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200000014

第14章 尽人事,听天命

◎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有“良心”,能“反身而诚”,这很好,但不一定就能做成事情,因为它们还只是内在的、你的、主观的。可还有许多外在的、非你的、客观的因素,那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儒家看来,以上诸多的外在客观因素中,“天”和“命”无疑是最重要的。

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但中国人信“命”。从古到今,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从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到目不识丁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信“命”者比比皆是。因此,诸如好命、坏命、长命、短命、富贵命、贫贱命、皇帝命、乞丐命、命该如此、命中注定、命里带来、命途多舛、命宫摩羯、听天由命……这类话语,对中国人说来稀松平常。而“算命”在旧时也算个合法的行当,不少人(尤以瞽者居多)还赖此谋生。

“命”由“天”赋。“命”的观念是从周人“天命”思想中引出的。中国古代的“天”有两重含义,一指自然存在,即与地相对的天;一指有人格意志的最高主宰,它更重要。周人推翻殷人统治,认为这是“天”的眷顾,提出了“有命自天,命此之王”的说法,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天命论”。天命论认为:“天”命其“子”(这叫“授命”)在人间代行权力,让他护佑四方、替天行道。“天子”统治人间既是受“天”之命(这叫“受命”),因此他必须有德。“受命”的天子要革去前一个天子所受的命(这叫“革命”),因为那个“天子”表现不佳,祸国殃民,已不能替天行道了。“天命论”以后根深蒂固地保留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生活中。

“命”的观念虽从“天命”中引出,但两者有别。“天命”的落实处是政治的、道德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命”是通过帝王或圣贤的道德权威和杰出的施政能力来展现的,而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天命”又是可以受影响甚至改变的。“命”则不同,它是指决定人一生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寿夭等的一种机械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命”,它生而注定,并不因为人的主观努力、品德操行、贤愚如何就能改变的。所以,“命”是超政治伦理的、无法抗拒的异己力量。设定这种力量的当然是“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受命于天”。

对“天”和“命”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孟子认为,人首先应该“知命”;第二是应该“事天立命”。

孔子就讲“知命”,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孟子接过了这个话题。孔、孟讲“知命”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必须明白有许多事情不是光靠主观愿望就行的,更主要还得看“天意”和“命运”。如孔子以“天生德于予”自居,但游说诸侯,仆仆于列国而其道不行,无法扭转“礼崩乐坏”的时局,只能归因于“命”:“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在这一点上,孟子与孔子的差别也只在“几希”之间,他周游列国推行“仁政”的时间比孔子还长,但结果一样,最后离开齐国时孟子无奈地慨叹:“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其二,“知命”就是应该懂得爱惜生命,如孔子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孟子讲“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都是这个意思。后儒讲“珍生务义”,认为只有珍惜生命、保有生命,才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尽自己的义务,这都是从老祖宗那里承继来的思想。

“知命”并不是消极,更不等于可以无所作为。一个人发达与穷困与否虽然有“命”,但做人原则还是在我自己。所以,人还是应该依法度努力地去做事,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必太计较了,这就是“事天立命”。那如何做呢?按孟子的意思,一个人通过内省,穷尽自己的本心,就可以懂得人性;而懂得了人性,就是懂得了天命;存养自己的心性,就可以事奉上天;一个人无论能活多久,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天命”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长短难定,但不必怀疑。人只能尽力去做到“知天”、“事天”,即尽心、知性和存心、养性,这就是对“天”和“命”的基本态度。当然,再从“知命”的角度来说,当你发达之时,就尽量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当你困顿之时,没有能力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就更应该努力在自己身上用功,培养自己的德性。这就是“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的“知命”和“事天立命”思想,也可视为儒家关于“安身立命”的基本态度。这是一种非宗教的、达观的人生态度,长期以来对中国人影响很大。

原文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孟子·万章上》)今译

不是人力所能办到却办到了,那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招致却自然来了,那是命运。

原文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孟子·尽心上》)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孟子·尽心上》)

注释

岩墙:危墙。

今译

人无不受命运支配,顺应命运就是承受正常命运;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将要倾倒的墙下面。

原文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今译

一个有德之人是不埋怨上天,不责怪别人的。

原文

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尽心下》)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孟子·尽心下》)

注释

行法:依法度而行。

今译

君子依法度行事,(结果如何)就等待命运安排罢了。

原文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注释

事:奉。殀:短命。不贰:没有二心。

今译

能够尽人的本心,便能知晓人的本性。知晓人的本性,便能知晓上天。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事奉上天的方法。短命、长寿都不三心二意,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的安排,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原文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注释

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得己:自得。见:通现。

今译

尊崇德、乐于义,就可以悠闲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丢失义,得志时不偏离道。穷困时不丢失义,所以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偏离道,所以百姓不会感到失望。古代的人,得志,便把惠泽施于百姓;不得志,自修德性以表现于世。穷困就做好自身的修养,得志便把善普施于天下。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暖何迟【完】

