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6100000015

第15章 远去的桃林(3)

举手

一手高举,手掌左右摆动是致意,手掌矗立不动是表决,双手举高是投降。小学时举手与这些都无关,举手的标准动作是右手肘部紧贴桌面,手掌垂直手指并拢,侧面朝讲台,左手平铺过来,手指的中指顶着右手的肘底,表示要发言,但并不是所有举手的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管你做的动作有多标准,发言的决定权在老师那里,哪怕你的答案多么美好而准确,哪怕你有十二万分的澎湃激情,老师没有叫到你就得偃旗息鼓,重新再来。

班上有一位勇敢的同学,因为每次举手都没老师点名发言,曾经写过一张字条给老师,老师当众读了他那张错别字连篇的字条,记得那位同学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不被重视的委屈,其中一句话是“我举手,你‘不接手’”,被老师大肆奚落,也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加入了哄笑者的行列,没去想这其实是对那位同学的一次极大的伤害。很长时间,他没有再举手,也不再主动去思考,说得严重一点或许一位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了。我们的举手制度的确有很多的缺陷,在课堂有时候为了抢着发言,身子前倾,把手举过了头顶,有时甚至举出了双手也没有用,选择谁发言,老师心里早有一杆秤。我深为那些始终没有发言机会的同学而惋惜,太多的打击,使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稀少了。后来,老师一般采用点名发言的方式,专找思想开小差的人发言,发言成为一种惩罚,被叫到发言的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又做错什么了?被叫到的人十有八九回答不出来,或是因为紧张,或是确实不知道,这时,老师会叫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言,他一般能回答正确,回答不出来老师也会进行启发,让他往正确的方向走。这样的对比,目的就是让那回答不了的同学知道自己有多蠢。

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往往是学习成绩单上重要的一条优点,能得到这样的评语的同学对学习的信心倍增。而那些老是在举手与不举手之间徘徊的人渐渐成为一堂课的局外人。很多人上课开始“坐飞机”,时常成为老师“点射”(点名发言)的目标,而每一次回答失败,身上便多了一道伤痕。而这样又更加使身体与神智分离,坐在教室里成为一个身体的空壳,思想早已神游八方,到什么对抗游戏中去举双手投降了。

我一直感觉上课举手发言是一条很不好的规则,又一直想不出用什么来代替,这有点像我们的高考制度。我们的教育也不可能一下子开明到学生可以与老师自由讨论问题的地步,现在有的小学一个班七十多个人,如何讨论,就是分组也会一片嘈杂,这或许就是举手发言不能取消的强有力的理由。又比如有些单位开会的表决:请不同意的举手!这样一下子就压下去一大批,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出头鸟。别太在意你的举手,从小学开始我就知道,有时,你举也是白举,有时,你没举也是举了。

中国特色的举手真是太玄妙了,外国人是看不懂的。我们从小就经历着举手的训练,举手里面的奥妙,要你自己去细心领会,在举手之外什么时候该沉默不语,什么时候该欲言又止,什么时候该滔滔不绝,大有讲究。举手的动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举完手之后你的心情如何。举手让极个别的人成为智者,绝大多数成为凡人,这应该不是教育的初衷。

小人书

写这些回忆文章的时候,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把自己的童年打扮得过于美好。比如小人书,尽管现在的商业炒作让它一再升值,从原价的几毛钱一本,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本,但究其实,并不是它的艺术价值提高了多少。我想,大家看重的主要是有关看小人书时的种种回忆,是因为自己的童年生活一去不复返,小人书才显得弥足珍贵。

我尝试过在书摊上翻阅小人书,但的确激不起任何重读它们的兴趣,甚至不能通过它们寻找任何通往童年的通道。它们大多印刷粗劣,绘画笨拙而夸张,带有那个时代强烈的意识形态特点,总是教育人,剥夺你的思维。我不知道这一堆印刷品,在现在思想如此活跃的年代为什么可以身价百倍,是因为好奇,还是有谁在有意地吹捧?怀旧本身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性,但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美化过去的一切却近乎于可耻。小人书是没有选择的年代里唯一的选择,在渴望知识、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之初也只能手捧一本小人书,现在想来心里感到悲凉。

还记得我常到邻居小男孩家的阁楼上去查找他父母的旧书,一些印着繁体字的大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还有里面的插画,跟小人书的画法不太一样。有一本好像是写国外古代战争的书,一群士兵去追捕一名将军,将军路经过道被一间房里一位妇女倒出来的一碗豆子滑倒,那过道好像也是地板做的,和小男孩家阁楼的木板一样,我感觉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也是在他家的阁楼上,我们第一次收听到“小喇叭”广播,那独特的开始曲直穿我们的心房,使我停止对那些旧书的翻阅,调动全身的注意力去聆听,里面播出的那一篇篇童话故事,比小人书精彩多了。

