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6100000006

第6章 小镇余韵(1)

从铜的高贵跌落到这乞丐般的收破烂队伍里,心理落差挺大,但手里提着轻飘的牙膏皮、橘子皮,脑海中还是有铜的光芒在闪耀,心里温暖了许多。

纳凉

太阳落山的时候,各家把门前的空地简单作一些清扫,然后洒水,让滚烫的地面冷却下来。相隔半小时左右,最重要的道具出场,各家各户把竹床抬出来,依次排开,必须尽早,否则,位置就没有了。要想在已摆好的竹床方阵中加上一张,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费尽口舌不说,还要发动很多人挪动竹床。

正戏开场了,大家纷纷拿来枕头、毯子,还有人拿来收音机,坐上自家竹床开始纳凉。

不管是工作累了,或是玩累了的人只要一坐上竹床,心情就可以得到放松,那时也没有手机、传呼机,固定电话也极少,所以,纳凉几乎是没有任何干扰的。可以选择和谈得投机的人围坐一起,可以随意走动,到入睡的时候再去找自己的竹床。印象最深的就是听鬼故事了,每天,在百鸟归林的喧嚣平静下来之后,蝙蝠开始在夜空里来回穿梭,像连续剧的鬼故事也便开讲了。讲故事的一般是有丰富阅历、曾经走南闯北的人。因为是居住在水边,有关水怪的故事就特别多,后来又延伸到各种鬼了,有吊死鬼、生产鬼(因生小孩而死的妇人)、无头鬼??听多了这样的故事,尿急时,想到旁边去放松也不敢去,几个人一起走路时,不敢走在前面,也不敢走最后一个,生怕被鬼抓走。摆竹床时,从不敢摆在竹床方阵的边沿。天天胆战心惊,天天又喜欢听那些故事。

纳凉的人大多在后半夜近凌晨的时候会把竹床搬回家继续睡,因为早上有一场露水会把毯子淋湿。也有睡沉了的,一觉到了天亮,这时人来人往,恢复了市声的喧闹,那纳凉的人仍然在睡,姿态怪异,引起路人的窃笑。有人干脆纳凉纳到房顶上,在平顶屋面上铺一张席子也就天人合一了。

在小镇上几乎家家都有纳凉的习惯,纳凉时除了听到鬼故事,当然还有许多有趣的传闻。纳凉的场所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你可以选择倾听,也可以选择随意地表达。幼年时对人的了解,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纳凉中完成的。

纳凉少不了是要看星空的,躺下来,感觉满天的星星在注视着自己,这时我会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想到巨大的银河系,比银河系更大的星系。偶尔有流星划过,听大人说这是地球上又有一个人死去了。平躺在竹床上,心已穿越了时空,去感悟生命和时间。用童稚的心去体会,感觉不知身在何处,似乎思绪已进入无限。看星空愈久,愈感到孤独。回望四周,一片沉寂,人们大多已睡去,偶尔一只萤火虫飞来,挑着小灯笼,使寂静的世界更显寂静。

纳凉晚会在寂静中收场,但它作为我童年生活中一幕大戏已融入我的生命历程,它给我许多书本上体会不到的东西,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那时,像我这样的孩子都可以随意地亲近自然,这真是我们的幸运,虽然有几分夜的恐惧,却使童年更值得回味。

一杯冰绿豆

小时候与父亲在一起的记忆非常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本来就很少在一起相处。父亲面对的主要是成人世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一并冲他而去,哪有心情光顾我的童心世界。

但也有例外,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夜晚,父亲说带我出去走走。这意外的邀请让我受宠若惊,什么原因使他想起了家里还有一个小儿子,一个放任于野外,吃饭、睡觉才记得回家的孩子?我们沿着喧闹的街道一路往前,父亲把我带入一家冰饮室,服务员热情地跟父亲打招呼,好像他们是熟人。父亲为我买了一杯冰绿豆,已热得喉咙冒烟的我如获至宝,平时我拿零钱自己买过冰绿豆,但每次只见冰水满满,绿豆只是薄薄一层沉淀在杯底。而这一杯冰绿豆,端上来就注定我要一生记住它,厚厚的绿豆层几乎占了一半,能喝上这样的冰绿豆简直是太奢侈了。我端着玻璃杯,迟疑良久,父亲的话语打消了我的困惑,他说:“赶紧喝吧!”

