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0900000049

第49章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工业在调整整顿中稳步发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确定了我国农村经济要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并决定:“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凡是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国务院于1979年和1981年相继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和《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两个指导性文件,把社队工业的发展纳入了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之下,并从贷款、税收、资金多方面对社队企业采取扶持的政策。在此期间,社队工业在行业上进行调整,在企业上进行整顿,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素质,使社队工业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1983年社队工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其中公社工业产值432亿元,比1976年增长211%和251%,7年每年平均净增17.6%和19.5%。另一方面,由于对社队办企业认识不统一,把发展社队工业说成是“影响农业生产”,是“以小挤大”,是“与城市大工业争原料、争能源、争市场”,是“不正之风的风源”,也给社队工业的发展人为地设置了种种障碍,影响了它的发展速度。

1984年中央一、四号文件的颁布,使乡镇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商品流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分工,1984年中央相继发布了《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业的通知》和《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肯定了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是国营企业的重要补充,是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要用“热情支持,积极引导和管理,使其健康发展”这一总方针,来统一全党的思想,并在方针、政策上,作了许多相应的规定。考虑到农村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将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它的范围也从过去只限于公社、大队两级,扩大到乡(区、镇、公社)、村(大队)、级(生产队)、部分社员联合办的企业和个体企业。这两个文件的发表,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深入人心,乡镇工业在以上五种形式下有了较快的发展。

乡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速度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以可比的乡村两级来说,发展速度有了较大提高。

(2)根据商品生产的规律,乡村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和“拾遗补缺”,而且根据市场需要发展生产。

(3)突破了封闭式办企业,进行开放,既对国外开放,又对国内各地、各种所有制企业开放,进行各种形式的联营和联合。

(4)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开拓生产经营型企业过渡。

1984—1988年,农村乡镇企业进入了全面高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由5208万人发展到9546万人;乡镇企业总收入由1268亿元提高到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1989—1991年,这一时期国家为解决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和社会供求总量失衡等问题,进行了全国性的治理整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下降,吸纳农村就业人口能力减弱,仅1989年和1990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就减少了近300万人,增长速度1989年为13%,1990年为14%,1991年恢复为37%,这三年乡镇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比1984—1989年减少42个百分点。

1992—1994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之后国务院一系列文件的下发,更充分肯定了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恢复和提高,产值总量迅速增长,出口创汇等也跃上新台阶,涌现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和现代化企业集团,1992年完成产值17975亿元,比1991年增长54.7%,1993年比1992年增长75.7%,1994年比1992年的总产值增长1.4倍,纯利润增长1.3倍,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利润提高了25%,每百元营业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了16.8%,人均创税提高了1倍多。

1997—1999年乡镇企业在改制和优胜劣汰中发展速度再次放慢,效益下滑。1999年乡镇企业个数比1995年减少132万个,从业人员比1995年减少1.2%,乡镇企业发展趋缓,效益下滑,吸纳农村劳动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个数2084.66万个,比上年增长0.5%,从业人员12819.57万人,比上年增加116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7.3%;完成增加值27156.23亿元,增长9.14%,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4%,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4%,净利润总额5882.55亿元,实缴税金1996.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5.8%)。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8135亿元,中部8193亿元,西部2848亿元。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净增额中84.5%是东部地区实现的。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增长强劲,已经成为发展新的增长点。个体、私营企业占当地乡镇企业的比重,东部为64.12%,中部为74.39%,西部为84.27%。2001年末,在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资本金总额中,非集体资本金东部占61.7%,中部占44.2%,西部占58.3%,表明东部地区乡镇个人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外向型经济是东部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2001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889亿元,中部592亿元,西部111亿元。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次货值中东部占93%,中部占6%,西部占1.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东部乡镇企业引进了资金,扩大了销售市场,帮助企业转化了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规模和素质的提高是东部乡镇企业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原因。2001年底,东部乡镇企业户均固定资产22.79万元,中部8.46万元,西部6.81万元。职工人均固定资产东部2.9万元,中部为1.54万元,西部为1.62万元。职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东部占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3.7%,中部为2.5%,西部为2.4%。

2002年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素质提高和体制创新的步伐,全年实现增加值3238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58亿元,上缴税金2694亿元,从业人员13287.7万人,新增200万人左右,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8%,乡镇企业支付职工工资总额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860元,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50%。各类园区带动作用明显,30%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和工业园区。

