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1600000002

第2章 精巧机变 (1)

连环式争斗中屡战不殆

张居正历经大明帝国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嘉靖朝,张居正基本上是边缘徘徊状态;进入隆庆新朝,一年余连升七级,由一个司局级干部入阁拜相。六年间,先后入阁的“九相”展开了交叉连环式的权力争斗,张居正隐身幕后,充当导演,把上司和朋友当枪使,两利俱存,独持其柄。纵横捭阖的张居正,玩弄权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居然能够做到“怒甲则使乙制甲,怒乙则使甲制乙;欲其斗则嗾之使斗,欲其息则愚之使息”!此等本事,不能不令人骇然称奇!

官运亨通的奥秘

张居正仕途顺遂,官运亨通,在当时的官场,像他这样如此顺遂、成功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张居正是成功者!

人治官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能够一路顺遂,爬上高位,必然有他的诀窍。现在,我要说说张居正这个人是怎样爬上权力高位的。

必需说清楚,张居正的出身是卑微的。换句话说,张居正没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可言。考其三代,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有地位的人。如果说有什么身份的话,他祖父的身份是“保安”,父亲的身份是“学生”。

可能需要点解释。“保安”身份其实不难理解。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搞分封,把子孙分封各地,正面说是享受荣华富贵,反面说是形同禁锢。其中,有一个子孙被封辽王,在张居正出生的年代,辽王的封地就在张居正的家乡荆州。张居正的祖父,是辽王府的护卫卒,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保安”啦。

那么“学生”身份是怎么回事呢?这和科举制度有关。明代,进学校是科举的必由之路。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而取得生员资格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统称童试,被录取的就进入府学或者县学学习,通称生员、童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秀才。在学校学习的生员,用现在的称呼,不就是学生吗?

张居正的父亲不甘心做“保安”,更不想当老农民,就想考取个功名,混个官做做。运气不好还是脑子太笨说不清楚,反正他考了二十多年,也只是考中了生员。说他是学生身份,他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你要说他是农民身份,那他肯定不干!因为生员也算是功名的起点了,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所以,说张居正的父亲身份是“学生”,实事求是,绝对真实准确。

可以说,在张居正的仕途上,家庭除了给他添了不少麻烦外,实在没有任何帮助。

排除了这个背景,总体上说,张居正走的是自我奋斗的路子。具体说,张居正之所以能够爬上权力的巅峰,一靠的是制度,二靠的是聪明,三靠的是人脉,四靠的是高超的权术。

我得声明,这四个因素,不是按照重要性排序的。或许,在一定情况下,高超的权术,就是主导性的决定性因素。

先说制度。

前面说过,张居正出身卑微,但是,幸亏他生活的时代恰好是科举最盛的时代,学而优则仕。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那个时候寒门子弟要做官,非经过考试不可。既不能花钱买文凭,考试也很难作弊。作弊倒是有过,恰恰是张居正当国的时候,他为了保证其子能够及第,花钱要未来的作家汤显祖帮忙,汤显祖拒绝了。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对张居正的声望损伤很大。这是后话。不过足以说明当时取得做官资格,是相对公平的,要靠自己的本事,歪门邪道基本上是走不通的。

张居正的运气不错。二十二岁就考上进士,而且排名靠前,二甲第九名。

科举考试,排名和年龄都很重要。当时的制度,基本上是按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

首先,取得做官资格,取决于成绩。科举考试的起点是秀才;考取秀才再参加全省范围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再通过全国的考试,最后考中的就是进士。这些考试,都是唯成绩论的。考中进士以后,按照成绩排序,分三甲。一甲三名,即我们平时说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其余者统称为三甲,约200人左右。

其次,分配工作也取决于成绩。换言之,进士的分配,是根据他们的排名进行的。每次新科进士出炉后,要分配工作,叫“大选”。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的进士各分配什么工作,差不多已是惯例,做手脚的余地不大。排名靠前的,你想给他安排差的工作,很难办;排名靠后的,老爹是高官,就想超过前面的,也很不容易。

