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甄三》的人,一定还记得甄三和他师傅中幡老艺人骆小辫耍中幡的精彩场面。他们娴熟而又惊险的表演,使观众惊心动魄,瞠目结舌。他们那胸有成竹,轻松自如的动作,凝结着平时刻苦锻炼的汗水,依靠的是长期练就的钢筋铁骨,运用的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力学原理。民间中幡表演中幡这种“头重脚轻”杂技造型的成功,除了是因为演员的头有足够的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演员掌握好了平衡。要使物体保持平衡,必须使中幡杆子的重心沿力的作用线落到演员的头顶。这样,顶中幡杆子的演员头部向上用的力和中幡的重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使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中幡不会倒下。中幡杆子越高,观众会越为演员们提心吊胆,其实,杆子越高,演员反而越容易做到安然无恙,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做个实验吧:假如我们用手指顶根铅笔,铅笔很难被顶立起来;假若用手指顶立个鸡毛掸子,鸡毛掸子却很容易地被顶起来。这是由于鸡毛掸子的杆儿比较长,当它要倒时,也就是重心偏离开时,人有足够的时间靠摆动手指来调整它的重心。由此可知,只要顶中幡的演员头部有足够的力量,杆子越高,就越容易掌握力的平衡。利用力学原理排演的耍盘子就更巧妙了。你看吧,演员的双手拿着好几根细竹竿,每一根细竹竿的尖端都顶着一个旋转着的瓷盘。这时候,演员随心所欲地表演着各种动作,最后在台上倒翻一个筋斗,站起来,盘子仍旧稳稳地在竹竿尖上旋转。是什么力量使盘子“粘”在竹竿尖上不掉下来呢?如果我们自始至终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演员在做着各种动作的时候,必须让盘子旋转着。旋转着的盘子为什么不容易倒下来呢?简单地说,这是物体运动惯性的表现。当竿子的尖端支撑着盘子的重量,而盘子以竿子为轴线绕着它旋转的时候,盘子上的每一个质点都在盘子所处的平面上作着圆周运动。由于运动的惯性规律,每一个质点都要保持已有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要保持在盘子所处的平面上运动,既然每一个质点都要保持在盘子一开始所处的平面上运动,那么,整个盘子自然会继续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绕着竿子旋转,而不倒下来。因此,尽管演员的身体在运动,只要他掌握住竿子的方向,旋转着的盘子就不会掉下来。
同类推荐
探索未知丛书-计算机王国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载人宇宙飞船
本书带我们了解和认识人类征服太空的载体——宇宙飞船,以探究式的方法详细解密了载人宇宙飞船的制造、基本原理、升空发射、分离、出舱登月等方面的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热门推荐
大明金玉传
哇哇哇,抬着被婆婆打伤地丫鬟当街游行?夫妻分别两年鸡毛掸子欢迎?这是何等悍妇啊!真是丢光了官家诰命地脸,这种极品女人,谁娶谁倒霉!但是,好像当老公的挺受用?哇哇哇,为了反抗裹脚爬上屋顶?六岁就知道给小妈下药?这是何等彪悍地女儿啊!呜呜,人家不要到这家去做小啦!等等,好像这位是穿越人士哦?且看我穿越大神奉送一个风华绝代地穿越萝莉少女吧!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明朝本土市井故事,家长里短之后飞黄腾达地一家。当众人走到辉煌的尽头,猛一回首,一切都烟消云散。所谓人生几十载,不过是长梦一场,繁华荣耀不如携手白头……(谢谢雪落帮我做的封面哈)**我是跪求收藏分割线**奴有一段情啊,唱拨拉诸公听:小人我年方二八,生就一副红口白牙,一段大好年华,是学堂里空抛挂,顶着爹娘地衣架,把这巨坑挖,不求诸位大爷夸,只求哪位好心人走过路过把奴收藏一下,跪求收藏。陪伴孩子成长的爱国故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爱国故事(注音版)》主要内容简介:“红枪白马”女英雄赵一曼、抗日名将张自忠、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八女投江、爱国志士闻一多、“烈火金刚”邱少云、黄继光惊天一跃堵枪眼、“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