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7900000081

第81章 自以为是的弱势阶层

可以说,美国的精英在教育上是绝对有竞争力的。中国的富家子弟和美国的富家子弟比学业,肯定是比不过。但到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一看就知道,同样是穷人,外国人就明显高出美国人一头。更糟糕的是,这些美国孩子常常自我感觉良好。

这是我在美国大学教书的第二学期。

“从1502年到1860年,有将近1000万黑奴被从非洲贩运到美洲。这些黑奴主要到了美洲的哪个地区?”我向全班提问。

这不是个很难的问题。因为答案在指定的读物上都写得清清楚楚:41%到了巴西,47%到了加勒比和南美洲北端的地区,只有7%到了美国或现在变成美国的原北美殖民地。我布置这些课前阅读的主要考虑有两点:第一,奴隶制的遗产造就了现代美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奴隶制的罪恶在美国也被暴露得最多。但是,这仅仅是黑奴史的很小一部分。第二,黑奴是被用来当劳动力使用的。黑奴的走向,说明了当时美洲经济重心的所在。比如美国建国时,美洲最发达的地区是遍布蔗糖种植园的加勒比诸岛。后来成为美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在经济上仅仅是一个配角。我以为,这些知识超出一般人的常识,但对于理解美国的建国及其早期历史非常重要,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应该了解的。

然而,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不得不重复我的问题,并想出各种办法刺激学生张嘴。终于有几个人开始试探着发言了:“他们主要都到美国来了。”“他们主要在美国南部。”

这时一个波兰学生走进来。她刚刚做了母亲不久,要照顾孩子,又得在异国读书,自然手忙脚乱,每次上课都晚到。她轻手轻脚地找到座位坐下,同时听着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随口说了一句:“他们主要去了加勒比地区吧?”

“好了好了,我们不必再讨论了。”我不耐烦地叫大家停下来,随后逼问,“你们究竟有几个人上课前完成了指定的阅读?”没有人敢应声。“好了,我们得好好谈谈。”我放弃了再讲下去的计划,决定教训一下这些不成器的孩子。“我知道,在一个美国大学像我这么说话会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但我不在乎。我必须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们:为什么总是外国学生表现好?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阅读比你们慢得多。为什么总是这几个外国学生每次都完成了阅读并能回答我的提问?”

这几句话甩出来,就像在课堂里扔了颗炸弹。在美国的大学,有一套“政治正确”的话语格式,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一大堆雷区,要格外小心。把人归类,说这类人好那类人不行是极其危险的。像我这样公然说美国人比不上外国人的教授,学生们大概还没有见过。所以,话一出来,教室里空气异常紧张,几个白人学生露出激愤的表情。我等着他们骂,和他们辩论。但是他们终于没有说话。在我看来,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生气,也不是因为他们胆怯,而是因为他们教育水平太低,根本不具备辩论的能力。最后有个男生总算发言了:“如果我到外国去读书,我总得作很多准备才会去。既然作了准备,就自然比没有准备的本地学生好一些。我的意思是,这些外国同学,他们来我们这里,都是有准备的。我们则没有。所以他们好像表现好一些。”

我实在听不懂他的逻辑在哪里,不过立即提醒他:“现在我们不是学外国的历史。我们是在学你们美国的历史。在这个领域,外国学生也比你们好。这正常吗?”那个男生不服:“不管学的是什么,人家有准备呀。我们没有。所以有劣势很自然。”

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忍不住了:“我15岁随父母从波斯尼亚来的。家里没有钱。我也不懂英语,对美国一无所知。你怎么能说我的准备比你好?”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反击,美国学生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马上招呼他们:“你们有道理讲嘛。怎么能说外国人比你们有优势?我告诉你们我自己的经历吧。我在28岁时几乎是从头开始学英文。大部分时间是自学。当时我能找到的英文阅读材料,是半年到一年前的《时代周刊》。而且找到这样的材料还得有点特权才行。我刚刚到美国时,学校里到处能捡到《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而且是一两周以前甚至本周的。我如获至宝,全拿回家,舍不得扔。不久家里的垃圾就堆积起来。这就是我们这些外国人的‘准备’。你们以为我们都是王子才来美国读书吗?你们如果真看到我们当时的样子,可能还以为我们是叫花子。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成功。你们半年前的《时代周刊》会看吗?这些对你们是垃圾,但在有些国家就是宝贝,也许可以拿到黑市上卖!我知道你们可能来自贫困家庭,生活不容易。但比起其他国家的同龄人来,你们就是天之骄子!不要总往一面想,觉得自己是弱势。怎么不想想自己幸运的地方?你们好好利用了自己的幸运吗?”