不过,张居正没有直接参加分配,而是进一步深造了。

按照制度,进士出炉后,还可以参加甄拔庶吉士的考试,年轻而且名次靠前的,有优势。张居正因此而进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翰林院是研究机构,在里面工作的人被称为“史官”。如果张居正直接参加分配,那么在中央,可以到监察机关当“言官”,也可以到哪个部去当主事(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处长),到地方可以当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兼检察长兼法院院长。

有人或许会说,你是不是搞错了?在中央当处级干部,到地方当地市级干部,不对等吧?的确不对等。但是,当时就是这么个制度。而且我还要告诉诸位,谁被分到地方当知府,还满肚子不高兴呢!按照“大选”的惯例,二甲里选出若干人,排名最后的只能当知府,不能留首都。

张居正就不关心这些了。他直接到翰林院继续深造。深造完后,也不愁分配工作的事情了,因为制度上早就安排好了,庶吉士毕业后,基本上留在翰林院做编修或者检讨。

乍看起来,翰林院似乎不是什么好单位,要现在的人去选择,恐怕自愿去的不多,哪如到地市当个“一把手”过瘾啊!但是,明朝有一个政治惯例,具有宪法的功能,任何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也不敢公然违反的。就像现在英国的不成文宪法一样。

什么惯例呢?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就是说,只能是进士(年轻、名次靠前的)才可以进入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人才可以进入内阁。换言之,没有进过翰林院的,将来是没有希望入阁拜相的。而且进入翰林院,是每次科举考试进士录取以后,再从进士里考选,大体上不超过二十人。已经参加工作,组织上觉得这个干部有培养前途,再去翰林院进修拿文凭行不行?不行!没有这样的制度,也没有这样的例子。谁这么干,就相当于违宪,想都不敢想!

那么,内阁是个什么机构呢?有人说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似乎不那么准确。这么说吧,如果有人想像为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我看是抓住了制度的精髓。

所以,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这一步很关键啊!

毫无疑问,庶吉士,那绝对算得上尖子中的尖子、精英中的精英了。而张居正获得这个机会,没有别的因素,只有一条:考试成绩。不过,庶吉士不是官,还算是“学生”,经过三个年头的继续深造,庶吉士毕业(当时叫散馆)后,张居正就留在翰林院做编修,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编修属于七品史官。但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以“储相”看待。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后备干部,而且是宰相的后备人选!

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张居正的起步,靠的首先是国家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这样相对公平的制度安排,估计张居正要爬上那么高的位置,是不太可能的。

再说张居正的聪明。

这个不难理解。靠老子,不行;花钱,不行;作弊,很难;那就只能由考试成绩说话!

而要出成绩,勤奋固然重要,但是聪明还是关键因素。制度是公平的,考上考不上,只能靠自己了。全国上下,苦读书者大有人在啊!现在的高考被说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要和科举考试比起来,那才真是小巫见大巫呢!科举考试三年一度,进士录取在三百人左右。竞争何等激烈!

张居正的老子,后来给张居正惹了不少麻烦的张文明张老爷子,就考了二十多年,连个举人也没有考上,直到自己的儿子在北京做了官,还考了几次,才不得不放弃了。估计张老爷子没事的时候也会寻思:亲爹和儿子,血缘如此近,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据德国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学问家研究,说科举考试,主要考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管怎么说,笨头笨脑的人恐怕很难挤过独木桥。

张居正是个聪明人,脑子很好使。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荆州知府搞了一个征文活动——意思就这个意思,当然当时不这么叫,作品还汇集出版了。其中就有张居正提交的一首小诗。这些征文后来被当时湖广省的“一把手”顾巡抚看到了,很欣赏,就对张居正格外关爱起来。以后张居正能够在北京取得一些人脉,起点应该与此人有关。

该说说张居正的人脉了。

本来,张居正出身卑微,是没有什么人脉可言的。

难道他花钱走了关系?错!不仅他没有花钱,人家当大官的,还给他钱花!

