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9900000014

第14章 波大无脑 (2)

同志会在各地“陆续开会者不止十次,每次不止数千人。激昂悲壮,热血愤涌,而能整而有理,秩而有序”。而且,一开会就哭诉,调动会场情绪,这几乎成为同志会的标准模式,民众也被感染,“抱有此路存亡,匹夫有责之义,可以一触即发矣”,“争起入会,犹若狂。”《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报道:“蜀人振臂一呼,集者数万。……会中万众血男子,指不胜屈,有先死誓众者,有破指示决者,……有官者弃官,有产者捐产,……如欲一一数之,将穷白纸莫罄,此犹狂热之已表著者。”报告还说:“无日无会,无会不数千人。报名者十五日内,无不纷至沓来,近方未艾。无男无女,无老无少,无富贵贫贱,无智愚贤不肖,无客籍西籍,莫不万众一心,心唯一的,惟知合同失利,惟知破约保路,直提出其灵魂于躯壳之外,以赴破约之一的。”

这有效地形成了市场示范效应,在从众心理驱使下,民众纷纷加入,唯恐人后。早在一年前,有张叫《国风报》的报纸,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而争回路矿也,哄起应者千万人。明日而曰商办铁路也,哄而应者亦千万人。彼其所主张者,固非谬误也,然应声而来,盲从而去,能深察此事之真相与其所主张之理由者,则士无二三焉。”

一场大波浪中,大多数人随波逐流,一种“不顶不是四川人”的气氛俨然已经形成。

2、护院不看家

王人文的省长职务是暂时代理的,名称为“护理四川总督”,尊称就是“护院”。或许是担心受怕了一整天,或许是心情郁结,几杯下肚后,平日海量的王人文就不行了。

王人文终于喝醉了,成都官场“一时都以为怪事”。这位四川省长本是海量,平常能喝七八斤没问题,但这次只喝了十几杯就倒了,被人扶着送上他那顶八人抬的绿呢大轿,回家之后又吐又哭了好几回。这都是因为川路公司的冲突闹的。

(开创红灯区)“娼场厂唱”周善培

这顿酒席是为了庆贺四川省商业厅厅长(“劝业道”)周善培的老母寿辰。老人家的生日在农历六月初二,这一次(1911年6月27日)正赶上了四川两百年来的大乱。而乱源则来自周善培分管的铁路建设。

35岁的周善培精明强干,人称“周秃子”,倒并非因为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而是他曾经留学日本,日语没学会几句,却已经把辫子给剪了,遂有此名。也是大清国实行新政改革以来对官员的要求十分宽松,这样的“秃子”居然也进了领导干部队伍,而且混得风生水起的。

周善培虽然出生在成都,却并非四川土著,祖籍浙江诸暨人(属于绍兴府),其祖、父两代都是师爷,其父周味东在川东北的营山当县长(知县),遂扎根四川。周善培读书极好,但考运不佳,几次科举都不顺利,但文章实在漂亮,被考官当做范文选入《闱墨选刻》,名噪天下。后被湖南学使徐仁铸请到长沙,结识了梁启超、谭嗣同、刘光弟、陈三立等人,并在时任”湖南省保卫局总办”的黄遵宪影响下,崇尚日本的变法维新,尤其是日本的警察制度。戊戌变法期间,徐仁铸举荐周善培进入专为推行新政而开设的“经济特科”,戊戌政变后,周善培东渡日本。

与那时的留日速成生一样,周善培在日本只学了4个月后就回来了,带回了一大堆半生不熟的新思路、新观点。此后,他便一直在教育圈里混,1901年带20名学生赴日留学,随后聘回日本“外教”,在成都开设私立东文学堂。

1902年,岑春煊督川,实行改革,废保甲总局,新办警政。周善培被聘为警察传习所总办,负责建立新的警察制度。1903年,岑春煊赴粤任两广总督,周善培跟随而去,出任总督府副总文案兼广东将弁学堂监督。1905年,锡良任川督后将其调回,出任巡警道,他力戒鸦片烟,改造监狱,预防火灾,很是做了些实事,而最为著名的就是效仿日本,率先开设官方的“红灯区”。

