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9700000002

第2章 郑子瑜家世

在附录一《自传》开篇中,作者以一种冷静、平实的语调,回忆起不幸的童年和家世: “我原生长于福建漳州市,后来跟父亲移居龙溪县石码镇。我们是清代诗人郑开禧的后裔,家境贫寒。我一生出来便在挨饿中过日子,又由挨饿中长大起来,父亲名济川,长年失业;母亲姓黄,名烨。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都在重病时请不起医生活活地死去了。我不知有几个妹妹,但记得都是一生出来便送给人家作童养媳去了。”[5]郑氏是闽省一大姓。民谚说:“林陈半天下,黄郑满街摆。”其意是说,林、陈、黄、郑四姓在福建占有绝对的人口上的优势。

郑氏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及韩灭郑,子孙播迁陈、宋间,以国为氏。”又郑樵《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载:“周后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父友之后也。”由此可知,郑姓源于上古姬姓,周宣王封母弟友为郑桓公(封地在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桓公为周朝司徒。他见幽王无道,预感天下有变,经太史伯指点,避祸于今河南中部的虢、郐两国之间的安全、富饶地带,后利用武力占领此处,在新郑一带建立郑国。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桓公后人便是最早的郑氏。但是,因郑姓望族世居荥阳(在今河南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故往往以“荥阳郑氏”为正宗。旧时郑姓世家常以族中二位名人嵌作楹联: 系出荥阳,家传诗教。(郑玄)

听尚书之履,声响蓬莱;(郑崇)

出通德之门,辉联阀阅。(郑玄)郑姓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望族,尤其是唐代,崔、卢、李、郑,四门高姓,不可一世,是皇权的支柱。

福建漳州郑姓的先祖也是发源于黄河流域,它是中原士民在迁徙入闽的三次历史性潮流中渐渐在闽南繁衍起来的。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南迁分别是西晋永嘉年间,唐代高宗时期和五代时期。这三次移民高潮促成了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建瓯县志》卷十九“礼俗条”载:“晋永嘉末,中原长乱,士大夫多携家避难入闽。”《福州府志》卷七十五对上述所言中原士大夫流寓入闽的姓氏做了说明:“永嘉二年(308年),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 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以中原多事,畏难怀居,无复北向。”此为第一次郑姓迁闽。以河南为中心的荥阳族后裔,大多为失意士人,在兵燹中为苟全性命遁入闽地;或为中州党争败北者及株连之族人。第二次郑姓入闽是唐高宗时代,即总章二年(669年),玉铃卫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府兵五千人入闽,驻守云霄漳江。据史料,陈政、陈元光父子属下官佐中有中原姓氏五十八种,郑姓也为其中之一。五代乱离之际,河南光州固始县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兵据闽,公元907年王审知封为闽王。王氏兄弟入闽值第三次中原姓氏迁闽高潮。而闽中姓氏言谱者,都知来自固始。[6]这是开闽地谱牒之先河。此次姓氏南迁因缺少资料,不知有多少郑姓人氏来闽。但从一些零星的史料中仍可见有一些郑姓名人抵闽。如《全唐诗》卷七六三说:“时中原人士杨承体、郑璘、韩偓、归傅懿、杨赞图、郑戬等皆避乱入闽。”荥阳世族的先天优越感,使一些福建居民产生攀附心理,甚至改姓以附会而借以抬高身价。有人曾对福安县甘棠堡数十姓作调查,发现郑姓为三,比例相当大。其祖籍一为清河郡,其二为荥阳郡,分别于唐僖宗、唐季、宋咸淳间入闽,并与林、苏、陈诸姓称霸一方,可见郑姓之势力非同一般。

郑姓是从中州迁移入闽的外来姓,郑姓人氏不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在迁徙过程中培养了向外拓展的能力。这一点正好与漳州的传统文化氛围契合。郑子瑜的先人是否也是由河南迁移来闽?笔者曾致函询问,传主回答颇为肯定,并说“少时家中厅堂悬挂先祖小传虽曾略提到,今已忘。”[7]由于谱牒学在唐末五代大乱中几尽绝灭,至宋代理学家倡导才绝学又继,所以今之言家族史者,一般仅上溯至宋以后。一般近代谱牒仅从清代开始,上溯先祖则泛泛而论。关于郑子瑜先祖史料,现在仅能寻觅至郑元镈为止。今从《漳州府志》中录出郑元镈、郑开禧父子小传:

郑元镈,字蕴席,又字畲田,龙溪人,贡生。十二岁丧父,事母林以孝闻。兄病,躬汤药同寝室,数月无怠。居马洲濒大溪,乾隆庚寅水涨,居人尽避于山。时元镈父柩在堂,乃以约诸楹,立水中号泣数昼夜守之,闻者怆恻。母疾革,遗言外氏微懼乏祀,元镈泣曰,是在儿,乃以田若小附外祖。外祖母栗主于林氏支祖庙,家素贫习,贾财稍裕,均诸兄弟,无纤毫自丰。况兄卒,抚其孤如己子,族诸生鸿英无后,以己田祀之。海澄诸生柯永才偶命,元镈数振其困,柯殁,母老子弱,为醵金立产业使无馁。凡事所当必为之,有施于旋若忘之,未尝言于人。以子开禧为贵。