这个和当时的风气有关系。当时官场上读书人掌权,爱才是风尚,是美德,不管怎么说,哪怕是为了博取好名声,对有才华的后生都是看重的。

湖广省的最高长官顾巡抚,是当时有名的文坛领袖人物,曾经在中央做过大官,后来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地方做官。这个人尤其爱才,发现了“荆州张秀才”,很器重他,不仅到张居正家里看望,给他银子资助,还有意识栽培他。这个人和在北京主政的严嵩等人都非常熟悉,张居正只身到京,他很可能写信推荐(当时叫荐扬)过的。以顾巡抚对张居正的期许——说他将来必为国相,他不会不帮张居正沟通北京的关系。

有理由相信,张居正最重要的人脉,他官场上的导师、保护人——徐阶,可能就收到过湖广顾巡抚给他的荐扬信。徐阶的政敌严嵩一直对张居正也不错,可能与顾巡抚的荐扬多少也有些关系——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主要因素。

张居正因为有了国家给他提供的制度平台,有了他的聪明,有了这样的风气,结果他还没有进入官场,就获得了些人脉资源。

更重要的是,张居正进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后,有一个人是教授庶吉士的,他成为了张居正名副其实的老师。那个时代,同乡、同学(当时称同年,即一同中举人或者进士)、师生,都是相当管用的关系,而师生关系,算得上是最铁的关系了。张居正就遇到了一位不凡的老师。当然,不是张居正一个人的老师。这个人就是徐阶。

说到张居正的人脉,徐阶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了。

徐阶是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所信任的高级领导干部,教授张居正这批庶吉士的时候,他是管文教的礼部侍郎(副部长),不久升转管干部的吏部侍郎,以后又做礼部尚书(部长)、内阁大臣,直到做了内阁首相(当时称首辅、元辅、首相,皇帝之下的最高执政者,当时也称为执政、当国)。

按照现在的地域划分,徐阶是上海人,这个人外表温和、敦厚,实际上很会算计,很有手腕儿。不过总体上说,徐阶在官场还算是一个正人君子。

徐阶像那个时候不少高官大僚一样,也很爱才。他的弟弟和张居正同时中了进士,可是这个人默默无闻,似乎没有受到过乃兄的关照。而张居正没有向徐阶送钱,也没有低三下四当他的“马仔儿”,甚至还对徐阶产生过误解、指责,可是徐阶就是始终如一地栽培张居正、保护张居正、提携张居正。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张居正每一次的升迁,都是徐阶精心设计的,前一个台阶为后一个台阶铺垫;四十岁出头的张居正,就被徐阶提拔到内阁,实现了入阁拜相的梦想。如果没有徐阶的栽培、提携、保护,有没有叱咤风云的张居正,是值得怀疑的。

不过,应该说,到此为止,张居正的升迁,靠的不是歪门邪道。问题是,制度平台、个人的聪明才智,乃至人脉,并不是张居正独自具备。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当国柄政,自有他的过人之处。这就不能不说,是张居正高超的权术,发挥了关键而又独特的作用。

这,才是真正的奥秘所在。而这个话题是贯穿全书的,这里就不好具体描述了。相信诸位看完全书,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人治官场不能明争必然暗斗

张居正中进士、点翰林,进而任低、中级官员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被海瑞所痛骂过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这个人不能说昏庸,但是相当有个性,行为举止差不多可以算得上荒诞。他长期住在宫禁之外修身养性,不上朝,不主持会议,基本上不履行作为国家元首所应当履行的礼仪职责。但是,他对国政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牢牢控制着国家权力,只是方式跟别人有所不同,主要靠听取个别人汇报做决策。

同类推荐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史玉柱传奇

    史玉柱传奇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应该说,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著名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 原来慈禧

    原来慈禧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受宠贵人到独揽大权的皇太后,可谓至尊红颜。她的一生充满痛苦,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历经人生低谷。慈禧,一个没落王朝的主政者,她的形象被谎言,传说所遮盖,历史渐渐模糊。何为真?何为假?真实的慈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对慈禧的身世谜团、宫中遭遇,政治生涯以及个人生活起居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披露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并提出言之有据的独到观点;同治死于天花、梅毒并发症;戊戌变法中慈禧并非完全反对变法;修建颐和园动用的海军资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等等。作者还以一种文学化的细腻笔触勾勒了慈禧感性的一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化的慈禧。
  •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

    本书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生活以及她的工作。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第一位母女皆获得诺贝尔奖的母亲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毛泽东瞩目的现代俊杰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热门推荐
  • 唤魔之王

