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00500000012

第12章 记事(5)

晓山精字画,一路浏览,还一边品评。我学摄影有年,便请大家以“五大夫松”为背景合影留念。据《史记》记载:“始皇之上泰山,中途遇暴风雨,休于树下”,因树护驾有功,故封为“五大夫”。泰山之松,苍髯虬枝,蟋若岩峦,巍然挺立,翠影横空,加之有此典故,此处当然是泰山胜景之一。

过“五松亭”、“朝阳洞”,我们这才到“对松亭”。抬头仰望,只见两山夹峙中,一路石阶仿佛是一架挂上天上的梯子,直入云端。梯子尽头,云开一线,红墙黄瓦的南天门隐隐可辨。

我知道,这是登泰山最艰难的里程:十八盘。

叶晓山打头,孙桂珍、刘金忠紧跟其后,我们一行便拾级而上。爬了百多级,一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毛秀璞曾是铁道兵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快板书也说得不错,他见大家气喘吁吁的样子,就击掌当板说起快板来:

慢十八,紧十八,

你追我赶踩脚下;

松涛声声喊加油,

白云片片把汗擦。…………

踏着毛秀璞快板的节拍,我们不由加快了步伐。这时,一队挑山工追了上来。这些挑山工,看上去大约二十四五岁,肩挑百多斤的担子,气不喘,脚不颤,一步一步,铿锵有力,顺着石级向上登去。据说泰山顶上的建筑材料、日常用品以及粮食菜蔬,都是他们一担一担挑上去。从中天门至岱顶,来回十五六里,他们一天竞要走过两三个来回。

望着挑山工远去的背影,我不由惊叹起来,这“紧十八盘”可真是名不虚传。其陡峭似接近垂直,扑面而来,像要把人推倒似的。无奈,我们只好弓背着腰,气喘吁吁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而叶晓山和孙桂珍像是有点精疲力竭,不得不依靠扶着石阶旁的栏杆拾级而上……

不知谁惊呼了一声,南天门到了!我抬头一看,只见头顶二、三十米处,突兀地耸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玉宇琼楼,而在琼楼之上,悬着一块天蓝色的大匾上闪着金光耀眼的三个大字——南天门。顿时,大家精神为之一振,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劲,我们也加快了步伐,你推我拥地跃上了南天门。

心儿啊激动地跳快了,眼皮呀止不住在颤抖。是啊,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回头俯首朝下望去,只见千峰万壑俱在脚下,而我们刚刚攀登的“十八盘”,此时像一道飞瀑,直泻入万山丛中……这时,我不禁高声朗诵起毛泽东的诗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接着,我们一行穿过天街,向泰山极顶奔去。到达极顶时,我见大伙都在观赏大观峰石壁摩崖碑,我匆匆浏览了几块碑刻,趁功夫站在一蹲刻有“五岳独尊”“昂首天外”的巨石旁,作昂首天外状,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登泰山的纪念。

2

唐摩崖在泰山顶大观峰,坐北朝南。崖上刻的《记泰山铭》高八点八米。《记泰山铭》,据说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来泰山封禅时亲自撰写的,于次年刻成,距今已有1250余年。

叶晓山站在崖壁前,时而念着《纪泰山铭》的铭文:“惟天生人,立君以理,惟君受命,奉为天子”,时而又用手照着铭文刻字比划,似在揣摸着什么或者想借鉴一点什么。

见晓山不走,大家只好不走,学着他也观起石碑来,诸如秦始皇的封禅碑、汉武帝的无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刻,还有那些不知那朝那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碑文。待我们匆匆浏览过这些碑刻时,回头一望,夕阳正徐徐沉下山峦,留下半天晚霞在西天奇妙地变幻着。

按朋友的安排,我们一行借宿岱顶宾馆。

晚饭后,稍事休息,我斜躺在沙发上,借着灯光一边研究“泰山游览图”,一边把一双爬得有些酸软的赤脚泡在盆里,享受热水温馨的爱抚。这时,金忠走了进来,邀我赏月去。

走出宾馆,天已黑了下来,使夜空显得溟蒙深邃。迷迷蒙蒙中,我们一行沿着小径向月观峰走去。

月观峰,顾名思义,自然是赏月的好地方。待我们来到月观峰,观月亭里早已坐满了人,我们便在观月亭旁的一块坡地上坐了下来,数着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不一会儿,黑暗中只见日观峰的黑影背后渐渐有了亮光,于青蓝色中透着一片清淡的银辉。

怕是月亮出来吧,我在想。这个念头刚刚浮现,不知谁一声惊呼:“月亮!月亮!”当我再抬头时,半弯月牙也跃上日观峰巅,随着位置的渐渐升高,颜色也渐渐由深而浅,由浓而淡,最后,竟像一轮晶莹透亮的玉盘,挂在天上。