开禧,字迪卿,又字云麓,元镈子。嘉庆甲戌进士,授内阁中书,转吏部员外郎,历掌稽勋考功二司印,迁文选司郎中。精于吏,奸吏不敢玩法,出分巡广东粮储道,适民寇粤,大兵征讨,军输旁午,临以整暇。事平,又值南海、三水、清远三县水灾,桑园诸基围俱决,淹没民居,流离,饥殍,请赈不及,开禧首先捐舍,设法收恤,全活以数万计。遂力任堤防,永御水患。粤人德之,建祠以祀。大吏嘉其称职,奏署本省运司,为数月,积弊尽除,商贾利之。擢山东都转盐运使之官,道卒。著有《知守斋诗文集》行于世。

郑元镈、郑开禧父子是郑子瑜先祖中较早见于文字记录的。元镈以其古德幽光,又以孝行被载入《漳州府志》,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饱受儒学熏陶,又以布衣终其身的楷模人物。其举止言行浸润了中国传统美德。而诗人郑开禧则是在其父精心培养下步入仕途的一员。他除了保持家族中“内圣”的一面,又在“外王”上有所建树。他参与救灾、率先捐金、革除税弊,倡导商贾以利民生,获得广东民众的赞赏,并“建祠以祀”。这在封建社会中对一员地方官吏来说是一种至尊的荣誉。尤其是他在任职期间,能明是非,为蒙受枉屈的“洋贩”平反冤狱。这反映了一种处于朦胧状态的开放意识。他是封建社会晚期忠于职守,恪守儒规,身处东南沿海地带这一特殊区域中十分难能可贵的清官。除此而外,郑开禧又是闽南颇有名气的诗人。据《清史稿艺文志及辅编》载,[8]郑开禧曾著有《知守斋诗初集》六卷、《知守斋诗二集》四卷、《知守斋诗别集》一卷等著作,又编有《虚受斋汇刻诗钞》二十二卷。可见,郑开禧不仅仅以精于吏治为史所载,而其诗鸣于世也为人所称道。漳州郑氏另一先人郑亦邹(?—1709年),字居仲,号白麓,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人,四十三年曾撰《黄道周传记》(片段存《黄漳浦集》卷首),四十五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假归。四十六年被福建巡抚张伯行聘为鳌峰书院学正,与山长蔡璧子世远结为忘年之交,后由张伯行荐入纂修馆,未赴而卒。郑亦邹博学有才名,藏书之富,“几甲郡中”,曾倡建南屏文社,一时云集三百人。其弟子陈先登、郭成郭、郑溥等皆为清初闽中著名学人。郑亦邹著述十余种,仅存《遂志录》,传见于陈寿祺《东越儒林后传》及陈衍《福建通志》。郑氏与洪思有所交游,而洪思曾问业于黄道周,所以郑氏也饱受黄道周学术熏陶。洪思(1633—1704年),另名浩士、阿士、石秋、私谥文晦,为郑亦邹龙溪同乡。其父京榜曾执业于黄道周,参与编校黄氏《榕垓问世》,后又加盟黄氏的抗清义旅,黄氏就义后,返乡隐居,与其子共同搜集整理黄道周遗文。其子洪思十一岁也随父问道于黄氏,曾出席黄道周主持的邱山讲问大会。黄氏亲为之授以《孝经》。后编成《黄子文集》八八卷,《石斋二十书》一九六卷。他去世后,郑亦邹曾撰《洪石秋子传》。郑亦邹所撰著述十余种,仅存康熙四十一年所撰《明季遂志录》以及《黄石斋先生集》五十卷(今佚),据清人陈寿祺比勘,该集比洪思所编《黄子录》多一百二十七篇。该集订正了洪思《黄子年谱》、庄起俦《漳甫黄先生年谱》的疏误,使黄道周年谱体例更趋完整。郑子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日本讲学时,曾为史家叶国庆、谢国桢寻觅到流失在日本内阁图书馆的《遂志录》。

同类推荐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名流

    毛泽东是伟人,是政治家,也是读书人。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他在书海中畅游,汲取前人的智慧,形成自己的识见和思想,凸现出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他有繁忙的党务、政务,读书不可能没有选择,不可能没有倾向。作为读书人的毛泽东,他又确有读书人的本色和癖好,表现出与一般政治家的不同。
  • 中国历代贤能录

    中国历代贤能录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智慧,我编著了这本《中国历代贤能罗》,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不过,在开卷之前笔者要重申两点: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然而,也要看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本书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信息来还原一位功过参半、充满矛盾的李鸿章。他是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功臣,也是对战俘施以残忍极刑的凶手;一方面,他是思想开明的洋务运动领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推崇西医,另一方面,他又至死忠守于中国的封建君臣等级制度;他手腕强硬,处事狠绝,但在手下将才阵亡时,却不禁扼腕叹息、悲恸不已……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热门推荐
  • 许我来生1

