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5400000003

第3章 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总论(2)

商朝的疆域远比夏朝为大。约据有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之大部或部分地区。黄河下游则为“东夷”,和其它部族势力的范围。周战胜殷,统治新的广大地区,既须重视防范殷人可能的反抗,还必须对四周各民族有适当的政治措施和军事准备。东南除淮夷和荆蛮,都是周朝劲敌。北部北狄,西部西戎,也随时威胁着京畿的安全。周朝接管中央政权后,为着屏藩京畿,维护王室,扶植羽翼,采取建立属国,分封诸侯的方法,其战略目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次分封诸侯国五十余个。其中几个诸侯国,在战略上是有重大作用和影响的。

周朝为着表示对黄帝、唐尧、虞舜三位皇帝的尊敬,以争取人心,分封三帝后代:黄帝后代封于祝,在现今江苏赣榆南;唐尧后代封于蓟,在现今北京德胜门外一带地方;虞舜后代封于陈,在现今河南淮阳。同时,封神农后代于焦,在现今河南陕县南;封大禹后代于杞,在现今河南杞县。

纣王之子开庚封为殷侯,继续驻于殷商旧地,监督武庚的“三监”,也各分得侯国。姬叔鲜封于管(河南郑州市),即历史上的“管叔”。姬叔度封于蔡(河南上蔡),即历史上的蔡叔”。姬叔虔封于堆(山西霍县西南),即历史上的“霍叔”。除“三监”外,另封姬叔康于卫(河南汲县),卫国封地比一般诸侯国大,权力也最重。

武王尊敬姜尚,称为师尚父。西周初期的政策和军事行动的确定,多出自尚父。姜尚和周、召两公分封为侯国,对防御和威慑东夷以及捍卫北藩,巩固新扩大的疆土,融合黄河中游以及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起重要作用。太公封于营邱(山东临淄)国号齐,周公封于曲阜(山东曲阜),国号鲁;召公封于燕(河北易县),国号北燕。

周朝分封主要侯国的同时,还封叔振铎于曹(山东菏泽),叔振武于(山东宁阳),毕公高于毕(陕西咸阳),文王姬昌之弟虢仲子虢(河南灵宝虢略镇)。武王另外封弟于原、雍、酆、郇。成王继位,封其弟叔虞于唐(山西太原营城),后改国号为晋。周公的几个儿子,封于邢、蒋。其他姬姓亲属,也被封于魏、滑、耿、密,杨、贾、焦等地,共计分封七十一国,姬姓竟占五十三个。这五十三个侯国,有二十八个分布在宗周(镐京)、成周(洛阳)一带战略要地附近。这一措施确实可以起到拱卫中央屏藩周室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一带地区,黄河北来,转向东流,两岸经河水灌溉,土壤肥沃,既有重要经济价值,又有维护镐京、洛阳交通大道的战略作用,便于以镐京为政治基地,成周洛阳为战略枢纽,经营东方,防护北方,开拓南方,稳定西方,垂拱而治统一天下于一尊。

周朝分封诸侯的措施,在政治上也有它的缺陷,造成地方很大的独立性,尾大不掉,妨碍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武王姬发去世后,这个问题就立刻显现出来,担任监视殷侯武庚的三监和武庚一起发动叛变,经迅速平息,事态没有扩大。及镐京沦陷于犬戎入侵,在收复京畿、击破犬戎的战争中,原来第一批封侯的诸侯,起作用的只有晋与郑。

东周逐鹿中原的五霸,各有不同的处境。齐地偏东,仅短期称霸,秦则只限于西戎地区,宋根本谈不上霸主地位。主要的是晋、楚两国,后起的吴、越两国,只是春秋争霸的尾声。战国时代,姬姓各国,列于七雄的只有燕。最后并吞六国,统一全中国的,则为善于养马的嬴非子的后代。他当初被封于秦,只是一西陲大夫附庸小国,介于戎狄之间,以后逐渐在战争中成长壮大为强大的秦国。