以前,我就有猛喝冰水,以至于头部阵阵发紧、头痛欲裂的经历,但这次没有,绿豆的冰凉沁入我的心脾,一整个夏天我都不觉得热了。由于沉淀的绿豆太多,我必须借助勺子,多爽心的一杯冰绿豆!想到那一杯冰绿豆,我就会想起我的父亲。小时候,他虽然极少有时间陪我,但有那一杯冰绿豆排除掉我内心的燥热也就足矣。

父爱往往是无言的,当我自己也成为父亲之后,我才更深地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种默默的关切。父亲的爱心往往在细小的事情中体现出来。

我不知道父亲看着我喝下那一杯冰绿豆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平日里他极少抽时间和我在一起,他的内心是否有几分内疚?他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曾经给予过的温暖?那一杯意外中增加了绿豆分量的冰绿豆,竟然穿越了时空,让我至今久久不能释怀。父亲和祖父都早已不在人世,他们坦然地走进了先辈的行列。他们在世的时候,是否处心积虑地思考过如何给自己的儿子多一点父爱?

看电影

那时,县城只有一家电影院,要放什么新电影大家很快就会知道,人们口口相传,从不用做广告。心动不如行动,直奔电影院,晚了是买不到票的。听说有人挑一担石灰粉,说是电影院搞维修,瞒天过海进去过,但我们不至于此。

买票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混战。小小的售票窗口,只能伸进去几只手,大群人往那里挤,有的人手伸进去了,售票员根本看不到他的脸,只看到一些手攥着纸币或硬币在那里晃,售票员也不管谁是谁,根据所收钱的多少,塞上相应几张票到那些手里就告完事。人挤人,人踩人,有的人竟然从别人肩膀上一路踩过去,嘈杂声、叫骂声,不绝于耳,但哪又管得了这么多,能买到票就行。

我学会了一种买票的绝招,每次靠墙从侧面挤过去,由几个人在旁边猛力推,往往挤开一大片,战果辉煌,屡屡得手。

学校包场看电影则免去了买票之苦,全年级或全校时常不上课,排长队浩浩荡荡去看电影。那时,电影院里楼上楼下叽叽喳喳好不热闹,放映前老师会用喇叭高喊:大家请安静!大家很快静下来,我们知道看电影有任务的,就是回去每人必须写一篇“观后感”。一部电影总有几句经典的话可以让我们交口相传,比如看过《英雄儿女》后,回到学校,在走廊、教室到处都响起一片模仿英雄王成的声音: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看过抗战影片,便到处听到模仿日本鬼子的声音:你的,什么的干活,统统死啦死啦的!那时,我们真以为日本人是这样说话的。

除了看革命影片,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宽,慢慢可以看到外国故事片。看电影《望乡》的时候,简直是万人空巷。放映之前人们纷纷传说这部电影很暴露、很黄之类,吊足了那些大人的胃口,其实,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反映二战时慰安妇悲惨命运的电影,但在当时,只能看几个样板戏的年代刚刚结束,放这部电影犹如石破天惊,人们争先恐后地奔往电影院,由于当时也没有少儿不宜之类的概念,所以,看这部电影的人群里也夹杂了不少的小孩,大人们那种狂热、那种饥渴感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电影并不暴露,倒是他们那种贪婪的目光、那种兴奋的表情暴露无遗。美丽女主角穿着紧身牛仔裤的身姿的每一次扭摆,每一句磁性十足的对白和独白都可以雷倒一大片,多少人的魂魄都被她牵引。一部严肃的影片,被多少人当做一部情色片来欣赏!