当时成都“繁荣娼盛”,“性工作者”多达数万,周善培对她们推行了规范管理,所有妓院都被称为“监视户”,门上订牌,挂牌营业,接受保甲监视。而对沿街拉客的“流莺”们,则在天涯石建了个红灯区“新化街”,街口修了警察岗楼站岗,岗楼上还挂块横匾“觉我良民”,娼妓一律入室经营,不得沿街拉客。据说,周善培家的门上也被人涂上了四个字“总监视户”。

1908年,周善培出任劝业道,负责四川全省的招商引资和GDP的增长,他很能折腾,任内多次举办展销商品的工商赛会、商业劝工会,还在成都设立能容纳300余家商户的劝业场,成效斐然,本人也成为公认的能员。时人将他在警务和商务上的工作,概括为“娼场厂唱”:“娼”就是指他开拓的红灯区,“场”是说他对赌场的严厉打击,“厂”是他在劝业道任上开办的各种实业,而“唱”指的是他对川剧的改良。此人实在是个杂家,据说还将江浙名菜与本帮川菜结合,设计了不少新菜肴,人称“周派”菜,至今仍在川菜菜品中余味犹存。

周善培对后世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在1949年的政协第一次会议商,坚决反对使用“中华民国”国号,最后促成政协放弃了大多数人赞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方案。

作为四川省政府班子里主管经济的领导,周善培与川路公司管理层关系极好、过从极密。而且,咨议局及川路公司内的主要领导人,也都留学过日本,几位便算有了更深的渊源,经常能聚在一起“米西米西”。周善培被四川的保路派评价为“乘时应用长于因应”,见机极快,属于“风派人物”。四川总督赵尔丰到任后,曾很长时间怀疑周善培“吃里扒外”,是保路运动的幕后黑手之一。后来周自己也在回忆录中说,中央为了摸清川路公司家底,要求进行查账,“护院”王人文就派他去川路公司接收账册。他原以为川路公司一定不会交账,谁知总经理曾培已叫人将100多本账册陈列在一张大餐桌上。周善培见此,也不当众发表意见,就拉着铁路公司的王小舟到曾培的餐桌前,一面佯作翻阅账目,一面低声问王小舟:“国有商办还没有定,你们就打算交账吗?”王小舟才恍然大悟。随后,曾培借口账虽预备好了,但在收回国有或是仍然归商办没有解决之先,暂时还不能交为由,拒绝交账。

可以说,周善培实在是刺激保路运动升级的因素之一。

一场虚惊

周善培在四川官场上人缘很好,每年老母过生日,司道同僚们都会凑份子,请个戏班子到周府演一天,大家再热闹地吃一顿丰盛的寿宴。这次也不例外,而且,凑份子的不光是官场同事,还有一些商人,包括川路公司的高管们。

“护院”王人文在早上6点半就先赶到周府拜寿了,给老人家挣足了面子,然后,悄悄告诉周善培,他担心同志会今天会举行暴动,周善培赶紧宽慰他说不可能。

十天前,川汉铁路公司的绅商们弄了个“保路同志会”,已经闹哄哄地在全省到处串联。而这天,同志会居然安排了到三圣司警察局演讲,成都官场谣传将发生暴动。这当然弄得王人文心烦意乱。

早上10点半,来贺寿的司道官员们都到了周府,只有负责带兵的营务处田征葵没到。周善培请两位“首县”(省城所在的县,四川首县为成都县、华阳县)县长去请,请不动,说田正忙于调兵遣将,防备万一。周善培又请公安厅厅长(“巡警道”)徐樾去请,到了12点,才把田征葵拉来。拜了寿之后,老田很生气,指责周善培,今天情势这么紧张,不该在家为母亲做寿,而且还拉着这么多官员离开工作岗位。周善培却笑着让他放心,一定平安无事,硬把他留下来入席喝酒。

四川警界的很多人都是周善培当年的部下。周在早上7点就致电他的学生、三圣司警察局局长,要求他们在演讲开始后,每三分钟用电话向他汇报一次现场情况。众位高官在周府痛饮看戏,下午2点半,演讲开始了,警局三分钟一报,直到演讲结束,果然平安无事。

