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6200000003

第3章 世界上最为人拥戴的女科学家(2)

11月14日瑞典科学院常务秘书通知居里夫妇,由于对放射性和放射现象的发现所作的杰出贡献,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将授予他们。夫妇同时获奖,是诺贝尔奖金史上唯一的一次。因健康问题,法国公使代表他们从瑞典国王手上领取奖状和金奖章。以后新闻记者纷至沓来。法国总统卢贝(Emile Loubet)也来棚屋参观—使他们劳累不已。

居里夫妇放弃了生产镭的专利,正如十多年前伦琴(Rontgen1845–1923)也拒绝了X线专利权的建议。居里夫妇不仅把所掌握的有关镭的知识,告诉给所有来求助的人,还把艰苦劳动所得的镭盐无偿地送给许多医院。1905年2月把再次提炼的一克镭盐送给维也纳医院,以感谢当年奥地利政府慷慨供应沥青矿渣。

1904年10月彼埃尔被任命为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教授。11月居里夫人被任命为物理实验室主任。1905年7月彼埃尔终于被选为科学院院士,巴黎大学才决定拨款为他修建两间实验室。

1906年4月19日彼埃尔在穿马路时被马车撞倒身亡。警察从伤重不治者身上的名片,才知是院士。居里夫人6时回家时得知噩耗。

4月21日下葬。居里夫人坚持不举行任何仪式,只有为数不多的亲友来。教育部长白里安不顾居里夫人婉拒,悄悄加入送葬者行列。

法国政府主动提出发放国家抚恤金,如十一年前对巴斯德遗孀那样,但居里夫人拒绝了。

5月理学院会议决定保留为彼埃尔-居里开设的教席,让居里夫人以代课的名义继续授课。这是法国第一次把最高教职委任一位女性。

1907年居里夫人提炼出400毫克氯化镭。1910年终于提炼出纯金属镭元素。那些怀疑镭是一种化合物的人,即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1824–1907,热力学奠基人。他曾特地自英国赶来为彼埃尔送葬),也无法再反驳。

1908年整理修订后出版《彼埃尔·居里的著作》,厚达六百页。她自己的两本专著《论放射性》也于1910年出版。

1910年底在数位法国著名科学家支持下,她申请为法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但院士的竞选竟然扯到女性和民族问题上去了(德雷福斯事件即在那时期发生)。发明无线电的布朗利(Branly)以三十票当选,居里夫人以二十八票落选。

1911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由比利时企业家索尔维创立的国际物理研究所主持。期间玛丽对爱因斯坦的论文极支持。在1911年,她将21毫克纯氯化镭封好后,送去巴黎附近的国际度量衡标准局,此即后来通用的计量标准。

她测量出放射能量的单位。每秒钟1克纯镭自然射线的能量,被定为1居里。

1911年12月居里夫人与姐姐布罗妮雅,带上大女儿伊伦娜来到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在授奖时指出:“镭和钋的发现—导致科学的一个新分支的诞生,即放射学的诞生”,“在颁发诺贝尔奖的十一年里,这是第一次将殊荣颁给以前的获奖者”。

居里夫人在演说中,赞扬了前人贝克勒尔(Becquerel1852–1908法国物理学家,1896年发现铀的放射性)和卢瑟福(Rutherford1871–1937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原子结构和放射现象)的贡献,也提到钋和镭是由彼埃尔和她共同发现的。在放射性领域中,有几种基本研究要归功于彼埃尔,由他独立或与他的学生们共同完成的。离析纯镭盐以及断定它是一种新元素的工作,是她自己完成的。她的演说既驳斥了一些轻视女性者的中伤,也表达了对丈夫的尊重和思念。

1912年5月一个波兰教授代表团,给她带来了波兰作家显克微支(Sienkiewicz1846–1916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封信,欢迎她回祖国工作。她在回信中,请他们原谅她不能即刻回祖国。她会尽最大努力指导波兰科学家,在华沙建立一个放射学实验室。

巴斯德研究所与索尔本大学同意共同建立一所镭研究所,包括两个部门:一个部门为研究放射学的实验室,由居里夫人领导;另一个部门为研究放射疗法和生物学的实验室。

1914年8月战火纷飞中,居里夫人自巴黎坐火车去临时首都波尔多,将1克的镭存放在银行保管箱。一战期间她弄到了汽车和资金。每辆汽车都装上一台小发电机,一台手提X射线机及必要的照相器材,并配备了医生、助手、司机各一名。她装置了二十辆这样的汽车,还装备了二百个X射线室。她常常自己开车,在战场上奔驰。又办X线机技术人员和放射科护士的短期训练班。战争结束后她写了本《放射学与战争》。

