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200000017

第17章 推己及人的爱

◎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儒家认为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基础、起点。孔子学生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说“事亲,事之本”,这个“本”,不仅是根本,更是出发点。因为人会长大、要进入社会,于是逐渐地又会生出君臣(上下级)、夫妇、长幼、朋友及更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事、同学、老乡……乃至中国人、外国人等等)。

处理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关系的原则,孟子已经告诉我们,即有义、有别、有叙、有信。那又如何来处理与“五伦”之外其他人的关系呢?按儒家的说法,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就是把“孝悌”这种爱人精神向外“推”——推己及人。

所谓“推”,用孔子的话说叫做“能近取譬”,意为能够就近拿自己与别人作比方,再通俗点讲就是将心比心,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把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又称之为“恕”,它与“孝”、“忠”一样属于“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

到孟子那里,说得更明白、也更远:“仁之实,事亲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的实质就是事奉父母双亲;从爱戴自己长辈的体会中推广出也应该爱戴别人的长辈,从呵护自己孩子的体会中推广出也应该呵护别人的孩子;从爱自己的双亲中推广出爱所有的人,从爱所有的人中推广出爱自然界的万物。孟子把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又称之为“推恩”。

孔子、孟子的以上思想,所反映的还是儒家“仁者爱人”这个基本主题。只是就“爱人”的程度而言是有差别的,其实质是一种由近及远、爱有差等的爱,而这种差等之爱的基础就是所谓的“人之常情”。

儒家这一思想与墨家的“爱人”思想有明显的不同。当时,墨家与儒家齐名,同称“显学”。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即强调“爱无差等”,不能分什么亲疏远近。具体点说那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按墨子的观点,人们只有“兼相爱”,才能“交相利”。

对墨家的“兼爱”之说,孟子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在他看来,墨家所讲的“兼爱”问题很大。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它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之别,将人父等同于己父,那也就等于没有己父——孟子名之曰“无父”。而“无父”不啻不合人之常情,上纲上线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也就等于是“禽兽”,因而必须“距之”(批判之)。孟子这是在骂人,还骂得很凶,似乎有失谦谦君子的风度和雅量。但在战国“百家争鸣”的那个年代里,思想交锋此起彼伏、尖锐异常,大概除了淡泊自守的道家者流之外,诸子中鲜有不骂人的。儒家中不仅孟子,包括后来的荀子,骂人都是够厉害、够水准的。

如果就思想本身而言,儒家的“爱有差等”和墨家的“爱无差等”都有其言之成理的、可取的一面。但就影响而言,由于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的一般特征,所以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原文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今译

君子对万物,爱惜而不待以仁德;对百姓,待以仁德而不亲爱。君子亲爱其双亲,推而以仁德待百姓;以仁德待百姓,推而爱惜万物。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诗》:《诗经·大雅·思齐》。刑:通型,示范。寡妻:嫡妻。

今译

尊敬自家的长辈,进而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小辈,进而也爱抚人家的小辈。那么,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转动一件小东西那样容易了。《诗经·大雅·思齐》里说:“先教育自己的妻子,再教育自己的兄弟,然后推行到自己的封邑和国家。”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好心推广运用到别人的身上而已。所以,能推广恩惠,就能保有天下;不能推广恩惠,连自己的妻儿也保不了。古代的圣贤明君所以能远胜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么,只不过善于推己及人罢了。

同类推荐
  • 大学论·行为规范论

    大学论·行为规范论

    生命是人真实存在的标志,而生命的展开即是人生的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期间经历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不要试图改变这个过程,而要服从这个规生律,完整、系统地体味人生,以坚定的生活信念和顽强的人生态度迎接每一个阶段的人生。人的生命之美,美在人的生命的全过程,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视人间的美丽;热爱生命,就是热爱人生的要义。
  •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

    论语(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人类对其环境所做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做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热门推荐
  • 修真极品狂少

    修真极品狂少

    ....(PS:新人新书,各位如果喜欢的话,给个票哦)
  • 龙主回归

    龙主回归

    他是大名鼎鼎的五大兵王之首―龙主!他自已创造了一个叫龙魂的恐怖组织!如今他又回到了他的故乡静海市他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
  • 废材七小姐:俏皮小妖妃

    废材七小姐:俏皮小妖妃

    “你放开我!”某女对着抱着她腰的某某腹黑男说道。“不放!谁能保证在我放开你后你不会突然逃跑呢?”某某腹黑男答道。“说得好像我经常着样似的……唔…”话还没有说完某某腹黑男将某女给狠狠地吻住了。吻完后男人回答道:“难道不是吗?”。“………”某女无语了。
  • 溺宠萌妃:废柴大小姐

    溺宠萌妃:废柴大小姐

    她,特种兵7部天才军医,人见人怕,鬼见鬼嫌的女汉子,却因为研究室一个小小爆炸,穿越成了异世大陆有爹不如没爹的可怜嫡女。从此,医毒双绝,神兽追随,名震整个大陆!天赋废柴?穴道解开的那一刻,就注定要亮瞎一群狗眼!被弃退婚?她叶晓玥前世今生,都只有她抛弃别人的份!但是那个什么皇子,你不要刚一见面就这么深情款款的看着我好么!相貌妖孽身份尊贵天赋超绝演技居然还这么逼真,这实在是不科学!
  • 天魔神帝

    天魔神帝

    逆天改命的少年,从边荒小镇走出,在血雨腥风的路上修魔典,练神诀,踩天才,偷天道,高歌猛进,无敌风采,机缘不断,最终成长为气吞山河,撼落九天星辰的至强存在。问无限星空,我主浮沉!本书群号:255099639ps:本人老写手,自认文笔够硬,对整体布局、情节推进有独到之处,请大家到碗里来!
  • 无上创世者

    无上创世者

    少年刘吾尊偶然间捡到了一件猪型吊坠,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而自己作为一枚棋子则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时空之中,和吊坠里存在的异兽之魂达成协议,获得了通天教主的真灵传承,少年郎要崛起了。为了回家,刘吾尊拼尽一切,甚至穿越到了洪荒世界,最终成为无上打破了这场跨越三界的阴谋。
  • 拳击女皇:霸上暖爱煮夫

    拳击女皇:霸上暖爱煮夫

    为逃避相亲,她出国旅游,顺手救了一个漂亮女人,却没想到回国后相遇才知道,漂亮的她竟是个男人,好奇之下却不料自己竟悄悄地动了心,她是追呢?还是追呢?还是追呢?(本文纯属臆想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血与沙之歌

    血与沙之歌

    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了曾经被支配的恐怖和惨遭屠杀的屈辱......没有了生命,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活下去的权利,这样的死毫无意义,让我们严正以待,用这手中的剑刃刺破黑暗吧。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三国桃花源

    三国桃花源

    一梦千年,二十一世纪宅男一觉醒来,竟然发现穿越到陶渊明所记桃花源村一名垂髫童子身上,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且看主角如何带着一群与世隔绝,不闻世事的人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