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400000002

第2章 美是生活 (2)

“人是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一类表示人的高级性的说法,已经老掉牙了,所以我们不会说因为人的高级性,使得对人的欣赏就变得更高级。事实上,任何一类生物,它们所最为欣赏的,还是自己的群类本身。每种生物都能更多地从同类身上获得自我认证,因此欣赏同类之美都是不同生物审美的最高形态。

各种艺术形式虽然是由人所创造,但它们受到各自表现方式的局限,大多只能进行某一方面的审美。但对人的欣赏则不同,人不仅具有实体的形象,也能制造抽象的思维、节奏等,它可以从各方面去实现人所需要的美感,是最全面的综合形态的美。因此在对人的欣赏过程中,人能获得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形体美是最容易被感受的

我们都很容易被漂亮的形体所吸引,一个美女不仅会让男人回头,还会使女人侧目。容貌形体好的人确实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注视,这是人自然的美态。

美学家认为当人体符合一定比例时,能显示出最佳的美来。达·芬奇曾总结了一套美的形体比例:人的头长是身高的八分之一,肩宽是身高的四分之一,双臂平伸的宽度等于身长,两腋的宽度等于臀部的宽度,乳房与肩胛骨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宽度等于脸的宽度,跪下的身高是整体身高的四分之三,平卧的身高是整体身高的九分之一,两眼间的距离等于一只眼的长度,耳朵鼻子一样长??而中国的宋玉则用“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来描述最美的人体,对面相还有“三庭五眼”等标准之说。

之所以将比例和匀称作为形体美的重要因素,在科学上是由于符合适度比例的身体最能展示人的灵巧,也最能发挥人的力量。不过一些社会因素,也会使美的标准有所不同。就像“三寸金莲”,就是某个时代特有的审美标准。

仪态美是内在心灵的释放

仪态是指人在交际中的妆容服饰和态度举止。形体主要为天生,仪态则由后天学习得来。所以容颜的美丽是“30岁前靠父母,30岁后靠自己”。人在30岁之前,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学习,30岁之后基本都拥有一定的学识和独立的思想模式,仪态能表现的,恰恰是30年来所学习到的这些修养和能力。

由于仪态是最能展示人内在的方式,因此大部分人通过仪态来判断他人。善于利用仪态的人,能给人更多好感,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现代人为人际交往归纳出了一门人际艺术,这门艺术教授人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令交往双方感到舒适,以获得对自己最佳的人际关系。其方法主要是在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时,尽量采用符合对方理想,能引起对方共鸣,能使其获得认证,同时又对自己有一定利益的方法。在对方获得美感的条件下,就更容易获得需要的人际关系。

交际中心灵的善美是美学家非常注重的,这个不用多说。值得一提的是,越是善美的行为,越能给对方美感,使对方也自然回馈善美。这些被称为关爱、同乐、和谐的行为,恰恰能使人际的美感达到最高的层次。

人们为何既喜欢看喜剧又喜欢看悲剧

我们通常能理解人们为何爱看喜剧,毕竟快乐的感觉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的。但为何人们还很喜欢看悲剧,甚至曾经出现几乎全国人民为同一部悲剧而伤心感怀的情景?

很多人将喜欢看悲剧归结为心理因素。当我们看到有人和我们同样悲惨时,我们会与其产生共鸣;当我们看到有人比我们更悲惨时,就会感觉自己的不幸是微不足道的。在美学的范畴中,共鸣是最容易获得美感的,而对比则更容易感受到美。

不过也有人指出,悲剧之所以被人们喜欢,是因为它更值得玩味。就像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悲剧本身拥有的复杂性可能比喜剧来得更多。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论断,使人们对悲惨的理解远比对喜悦的理解来得深刻。因此悲剧不仅受人欢迎,也拥有更深入人心的力量。

负面艺术也能制造美感

其实不仅仅是悲剧,在很多的艺术形式中,都会出现与快乐相反的情感。有的忧伤,有的悲愤,有的荒诞。几乎所有人可能拥有的情感,都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找到。