随时着蛟洁的月光清辉四射,刚才夜空闪闪烁烁的星星隐退了,只见半片天空都是涵澹的波光,辉映着山川大地。顷刻,刚才隐在黑暗里的山影在月光的照耀下也清晰起来,显出它们千姿百态的动人风貌:有的峭拔陡峻,仿佛一柄倚天长剑,直插云天;有的逶迤起伏,婉若奔腾翻卷的波涛,惊天裂岸;有的如好像憨态可爱的犀牛,抬头望月;有的又似昂首天外怒发冲冠的诗人,仰天长啸……

诗人聚会,自然少不了诗。而今在这透露出一种清寥、晶彻、宁静而略带朦胧美的月夜,坐在泰山月观峰赏月,就仿佛置身诗情画意里,诗自然离不开月。

是的,诗人们之所以爱月,是因为月美。这不,就像今夜的泰山,在月的清辉映照下,一切景物都处在恍惚朦胧中,山色月光,树影花影,迷离朦胧,如诗如画。所以,在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差不多都有以月命名的景点,诸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卢沟晓月”、“雁荡夜月”等等,正是由于月亮的美,使这些景点熠熠生辉,名闻遐迩。诗人们爱月,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月亮是乡情、亲情的一部分。所谓“素月流光,普天同照”,人们常常由此而对月生情。

“那我们就以月为题,朗诵诗吧!”毛秀璞向大家提议,接着他站了起来,朗诵起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句刚落,掌声四起,没等掌声落尽,刘金忠清了清嗓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剩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他朗诵完苏轼的《水调歌头》,叶晓山说,苏轼爱月,真有点痴,他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写月夜泛舟游赤壁之事。他还写过一首名曰《花影》的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你看,苏轼明写花影,实写月影。

说起诗人吟月,大家话就多了,你吟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诵陆游的“浩歌看月冷不眠”,他又说起宋人张先的“云破月台来花弄影” ……说了古人又说今人,武兵说台湾诗人彭邦桢有那首《月之故乡》真是写绝了,说着大家一起朗诵起来:“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说到这里,孙桂珍插话说,你们还忘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诗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怕不只是月美,还写月思哩!

这是美学中的“移情”说,我接过孙桂珍的话头说,赋予月亮以思想感情,激起诗的灵感。前几天,我就以月为题,写了一首《中秋》,念给大家听听吧!

掌声有点稀落,但不远处蛐蛐儿成串儿的“吱吱玲玲”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似要为我的朗诵伴奏。

“今夜,月亮是中国的/这李白举杯相邀的月/这苏轼把酒问天的月/又冉冉升起在你我之间/你在月的北方/我在月的南方//月之中国/今夜望月的人一定很多很多/望月圆人圆的多/望月圆人不圆的也多/这不,相思伴圆月升起/在我孤独的窗口伫望/你呢,也在望月吧//还记得那支歌么/那时南方的月还很圆很圆/我们唱呀甜甜地唱/还没有来得及唱完那支初恋的歌/你就匆匆走了/只把那支魂牵梦绕的歌/带走多情的一半/留下相思的一半/从此,我就爱月了//你在月的那边/我在月的这边/你的一半属于枪的边哨/我的一半属于犁的田野/许是你我两半合在一起/多梦的中秋/中国的月才这么大这么圆”。

掌声比刚才热烈些。不知是不是掌声的原因,一阵白蒙蒙的雾气从半山腰向月观峰袭来,不一会儿就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这湿润润的雾气,舐着我们的手、脸,使我们感到些许寒意。我们只好寻着山路往回走。

回到宾馆的房间,似不忍心把月挡在窗外,我便留着小小一个帘缝,让一缕月光进来与我絮语……

这一夜,我睡得真香。

3

怦!怦!怦!急骤的敲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急忙拉开灯,一看手表,凌晨四点四十分,便迅疾地翻下床来,匆匆穿好衣服,洗了把冷水脸,便跨出门去。