学生被我说得一言不发。有人坐在那里生气,但也有人听了我的话轻轻点头。不过到了期末考试,许多学生的表现还是惨不忍睹,我只好给了一堆“不及格”。

我的课堂,与其说是反映了美国教育的现实,倒不如说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分化。我在耶鲁读博士时,作为助教也教过课。那里的学生并非个个出色,但每有秀异之士让你惊叹,偶尔还能看到有些学生试图在课堂上证明自己比教授聪明。我现在任教的萨福克大学其实也不算太差,一年两万多美元的学费,比其主要竞争对手马萨诸塞大学贵得多,没有一定的质量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不过,如今美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已经全民化了,想上大学的基本都能上。中高产阶级从四五岁就训练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子弟常常童子功甚深,出色的都进了常青藤或其他著名学府。而我现在的这些学生,如果在过去的年代高中毕业就去工作了;如今则跟着大潮流进了大学。所以他们的表现,更能反映一般美国高中教育的水平。

肯努力的外国学生和这样的学生竞争,就好像“上马”赛“中马”,或“中马”赛“下马”,即使有语言障碍,也很容易取胜。2005年《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刊登了波士顿34所高中应届毕业班的告别致辞人(valedictorian)的照片。美国高中有个惯例,每年毕业典礼,要选出一个最优秀的毕业生代表致告别词。成为致辞人,是高中生在本校的最大荣誉。2005年波士顿这34位致辞人中,竟有20位是外国出生的孩子,其中一位还是非法移民之女,正面临被遣返的命运。如今波士顿虽然五方杂处,但毕竟还是个美国的大城市,外国出生的人和外国人还是占少数,而且这些孩子读书时大多面临严重的语言障碍。可是,毕业班的头名,大多被他们摘取。

波士顿的这个数据只是美国教育现实的一部分。在马萨诸塞州2004年的学区排名中,波士顿在373个学区中仅排353位,几乎是最差的。马萨诸塞州连续两年被评为美国“最聪明的州”,主要就是靠其在义务教育上的领先水平。不过波士顿还是不能避免美国大城市的通病:富人移居郊外,公立学校缺乏资金,日益破败。除了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 School)——2005年该校的致辞人是位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女孩——是美国最好的高中之外,其他学校大多是穷孩子上的低水平学校。到了波士顿附近富裕的郊区一看,则完全是另一景观,你能领教美国一流教育的气派。学校资源充沛,家长督促孩子读书不遗余力。一个远郊的高中,2005年一年就送了16位毕业生进常青藤。一个外国孩子要在那里出头,绝非易事。

可以说,美国的精英在教育上是绝对有竞争力的。中国的富家子弟和美国的富家子弟比学业,肯定是比不过。但到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一看就知道,同样是穷人,外国人就明显高出美国人一头。更糟糕的是,这些美国孩子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最近,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主席、前里根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Clyde Prestowitz)出版了一本书:《三十亿个新资本家:财富和权力向东方的大转移》(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The Great Shift of Wealth and Power to the East),指出美国在国际竞争中,正在输给即将有30亿人口的中国和印度。其中的一个理由是,美国的教育系统实在问题太大。美国12年级的学生(高中毕业班),数学能力在全球属于最差的10%之列,但是他们的自我估价,则是世界第一。也正是这种又无知又傲慢的状态,逼得我不得不停下讲课,和学生有了前面讲述的那么一番交锋。

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的书虽然有不少夸大其词之处,但还是讲了许多真话。比如,他说现在一些公司把白领工作外包给印度,并不仅仅是印度人比美国人饿、愿意领低工资,而且还因为人家比美国人训练好。如今美国的精英训练得很严格,绝对有国际竞争力。问题就在于一般的老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一方面因为自己是美国人就觉得有了些特权、应该过好日子,一方面又没有超出别人的本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劳动力竞争的起跑线越来越接近,他们很快就会被淘汰,成了第一批受害者。而这些人在美国基层占了人口的很大比例,其政治力量极其可观。他们一旦看到自己在竞争中赢不了,看到中国人和印度人比他们过得好,就可能在政治上发难,把美国推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去。