每逢寒暑假,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逢电影必看,只要身在电影院,内心就安静。电影故事里主角的悲喜就是我的悲喜,伤心时泪如雨下,高兴时狂笑不止。只有在电影院里才可以这样尽情表露自己的情感,而不至于被别人认为是疯子。

看电影看得多,什么片子一时想不起太多,但看电影的趣事倒记得不少。有一次放计划生育教育片,因为有些性知识的画面和镜头,很多人都不好意思,都是等电影院熄灯后悄悄溜到座位上。临近开演,镇文化站的刘站长拿着手电筒在查找座位,不知是谁认出了他,大喊他的名字,说:“刘站长!你也来了!”寂静中整个电影院的人都听到了那个人的声音,刘站长吓得手一抖,电筒在地上滚出去很远,刘站长半天也缓不过神来。

有一对乡下夫妻买票时非要买两张连号的,他们可能是第一次看电影,不知道电影是分单、双号的,结果一进电影院便傻眼了,一个坐东,一个坐西,也不知道找人换个座位。结果电影开演后,他们不时隔着那么多座位大声用乡音交换体会,引得大家一片哄笑。

现在的电影院与当年相比,已是极其奢华,有球幕电影,有3D电影,有令人震撼的音响,座位可以调节,温度可以控制,甚至会根据故事情节喷射不同的气味,但令人感动的片子少了,也很难找到那时看电影的那种兴奋感。

我少年时的许多美梦,都是因为“打豆腐”而被破坏的。尤其在冬天,覆盖在厚厚棉被底下的单瘦身躯,好不容易睡到热烫了,却必须掀开被子,迷蒙中穿衣戴帽,战战兢兢,弯腰拔鞋,完成这系列动作,然后到厨房拿上一个搪瓷碗,带上昨晚母亲放在碗里的一枚2分或5分硬币,推开门,投入到凌晨的刺骨寒风之中。

“打豆腐”其实是买豆腐,“打”是这个小镇的叫法,很多东西都叫“打”,如“打家具”、“打酱油”、“打鱼”??直到现在城里人还叫“打的”、“打麻将”、“打电话”、“打折”??看来中国人自古到今都跟“打”较上了劲。“打豆腐”的豆腐是水豆腐,非常稀薄的豆浆凝结而成,是经不起“打”的。但打豆腐几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清晨早早地起床,冷得哆哆嗦嗦地来到县城里的豆腐店排队,起初来的人零零星星,但大家都自觉地排队,有的人把空碗放在地上,碗里放入2分或5分钱,人便走了,也算是在排队。人来5多了,也不见乱,大家都信奉着那一只空碗代表着一个排队的

打豆腐人。往往几只空碗后几个人排,几个人之后排几只空碗,人们冷得不停地蹦跳着,用嘴对着快冻僵的手呵气,对话时,每个人嘴里都随着口齿的闭合喷出白气,很是滑稽。

巨大的木桶推出来了,木桶里呈凝固状白花花的豆腐冒着浓浓的热气,人群一下躁动起来,刚才还井然有序的队伍,突然不见了。许多人像弹簧一样蹦起来拼命往里挤,这或许也是取暖的一种方式。我个子小,这反倒是优势,穿过人缝,我挤到大木桶的边沿,发现同时往前伸的有许多只手,手里都攥着所带的零钱,被热气包裹着的声音震荡着木桶里被舀去一块块豆腐后留下的圆弧形小水面。

那卖豆腐的人不动声色,专注地舀着豆腐,娴熟地挥舞着铁勺,像一位侠客,笑傲江湖。天天如此,他习惯了那叫喊声。见他胸前挂一块大的油布,点点豆花随油布的滑腻,四溅而去。他神色凝重,知道到最后总会成为被辱骂的对象,豆腐很快没了,尤其是节假日,来的人多,豆腐没了就没了,那些拿着空碗垂头丧气的人,只有改日再来。中午,他们家里便没了豆腐这一道几乎天天要吃的主菜。