    唤魔之王

    黄泉铺路,彼岸花开,一入苦海,永世不回。愿黄泉英魂,助我成王。
  • 重生之雄起

    重生之雄起

    重生优势加外星科技加超级智商再加武力超群等于极度妖孽。不雄起就没有天理了!!毕业后失败的林飞竟然被一场流星雨给砸中了,醒来时发现,居然重生回到了高中时代,而且凭空多出了一件带着外星智能的项链。逍遥人生从此开始...
  • 王爷王妃对对碰

    王爷王妃对对碰

    有这样一位王爷,他文采风流,艺术造诣在汴京城首屈一指。可是他吝啬出格,胆小至极。王府里攒着几十万两的白银,他带领全府上下天天喝稀粥,时常找理由扣丫环小厮的工钱,有时候假扮乞丐到大街上去要钱,甚至经常做出些另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那么这样的一位王爷,这样一位马不敢骑,刀不敢握的文弱王爷,当有一日一旦上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战场,阴差阳错地,他能带领大宋军队凯旋归来吗。而面对父皇做主给他娶回的王妃呢,——面对这个只知道杀猪卖肉,斗大字不识几个,有时柔情万丈,有时又像霹雳金刚,让他一见了就肝颤的村姑,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两个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人对对碰,能够彼此融合,不离不弃,相守一生,能够演绎滚滚红尘里最有缘分的事吗?
  • 遇见,我的学生时代

    遇见,我的学生时代

    一个拥有散打和篮球双料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学生徐浩扬的学生时代。
  • 亿万世界降临

    亿万世界降临

    那天,一个自称奥尔特星云平行位面的外星人出现在了地球,正当科学家们预言人类科技文明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时,接踵而至的却是无数外星文明的攻击。一切都那么突然,不给人类任何反应的时间。而对于连太空都无法自由出入的地球人来说,承受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 鹿晗之爱的轮回

    鹿晗之爱的轮回

    轮回后,鹿晗成了我的竹马?成了就成了嘛,但谁能告诉我这么腹黑的东西是我追了那么久的偶像?鹿晗:“凝儿,爷觉得有个名字特别是适合你。”我:“什么?”鹿晗:“姓吴名节操!啧啧,多适合你啊。。”我:“。。。”——KO——
  • 图书馆占座大乱斗

    图书馆占座大乱斗

    澄空中学,C市最富争议的高中。传言说这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力倾向,据说每周几乎都能看到有学生从图书馆不同的楼层飞出窗外。图书馆占座大乱斗——围绕着图书馆顶层年仅十个名额的“达成者”而展开的争夺战。以守住自己的位置为前提,向更高的楼层进发。三楼、四楼、五楼,楼层越高,学生的战斗力就越强。然而在这恐惧与刺激的缝隙间,有一群人就是竞争生存在这种夹缝里。赌上自己的生命、热血、和尊严,他们在名为“图书馆”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场炽热的、超乎想象且惨烈异常的图书馆占座大乱斗!主角叶天明就是被卷入乱斗气氛中的少年,然而随着战斗的逐渐深入,一些潜伏在暗处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集热血、悬疑、搞笑与永恒主题——爱于一体的轻小说《图书馆、占座、大乱斗》,倾力开幕!
  • 殿上欢:王妃不好惹

    殿上欢:王妃不好惹

    两度拒绝侍寝,却被司徒墨撞见她与别人亲热。一夜荒唐,强迫承欢,他残酷地对她说,柳梅殊,你只配做本王的禁脔,日夜承受你讨厌的侍寝。当她珠胎暗结,他强迫她喝下堕胎药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守住麦田

    守住麦田

    讲述了一个回族男孩的青春故事!他们在那个时代大学爱情故事!
  • 图引

    图引

    曾几何时,任你风姿卓越,功高盖古,终化历史,掩埋黄土之下...想当年,任你举世无敌,魔动天下,免不了化为尘埃,纷纷扬扬,终归落定...可惜了,绝世容颜,红粉亦变骷髅,一朵朵残缺的花,亦有凋零日...数万载的等待,仰望,只为了问一声---为什么...本不欲与天比高,亦不欲与海比深,只盼浮华尘世默默走一遭,可惜了命运的安排,轮回的选择,一切早已注定,又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