2003—2005年乡镇企业继续向前发展,2003年乡镇企业个数达到2185万个,2004年为2213万个,2005年2249.5万个;从业人员数,2003年为13573万人,2004年为13866万人,2005年为14272万人;增加值,2003年为366863254万元,2004年为418153625万元,2005年为50534252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03年为85712188万元;上缴税金总额2003年为31301253万元,2004年为36583335万元,2005年为51809159万元。这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从1997年开始,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了双汇、得利斯、金锣、皓月、德大、蒙牛、光明、三元、伊利、大成、华农、华龙等一大批知名骨干企业。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全区农牧民人均由此获得900多元的纯收入,占可支配收入30%以上(2005年)。

(六)乡镇企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起到重要作用

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为国家建设提供资金,增加了国家的产品出口,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扩大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优化,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业化

“十二五”时期乡镇企业的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总要求,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为出发点,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强化服务为保障,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乡镇企业发展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公平竞争、扩大开放的原则;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力。

“十二五”乡镇企业发展目标。地区结构优化目标: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以提高为主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中部地区以发展为主,资源丰富地区可适当外延扩张,短缺地区走集约发展之路;西部要加大发展力度,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第一产业在稳定中提高,在设施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等领域有明显提高。第二产业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及技术密集与传统民族工艺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在巩固为居民生活服务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企业结构优化目标: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的比重。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型骨干乡镇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型乡镇企业优势互补、龙头企业与专业配套企业有机结合、和谐发展的企业结构。技术发展目标:引导和扶持大型乡镇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中小型乡镇企业建立以科研院校为依托的研发合作机制。不断提高生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乡镇企业和自主创新型乡镇企业的比重。适应不同发展水平乡镇企业的需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一般适用技术和传统适用技术并存的多层次技术体系。骨干企业的技术水平力争达到或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鼓励乡镇企业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经营,推行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东部地区乡镇企业行业物耗、能耗、环保和安全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大中型乡镇企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力争达到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人员素质目标:通过实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乡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体系建设项目,对乡镇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及在岗培训,提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

当前发展乡镇企业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

一是支持乡镇企业参与现代农村建设。支持乡镇企业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资源,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积极反哺农业,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鼓励乡镇企业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将国内外要素引进农村,改善农村的条件;引导乡镇企业与周边城镇企业密切合作,延长农村产业链。

二是支持乡镇企业富裕农民生活。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服务业、与大企业配套的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引导乡镇企业提高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保健等生活条件。

三是支持乡镇企业改善农村环境。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通过制定和完善厂区规划,改善厂区环境等方式带动所在地区乡村改善生活环境,支持乡镇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开展清洁生产,鼓励乡镇企业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和发展企业民主,带动农村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建设。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

    《党建工作实务: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上》: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同,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为了维持资本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则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环境而言,一个是在私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而另一个则是在公有制的环境中进行的;就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而言,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只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它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报人自有报人的特质:敏捷的眼睛,快速的思考,准确的书写。维杭不同于一般报人的是:眼睛须臾不辍地盯着美国社会的大动向大变化小细节,思维冷峻地梳理着昨天的积淀、今日的现状、明天的走向,笔下流动的是美国与今日“地球村”特别是中国的比较、关联与此消彼长的态势。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
热门推荐
  • 我在地府开银行

    我在地府开银行

    平凡大学生刘伟以外被鬼差勾了魂魄。“什么?钩错人了!你这个阎王是怎么当的!地府的公务员也是这么黑吗!”刘伟暴怒。“对不起,对不起,我会做出赔偿的。”阎王捏了捏满头的大汗。“说说看?”刘伟翘着二郎腿说道。“我在地府为你开个银行,再把你还阳。”阎王苦思片刻说道。“天地银行?我靠,给我有什么用!留着给死人吧!”刘伟再次怒了。“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个银行用的虽然是冥币,但你在阳间赚的却是信用点,有了信用点,你可以跟地府兑换一些特殊物品,同时在地府欠下你债务的鬼魂,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例如传你绝世神功、给你当小弟。如果有些实力强大的鬼魂,欠了你债的话,比如欧阳锋、小龙女……”“我靠,打手、艳鬼?好吧,既然你这么有诚意,我勉强收下……”
  • 打造时尚靓丽女人全集

