铺满雪的树林里,只是偶尔才交谈几句。我知道这样的溜达会给心灵带来多么有益的安宁,便尽量不用谈话来打扰我的同伴。但是,使这位卓具才华的女性惶惶不安的那种内心混乱,看来实在太大了,这样的方法很难使她获得安宁。

‘诺伊·格里戈里耶维奇,我觉得很不好。’她突然说起来,话里带有她所固有的那种坦率和鲜明。‘我回来了。侨居生活那种令人窒闷的、有毒的气氛,我早就厌倦了。我曾经尽量多和法国人来往。他们可爱,容易打交道,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不够的。有股力量拉我回来。可是,您瞧,落得了什么结果。难道我在这里和在那里一样,也是一个陌生人?’

我想安慰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困难应当是会过去的。可是,她是安慰不了的。

‘我担心我对付不了这个……’

同类推荐
  • 魅力毛泽东

    魅力毛泽东

    本书从政治、军事、文化、交往、读史、志趣以及生活等多个角度解读毛泽东,力求史料翔实,论述清晰,语言生动,行文流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开国第一任省长

    开国第一任省长

    本书以开国第一任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市长)的革命生涯为主线,以他们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为叙事点,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生动、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传奇的一生。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热门推荐
  • 我最想要的投资学速读本

    我最想要的投资学速读本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投资学研究如何在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合理分配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
  • 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

    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

    潘宁的父亲潘时人是缉私局副局长,潘宁10岁的时候被走私分子绑架,唐末的父亲用生命救了潘宁。而那个走私分子恰是慕远的父亲。此一事件构成三个主要人物的隐性关系。潘宁与慕远在高中时恋爱。唐末对潘宁也有好感。身为缉私警的唐末当时在调查一起跨境毒品案件,顺藤摸瓜,知道慕远母亲参与其间。唐末用道义逼迫潘宁将慕远引诱出来,想通过他钓出其母。但不幸的是,慕远母亲意外死亡(自杀他杀不明),慕远也因为他的一句戏言而陪上未来。慕远失踪后,唐末冒了把险,最后如愿与潘宁结婚。慕远失踪的这8年,G市有个做进口生意的企业宁远火速发展。唐末和潘时人都感觉这个企业有走私嫌疑,并与以前的案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迥然相异,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做出来,结果千差万别,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雄厚的人脉资源,就必须读懂人交往中的心理学。
  • 重生之天下第一帮

    重生之天下第一帮

    曾经的杀人犯重生,收小弟,招混混,成立天下第一帮——天地盟!
  • 乖女孩的爱

    乖女孩的爱

    豆蔻年华初遇,一见倾心;从此误终身。整个青春心都归你,无始无终;不忍修改的记忆,流水一样铭刻。
  • 梦生大陆

    梦生大陆

    少女意外闯入梦生大陆。命运的错乱让她不知所措。可命运的星星已经画出轨迹,告诉她不能回头。独自一人,直到遇见了他。她说,既然已经无法改变,那不如让我一错再错。
  • 奇梦追魂

    奇梦追魂

    少年伍云出身贫寒,父母早丧。他受尽欺凌,饱尝人间冷暖。破屋中偶得一奇梦,开启了他光怪陆离惊险刺激的追魂之旅。
  • tfboys之彼岸花园的约定

    tfboys之彼岸花园的约定

    “求求你了,你就告诉我他喜欢干什么嘛!”“你自己不会去问啊!”“啊呀,你就告我嘛!”“烦死啦!”“唉,你认识他?”“嗯”“那正好,你告诉我有关于他的一切!”“啊,又来一个”这时,你会看道两个少女追着一个少女。少女追逐赛即将开始,谁能更胜一筹?一起看看吧!
  • 箭猎天下

    箭猎天下

    在大陆的极东边,有一座被称之为世界边缘的巨山名为世界之巅,在这座巨山的山巅,白雪皑皑,冷冽的寒风冰寒刺骨。一身穿赤炎凤鳞甲,腰间左右各插一把长剑,一把名曰皓月一把名曰青冥,手拿烈阳战弓,身背千羽箭袋的青年默默的注视着脚下的大地,在其左肩上蹲着一只貌似小狗的小兽。忽然青年猛地蹬地向着空中一跃而出,右手轻动多出三根箭矢,搭弓拉弦三声凤鸣惊啸而出,炽烈的浓浓火光照亮了整个天空。——————新手新作《箭猎天下》一个属于猎人的世界…
  • 末世传说录

    末世传说录

    生命不息,欲望不止。人类仍然重复着对金钱与权势的渴望。恶人当道,好人难做。这是历史的悲哀,历史的苍凉与无奈。---------------------------点进来看看,有些字词还是挺不错的~请点一下左边的加入书架~谢谢~哈哈---------------------------大家没事帮我留个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