那时,我对小人书的收藏还是兢兢业业的,塞满了几抽屉,颇为壮观,时常拿出来向小朋友炫耀一下。那时我沉迷于小人书之中,家里看,课间看,上课有时放在课桌里偷着看。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看,没注意停在路旁板车上的木头,其中有一根高高昂起的木梢直直地撞到了我的前胸,使我吓了一跳,胸口的皮肤也被擦破。

和许多人一样,我对小人书的内容记忆甚少,也不想在这里把那些小人书的情节和对白复述一番,我认为那些内容对现在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感动。小人书是因为承载我们那一代人许多共同的回忆,才显得厚重。有时候,在书店里看见大量重印的过去内容的小人书,觉得有些不伦不类,也看得出来它们少有人问津,记忆可以回味但不可复制,那些复制全新的小人书没有任何过往岁月的痕迹,只是小人书的空壳立在冰冷的书柜上。

我那几箱小人书由于几次大搬家,现在不知丢在哪里,几次想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小镇亲戚家去找,终究没有成行,有时去了那里又忘了提起此事,或许那些我一本本翻阅过、有着我童年印记的小人书永远找不到了。也罢,那特殊年代的特殊物品都留存在回忆中吧,就像过去的生活没必要重演。

气味的小巷

这次是用脚步去丈量,把车停得远远的,我独自一人,穿着运动鞋到那些大街小巷去找。以前,或是由于人太多,同时干扰也多,许多细微之处无法探访,或是由于时间仓促,走马观花,都看不了个究竟。而这次,我为自己准备了大块的时间,看看这三十一年之后的重访,还能找到些什么。

小学的大门没了,大门里面的四合院式的课堂包括院子也没了,有的只是原来后院做体操的那一片空地,空地后面新盖了高层的教学楼。

小时候住的两层小楼以及可以做游戏的大库房没了,弄堂式的厨房也没有了。要说菜园,水塘以及水塘旁边的菜园就更没有了。这次是最确切的了,因为我一步一步来往走过无数趟,在现在看来原本不大的地方,几分钟就可以从原来的住处走到上课的小学。

但让我颇为惊叹的是在记忆里无比清晰的“龙头山”居然也找不到了,那一片几乎蔓延到堤坝的河洲,在记忆里是没有的。是不是因为水位低?那两片河州间的一弯水面该不会是赣江吧,如果是,那它在此就基本上可算是断流了。还是赶紧否定,赣江该是在那一片长满了低矮树木的河洲的外侧,在被河洲遮住的那一片云天之下,这样会比较合理。

总之是许多实物都找不到了,幸好还有这些小巷,还有这小巷旁边的这些青砖瓦房。那些高层居民楼临街而建,当年的大拆迁只是把临街的那些老屋子拆掉了,而靠内侧的这些低矮房屋得以幸免。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新盖的高层居民楼旁边是原来的那些旧房,之间的一条长长的通道与外面的街道平行,除了不能走车,竟然还可以一以贯之地通行。在那里我遇见了不少放学的小学生,而旧房子之间原有的通道保持原有的距离,也可以称之为“小巷”。因这小巷我似乎也看见了当年的情景,有人在唠家常,有人在捡菜,有人在纳鞋底,最奇特的景象便是那一串串晾晒的腊肉和香肠,它们旗帜般迎向小巷里仅有的那一点阳光。

空气中飘来一股辣椒炒肉的味道,那辣椒应该是青椒,想象得到它青翠的样子,我好像看见铁锅里在油花间蹦跳的辣椒籽,那股呛鼻的气味袅袅从逼仄的厨屋飘向破旧的木窗,又从木窗飘往小巷,从小巷飘到人们的鼻子里。我住过的房子都不在了,但我闻过的气味还在。而后,我又闻到了水豆腐的味道,还有久违的辣椒酱的味道。那种辣椒酱和现在超市里用玻璃罐装好出售的辣椒酱是不一样的,小时候吃的辣椒酱实际上是一种大杂烩,其主料是豆饼,之后放入豆腐干、刀瓜、豆豉、碎辣椒等等,有人还放干鱼、墨鱼、豆角、茄子,凡是能吃的好像没什么不可以放的。

地道的辣椒酱味道飘来,泄露了小巷陈年的秘密,算是把对我的迎接推向了高潮。小巷里的这些味道曾经伴我成长。没想到离开这么多年,这些味道竟然还蛰伏于此,房子拆了,这些味道还在。有形的没了,无形的却留存于此,这是我这次丰城之行最大的收获。这次我是来为我即将定稿的散文集《赣水童谣》补拍一些照片,转了良久,我知道真正用得上的照片寥寥无几,但这气味是我意外的收获。循着气味,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童年,循着气味,我让自己的回忆插上了翅膀,在曾经生活过的世界里我可以无所不往了。