    打造时尚靓丽女人全集

    灰姑娘的你是否梦想成为美丽的公主,美丽的您是否觉得镜中的自己可以更加精致,更加魅力四射,女人追求美丽的脚步永无止境。拥有美丽,不仅要懂得美容化妆,穿衣打扮,还要懂得提高修养,培养气质。从内到外让自己散发魅力的光芒!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时尚达人!本书重点讲述女人追求时尚的元素。打造一个时尚靓丽的女人,就从本书开始。
  • 西域贡女

    西域贡女

    大唐开元二年(714年),隶属大唐的西域诸国遭到黑衣大食屠戮,几近灭国。康居国国王咄曷,派出使者向唐朝进贡,乞求大唐发兵。康国向唐朝进贡的物品除了珠宝以外,还有一宗宝物:十二位绝色美女。这些美女是康国王的乐坊精心调教出来的,各怀绝技。她们的任务就是哄得大唐皇帝高兴,以此期望唐朝皇帝李隆基发兵。此女史称“胡旋女”这些康居女从锡尔河出发,背负使命,奔赴大唐。在两年的跋涉中,她们一路遭遇到黑衣大食无数次的追杀,康居的八百勇士被全数杀光。她们遭遇到狮群和狼群的袭击,十二贡女人最后只剩下八人进入唐朝国土。
  • 一代影后之幸福娱乐圈

    一代影后之幸福娱乐圈

    从默默无闻的清纯女生,到自己是影后身旁有一个既是影帝又是霸道总裁的老公,还有四个可爱的小包子有着一个幸福的家。看一代影后如何翻身,却又保持着那颗清纯又青春的心。
  • 三千金的复仇爱恋

    三千金的复仇爱恋

    三千金被赶出家门,他们会怎样呢?她冰山,她腹黑,她可爱,遇上了另一半又会怎样呢?
  • 凤鸣九天女帝归来

    凤鸣九天女帝归来

    “我为你保住这万年江山,你却用我心头血做药引。我定要你这负心汉和那个贱人血债血尝!"一抹纤弱的白影在暗屋中呐喊。曾经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吾玄,既然曾经你能狠下心来将我剜心,那如今我就让你尝尝失去最心爱的东西的滋味!一抹红色华服的女子妖媚的看着地上的男子,眼中说不出的玩味!。
  • 金灯三生

    金灯三生

    一封神秘的信犹如一支改写命运的笔,虚空开启之时便是这平凡命运的转折点。一朵被诅咒的血色彼岸花在三途河中分裂出纯洁的灵魂,从此默默守护着她。而那纯洁的灵魂被传说中万灵之主找到,灵魂化为三粒种子名为:前生,今生和来生,并赋予坎坷命运。前生魂飞魄散,今生永无宁日,来生是改写悲剧的命运还是彻底消散。
  • tfboys樱花的梦

    tfboys樱花的梦

    他们和她们都有这一个樱花的梦,就这样,相遇,邂逅,分离,他们跨过了这个世纪,在樱花雨中,牵着手,看着那抹温暖的斜阳
  • 都市丹皇

    都市丹皇

    丹皇赵风重生都市,爱情事业样样都不能少。任你武力超强,老子用丹药砸死你。任你富可敌国,老子用丹药堆死你。任你权倾天下,老子用丹药推翻你。为女人出头,为兄弟插刀。丹皇临世,一呼百拥!
  • 繁华嫁:红尘笑颜只为君

    繁华嫁:红尘笑颜只为君

    她,堂堂古世家的传人,聪明机智,时而冷静、睿智,时而疯癫、脱线。一朝穿越,竟好死不死的附到了公主的身上。好吧!她认命了,穿就穿吧!衣食无忧也不错,她可以当当米虫。反正父皇母后宠着,还天天有美人皇兄养眼,也不怕被和亲了。可是,为什么想过米虫生活也那么难啊!偷看了美人洗澡,要砍脚,还搭上了条件两个,费用好高。打了冷酷皇帝,赐慢性毒药汤一碗,心好塞。不小心惹上了狐狸美男,老实见面,次次调戏,恨不得爬床。尼玛!你家呢?!这就算了,她全忍了,俗话说得好,能忍是福,忍不了就跑。但是,为什么后面的一直追着她,从贱人到傲娇,从傲娇变无赖,从无赖进化成了变态。丫的,有种单挑啊!看本公主不毒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