第二军事上的基本建设

自古以来,经济就是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军队的建设自然也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远在商代,我国社会就有了比较好的冶铜技术,并已出现了铜锡合金器具。到了周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铜制兵器的使用已发展到很高阶段。因而,军队的建设、编制装备等各个方面,已经有了后世正规军队的雏型。

一、军制

军政和军令:周朝初期,军事政治重要职务太师、太傅、太保,分由太公、周公、召公担任。太师主管军事。牧野之战,“武王使师尚父(姜尚)与百夫致师,以大卒(主力)驰帝封师”。当时周军由姜尚指挥虎贲勇士,先向敌人挑战和冲击,主力大军展开攻击。太师之外,另设司徒,形成周朝军事制度中军政和军令机构同时并存各有专责的形式。当时的司徒,主要负责军政范畴的军事行政。当时的太师,主要掌管军令范畴的作战指挥。

征兵措施:文王姬昌,实施裕民政策,并要平民服劳役和兵役。国家有战争,青壮年应征,执行“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任务。战争结束,则解甲归田,复为百姓。武王东征凯旋,大规模裁减兵员,“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墟)”。周公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结束后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

精兵和选锋:周初军制,很注意选拔冲锋陷阵的勇士。武王伐纣,来会合的诸侯,声势浩大,担任主要战斗任务的是周军。而殷商征发调集的各方兵力,却完全是乌合之众。周军选拔精兵,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武王也亲临战场。周军上下齐心协力,奋勇作战,迅即击溃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殷纣军队。这种选锋制度,整个西周期间,一直沿袭下来。

二、编制

战略单位的形成:周公东征时,军队中有“成八师”和“殷八师”及“西六师”,由白懋父指挥,镇压那些敢于反抗周朝统治的民族。当时的“成八师”和“殷八师”没有准确的编制,但《周礼·地官·司徒》则把军以下建制叙述较为具体:“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军就成为当时战略单位。并曾规定天子和地方(诸侯)所保有军的数目为“天子六军,大国三军,中国二军,小国一军”。周朝东迁后,诸侯列国战争时,各国诸侯为保持和扩大势力范围,都尽量扩充军事力量,军作为战略单位,大体被固定下来。军的数目多少,表示力量强大或衰弱,此后随之便出现了自由扩大或自行缩减现象。如:

齐:桓公称霸,建立三个军,后以力量不足,改为两个军。

晋:文公时期,建立三个军,扩大为六个军,后减去两个,经常保持四个军。

楚、吴;各建立三个军。

秦处西陲,尚无力和关东诸侯各国作军事上较量和竞争,兵力约在三个军以下。

鲁、宋、卫、郑等国,也曾各建立三个军,限于国力,有时连一个军也拿不出来。

重要兵种:牧野之战,周军开始使用“革车”参加战斗。革车,通称为“兵车”,成为作战重要兵种。判断任何国家大小强弱,大都以作战能使用兵车多少为根据。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都是表示这个国家战斗力的强大,周初到东周列国,兵车配备的人员和兵器:

车上士卒三人,穿甲带胄,拿重武器(戈、弓矢,矛),担任主要战斗。徒步兵卒七十二人,使用轻兵器(刀、斧),并担任后勤杂务。

战车上的士卒,披甲执戈,战斗力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上所重视并受尊敬的“甲胄之士”。当时读书人,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和“御”特别受到重视。学会开弓射箭、驾驭车辆,才具备充当兵车战士的条件,才可成为“甲胄之士”。至于耕田的劳动农民,应征从军,只能充当徒步兵卒。

防护装备:有攻击武器,随之而来的也有防护身体的装备。周朝防护身体的甲、胄、铠、盾,比殷商更为进步,并且更华美,兼带有艺术性。

甲:犀兕与鲛皮革所制之甲坚固耐用,作为护身的甲。荀子说:“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如金石”。