1919年3月凡尔赛和约签字后三天,罗曼·罗兰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知识分子联合起来,防止新战争。高尔基、爱因斯坦赞成,居里夫人、萧伯纳反对。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定受托于白宫会客厅,代表妇女界赠送给居里夫人一克镭。总统夫人、法国大使、波兰公使和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都参加了。这是一年前美国著名杂志《写真》(The Delineator)记者麦隆内夫人(Meloney)访问时问起居里夫人最大心愿时,居里夫人答以为了继续研究,需要一克镭,以后麦隆内夫人向美国妇女募捐而购得。赠前居里夫人还连夜找律师修改文件,明确把镭赠予实验室,并非给她本人。

以后六个星期从东到西,在美国各地参观著名大学和实验室,接受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在内共十九个大学的名誉学位。麦隆内夫人还请裁缝为她赶制了一套长袍和一顶方帽。

1922年2月,居里夫人自动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的“自由合作”院士。5月国联理事会请她担任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委员,不久又当选为副主席。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科学符号和术语,统一科学出版物的开本,统一各杂志发表的著作摘要,拟定各种常数表……

1923年居里基金会庆祝镭的发现25周年,议会两院一致通过给居里夫人4万法郎年金作为国家酬劳,并规定她的两个女儿有继承权。教育部长莱昂·贝哈尔还特地指出:”政府和议会两院不得不决定承认居里夫人的谦虚和大公无私。”

她要在华沙创建一所镭研究所,人们争相筹款。1925年奠基典礼上,研究所的第一块砖是总统砌的,居里夫人砌第二块,华沙市长砌第三块—建成后无经费买第一克镭。1929年10月前往纽约接受美国馈赠的又一克镭时,胡佛总统主持仪式,还邀请居里夫人住在白宫。居里夫人也与麦隆内夫人8年后重逢。她生日时收到无数鲜花、书籍和礼物。参观劳伦斯大学时,大门上饰有她的浮雕石像。

1932年华沙镭研究所开幕,这是她最后一次返回祖国。

1934年5月的一个下午,她感到不适而入院。7月4日去世。死因是白血病,这显然与长期接受辐射有关。

全世界报道她去世的消息,各国大学、科学家、研究机构纷纷发来唁电。中国北平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也致唁电(1921年3月8日居里夫人在巴黎曾会见蔡先生)。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在大公报上发表《悼居里夫人》。

7月6日被安葬在Sceaux的彼埃尔的家族墓地里。姐姐布里妮雅和哥哥约瑟夫从波兰带来一抔祖国的泥土,撒在她的棺木上。

华沙古城附近弗莱塔街16号是一座十八世纪的建筑,玛丽娅·居里在此诞生。这座三层楼房棕色大门旁的灰白色墙上,镶嵌着的铜牌上刻着“玛丽娅·斯克罗多夫斯基纪念馆”。1968年1月23日居里夫人百年诞辰纪念时,波兰化学协会将她的故居建为纪念馆(1924年起居里夫人即为化学协会名誉会员)。开幕典礼时她的女儿艾芙及其丈夫,和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参加。

馆内展出图片、文件、实验室设施和个人物品,阐明了她一生和谐地投入科学、家庭及社会活动三个方面。

二楼门厅墙上悬挂着她1911年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证书的放大复制件。接着展出她作研究时的照片:手持试管观察、伏案疾书、端坐小桌前凝视……也展出她与居里一起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和油画,甚至木制的小模型;还展出当年用的仪器和讲课时的提纲。

她多次参加科学工作者会议,会见各界人士。1927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索尔维国际物理学会议,她与爱因斯坦、郎之万都参加了。也展出1921年美国总统哈定接见她的照片。

她热爱自然、花朵、绿树、新鲜空气、山中散步、海里游泳、骑自行车—必要时在战场上驾驶装有X射线机的救护车。

爱因斯坦认为她是他唯一所知的,不沉醉于追求美名的人。

1992年法国社会事务部长韦伊夫人建议将居里夫人的遗骸迁往先贤祠,居里的家属希望居里夫妇合葬。国家批准此建议。1995年4月20日居里夫妇的遗骸自巴黎郊区公墓迁葬,共和国卫队护送,密特朗总统主持典礼,波兰总统瓦里萨应邀参加。

