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3900000004

第4章 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宁海渡变成宁海桥,是在元朝的元统年间,距今己近七百年。在当时那样低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条件下,在当地那么复杂的河海交汇、江底一片烂泥的地质基础上,居然建造成功了如此气势恢宏的巨大石桥。大桥浸透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

宁海桥有俗名,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知道“宁海桥”,“桥兜桥”却妇孺皆知。大家都爽爽地大呼小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愿意文绉绉地称呼“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自然就没有大呼小叫“桥兜桥”的那种“爽爽”,只有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胆战心惊。自古以来,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许多北上福州、南下泉州的商贾行旅,都在这里乘船过渡。两岸的当地百姓,一年到头,生产生活,你来我去,更是离不开渡口。这里是木兰溪下游临近入海口的地段,顺流而下的河水、逆流而上宁海桥有俗名,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知道“宁海桥”,“桥兜桥”却妇孺皆知。大家都爽爽地大呼小叫“桥兜桥”,没有多少人愿意文绉绉地称呼“宁海桥”。

元代以前,没有宁海桥,只有宁海渡。自然就没有大呼小叫“桥兜桥”的那种“爽爽”,只有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胆战心惊。自古以来,这里是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许多北上福州、南下泉州的商贾行旅,都在这里乘船过渡。两岸的当地百姓,一年到头,生产生活,你来我去,更是离不开渡口。这里是木兰溪下游临近入海口的地段,顺流而下的河水、逆流而上的潮水,在这一带交汇出了复杂多变的诡异江流。同时,兴化湾的海风,和着下游的江风,顺着河道,长驱直入。因此,这个渡口经常风高浪急,翻船死人的事,时有发生。来往的商旅都视宁海渡为畏途,当地的老百姓也是充满了无奈,哪里“爽”得起来。宁海,宁海!多少年来,人们热切的盼望,能把险道变为通途;真诚的祈祷,有朝一日,河清海晏,两岸往来平安顺利。

宁海渡变成宁海桥,是在元朝的元统年间,距今已近七百年。意想不到的是,主持募建第一座宁海桥的竟是莆田华亭龟山寺的越浦和尚。大概古时候,和尚们都喜欢且都能办大善事。比如,帮助李宏一起修筑成功木兰陂的智日,也是一位有大善心、大智慧的奇和尚。越浦禅师因为募修龟山寺,多次在这里过渡,目睹、经历了一幕幕可怕的场景,发愿要在宁海渡口建造一座大石桥,解众生之忧,度众生脱离苦海。越浦一诺千金,修好了龟山寺,立即着手募金造桥。他广结善缘,四出募款,不断地一次又一次解决出现的资金困难;日夜操劳,与有识之士、与有经验工匠一起,攻克了前无古人的一道道技术难关……几经周折,大桥终于落成,“宁海”成真,故名曰“宁海桥”,民间亲切地呼它“桥兜桥”。“天堑变通途”,四方行旅、两岸百姓,无不赞叹越浦大师的大功大德。

资料显示:宁海桥全长225米、宽5.8米,距河面高10多米。桥下建14座船形流线体桥墩,15个桥洞跨度均在10米左右。桥面由70多块巨大的石梁架成,每块石梁长13米、厚1.2米、宽1米左右。在当时那样低下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条件下,在当地那么复杂的河海交汇、江底一片烂泥的地质基础上,居然建造成功了如此气势恢宏的巨大石桥。不说无比浩大的工程料石如何采集、如何运输,不说急流中的烂泥基础如何清理、桩基如何起建,就说那每块重达几十吨的巨大桥面石梁,运过来,托起来,架上去,该是多么的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大桥浸透了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

从元至今,宁海桥经历了多次的毁损和重修。最重要的当数明建文二年(1400)、康熙十九年(1680)、雍正十年(1732)的大规模重建重修。其中有两次,都是地方官全力支持,由和尚(明僧湘江、清僧了)领衔劝募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多次拨款维修。1961年,宁海桥还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意思的是,1983年,国道324线涵江至黄石段开工建设,为了省钱省工省时,竟然利用宁海桥作为公路桥基础,尽数拆除两边桥栏上的石幢、石狮,在古桥身上加高二米多,加宽另造钢筋水泥桥面,成双车道双向通行。从此,宁海古桥除了承担原来的交通量外,还得长年承受现代高吨位客货车辆的日夜来回辗压。大家既佩服古桥建筑的高质量和承载力,又担心古桥不堪重负,万一出现意外。现在木兰溪两岸已建了好几座多车道的现代化新桥,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拆除架压在古桥上的公路桥,修复古桥旧貌,真正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无价之宝。