胄:头盔,以贝饰胄,用朱绳连缀之。

铠:皮革制成的衣,保护胸膛、腹、脖和臂等处,多绘制凶恶形状的图文,以增加威武气氛。

盾:用手持,遮挡敌人刀剑。以犀皮做的为“犀盾”,用木板做的为“大盾”。步兵持刀用长盾,短盾则用于车上。

三、兵器

相传原始时代,发生战斗(格斗),最初双方一般用石块当武器。后来有石刀、石斧、石矛、石镞,石球等石质武器形状,近年来中外发掘出土的文物中,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椭-圆形,腹前为凹入利刃,脊背为凸出利刃;三角形,前端为三面所成的尖,腹部为利刃;菱角形,尖端为三棱尖角,腹部三面为利刃;长刃形,类似现在使用的刀。

进到夏商,逐渐发展为铜制兵器,进入铜兵器时代。周承殷后,兵器制造既效仿殷商形式,同时又有所改进。有属于进攻使,用的长兵器、短兵器和远射兵器,以及防御使用的盾。在类型上区分为以下几类:

长兵器:分成戈、戟、矛,使用于较远距离战斗。

戈:勾啄敌,但无直刺能力。

戟:直刃刺杀,横刃勾啄,和勾刺并用,为戈矛结合而成的兵器。

矛:纯粹刺杀,效力很大,制造简单,到现今尚被人使用。

短兵器:分为刀、剑、斧,使用于格斗。

刀:殷商遗留的铜刀,后代发展的铁(钢)刀和美观华丽的鸾刀。

剑:两面有刃,可刺可割,凭腕力直刺。

斧:刀锋与柄平行,侧看尖刀,对称角形。

远射兵器:主要为弓和矢,周初特别重视制造这些兵器,并且精益求精,牧野之战中就显示了很大威力。弓矢区分为“六弓”和“八矢”。弓矢的性能作用为:

六弓:王弓、弧弓—射击穿着甲革坚硬装备将士和兵车。

夹弓、庾弓—用于攻防战斗和射击豺狼野兽。

唐弓、大弓—使用于野战,车战和教练学习。

八矢:枉矢、絜矢—适用于射击守城和兵车战斗。

杀矢、镞矢—近距离战斗和田猎时使用。

矰矢、茀矢—游动性射击。

恒矢、痹矢—散射、零星射以及放射冷箭。

进入春秋列国后,弓发展为驽;射击速度快而强。使用的矢,则区分枉夭、杀矢、矰矢和恒矢,均为弓用的矢;镞矢,茀失、絜矢和痹矢,为弩用的矢。

四、军事战略思想

周朝初期在军队建设、作战指挥、治军、选将、战略策略等方面,颇得力于太公望吕尚(姜牙、姜子牙)的军事指挥才干。相传,吕尚的战略谋略思想集中地体现在其所著兵书《六韬》里。其实,据史学界一些人士的考证分析,《六韬》并非吕尚所著,其成书大致在战国末期前后或秦汉之间。当然,在成书之前是否已有较成书粗略的部分内容口传于世,后经增补充实而逐渐成书,已无从考证。但它部分地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则当属可信。这部书共分六篇十六章,近两万字。全书是以太公与周文王和武王问对的形式编成的。

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篇文韬。主要论述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等方面的主张。讲述了增强国家力量、作好战争准备、争取人心、一致对外、奋力作战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第二篇武韬。主要论述发启、文启,文伐、顺启、兵道、三疑等方面的主张。指出要夺取战争的胜利,应把握对敌人斗争的策略,要熟悉敌我的长处和短处,以长击短,制服敌人。

第三篇龙韬。主要论述了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徵、农器等方面的主张。指出作战要很好地选择将帅,要军纪严明,对发号施令、指挥调度要恰当地掌握,并注意天时、地利和军队的给养问题。