去买豆腐的一般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也不是家庭主妇,而是像我这样在家里做点杂务的人。为了解决一大家子的吃喝,豆腐多加一些水放点葱花一煮便是一道大菜,所以每次我都是早早起床,奋力拼搏,几乎没有空碗而归过。中午放学回家,能够喝上几口泛着点点油花滚烫的水豆腐,心里美艳无比,这里毕竟有一份自己的劳动。

扯布

那时,买布不叫“买布”,叫“扯布”,很有力的一个“扯”字。一次,无意中走入小镇最大的那家布店,亲眼目睹了“扯布”。

在票证年代,不是谁都可以去“扯布”的,要凭布票,那时票比钱管用,光有钱很多东西是买不到的,钱也买不到票,因为票是绝对按计划的,谁会有盈余?走入布店的人肯定是有布票的,那时布票的单位精确到寸,一般家庭一次买几尺布就算奢侈了。

走进布店,只见一节高高的柜台上凌空架设了几条铁丝,通往下面的柜台,像公交车的缆线,铁丝的顶端夹满了铁夹子,夹好票据的铁夹在铁丝中来回穿梭。高柜台上那位营业员最为潇洒,把下面送上的铁夹子里的票据或钱收下,找完零,“啪啪”盖几个章,又往下用力一推,“哗”的一声,铁夹子直奔下面的柜台,不偏不倚,不轻不重,恰到好处。俨然是古代的传令官,把御旨一一送达,干净利落。蛛丝般的线路通往各处,铁夹子满天飞舞,忙而不乱,精确到达,那场面真叫壮观。

我瞪大好奇的眼睛,挪步来到柜台旁,见布店的大柜台上,摆了几大卷布,布面一层层绕着,最里面是一块木板,布面颜色简单,不是灰就是蓝,有的有一点暗纹,但极不醒目,若有若无。售货员走过来收了票和钱之后,就把铁夹往上一推,用力翻动厚重的布卷,用皮尺丈量好之后,用彩色粉块画一小条印记,然后,用大剪子剪开一条缝,两手一撕,一块符合尺寸的布就扯下来了。买布人的眼睛死死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生怕撕口会有歪斜少了布。售货员明显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一般不会有差错。但听大人们说遇上熟悉的售货员,她多给你一点尺寸也是有可能的,就如认识食堂里的厨师,他为你打菜时多放一块红烧肉,难怪计划经济时代,很多岗位都很吃香。很多年之后,我做过一份木材尺量员的工作,量木材的时候,旁边有人拼命给我递香烟,对这一点,我算是深有体会了。

同类推荐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婚久必昏

    婚久必昏

    好的婚姻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婚姻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整个世界。婚姻如此漫长,一辈子真的只会爱身边的这个人吗?恋爱四年,结婚三年,孙萌萌和肖毅的婚姻渐渐变得宛如一潭死水。孙萌萌每天的生活都如此相似:准备早饭,送老公上班,准备晚饭,等老公下班……日复一日,温柔变成了习惯,习惯变成了麻烦。肖毅回家越来越晚,两人的话题越来越少,即使是同睡一张床,两个人之间也仿佛已是咫尺天涯。是爱不在了,还是他们都变了?一个陌生女人的出现将孙萌萌的“安逸”婚姻彻底打破,她的世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理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官路奋斗史:市长前身

    官路奋斗史:市长前身

    讲述深受绿源县文副县长看重的秘书萧如峰被提拔了,到绿水镇担任党委副书记。而绿水镇党委书记贾景辉与镇长刘群不合已久,但都想拉拢萧如峰,萧如峰既为自保又为天性,两边都不靠,专心扎到镇里工作上,从而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倍增。贾、刘二人立马调转方向合力对付、排挤他,由此引发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绿源县委派出由纪委、公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绿水镇进行调查,发现书记贾景辉在建筑工程中大量收受贿赂,刘群贪污和挪用公款。双双被县纪委“两规”,最后,鎯铛入狱。萧如峰“意外”地坐上了书记位子。这让同是镇党委副书记的区洋大为嫉恨,他本来列在萧如峰之前。冷眼看着贾、刘和萧如峰斗,原想逮个渔翁之利,升上书记之职,没想啥也没捞着。前院斗不过斗后院,区洋从萧如峰老婆梅映雪身上下手,硬是把萧如峰整得家无宁日。然而,不管有多少攻击,萧如峰却神奇地升为县长助理,接着由县长助理改任副县长,两年后,担任县委副书记、接下来更是官路亨通,陆续擢升为县长、县委书记,最终坐上了常务副市长的位子。
  • 莫哈格的秘密:玻璃监狱