    暖何迟【完】

    http://novel.hongxiu.com/a/383111/新文《带我走,去一光年以外》,喜欢阿凉文字的亲请挪步支持,鞠躬感谢!——————————————宋词总在重复同一场梦境,梦见自己杀了人,尔后跳出一个清俊少年,带她狂奔逃亡,天涯海角。结婚前,梦中人突然真实站在了面前,一模一样的眉眼。灯火阑珊,她一眼认出他,他报以动情一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愿就此沉沦,却发现日夜相陪的他本该在数年前死去…亲爱的,你究竟是不是与我天人永隔却又魂兮归来的小爱人?如果时光倒退,如果后来改写,曾经的肆意浓烈,如今的素淡绵远,都是你的温柔,我的蛊毒。原来,爱是一杯毒酒潋滟,若你亲手调制,我愿含笑饮尽,甘之如饴。长风浩荡烟俱净,人生或长或短,逃不过,参不透,浮世欢爱。-----------------------他说:我不是第三者,也是第三者。上帝,请赐我启示,怎样才能泅渡这段情缘?他说:我曾许你一生欢乐,知道么,它是我不羁青春里最美的印记。他说:无尽光阴与岁月,都不曾冲淡看你第一眼,只是,费劲心机,终难成圆。她说:这是你给我的后来与温暖么?若是,缘何那么迟,那么殇,那么纠结?-----------------------其实,这一生,我们都爱过,真正的爱过。=====================PS:衷心感谢所有支持过某凉的亲O(∩_∩)O~
  • 风沙吹过胡杨林

    风沙吹过胡杨林

    跨世纪的长篇;两代人的悲欢;跌宕起伏的情节;美丽爱情的颂歌。
  • 皇妃闹龙榻

    皇妃闹龙榻

    “想要吗?”慕容泓邪邪一笑,撩起白苏耳鬓一缕青丝。“要!”白苏看着眼前妖孽的男子,没出息地咽了口口水。“那…朕就勉为其难从了爱妃吧。”……第二日慕容泓旷了早朝,睡到日上三竿,他懒懒斜倚在床榻上,嘴角一勾,“爱妃,朕昨晚表现如何?”白苏甩了甩如墨青丝,灿烂一笑:“逊毙了!”某男震怒,“咱们再来大战三百回合!”……21世纪香水巨头御用调香师白苏,一朝穿越。当丫鬟,她闯了相府;当皇妃,她闹了皇宫;还能当杀手,她戏江南、游蓬莱。她卖萌、偷心、武侠、宫斗,玩转南国、北国,最后抱得美男归。
  • 快穿女配放开男主让我来

    快穿女配放开男主让我来

    紫凝羽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每当人们提起她眼里都是羡慕妒忌恨的。可在她的订婚礼上她最爱的未婚夫和她的“好妹妹”杀了最疼爱她的父母,她被女配系统救了,从此紫凝羽走上了复仇之路!欢迎入坑
  • 代号空变

    代号空变

    “今日,我愿以我心为证,如有一天我背弃承诺,请你摔碎它,就让我做一具没有心的行尸走肉”“我欠他的不是别的,是那青春的记忆,我已经伤害过他一次,今日,我不允许任何人再伤害他,包括您,我的父亲”“我的心,现在已经不能用疼来形容,你上辈子欠我的情意,这辈子又欠我了承诺,我想问你,你什么时候才能还我,你记住,女人不能伤两次,你一定会后悔的”一世的义,一世的情,而在真相大白后,他依然没有选择幽兰,情义恩断,请记住,女人不应该伤她两次...............
  • 冷血公主大复仇

    冷血公主大复仇

    七岁那年母亲意外出事,爷爷忽然病逝,父亲无情的抛弃她,她在那场大雨中倒下,神秘男子将她收养,待她归来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辱的伊乐檬,重返校园开展一场盛大的复仇...
  • 三国战歌

    三国战歌

    金戈残阳殷如血,暗夜锁龙不归雄。惊涛拍岸碧狂澜,是非成败转头空。一条血腥不归路,一代枭雄成长历程。
  •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脂自我康复全书

    血液和脂肪都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特别是血液还担负着将营养输往全身数十万亿细胞的重任。想要维持血液洁净,就必须协调它与脂肪的平衡。然而众多事实告诉我们,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当二者的关系彻底被打乱后就会产生高血脂。这就需要人们重新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还血液一个“清白”。
  • 赤练金乌之凤凰涅槃

    赤练金乌之凤凰涅槃

    上古时期魔尊帝焱出世,率领妖祸乱苍生,神人魔三界大乱,众天神死伤无数惹的天帝大怒。战神夫妇请命征战最后妖魔受罚二人一死一伤,奈何凤神怀有身孕不幸陨落,千钧一发之际诞下麟儿被小妖收留。千年后,魔尊再次崛起却不想这透骨冰山遇到了那耀眼的温暖舍不得放开。
  • 凰代凤嫁:替身哑妃乱君心

    凰代凤嫁:替身哑妃乱君心

    红衣踏地凰代凤嫁,她是荣宠帝都的武王妃;粗布裹身几遭厌弃,她也不过是府宅深处落魄的小奴。那男人犹如天神般降临她的生活,残暴戏谑是他,无奈凄楚是他,错娶她的是他,以不贞之名扫她下堂的仍旧是他!命运与这女人开足了玩笑,逃离了一场噩梦,却又跌入更加阴冷的深渊。当恬淡的笑容凝结成她默然的面具,那男人何时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