晓山已穿好大衣站在宾馆门前,见他穿着大衣,我似乎也感到了凉意,逐转身返回房间,将宾馆备用的棉大衣披在身上,这才跟着大伙朝日观峰下的拱北石走去。

泰山顶上看日出,是泰山一大奇观,然而能在泰山极顶上看到日出的人并不多。记得读中学时读杨朔先生的《泰山极顶》,文章就曾写道:“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着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的风景给我们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今天天气不错,准能看上日出,我暗暗地想,一种遏制不住的向往,驱使我不由加快了脚步。前半夜弥漫的白雾,仿佛知道人们要看日出似的,都知趣地退下了山峰,在半山腰形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云海。只是月光似没有前半夜那么皎洁晶莹,但格外柔和、幽美。再看月亮,那一轮圆月正悬挂在月观峰顶,不一会儿,月亮俊俏的脸庞竞变得模糊起来,颜色也渐渐在变淡,最后竟淡得看不见了,仿佛等我们哩。等我们一行赶到日观峰时,这里已聚集了好几百人。穿过人群,我朝拱北石上攀去。这拱北石仿佛伸出的一个龟头,不知经过多少年,也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攀抚,石脊光滑无比。第一次攀爬时,脚上的解放鞋有点打滑,人掉了下来。第二次我便脱下解放鞋,穿着袜子攀爬,加之我还使出儿时爬树掏鸟窝的技巧,总算爬上去了。拱北石看上去巨大无比,但石脊不宽,竟可容十几个人。说实话,要是白天看见石下深不可测的山谷,我还真不敢爬哩。这会儿一切似乎依稀可辨又什么也都看不清楚,我才壮着胆子往上攀。见我攀上了拱北石,毛秀璞也攀了上来,我们并肩坐在一起,仰望着东方天的尽头,静静地等待,看那火、热、生命、光明是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一边又努力搜索着记忆,看前辈作家们是如何妙笔生花描绘日出的。

我想起了刘白羽的《日出》,他在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中,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为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霄,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的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

我又想起清人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惟妙惟肖展示风雪之后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镂。

正待我忙着搜索记忆,突然,两只碘弧灯亮了。我抬眼一看,不知是那一家电视台的摄影师们,正移动镜头忙着拍摄等待观看日出的人们。趁着灯光,我还看见人们忙打开照相机的快门举了起来,准备摄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然而,那激动人心的瞬间却迟迟不肯到来,好像在捉迷藏似的。也难怪,也许一切新生者的诞生都要经受一阵磨难和阵痛。

焦灼的难耐加速血液的流动,我的心也怦怦跳得快了起来,待我目不旁顾地凝望着东方时,从微露熹光的天边,从绒毛一样温柔的恬淡的云彩里传来了什么声音。啊,晨光初动的时刻到了。这是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刻,我看见光明带着生命的冲动,呐喊着从黑暗里迸射而出,溅在天幕上,透出紫蓝色的荧光,渐渐,紫蓝色的荧光变成了一片殷红,殷红的熹光越来越亮,仿佛在地球的边缘镶了一道好看的彩带。突然,从水天交界处,血红的太阳露出来了,我迅速抬起手腕一看手表,凌晨五时四十二分。

我第一眼看见太阳时,太阳还只露出顶端一角,像一弯血红的弧线,渐渐幻变成月牙儿,然后缓缓上升,缓缓扩大到老红色的半圆形,像个半圆形的宫灯悬挂在天边,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浑圆的火球,燃烧着火,闪烁着光,霍然跃上天空。此刻,在我目及的范围内,一切景物都在发生着急骤的光的变幻,似乎都染上温柔的光泽……

日出的瑰丽奇景大约经历了三、四分钟,而后,随着太阳的上升,太阳一忽儿变得金光灿烂,闪闪夺目,一忽儿又变成灼人眼睛的银白色。我不由想起宋朝词人梅圣俞的诗:“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禁不住也诗情喷涌——

祖国啊,朝阳喷薄一样明亮,

祖国啊,朝阳喷薄一样年轻,

我把朝阳般生机勃勃的祖国,

铸成金色的纪念章,挂在胸襟……

看完日出,我们一行下山了。行至南天门下的“紧十八盘”,看见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正喘着粗气往上爬,那是名副其实地爬,两腿跪在石凳上,双手攀着石阶,不停地向上蠕动着。据说,她们是上山跪拜“泰山老母”的,以此祈求“泰山老母”保佑她们的子子孙孙无病无痛、无灾无难、平平安安。我猜,那也是她们心中的太阳啊,不然,她们何以如此虔诚、如此执著、如此顽强地半蹲半跪地向上爬呢?!

1984.10.1.武昌

杏花村诗情

儿时在乡下,淘气得很,每每放学回来便去湖边放牛,一盖竹笠,一支短笛,骑在牛背上,摇头晃脑地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牛儿吃饱了我也背累了,至于那杜牧何许人也,杏花村在何处,也就不去管它了。

后来长大了,知道这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还当过我的故乡黄州的太守,至于那杏花村,则远在山西的汾阳。

山不转路转,我所在的部队进驻山西,部队机关就驻在太原。

也是杏花时节,我应《山西日报》之约,前去杏花村采访正在杏花村洒厂援建酒库的我部某团二营。

车出太原,穿清徐,过交城,经文水,不久便到了驰名中外的杏花村。车至村头,从车窗望过去,雨后的杏花村,一簇簇杏花正绽蕾吐艳,迎风带露,含笑枝头。真想不到这地处黄土高原的杏花村真的杏花如云哩,放眼望去,偌大的杏花村酒厂掩映在如云的杏花中……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哲理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毛泽东笔下的诗文典故