第四篇虎韬。主要论述了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方面的主张。集中地指出了在不同情况和不同地形条件下作战的行动要则。

第五篇豹韬,主要论述了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泽兵、少众、分险等方面的主张,指出在狭隘的地形上作战,应当掌握的问题。

第六篇犬韬。主要论述了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等方面的主张。指出了步、车、骑各兵种要联合作战,以提高战斗威力。犬韬强调的将帅在作战中要懂得“十害”、“八胜”的叙述,不要说在秦代以前,就是用现代作战的观点衡量,也是相当精辟的论点。识别地形的“十害”和进攻战术的“八胜”如下:

十害

死地—能去不能回,能进不能退;

竭地—断绝道路,险阻超越;

困地—前易(开阔)后险(闭塞);

绝地—陷进险阻,难出难动;

涝地—潮湿,有粘土,行走费力;

逆地一坡多岗多,左险右平或右险左平:

拂地一沼泽地区,敌草丛杂;

败地—战败地区,车兵掩护,才能撤退;

坏地—左(右)有深水,右(左)有急坡,后方有沟;

陷地—日夜霖雨,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退。

八胜

当敌人阵线还没有具体确定;

发现旗帜凌乱,人马不停移动;

上下前后左右纷纷移动;

防御工事尚未构筑坚固;

前进有所顾虑,忧疑,后退也有胆怯;

驻军宿营,发生夜惊;

临近黄昏,双方战斗,不分胜负;

远途行军,薄暮宿营。

犬韬指出:“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周围千乘万骑,我前驰旁驱,万战必胜”。

同类推荐
  • 古道国杀

    古道国杀

    讲述自玄至煓的历史,共叙述前玄,炎,铭,后玄,幽,前七国,四国期,奉,金,曼,后七国,兰,煓十三个朝代的历史。展现出了国家的兴亡衰败和将领的成长史。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对于纷繁复杂却又异彩纷呈的世界史,人们通常只有些片段式的印象,虽然想要完整了解整个世界,可现在工作学习这么忙,哪里有闲暇时间看厚厚几大本的历史书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不妨翻翻这本书!本书一改以地区划分的传统写法,以整个世界的发展脉络作为纵线,以各地区发展的对比为横线,纵横交错之间可以帮助读者短时间内厘清同时代的各国历史,从整体和地区两个视角了解世界史的全貌,建构起完整的世界观。
  • 维新大将军

    维新大将军

    17岁军迷大佬杨林穿越在1863年倒幕运动前夕的日本,化身维新军官胜宗秀,一步步升官发财,却不知道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1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一名热爱历史的某本科学生,睿智沉稳的他却在感情的道路上几经波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赚钱,他开始拼命出去寻找赚钱的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影城游玩的时候被一位拍三国类历史电影的剧组看中出演剧中配角,拍一幕配角坠崖的剧情时,因为安保设施不到位,他真的坠下了悬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灵魂似乎重生了一样,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陌生而熟悉的世界,古老的九州,他将何去何从,他能否为中华大地所瞩目,会不会改变前世的波折的爱情命运……
热门推荐
  • 世界艺术5000年

    世界艺术5000年

    本书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代表世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和艺术珍品娓娓道来,在增加辅助栏目的同时开辟专栏进行体例上的创新。400多幅精美图片和注重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装帧设计将《世界艺术5000年》打造成一座雕梁画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让读者直面艺术,与艺术亲密接触。
  • 跆拳道

    跆拳道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嗣胤为神

    嗣胤为神

    几千年前世界发生灭顶之灾后,苦苦找不到而如今曾生活在神农孤儿院,度过了几千年之久的南方天帝炎帝之子姜寥卷入了天神氏族的纷争之中,这位年轻人为维护天人冥三界的安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代天神的励志故事。《天神先锋》正式改名为《古统子嗣》
  • 古剑奇谭之替嫁情缘