在人类对艺术的追求过程中,人们发现,美感的产生与艺术品本身形象的美或丑是没有必然关系的。重点是艺术品有经典、深刻的表现,其精彩度关系到美感是否能够产生。所以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时,将重点放在如何对人类及其周围的一切进行经典、深刻的表现。因此人类的不同情绪,甚至带有负面的情绪,都成为艺术表现的形式。

我们知道最容易获得美感的形式就是内心能与欣赏对象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使人的情绪在外界找到了共同点。当共鸣的力量足够大时,情绪就会获得释放的出口,从而获得最佳的美感体验。

正面的情绪获得释放能令人有“心有戚戚”的满足,而负面情绪的释放则能让人获得解脱。负面情绪被释放的快感,毫不逊于快乐情绪所带来的快感。尤其是当负面情绪被长久压抑得不到释放时,欣赏负面艺术就是非常有效的减压方式。

悲剧比喜剧更深刻

美学家普遍认为,悲剧比喜剧更为深刻。叔本华甚至认为悲剧是艺术的高峰。不过这里的悲剧要和生活的悲剧相区分,它是指悲剧的艺术。生活中的悲剧是不幸,可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悲剧的艺术则有更深的性格原因和社会原因,它们大多是无法摆脱的必然。小说中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剧,就是典型的悲剧艺术。

比起制造快乐的喜剧,悲剧的无法摆脱感,吸引人们不断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人们对悲剧的认识,也从最开始无法摆脱的命运,发展到个体性格必然导致的结果,之后又发展为个人无法改变的社会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不过这一过程却使人们发现悲剧并非不能改变,个人对其性格缺点的改变,群体对其社会弊端的改革,都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悲剧也具有令人深思并寻求改变的力量。

需要警惕的情绪放大

虽然悲剧能释放负面情绪,给人减压,令人深思,但它也可能将情绪放大,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就有不少读者和观众,由于受到悲剧作品的影响而对人世感到绝望,继而选择了自杀。

艺术本身需要艺术家将情绪放大,方能使艺术更具有感染力。但如果不能理性对待这些放大的情绪,任由情绪无限制地扩大,就具有极大的危害。不少艺术家、文学家也由于无法摆脱被放大的情绪影响,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仅在这里举一些著名的例子:梵高、莫泊桑、杰克·伦敦、叶塞宁、马雅可夫斯基、海明威、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陈天华、王国维、老舍、傅雷、三毛、海子、顾城、徐迟、张纯如??

点与线的完美世界

我们的世界是由点线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点与点能形成不同的布局,线条与线条能构成不同的形状。所以点线的运用,不仅是绘画艺术中强调的重要技巧,也能在生活中发挥奇妙的作用。

点线是我们最简单的叙述方式吗

原始人为了增加记忆,会使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一根绳子上,一个结表示一件重大的事情,当看到这个结就会记起曾经的重大往事。我们今天还能在鄂伦春人的家里看到这样的绳子,如有的家庭会用绳结来代表这家人传了几代。在子孙绳上,鄂伦春人则会挂上一些物品来代表家庭成员。如家中生了男孩会挂上小弓箭,生了女孩则会挂上红布条,看看绳结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了。所以人类最早就是用点与线来记事的,我们今天在绘制历史事件的线形图时,也会采用这种点线结合的方式。

数学上认为点是一个最基础的单位,当点发生移动就会成为线,线的平面组合能构成面,在三维空间中则能构成立体形状。点线的组合其实就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我们自然也就学会了利用点线来进行表述,这早已成为人类最简单的叙述方式。

以点线描绘形状是绘画的基础

中国有一种绘画形式叫做白描,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用线条描绘出形状来。白描最早是画家和制作壁画的工匠为了让画面更加精美,先用浅色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形象,然后再填上颜色。这些用线条勾勒的形状只是绘画的底稿,但也是绘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到了印刷时代,由于彩色印刷相对昂贵,要想经济实用,最好能用一种颜色来表现事物。既然线条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何必再用颜色来增加成本呢?于是在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白描绣像,使白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事实上,我们眼中的世界,无论大小方圆,都能将其外部轮廓视为线条。因此在图形艺术中除了少数的绘画形式不用线条预先勾勒,大部分都要借助线条来确定形象。在西方也使用素描的方式来表现形象,不过素描在描绘基础形状的同时,还注意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即利用线条来表现阴暗的部分,以使形象更具立体感。素描也是西方绘画的基础,可见线条是图形艺术最基础的表现形式。