    许我来生1

    是前生的约定让我穿过千年在这未知的世界里,因为有你,我不再沉默。今世的隋天意,其爱人韩漠肝癌,新婚三日逝世,临死前二人相许来世。墓碑前天意亲眼望见韩漠的遗照流出眼泪,突然风起云涌,坟墓大开,一股强烈的力量将她吸进去...意外穿越至王府变成小姐,却不知自己是谁。她成功的卷起了王府风暴!偶遇的陈轩炎,冤家路窄,竟是当朝太子,而面对二皇子陈莫寒,居然怦然心动的似曾相识。天下之争,一怒为红颜!自古多少情痴,魂牵梦绕……本文交流①群85417225
  • 流浪的妖孽

    流浪的妖孽

    他是一条白蛇妖。他是孙悟空的徒弟。他是仙剑门的掌门大弟子。他是仙佛之争的棋子。他努力的修炼,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资格站在高处说:”不管你是西方佛教还是东方仙族,想把我当成棋子,先问问我手中的剑。“”你们想问为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天意如此。“
  • 爆宠辣妃:至尊地主婆

    爆宠辣妃:至尊地主婆

    玉苏想:一大家子的黄毛丫头无男丁,爷爷奶奶掌大权又不喜她们五姐妹,她想可不可以把家给分了。玉苏想:有这好厨艺好医术,怎么也不能饿着自己吧,只是当朝王爷要自己为贴身厨娘,要自己给他调养中风后遗症的身子,可最后居然要让自己当他的王妃,看着那露出腹黑本貌的男人,还要自己履行夫妻义务男人,她想世上有没有后悔药吃。玉苏想:她有高贵的身份跟富裕的身家,极品亲戚找上门,她悠闲的喝着杯中茶。她想可不可以关门放狗。他以为她只是一只温柔的小猫咪,看着渐渐露出锋利爪子的狐狸,他想他可不可以退货,只是某只小狐狸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挥舞了手中的一枚绣花针笑道“晚了。”
  • 血舞倾国

    血舞倾国

    她第一次见到衣若尘时,那是她到了伊人坊的第二个冬天,她重逢焱逆,是她五年之后在伊人坊嫁衣挂牌之日,但是她却忘记了那个有着世上罕见血眸的男子,深宫之中,步履维艰,那埋藏在心底的感情,和那已不明朗的友情,孰轻孰重,又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奴为奴,便是最低贱的奴。那华丽丽的背后,是徒生怨恨的心,支离破碎的梦。
  • 神王的腹黑丫头

    神王的腹黑丫头

    她一朝穿越,原以为她熟读中华上下三千年历史,为穿越做足了准备,谁知……纳尼,这小小的蛇尾是什么意思?这只会说话的蛇王竟然自称为神??OHMYGOD!她是穿错了时代?那她还怎么大展伸手改变历史呢?
  • 炮灰驸马欢乐多

    炮灰驸马欢乐多

    天上天下最拽少爷,身份优越至极的纨绔仙二代,可惜干的都是神马?不学无术,浪荡不羁,逼死大龄公主,气疯天尊~谁能将其收服?——看腐萌少女如何御刁神!
  • 芯片之谜

    芯片之谜

    主人公云飞从一神秘研究所逃出后,由于飞行器失事而摔落在三芯谷。云飞被另一位主人公云洁救活,然而因脑部受伤而失去了记忆。之后,两人遇到一系列奇怪的案件。原来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由一块芯片所引起。这块强大的芯片含有五位科学家的知识和记忆,并且可以控制一个所向无敌的标本人军队。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极具神秘的人物在背后操纵和导演。当事情真相大白之后,主人公云飞和云洁无不感到震惊-------
  • 破宵

    破宵

    上古时期,异族入侵,天地浩劫,一片混沌,万物俱灭。随后衍生无数种道,其最为强大的剑道,并造就了无数剑道强者。当朝少年经脉桎梏,不能修炼,却不忘初衷,因祸得福参悟最强的剑道。多年后,异族入侵,上古天地浩劫再次重演,整个世界满目疮痍。寒芒闪现,少年手持长剑,破天道,斩异族,剑动九霄,至此成为一段旷世传奇!
  • 有你们的日子春风十里

    有你们的日子春风十里

    青涩的初恋能否白头偕老欢歌笑语的同伴能否永远陪伴......
  • 特战天下

    特战天下

    最为年轻的软件专家突然被人劫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海燕突击队也参与了此次营救行动,然而从未吃过败仗的海燕突击队差点全军覆没。作为最不被人看好的年轻人林瑞雪临危受命,空降到海燕突击队担任队长。为雪耻辱,林瑞雪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面对国外特工之花的诱惑,他该何去何从,警花、校花等无数的花纷纷而来,他又该做何种选择呢?(本书已经构思两年,精彩绝伦,敬请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