说实话,少华这本即将出版的《赣水童谣》还没看完。年底了,瞎忙,总想揪年末尾巴把今年没干完的事干完,不让它拖到明年。其实明年就隔两天了,怎么办?还欠着几个兄弟的文债,建二的两巨册新著也搁在那儿,他也是郑重拜托了的,还有一放数月的几本书的序,以及专栏文章等等。上星期少华请酒,一帮文友酒酣耳热之际,说了很多更为心热的话,似乎文坛的好光景仍在,少华拿出他将出的《赣水童谣》清样,嘱我写个千把字,且交代说时间紧。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不要拖,要过年嘛!回家便看,看着看着,心里就惭愧,我是那种见了好文字就惭愧的人,像少华,这十几年他主要在办公司,是赚了钱做得比较成功的那种,文字还这么好,明显比他当年做记者做编辑时还好,这是令人欢喜的,又是令我这个多少年来既没开公司,也没做出点别的什么像样事来的人深感惭愧的。

少华从我认识他时就叫杨少华,报上发文章时也用其姓氏拆写为笔名,“慕毅”,即“木易”。现在他出这本书署名杨融,这个“融”字好,佛家讲究“万德圆融”,少华办的公司就叫圆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把赚钱做生意当做圆融之道来做,这就不一般了。他请我们喝酒的场所也叫“圆融堂”,有酒、有书、有佛、有笔墨,诸般圆融,他不用杨融这名字才怪呢!

《赣水童谣》,又题“六○年代我的四十九个瞬间”,可以说是我们六○后这辈人半生之后对往昔年代的一些记忆闪回,那些闪回或瞬间都是定格在那个特殊年代,对我们而言是“小时候”,而对年轻人来说,或许就是一些全然陌生的历史生活镜像,我之所以说“历史”并不是要把少华的这些文字强行纳入另一种话语体系,事实《赣水童谣》写得轻松而鲜活,但在这样一种语境里,作为一个六○后还是可以读出曾经岁月的历史印记,比如书中所写的“70年代末,人的私欲似乎一下子膨胀起来,木材场连连发生被盗事件,有的光天化日之下用板车拉木材或毛竹走”,为了防范,“于是便有了这一道长城般的红石墙,阳光下它熠熠生辉,把人的私心反衬得昭然若揭”。那堵红墙垒起的瞬间,也就在其时年少的作者心里永远“定格”了。而赣江上漂流的木排,以及剽悍的放排人于今也成了远逝的风景,只能在这本书里读到。尤其“小时候”视着玩耍、可以惊喜地捡到子弹壳的乐园“转弯头”,其实是个枪毙死刑犯的打靶场……类似这样的篇什,组成了这本《赣水童谣》。不言而喻,在这本看似轻松的童年书写里,已然有了一个走过近半个世纪人生的作者的不轻松岁月回响与况味。由此,我也便认为《赣水童谣》具备了作为一本文学随笔集之外的某种鲜活“历史”价值。它绝对可以一读,甚或让人回味。

真该好好祝贺少华,在一年将尽、新年来临之际,他的书就要出版了,《赣水童谣》虽写的是童年回忆,却印记了一个作家走向成熟。我把这本书看作是六○后这代人所表达的共有的时光的乡愁。

2011.12.30,于墨艳山房

同类推荐
  • 彩虹之翼

    彩虹之翼

    一个25岁的女人,她的青春已经过去一半,没有事业,没有爱情,没有金钱。有一天,上帝要送给这个女人礼物,一个是成熟完美的事业型男人,一个是极端我行我素的臭小子。她该如何选择?或者上帝根本就是在和她开玩笑,让她成为臭小子的老师,而臭小子又和那个完美的男人有着很深的关系。世俗的约束加上对爱情的胆怯和懦弱,让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或者她该如何让自己幸福,她不知道……
  • 平阳奇冤

    平阳奇冤

    清嘉庆年间平阳知县徐映台私加田赋,中饱私囊,生员庄以莅上书举报,知县徐映台闻讯前去捉拿,遭当地武师许鸿志救走。于是,诬陷庄、许“煽动民变”。闽浙总督未经核查即下令镇压并将“民变”谎报朝廷。结果庄、许遭捕,后虽觉察平阳并无“民变”,但为维护嘉庆皇帝御旨“尊严”,屈杀庄、许二人。期间,庄以莅的表弟林钟英清白无辜,被疑私藏案犯,遭抄家毁产,林母及幼女惨遭严刑逼供。官场腐败、官官相护,即使个别贪官污吏遭到整肃,但为了维护其体制利益与皇权威严,真正冤案终不得平,庄、许一直含冤九泉,酿成真正的“平阳奇冤”。
  • 平淡生活