松了一口气的王人文,在傍晚5点钟赶到周府参加正式宴会。王人文的省长职务是暂时代理的,名称为“护理四川总督”,总督衙门都称“院”,所以他的尊称就是“护院”。王人文本是四川藩司,相当于副省长兼财政厅厅长,因为新任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还没卸任驻藏大臣的职务,远在西藏,便由他先行“护理”。清代的一省之长一般是“巡抚”,只管省内的民政,总督则要高半级到一级,能下马管民、上马管军,而且一管就好几个省。四川是人口大省,比较特殊,总督只管一个省,兼任巡抚,这也令四川的省级干部们比较容易获得更高的级别。

寿宴总共三桌,都是川省的头面人物。咨议局副议长、保路运动的核心领导人之一罗纶,带着十多人,“代表四川人民”给王人文敬酒,说是要“谢谢护院对四川人争路的功德”。或许是担心受怕了一整天,或许是心情郁结,几杯下肚后,平日海量的王人文就不行了。

火上浇油

时年47岁的王人文是云南大理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了进士,之后便在贵州、广东、陕西等地辗转为官,历任贵州湄潭、贵筑、开泰县知事,广西南宁平乐府、奉城锦州府知府,广西桂平梧道,广东按察使、提学使、陕西布政使。

王人文与前任四川总督赵尔巽(日后《清史稿》的主要作者之一)交好,赵在1907年入川时,将王人文从陕西平调到四川,担任布政使(“藩司”)。四川与别处不同,只设总督而不设巡抚,所以,在别的省份一般为第三把手的藩司,在四川就是第二把手。

赵尔巽在这年(1911年)年初奉命调任东三省总督,照例要向中央推荐自己的继任者。包括王人文在内,所有的人都以为赵尔巽会推举王人文,却没料到赵尔巽“举贤不避亲”,密折里保的是自己的胞弟、时任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钦差大臣的赵尔丰,而王人文只是接任赵尔丰腾出来的川滇边务钦差大臣。虽然从官场级别上说,川滇边务钦差大臣还要略高于一省的藩司,但那毕竟是苦缺,要处理最为棘手的云贵川藏交界处的民族事务及边疆事务,而且多在高原苦寒之地。

赵尔丰在那位置上已经干了近三年,而且比王人文足足年长18岁,已经是65岁的老翁。细思下来,由他接任总督,倒也的确比王人文更有资格、也更符合“爵以赏功、职以任能”乃至排资格的组织人事原则。

王人文情绪其实很大,他发牢骚说“垂老投荒”,“以素昧边事者办理边事,岂有不鑿枘乎?”据说,在酒酣耳热之余,他甚至还抱怨中央:“丧服初满(指为慈禧和光绪服丧),即以巨款制戏具,以官职为市场,国事不纲,于斯极矣。”由自己的官场不如意,进而对整个组织、整个体制产生不满,在铁路国有、涉及众多利益调整的关键时刻,主持工作的王人文不仅不在状态之中,而且试图“挟路自重”,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芬,日后就认为王人文因对前途绝望,“故不制止同志会之发展”。

王人文在保路同志会成立的当天,不仅接见了同志会的人,而且还“火上浇油”(郭沫若语),在他随后发给中央的电文中,端的是为保路同志会的声势添油加醋:“会时,人人号动,人人决死,组织保路同志会,拼一死以求破约保路,四座痛号,哭声干霄”,“惟哀痛迫切之状,实异寻常。”

同志会成立两天之后(6月19日),王人文的举动再度震惊了中央:弹劾盛宣怀“欺君误国”,要求推翻与四国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

在这份弹劾折中,王人文详细分析了盛宣怀所签订的借款协议,几乎认为每一条都暗藏着“帝国主义的阴谋”,国权、路权几乎丧失殆尽,指责盛宣怀“欺我皇上之在冲龄,欺我监国摄政王之初为国际条约,故敢悍然肆其贪渎,置国家一切利益于不顾”。

同类推荐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车祸意外穿越,学习道术,创立学院。仗剑行走天下
  • 从来没有的帝国

    从来没有的帝国

    中世纪,穿越者投身于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农业产量,建立工业体系的故事。建了一个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这里和我聊天。从来没有的帝国,群号:144065412
  • 穿越之隋朝皇子

    穿越之隋朝皇子

    我乃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之三子杨俊是也,作为一个年轻有为,风流潇洒的完美型皇子亲王,权利、美人都归我。
  • 石器风云