    莫哈格的秘密:玻璃监狱

    现代。纽约世界稀有物种研究中心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将展出史上第一只被人类捕获的水怪——莫哈格。看似安逸的玻璃牢笼内,致命危险步步紧逼,莫哈格逃生无门。千里之外,达诺为了拯救母亲毅然踏入海底秘道,等待他的将是险象环生的陌生旅途。而人类世界中还有一个特殊男孩儿——乔恩?艾米利也在为拯救水怪不懈努力着。莫哈格的命运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古堡幽灵、尼斯湖水怪长老,来自异世界的神秘人物,各方人马纷纷出动……随着危险日益临近,拯救莫哈格迫在眉睫,达诺和乔恩能否成功?莫哈格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廉价小说

    廉价小说

    深夜越狱一心归乡的“无罪”囚犯;假期野游神秘失踪在乡村夜路的夫妻;一位出乎意料的来客
  • 灵古时代

    灵古时代

    轻视,排斥,嘲笑,通通是开胃菜。不服输,不妥协,不低头,从今天开始!欢迎来到充满未知和强者生存的时代!
  •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夜叉禁猎区

    夜叉禁猎区

    他救下这孤女,只为一时兴趣,想看着她灵魂堕落。他的哥哥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切。然而两人都不知道,生性淡泊疏离如她,日后竟如阿修罗般,让人称夜叉王的兄弟俩之命运,朝漩涡中不断跌坠……
  • EXO之还爱吗

    EXO之还爱吗

    大雨冲刷着这整个城市,呵,倒是映照了我的心情我大肆笑道:雨啊,雨啊!!你把我一起,把我身上的背叛、欺骗。冲刷的和着城市一样干净吧!身后避雨人讽笑着。。。这声音,我受够了
  • 述异志

    述异志

    鬼怪之说,可以不信,但不可不敬!述异志,带你走进一个不属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奇异世界!
  • 系统之我的世界

    系统之我的世界

    主角获得了Minecraft的系统,在异世界求生,通过MC慢慢壮大自己实力的故事~MOD列表:BC、ME、工业、神秘、Flan's枪械、僵尸意识、精英怪、变异怪物、史诗攻城等等……反正是有点名气的,并且能联系的进去的,基本上都会写进去~所以喜欢MC科技魔法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工业和神秘是肯定会写哒!不是穿越到了MC的世界!是带着MC系统穿越到了异世界了!作者是学生,所以偶尔会因为学业没有时间写,中途可能会断更个几天。请见谅~= ̄ω ̄=此小说肯定太监!因为我没信心能写完→_→我会尽量写的!
  • 早安薇薇安

    早安薇薇安

    薇薇安,你本就是天使之名,违背天父之意私下凡尘,一不小心留在人间十八年,带给我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薇薇安,写给你的日记,早安。
  • 西边雨

    西边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山唱山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懵懵懂懂的婚姻,到底改变了什么?随手涂鸦,不知所云……
  • 涩涩笑中泪

    涩涩笑中泪

    她出身青楼,却因智谋得他赏识,主仆之间除了遵从并无其他,她深爱上了他,而他有他深爱的人,不曾回头看她一眼,当她因家仇出走回到故乡时却摇身变成尊贵的公主,当再次相遇,她依旧是他的奴,终究他说“哈,你永远都逃不出朕的掌控,无论是曾经、现在、还是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