结构布局是点线的运用艺术

人类对点线的认识并不局限在点与线构成的形状上,更重要的是,点与线能进行结构布局。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看做点,一个苹果是点,一个人是点,一栋房子是点,一个楼盘是点,一个城市是点,一个国家也可以是点,就连我们住的星球也可以看做点。点与点以怎样的距离摆放,怎样连接成线,对于结构布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点线布局中,线能确定点是否具有意义。尤其是同一空间代表不同事物的点线,只有当点与线相连时,才有实用性。比如,在一间客厅里,茶几、电视、坐椅、柜子等都可以看做点,这些点如果连起来就是线,而客厅中空余的地方则可以看做人行动的路线。由家具家电组合起来的点线布局,是否会影响到行动路线的流畅性,是客厅布局的关键。只有当行动路线能流畅地与各家具家电点相接触,才可能使客厅发挥最大的功能。这个点线规则在城市中也同样有用。

文学中的点线技巧

对点与线的应用,使人们发现点与线具有高度的概括作用。所以人们将点线的概念抽象了出来,创造了很多词,如兴趣点、工作站点、流水线、路线等。在文学艺术中更将点线作为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文学中的点指众多人物和事件中的一个,这个点越典型越能代表整个群体,这就是文学作品要“以点带面”的要求。文学中的线则是指线索、主题,所写人物和事件是否与线索、主题有关,意味着它们是否有必要在作品中出现。而线索、主题越少,就越容易被读者理解,过多线索则会使作品变得杂乱无章,很容易导致失败。

为什么拍照时人们喜欢靠得比平时更近

我们在拍纪念照时,拍照的人一定要靠得近才会好看。我们也经常听摄影师在拍照时叫:“大家靠近点!”很多人认为,要让相机镜头照下足够多的人,一定要让大家靠得近一点才行。其实这并非拍照时人们靠得近的真正理由。

我们之所以要拍纪念照,是拍照的人之间有比普通人更近的关系。谁都不愿意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纪念照一定要看起来很美好。人际关系的美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人与人越近,表示两者之间越亲密。所以,通常人们会在镜头前表现得比平时亲昵一些。

不过摄影师的看法有些不一样,他们发现如果拍照的人按照平时站立的距离拍照,最后在照片中的距离会看起来比实际距离远。我们看照片时也会发现,如果一张照片中的两个人不是肩并肩站在一起,而是隔了一点距离,我们就会觉得两人离得太远了,很疏离,这跟我们平时的感觉完全不同。

点在不同范围内的远近效果不同

我们在看两个以上的点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跟视野的范围有关的。如果眼睛离它们的距离近,我们就会觉得它们之间的距离远;如果眼睛离它们的距离远,我们就会觉得它们之间的距离近。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画两组同样距离的两个圆点,在一组圆点外画大框,在另一组圆点外画小框。结果我们会感觉画大框一组的圆点距离比画小框一组的圆点距离近。这就是说,小的视野范围,具有使两点间距离拉大的错觉效果。

相片的视野范围不同于人眼,它的视野是相机的镜头所捕捉到的图像范围。人的单眼水平视角可以达到135° ,而标准镜头的视角只有45°~55° 。这使相片的视野通常只有人眼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看相片时,自然会有距离被拉大的错觉。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 幸福的哲学

    幸福的哲学

    "这本书是周国平1996-2012年,数十载间,慢慢沉淀下来,对世界的智慧思考。一本全新的力作,哲学入门的桥梁书。本书中,作者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对何为幸福的人生进行了诠释: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一本让你从平时过的具体日子和做的具体事情里面跳出来。放下社会的身份,回到人这个原点,去思考作为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对生命和灵魂的本真进行了思考,倡导人们珍惜平凡生活,注重内在生活,这对疲于生活的现代人是很好的心灵抚慰和人生指向。"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热门推荐
  • 无敌兑换狂少

    无敌兑换狂少

    昔日豪门一朝被灭,萧明阳却得到了一款万能兑换系统。万能兑换系统无所不能,只不过想要兑换,必须要靠写作网络小说获得兑换币。一代弃少化身网络作家,开始了自己的复仇、变强之旅。所有的敌人,都会被我踩在脚下!天下,终将归我所有!
  • 爱习