在20世纪,种族主义在美国南部穷困的白人中最为得势。因为这些下层白人一无所有,仅有的一点特权,就是自己是白人,比黑人高。你要黑白平等,就算碰了他们的命根子。所以代表穷人的民主党,本来主宰着南方,可是一出来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就把整个南方送给了共和党。因为那里的下层穷人咽不下这口气。如今的全球化也有类似的现象。中高产阶层的美国人,因为自己训练有素,有信心和任何人竞争。他们不怕全球化,而且认定自己将是全球化的赢家。下层老百姓则不同。他们什么技艺也没有,唯一有的,就是美国历届大选中反复被重复的一句爱国主义豪言壮语:“我们是美国人!”这个“美国人”的身份,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生活得好就是自己的“天赋人权”,根本不觉得自己应该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老百姓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一旦中国、印度崛起,生活水平逼近他们,他们就会先起来抗议。所以,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将来都住在美国。美国教育的分化,是未来贫富分化的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困扰美国,而且贻害全球。

同类推荐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 日本文化新论

    日本文化新论

    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具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发展,学习日语的人数增多,人们从各种渠道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特别是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热情很高。但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少是通过国内出版的很多日本文化概要等书籍来进行的,这类书籍在传播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翻译思想背景研究

    斯皮瓦克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翻译领域,她提出了非凡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但在我国,因其作品理论晦涩难懂,把她作为翻译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更是如凤毛麟角。本研究将从她复杂的学术背景入手,研究她翻译理论的观点,希望推进翻译理论的纵深发展。
  •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思想品德修养》旨在帮助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面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识良莠,正确取舍,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书从热爱祖国、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境界、争做合格公民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途径和方法。
热门推荐
  • 末世之随身农场高科技

    末世之随身农场高科技

    林婉儿超级无敌大宅女,带着随身农场和高科技称霸末世,丧尸不怕,坏蛋不怕,看林婉儿在丧尸重重包围,享受美食!~女主非圣母,只保护想保护的人,拯救地球?对不起那是超人哥哥做的!女主,瑕疵必报,腹黑小魔女~不喜欢此类型的请绕道~写的不好大家多多海涵。这是偶的处女作~写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妾身不为妃

    妾身不为妃

    命为丫鬟,此生既定。侍候主人,陪同出嫁。一入侯门,再无回寰。此女本非婢,却因祸成奴,只求逃离深渊,重获自由之身。美梦可否成真?也许命中注定,难逃王侯之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破万古

    道破万古

    万古纪元,浩瀚世界,人人争渡,各求超脱!看懵懂少年,转战天下,偌大仙道没有立身之地!一双肉拳破天伐道,血染青天!
  • 逆神惊天

    逆神惊天

    一朝觉醒,抗逆命运,不成功则成人,若成功则成神,这里有刀光剑影,也有似水柔情,成神之路,必定逆天惊神……
  • 超级贴身兵王

    超级贴身兵王

    灭青帮,并洪门,除山口,大显神威;王东是佣兵世界的王者,他是世界十强集团的幕后老板,为朋友他两肋插刀,为亲人他不惜血溅五步,是龙,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携风云之势,一路高歌猛进,混得风生水起!
  • 当年诡事

    当年诡事

    饥荒年代,一处村落,一户人家,一名青年,因为为人善良,性格耿直,一次意外事件发生,,改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许,他所走的每一步,看似那么理所当然,却又那么深深无奈。
  • 碧潇海

    碧潇海

    没有穿越、玄幻的高度魅力,没有历史名家的深度见解。用我的文笔勾勒着一个女儿的时代,宣告天下烽火年代有我们巾帼的风采。《碧潇海》带你领略五代十国的女儿疆场!告诉你一曲战歌的嚎天悲壮,一段人生的悲欢离合。只是因为爱,所以离你千山万水;只是因为爱,所以伴你海角天涯。
  • 禹博士异世行

    禹博士异世行

    一个当代最顶尖的武器博士,在测试一个新型武器时,不慎发生意外,来到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异世界!
  • 戮战星际

    戮战星际

    阳光明媚的下午,泡泡妹子多好,却被外星生物无情打断,战火纷飞之下,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该如何让人类的文明得以延续下去?
  • 欢情薄,病娇王爷太用力

    欢情薄,病娇王爷太用力

    一个比男人还男人的皇城教头。一个比女人还女人的病娇王爷。一个传闻中的母老虎,一个女主OS的小牙签。猛虎嗅蔷薇,踩坏小牙签,小牙签找碴,带回家剔牙。如此王爷:后宫不敢三四妾,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王妃:对外,要软玉倒在怀,欲说还羞地称赞“王爷威猛”;对内,要虎骑龙行地鼓励“王爷用力!”一个讲述某低调好面子的穿越人士,面对自己亲手将其送入不举模式的相公,如何对外演绎和王爷“完美的夫妻生活”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