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5200000023

第23章 大丈夫精神

◎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儒家强调做人要讲修养工夫。这工夫是分层次的,其境界也不尽相同,而做人的最高境界,可称之为理想人格。

从孔子开始,理想人格就成为儒家所始终追求的人生目的。儒家所讲的理想人格,就是强调一个人的自觉与超越。通俗点讲,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指作为知识阶层的“士”——应该提高精神境界,讲求修身养性,培养气节,锻炼意志,自我节制,重视品德操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执着地追求真、善、美;同时要发奋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救邦国于危难,拯生民于涂炭。也就是说,他应该(注意是“应该”而不是必然)具备天下为公、嫉恶好善、激浊扬清、悲天悯人、拯世济民、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等崇高品德。

孟子最佩服的是孔子的人格,他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注意一般的水流了;在圣人门下游学过的人就难以注意别的言论了。)为什么?我想主要是因为孔子首先确立起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孔子认定,一个读书明理之人,就应该追求理想的人格,这方面的论述在《论语》中太多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就是要继承孔子高标的理想人格,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有一系列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而“大丈夫”精神最为传神。

所谓“大丈夫”,并不仅仅就如有人所理解的那种身材伟岸、络腮胡子、胸口长着横七竖八胸毛、嗓门特大、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男子汉”;当然也不必排斥这些。更不是指那些有权有势、气使颐指的达官显贵。当与孟子同时、习纵横术的景春崇拜纵横家公孙衍、张仪,认为他们是“大丈夫”,因为他们一发怒诸侯们便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此说一出便遭到孟子的痛斥。在孟子看来,公孙衍、张仪之流,屈从贪得无厌的诸侯们,不讲原则,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唯利是图,这只能算是“妾妇之道”——小女人的把戏!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居仁由义”,站得直、行得正、坚定不移,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为正义的理想目标而不懈奋斗;真正的大丈夫,是自强不息、才能卓越的“豪杰之士”;真正的大丈夫,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与大“道”相始终;真正的大丈夫,富有“以斯道觉斯民”、“舍我其谁”的担戴精神。这种“大丈夫”精神的原动力源自何方?就源自于一个人的“浩然之气”。

应该说,孟子讲“大丈夫”精神时轻视妇女,实在没什么道理。但这是历史上儒家的传统,也不必过分责怪孟子,孔夫子不也说过,“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如若不论此点,那“大丈夫”精神还真的不错,它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代表了旧时代中国正直知识分子的最高人生理想,是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即使在今天,“大丈夫”精神还是值得充分肯定和提倡。

原文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孟子·尽心上》)

注释

兴:奋起。今译

要等待文王出现然后才奋起的,是普通百姓。至于杰出人士,即使没有文王也会奋起的。

原文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上》)

注释

殉:顺从。

今译

天下清明,以道与自身相从;天下黑暗,以自身与道相从。

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广居、正位、大道:喻仁、礼、义。

今译

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能实现志向时,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独自施行这个原则;富贵不能诱惑,贫贱不能动摇,威武不能屈服,这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原文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

今译

上天降生这些百姓,是要使先知的人帮助后知的人知道,使先觉的人帮助后觉的人觉悟。我,就是上天降生的百姓中先觉悟的人,我将以这个(尧舜之)道去帮助那些百姓觉悟。不是我去帮助他们觉悟,又是谁去呢?

同类推荐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热门推荐
  • 神像传说

    神像传说

    异生体突然来袭,整座城市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一个青年莫名奇妙地获得了远古神像的力量,平息了眼前的灾难,然而,等待着他的将会是和平,还是更大的阴谋?随着灾难背后的秘密逐一解开,一场对决也就此开始......
  • 为爱出发,你是我的男神

    为爱出发,你是我的男神

    陈婉雨的纠结恋爱,面对自己的青梅竹马和好闺蜜,与自己是欢喜冤家的他,奇怪的四角恋!凌若轩终将会成为好闺蜜林韵涵的过客,而陈婉雨的青梅竹马钟殇宇才是好闺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陈婉雨与淋韵涵展开的求爱大作战,将会发生一段段好玩,搞笑的事……
  • 重生之有种系统叫幸福

    重生之有种系统叫幸福

    魏欣重生了,因为前世太过杯具,被一款自称4917号试用期的幸福系统选中,作为转正任务要让魏欣重活一生开启幸福人生,成为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 拯救玛丽苏悲情女配

    拯救玛丽苏悲情女配

    什么?!自古玛丽苏女配没有好结局?!我偏不信!看炮灰女配如何翻身,完虐女主!本文书穿~
  •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人类文明发展思考

    科学把我们推上天堂,还是把我们拉下地狱?无论是大思想家卢梭,还是声名赫赫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 冲天道传

    冲天道传

    一个平凡的少年,打造出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炼体,筑胎,三境,三劫,破阴阳,混沌生,立界成王,界通成尊......
  • 网游之英雄的归宿

    网游之英雄的归宿

    二十三亿年前,一个永生的禁技,一场滔天的浩劫,一本以鲜血凝聚而成的《九宫之术》被永久的封印。二十三亿年后,封印被无意间解除。《九宫之术》重现人间,又将会带来怎样的血雨腥风?爱情、友情、亲情在永生的禁技面前又将承受怎样的历练?一场没有结局的游戏又将如何收尾?
  • 重生之深海崛起

    重生之深海崛起

    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叶枫,遭遇大风暴后不幸掉落太平洋,不料于异世深海重生为鱼。带着人类的智慧,学妖术,悟妖道,且看叶枫如何在海妖纵横的深海之中崛起,一步步走向巅峰!
  • 课外雅致生活-雷诺阿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雷诺阿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天地梦玄之重说恋

    天地梦玄之重说恋

    一次相遇,让俩人天地相隔彼此思念,再一次见面却不知对方身份,历经磨难却终于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