    爱习

    当爱一个人已经成为习惯,他的眉眼与淡漠的神情早已成为曲凉的梦靥。她不知道,她可以爱一个人这么久。她总是对自己说,那不过是少年时代她做的一场梦,可是当四年后他再度出现,用那双漆黑深邃的眼睛再度凝视她的时候,她才终于承认,她从来没有忘记过,她怎么能忘记。
  • 最远的你,最暖的爱

    最远的你,最暖的爱

    最美不是“我爱你”,是我们曾牵手走过时光。六年前,一见倾心,零落成泥碾作尘——她说:“听说身穿白色棉布裙站在S大图书馆的金色郁金香前向心爱的人表白,恋情就会成真。秦墨,我喜欢你。你呢?”六年后,再见钟情,黯然销魂香如故——他说:“你来摸摸,这尘埃是暖的。何如措,爱情是满天烟花的煞然绽放,生活是要归于灰烬的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有多少人敢于等待?当萧瑟的天空飞过归巢的乌鸦,那一片枯枯的哑叫声,是否在诉说爱并不是一个华美苍凉的手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统三国之斗神

    一统三国之斗神

    妙人轩窗,宣纸青墨残痕隐龙青麟,踏破神魔法阵聆听古刹梵音,化身青石镇神魑魅魍魉叹一缕清魂笑我一世轻狂,但凭三尺青刃千年相守看秋雨纷纷
  • 跩上司不好惹

    跩上司不好惹

    她,对记者职业有着狂热的心,对自由有着执着的信念,可是任何人都知道,世事不是全都能尽如人意。他,那一抹灰色眼眸让人铭记,爱尔兰和中国的混血儿,拥有着如四季般多变的性格,让人捉摸不定。他,说话快、动作快,不是一般人能够跟得上的速度。他的铁面无私,让她和他心有余悸。
  • 这个皇妃有点狂

    这个皇妃有点狂

    跳河被人救了起来,好吧,她放弃死,准备好好活着,要幸福的活在没有他的世界,可是上帝却不耐烦了,让她吃饭不小心噎死了,死也就死了,没有想到她的灵魂却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在这里武力代表一切,貌似她是手无缚鸡之力呢,却阴差阳错吃了麒麟血,改变了她的一生,她,注定要不平凡的……
  • 美人谋之沉暮雪

    美人谋之沉暮雪

    未央翩舞沉暮雪,片片清落似琼花。她两嫁未成,被人疑为“有克夫之灾”,却因一句半仙的话“令爱吉相,命当大贵,此乃天机,不可泄言。”而辗转入宫。一场命运的逆转使她平步青云,在太子痛失良娣之际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太子妃。她倾其一生,痴心以对,漫漫长路未央行,终是有情换无情。他是太子,亦是汉朝未来帝王,痴情奈何多情恨,缘起缘灭思绵绵。他是臣,萧然明朗似不羁,知是伴君如伴虎,却誓要与她携手啸清风。未央沉浮几何许,凤舞九天踏雪至。说她幸运,权倾天下昭然著。说她不幸,银丝千缕暮雪飞。
  •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产后某女身体瞬间缩水,变成史上最悲剧的娘亲。修仙途中遇一男,待得知她就是他的仇人时,某男关门拉人。宝宝此时骑着神兽踹门而入:“我娘说,师父爹爹从来就不是人!”
  • 女神的贴身保镖

    女神的贴身保镖

    保护对象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妹妹,然而叶云帆的父亲乃是前任兵王,但这又怎样?当年抛弃他们母子的人渣,有机会一定要亲手咔擦,此刻一幕父与子的争斗即将拉开序幕,而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体里却隐藏着惊天秘密。
  • 透骨香

    透骨香

    神界有九尾天狐,得之可炼透骨香,天下人趋之若鹜。九尾天狐云卿跟随师傅下山,游戏人间,开妓院,捉妖精扩充妓院,打鬼怪。“锦毛鼠,你听我解释,我不是贪图你的美色,我真不是开妓院的!青蛙精,你快劝劝她!”“再说一遍!爷爷我是蛤蟆!不是青蛙!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