    石器风云

    身处石器时代,一切都是为了生存,高大的剑齿象,凶猛的华南虎,巨大的棕熊,飞奔的犀牛,潜水的巨鳄,都是猎杀对象。石器时代最贵的什么?人口。想要弓箭?可以,拿人口来交换。想要陶器?可以,拿人口来交换。想要盐巴?可以,拿人口来交换。
  • 九霄传之桃夭风华篇

    九霄传之桃夭风华篇

    一场意外让现代的瑜伽教练姚烨穿越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看她怎么翻身做主,改写包子公主的人生,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这一世爱就放肆去爱!“倘若知道她是这般,我后悔了!”“若没有你我要着江山何用?”“你喜欢吗?那我将那江山夺来给你”
热门推荐
  •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

    刘伯温的嫡系后人刘季北上闯荡,鬼使神差的宿命下,住进了北京四九城出了名儿的邪地鸦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季进入了鸦宅禁地,发现了的大量尸蜡……从此,刘季走上了探索成吉思汗皇陵之路,也因此身陷几大古老家族的世代恩怨之中。而后,盗墓四大派系的人马纷纷登场,国内外黑白两道同……
  • 天骄游龙

    天骄游龙

    星空之下万族争霸,血海滔滔,白骨皑皑!弹指间万里外平山破浪裂苍穹,气势如虹,谁敢妄逞强!刀光剑影,鬼哭神嚎,何及人心可怖,长缨在手伏魔纵横天下万敌,染就一身峥嵘,碧血,莫问何处是归冢!也曾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明日天涯,坠入红尘,怎奈乱世风云,生死两茫茫……万古退去风华,倾覆一生只为等他,十世轮回不过春秋一霎,且看今朝风华绝天下……
  •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豪门99天:你情我愿

    做女人不易,做秦二的妻更不易,要打得小三,K得坏人,装得幸福。漫漫婚姻路,新婚数月,她成了A市众所丈夫抛弃婆婆嫌弃众所皆知的妒妇,只是……为何,在三儿与心上人挨了揍找上门告状时,他立即回身问媳妇“手可打疼了?”
  • 盗墓奇谭

    盗墓奇谭

    别人盗墓盗出的是古董,我居然盗出一个美女。—————ps———————山村老尸化厉鬼出墓,两千年瓦当预言点名。出墓的鬼,入墓的人。人斗鬼,鬼杀人。
  • 天诛之轻语

    天诛之轻语

    穿越于失忆,纠结于痛苦上古唯一的神器,究竟在哪里
  • 倒追菜鸟王妃

    倒追菜鸟王妃

    倒霉失足掉崖,本以为九死一生,却奇迹般地穿越了。她在大堂之上大声说:“我要嫁给王爷!”谁料,妖孽男笑着说“爱妃,跟我回家吧!”霸气男大吼一声“你嫁给我,要什么有什么!”内敛男深沉说道“我爱你,只要你愿意……”呃,三美男为她大打出手。其实,人家只是随便说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薄情冷王独宠废妃

    薄情冷王独宠废妃

    一纸休书,他结束了他们一年的婚约,而他便转身迎娶了别的女人。三年后,她为了另一个男人,成为取悦别人的礼物,被送到了他身边,而一夜恩泽却将她推至风口浪尖。当他为了她不惜倾覆天下之时,而她却淡然一笑,转身离开。这本就是一场游戏,只是不知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 优质妾儿

    优质妾儿

    身为地下首领的她,一朝穿越成为四皇子纵王府中的低等侍妾,虽是相府小姐,奈何卿本佳人已变“黑”。染指了几国皇子不说,连带着瓜熟蒂落,处处留娃。姐就是个传说,男人什么的就是个附属品!
  • 占川为王

    占川为王

    我只喜欢你,我只想占有你。不定时更新。愿看文的每一个你喜乐安康。
  • 向左走向右走:一九四九年前后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

    向左走向右走:一九四九年前后民间报人的出路抉择

    在1949年中国历史的大变局中,一度寻求“第三条道路”的民间报人,如果不愿意离开“父母之邦”,就必须在国共之间作出抉择:要么留在大陆支持共产党新政权,要么追随国民党退居台湾。《新民报》主人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带着对新时代的憧憬选择了前者,《世界日报》老板成舍我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