    平淡生活

    十八岁的优优婷婷玉立,不可方物,为摆脱地痞无赖的纠缠,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拳击台上一个并不强壮的男孩深深吸引了优优的目光,交错而过开始了优优漫漫的暗恋心旅!情杀、他杀、自杀、步步杀机,命如草芥;美色、权力、财富、贪婪,纯洁初恋奢华介入其中,你的人性是否泯灭!二零零肆年的夏天,海岩把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一个如蛇如蝎,亦善亦恶的漂亮女人,是对是错,是喜是悲,独自体会。
  • 我要当八路

    我要当八路

    1941年,日军扫荡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一分区独立团一连为争取群众撤离的宝贵时间,将日军引到狼牙山,最后剩下的五位壮士无路可去,义无反顾地跳下了悬崖。此事深深震撼了摩云寨大当家的儿子乔继山,他从一个只知报家仇的土匪,到自动组建了一支狼牙英雄小分队,并在八路军的引导下联合抗日,不仅顽强抵抗了日军的侵犯,还成功保卫了清西陵的宝藏……
  • 章木头

    章木头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热门推荐
  • 不及格老公

    不及格老公

    离婚协议书?!就是这样,他,傅青阳,被费尽心机才嫁进傅家的老婆给休了!想当初可是她硬是要嫁给他的哎,现在又要离婚,她是哪根筋不对啊?一张离婚协议书,就想和他断绝关系?好吧,好吧,他承认,他的生活里已经不能没有她了。谁知道,好不容易找到她了却发现,他的老婆好像不是他老婆了……怎么会这样?!
  • 那时的你,和现在的我

    那时的你,和现在的我

    一个少年回忆起自己高中,想起了记忆中的她,想起了当时自己的傻。一叶落知全秋,那个秋天我不会忘记。
  • 跌跌撞撞小青春

    跌跌撞撞小青春

    正处于高中校园的凌微遇上了慕容云飞,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爱情故事?凌微的死对头王静处处刁难凌微,机智的她又会怎样化解?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 英雄联盟之超神之境

    英雄联盟之超神之境

    一个世界,三大位面,人界,仙界,神界,一位呆萌而又绝望的少年,一步步的成长之路,带着逆天的系统,纯情而又虐心的情节,最后才发现强大才是生存之道?一步步进去超神之境!
  •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从一个资源小省跃居经济总量规模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发展的独特轨迹和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浙江现象”或“浙江模式”来进行理论概括。“浙江模式”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需求诱致型的和大胆超前的局部超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浙江模式”的起源,从历史渊源来看,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衔接,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传统和产业历史传统在“浙江模式”的起源和演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国民校草,一起走

    国民校草,一起走

    世上最美的爱情,是暗恋;比暗恋更美的莫过于互相暗恋……顾以轩,不管你怎么烦我,我都要粘着你!童语沫,拜托千万不要离开我,明明想说的是:你没事吧,到了嘴边却变成了:你个笨蛋……顾以轩,我喜欢你啊,用了我一整个童年和花季……童语沫,我喜欢你,用我的整个身心……“童语沫,你定的期限到了。”“啊?什么?”恶魔狡猾一笑,“你说,到了18就恋爱。”呆呆的某人,失望的低头,“哦。”却忽视了恶魔的笑。“那,就执行吧!”“啊,什么?!”恶魔吻住白兔的唇,“沫沫,烙了我的印,就只能是我的人!”…………
  • 专宠娇妻世少娶你100次

    专宠娇妻世少娶你100次

    一次睡出来的乌龙。一次简单的心动。便让你成为我心中的女神。三个字“我爱你。“在三个字”在一起。“再在三个字”一辈子。“一段情便一辈子。江晓晓就这样住进了高冷男神南宫辰的心中。江晓晓:”老公,你干嘛。“南宫辰:”当然是睡你生宝宝。“江晓晓:”.........“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玫瑰必有刺

    玫瑰必有刺

    本书已完结,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如果想继续看,我会发一篇新文,女主不变男主变,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
  • 龙皇武道

    龙皇武道

    天之初,地之始,龙之皇。十二生肖,他们象征着十二位远古的东方勇士。十二位传承生肖血脉的武者。他们拥有着自身属相的能力,他们的力量强大而神奇,他们是从遥远的过去就一直存在的神秘人物,他们是东方的勇士,从他们存在以来,他们一直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的一切。然而在这十二位神秘的勇士之上,还有另外一个更加神秘的存在——龙皇,东方的祥瑞。当拥有着龙皇血脉的王者降临之后,生肖勇士们都会聚集在王者的身后,为守护东方这古老的土地贡献出全部的力量与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