虽然宁海桥名气不如桥兜桥,“宁海初日”却如雷贯耳。在莆田,没有人不知道它是二十四景之一。古诗赞曰:

天鸡催落潮,澎湃撼桥石;

破门涌金轮,洗出海天赤。

宁海桥下游河面开阔,确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晨曦中倚栏东望,江涛海潮相互激荡,水势澎湃汹涌;天际处,奔腾的涌流缓缓地托起一轮红日,水天都被染得一片通红通红;当红日突然跃上奔涌的波涛,金色的万道霞光,瞬间穿透江流,把原本通红通红的水天,一霎那变成金灿灿的世界……放眼所看到的,正是以上古诗描述的场景。难怪它能脱颖而出,入选莆田二十四景。

欣赏“宁海初日”,自然很雅,很浪漫,最好还得有点诗人气质。但也因此,古往今来,有此闲情逸致,特地早起,专程赶来体验“宁海初日”的,毕竟人数有限。当地民众虽然很骄傲本地能出这样的好景,却是天天司空见惯,容易“审美疲劳”,许多时候只能偶尔的“自豪自豪”一下,并没有或者说还不具备条件,把它当“饭”吃。看来,想发展成旅游景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倒是民间自己编撰的一些事关宁海桥的轶事遗闻,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地流行起来,诙谐,直接,善意,成为借眼前的桥,喻劝人们检点行为、慷慨济困、与人为善等做人做事之道的载体。

比如,不想直冲冲地批评人吝啬、小气,就婉转地说,怎么像桥兜桥下的潮水,“流入”悄无声,“流出”哗哗响。原来,这一感潮段,江面下游开阔、上游较窄,加上宁海桥十四座巨大的船形桥墩的阻碍,桥下可供江水通过的空间就更小了。所以,当退潮时,桥下游水流退得很快,一会儿工夫,就与桥上游水面形成很大的落差,并越来越大。上游水流在桥墩之间,竞相争涌跌落,就像一道道巨大的瀑布,势如万马奔腾,激起的雷鸣之声,远在涵江市区,夜间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而涨潮时,因为有向下涌流的江水顶托,桥下潮水竟像平潮那样缓缓地流入,几乎悄无声息。

又如,想说人家脸皮厚、不害臊,就以桥兜桥的石梁说事,说“脸皮比桥兜桥石还厚”。桥兜的桥面石,厚度都在1.2米以上,确实也够厚的了。

再如,劝人不要耍流氓,就说“千万不要学桥兜的桥头将军”。原来因为年代久远,曾经有一尊桥头将军的石雕像断了一条腿(现在看不到了)。老百姓就传得有眼有鼻子,说是桥头将军年轻力壮,耐不住寂寞,一天晚上化作小伙子,入村调戏良家妇女,被人痛打断了腿,却突然失去踪影,村民们四出找寻,怎么也找不到。第二天,却发现好好的一尊桥头将军断了一条腿,想起昨晚村里的一夜折腾,大家才恍然大悟。

宁海桥南头叫“桥兜”。“兜”者,环绕也。这环绕桥头的“桥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大却挺繁荣的集市,因为有点小名气,后来干脆把周围的村庄拼起来叫“桥兜村”。宁海渡时期,南渡口虽没有“桥兜”这个名字,但已经是这一带人流、物流的中转地,具备了集市的初胚形态。宁海桥一通,经此中转的行旅、商贾显著增多,经水路来此中转的货物也显著增多,于是相关的商铺、仓储、饮食、服务也随即迅速发展起来。据记载,当年老百姓已把它称之为“桥兜街”,大几十米长的街面,全用花岗石铺就,两旁布满了杉行、豆饼行、竹品店、糕饼店、中药店、各类小吃店、打铁铺等等。街与桥的衔接处,不知何年起,建有一座双层的观音楼,上层供奉观音佛像,下层是通道,通道两旁摆有条石,可供行人休憩。夏日时,当地人常端上一海碗的饭,再夹个装菜的小碟,三三俩俩地坐在条石上,一边吃饭一边乘凉,还一边大声地天南海北、家长里短。楼下两侧的墙面上,贴砌有数块从明到清各个时期重修宁海桥的石碑。可惜此楼于十年动乱期间被拆掉,石碑也多数毁失。

宁海桥的周边,还有不少的好去处。比如:桥南东头的“梅妃故里”江东村,还有一座完整的建筑蜒浦口宫。郭沫若说的“梅妃故里传犹在”正是这里。桥北的堤岸旁,有当年越浦大师与桥同时建造的吉祥寺,以及后人为纪念越浦大师而修建的石幢塔。桥的东北面,是莆田著名的白塘湖,与“宁海初日”齐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就在此处。桥两头的镇前村和下江头村,有莆田最负盛名的民俗活动“打铁球”(民间叫法,实为上身赤膊,自己用系着满是锋利钢刺的圆铁球,不断击打自己的背部)。若意犹未尽,还可以从宁海公路桥的两头钻下去,猫着腰走走真正的宁海古桥,体验凭吊一番。我们一行就曾这样走过几个来回,说老实话,必须不断躬着身穿越,心中真不是滋味,是打破了各种调味瓶的那种,“五味杂陈”,说也说不清楚。