    全书基本以一句(个)诗文典故为题分篇;在两句(个)以上诗文典故出现在一段话中,其意义又难以分述时,合为一篇,以“/”分隔。篇目排列,基本按诗文典故出现于作者著作中的时间顺序编次,见于原著两处以上者合并成文,按首次出现的时间为序列次。为便于读者查找,还将这些诗文典故按首字笔画顺序做出索引,附于书后。
  • 现代小说还乡母题研究

    现代小说还乡母题研究

    本书运用叙述学和主题学相关理论,选择现代小说还乡母题作为研究对象,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对母题研究的边界作出清晰的厘定,提供了比较纯正的母题研究范式。
  •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被风吹干了的冬季

    这是作者出版的一部作品集,全书分带刺玫瑰、社会万象、感悟生活、爱海泛舟、诗词选录共五辑,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小小说、散文及诗词作品。
  • 夜歌声声挽淮洲

    夜歌声声挽淮洲

    本书又是一部纪念寻淮洲诞辰百周年的(夜歌)作品集,收录了有关这位双百英模的图片、书法、对联、诗歌、小说、研究报道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系列夜歌作品。
热门推荐
  • 超意识

    超意识

    每个人都有过幻想,每个人都有做过梦,做梦用科学解释:是人在释放(白天无用的记忆)内存,删除不必要的“垃圾信息”(记忆),大脑潜意识认为这是无用的信息。在清除过程中或多或少,让我们身临其境这些被幻想修饰过片段中,当我们醒来时,会慢慢忘记,梦中所经历的那些片段。这样大脑就“删除成功了”也许有记忆深刻的片段,让你难以忘怀,不过也会在记忆中慢慢消失,只不过时间长了点。其实我们的大脑也能创造世界,就如电脑虚拟世界一样,只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就是“梦”,这其实是一种“意识”,每个人都会有。
  • 空降宠爱:娇妻别想逃

    空降宠爱:娇妻别想逃

    一觉醒来,江挽初成为了k国中最风云的人物——沈睿辰的妻子,他宠她上天,爱她入骨。江挽初在稀里糊涂中踏上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不归路……
  • 妖孽别跑:抢个夫君做压寨

    妖孽别跑:抢个夫君做压寨

    一日,我蹲在算命摊子面前,那老瞎子为我卜了一卦:“姑娘,您近日红鸾星动,好事将近啊!”呸,我妖女的名声传了这么远,有哪个不长眼的会上赶着跟我好事将近。丢下几两银钱,我踱着步子走远了,果然算命先生都是骗钱的。。。。。。。晚上,一个梨花带雨芙蓉泣露的羞涩少男就这么出现在我床上——二当家的!你这是又从哪给我抢了个压寨相公回来啊!
  • 人生要留一份淡定和从容给自己

    人生要留一份淡定和从容给自己

    人生在淡定,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令我们无法预料、无从强求,但顺境中宠辱不惊、怡然自得,逆境里不大悲大愁、不弃不馁,才能解世间浮沉,更见人生真义。淡看人生荣辱得失,一切均如过眼烟云,去留无痕,这才是淡定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要留一份淡定和从容给自己》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精练其要点,并从爱情、生活、人生、事业、等不同角度对淡定进行了解读,引导人们无论面对任何挫折与困难,或在金钱与名利的诱惑下一定保持心境平和,留一份淡定和从容给自己,其实吃点小亏不算什么,只有淡定才能从容,才能拥有淡定与从容的力量,从而好地面对明天的生活,经营好以后自己的人生。
  • 自由之声

    自由之声

    我手上沾满自己的鲜血,那是杀敌畅快之血。我的剑沾满别人的鲜血,那是仇敌雪恨之血。自由总是会付出血的代价。不付出的你永远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种种。而在这里你什么都可以得到,金钱,美女,权利。
  • 樵香小记

    樵香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碧玉玲珑

    碧玉玲珑

    ,,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
  • 倾世婚宠之总裁请慢走

    倾世婚宠之总裁请慢走

    罗言奈,一个小阶级层人物,却和京都赫赫有名的顾三少突然闪婚,这一爆炸性消息让名媛明星模特闻着心碎气愤……可是又怎样,老公撑腰,天不怕地不怕,想当小三小四的一边儿去!
  • 全名游戏

    全名游戏

    一款百年时间著作的游戏,在高科技的时代游戏里才有神。
  • 我的老婆不杀人

    我的老婆不杀人

    在一座城市里,接连发生多起杀人惨案,令人惊奇的是死者生前都有抛妻弃子或者包养情妇的前科,而现场一点作案痕迹都没有留下。每次案发前夜泠芮都和我在一起,我没有理由怀疑她,但种种迹象表明,她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与她同宿舍的另外三个女孩也同样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