    古剑奇谭之替嫁情缘

    上一世,屠苏和晴雪的结局是凄美的。百里屠苏为天下苍生而死,而风晴雪为了自己心爱之人踏遍万里山河,至死不悔。今生,她不再是风晴雪而是苏流苏,将军府的三小姐,一个人人都不待见的三小姐。性格活泼开朗,聪颖可人,知书达理。他,也不再是百里屠苏而是明国的太子玉绝尘。二人虽已不复前世记忆,却依然互相牵绊着。这一世,两人会有怎样的爱情故事呢?尽情期待!(注明:本文是暖虐文哦!又暖又虐)
  • 一品相师

    一品相师

    旧社会三百六十行,外八行“金皮彩挂平团调柳”,暗八行“蜂麻燕雀兰花葛荣”,这些职业没有消失,他们与时俱进,就潜伏隐藏在你我普通大众之中。杨吉运无意中松果体受到刺激,巧获一品相术,被第四十七代“金门”遗老何奇峰看重,传授他最高深的金门相术。观面相即可知人财运,闻声音就能知人祸福,他是达官贵人敬若神明的相术大师,人人趋之若鹜,也是江湖八门成员崇拜敬仰的一品相师,拥有崇高的江湖地位。这是一个新江湖八门的故事,咱们就从看相算命的金门开始说起。
  • 生活在唐朝

    生活在唐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穿越·樱花、生活在唐朝、大明宫花絮、月殇、沉、马戏团、佛珠记、宫女、世仇、日之札记、丝绒城堡、北欧玫瑰、关于死亡、奶酪、花瓶、项坠、告别、摩天游乐轮、心的犯罪等。
  • 恶魔校草的安静丫头

    恶魔校草的安静丫头

    这是一个顾妍心和洛安炎的恋爱故事,顾妍心是一个拽霸气侧漏安静的女生,洛安炎是一个高冷霸道专一的男生,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剧情呢?
  • 叫我如何忘了你

    叫我如何忘了你

    五年前,他一句“可是我现在,根本不喜欢你,而且我也不确定自己以后会不会喜欢你……”,浇灭了她心底希望的火焰,可为何如此,她还是忘不了他,五年了,当她听到他回国的消息时那心底的悸动又是为何?她恨自己,恨自己对他用情至此,却又一点办法又没有,面对日思夜想的爱人,她该何去何从呢……五年前,他强忍心底那撕裂般的疼痛对她说出了他这辈子唯一的一句违心的话,因为他知道当时的他给不起他幸福,却没想到却伤她更深,这是他这辈子唯一不能原谅自己的事儿,五年后,他毅然决然的回国,只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她幸福,哪怕她结婚了,他也要守护在她身边,这次他绝不会再放手了……五年的时间,两人终于相遇,然而却已是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两颗彼此相爱的心,错过,误会,两人到底还要经历多少坎坷才能紧握彼此的手走向幸福呢……
  • TF凯之誓言永恒

    TF凯之誓言永恒

    你会和我永远一起吗——by冷依涵依涵,会的,一定会的!——by王俊凯我信你,我等你——by冷依涵我们的誓言,永恒!——by王俊凯
  •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李元霸的现代生活录

    世人皆知,李元霸乃大唐第一好汉,武力无双,霸绝天下,可世人不知,他因何而亡,英年早逝。现代都市亦有一位姓李名元霸之人,但他却是个书呆子,手无缚鸡之力,常言圣人之语,外号大废物,最终死在‘猪’蹄下,创下了千古笑话。当大唐李元霸重生在他身上时,会发生怎样的传奇,擦出怎样的火花。未婚妻来退婚,却玩起了暧昧,一个个美女被他漠视,却玩起了倒追,且看李元霸这个只知战而战的武夫,如何享尽艳福,霸道在世,推倒一个又一个美女,从而猛绝天下,艳遇不断,激起无穷‘斗’浪,爽到战力无双。PS:此书很YY,慎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