同类推荐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华姓氏大探源

    中华姓氏大探源

    本书集丰富有力资料性、充满趣味的娱乐性、论证严密的学术性和文采斐然的文学性于一炉,给读者朋友们烹制出了一份美味无比的姓氏大餐,能让你在入口之后,犹入时空隧道,遨游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身监其境地感受姓氏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行一次趣味非常的寻根之旅。
热门推荐
  • 婚内情:狼性老公,别过来

    婚内情:狼性老公,别过来

    一场惊天阴谋,她意外车祸,险些丧命!老公与第三者却在她的新房里翻云覆雨,计划如何花光她的家产……整容回归,只为复仇。鹿澈一手擒住准备逃离的她,将她死死按在怀中。莫若得意的伸手挑起他下巴,踮起脚尖俘虏他的唇。斥九块钱巨资买了鹿先生,有颜有钱还有权,帮她复仇整渣男,花式虐第三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乱舞

    花乱舞

    我所写的是大学的爱情故事。因为融入了大量我所经历的事情,所以会显得异常真实。爱情的唯美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圣,现实往往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也是经历了太多,所以失去了初入大学对爱情无比向往的狂热。冷静下心来,于是写了这部作品。新书《第一圣坑》已上传,新人新书求建议~
  • 怪物事务所

    怪物事务所

    密室之中,幽绿的灯光下,口流绿液,手指滴血的怪物,正带着猥亵的表情向他逼近……突然“嘭”的一声,那怪物的眼球滚直奔他而去……在那一瞬间,他仿佛听到死神凄楚的笑声,血溅青纱帐,尸横灯影下,一个个净灵故事!一桩桩除灵事件!恐怖连着诡异,惊魂伴着血腥,纯情少年还会经历多少不寻常的传奇?屏气聆听,死神黑夜的召唤。
  • 临天帝王之旅

    临天帝王之旅

    为复仇、踏红尘、得异宝、入校园、泡校花、打流氓、商界巨头?修真界中王中王!跨仙班、成圣仙、世界之巅、王者何惜!大千都市任我闯,我为王!
  • 练气成仙

    练气成仙

    一个自幼刻苦习剑的孩子,脉象混乱,曾被人认为根本无法修炼气功,他是怎么打破众人对他的舆论,一举成仙呢?
  • 影火之传说

    影火之传说

    每个看火影的人都有一个梦在心中些许无奈些许忧伤些许彼此的梦
  • 未婚妈妈的真爱

    未婚妈妈的真爱

    痛苦的生活了年,她的影子始终在心里徘徊,但见到的一刹那,所以的感情若天干遇地火半燃烧起来。爱她忘记了多年的背叛,但却看到她那幸福的笑颜,瞬间爱于恨一起爆炸。未婚生子,对于寄养在人家的她来说痛苦与压力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他已怀抱他人,但爱他的心仍然不止,愿意生下他们爱的结晶,愿意承担所以的痛苦,只因为她真的爱他。
  • 守护甜心之锁梦

    守护甜心之锁梦

    维世背叛亚梦?亚梦是皇族?有很多人喜欢亚梦?......一切谜底即将展开`.....
  • 苍戮血君

    苍戮血君

    天界大乱,人界成仙路崩塌。若成仙,需众生意志,铸成仙大道!本在苍鹭山上无忧无虑炼气的陆冉,赌气下山,无意间点燃了人界的一场腥风血雨。戮遍天下,杀上天界。挡我者,碎成血渣,筑我成仙大道!
  • 腹黑侯爷,嫡妻威武

    腹黑侯爷,嫡妻威武

    穿越也就算了,醒来不是豪门世家明争暗斗,居然是破屋烂瓦,亲姐眼瞅着就被卖给五十岁的老头做妾!穿成个古代乡村的小萝莉,还是个丑丫头,亲戚极品,家人懦弱,她如何翻云覆雨,带着自己的家人,自食其力奔小康?大伯贪财狠毒,祖母刻薄吝啬,送走其生母,霸占着其儿子,还处处为难媳妇……一个个如狼似虎,日子过不下去了,她要分家,过她自己的小日子!原来以为纷争远去,不料越发迷离的身世,残酷的真相,却一一呈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她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她就能得到幸福,一路锦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