先贤祠入口上方刻着“祖国念先贤”。居里夫人是在此安眠的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并非出生于法国的人。

同类推荐
  • 汉末之中华崛起

    汉末之中华崛起

    王宇是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特工,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却意外的来到了三国时期。来到了三国时期,他是如何改变三国文化,又是如何成为那些一个个诸侯的噩梦,听到他的大名都乃为之胆寒。将那些天下闻名的文臣武将一一收入麾下。统一了汉朝,又是怎么远征R本,H国等亚洲国家的!
  • 无法掩埋

    无法掩埋

    一位麻风病患者成为圣地巴勒斯坦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一位中世纪探索家穿越亚洲的旅行路程比马可波罗更长远;俄罗斯队战瑞典王国不可能发生但却真实发生的胜利,动摇了东欧实力的平衡……本书讲述了历史上改变世界的迷人事件。作者拥有讲述故事的天分,阐明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从古至今的有关冲突、英雄主义,以及惊人发现的非凡故事。
  • 苍龙蚀日录

    苍龙蚀日录

    这是一个虚幻的王朝,在少数西汉历史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多方杂糅与虚构。年轻人从雪中提起那把怪异的刀,却发现刀鞘已经老旧的残破不堪。他缓缓地抽刀出鞘,破旧的刀身一寸一寸展现在他眼前。最后,他发现刀身靠近刀柄处刻着两个古意森然的小字:“苍龙”。
  • 乱世杀将

    乱世杀将

    肉体毁灭之后,灵魂的一次意外穿越,使得一个普通的小宅男,变成了三国乱世之中一个普通的黄巾贼子……在人命如草芥般的乱世中,你不杀人,人必杀你!身不由己的小宅男,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而不得不努力的在乱世的大波涛中苦苦地挣扎……不管你是三国中著名的无敌猛将,又或是智力超群的军师谋士……总之想要我小命的,都给我去死!——贱民-韩悠
  •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秦末汉初那些事儿》向读者描述了生动具体的事例,结合史学家精彩的研究论证,并且参考了重要的历史文献,阐述了秦始皇行暴政,千秋梦难圆;秦二世僭位、奸臣当朝;陈胜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等故事。希望《秦末汉初那些事儿》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乐与启迪。
热门推荐
  • 雨师的镇魂曲

    雨师的镇魂曲

    人生在世就是混口饭吃,经策表示压力很大,因为雨师这个职业正在没落。
  • 暮落朝夕君宠芊芊

    暮落朝夕君宠芊芊

    她,收了只小鸡当灵宠,但她们都有着神秘身世。。。。=======================================================“当我的女人好不好”“滚”“你陪陪我好不好”“滚”“我们私奔好不好”“滚”“给你我的所有好不好”“好,但除你之外”
  • 大败局(全新修订版)Ⅱ

    大败局(全新修订版)Ⅱ

    《大败局2》解读九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中国第一饮料品牌”是如何陨落的?家电业最具现代气质的公司,是怎样被肢解和蹂躏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为何会彻底沉没?股市庄家如何布下资本迷局?最具想象力的汽车革命为什么会一夜流产?房地产最大的黑马失陷何处?最低调的钢铁公司如何迎来最致命的打击?中药业的领头兵因何溃不成军?资本狂人究竟是在点燃全民的热情,还是在玩火自焚?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
  • 策马踏云归

    策马踏云归

    沐含烟:“郡主,不如就随便找个人将就嫁了吧。”祁槿声眼皮一抬:“将就?嫁给谁?”沐含烟(小心翼翼):“郡主觉得含烟如何?”祁槿声啧啧两声:“含烟,你不是对父王说要将我嫁给燕谷么?”沐含烟:“老王爷不是没同意么?”祁槿声:“他不同意关我何事,我同意不就好了?”沐含烟:“祁槿声……你!”祁槿声:“我?我如何?我要嫁谁,干、卿、底、事?”春风杨柳垂,策马踏云归。只讲最温馨的故事。
  •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李耀宇是许多历史细节唯一健在的见证人。书中虽然没有透露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内幕、没有描述革命过程的奇峰险壑和波澜壮阔,却忠实记录了中国革命中许多稚拙平帝的一面、革命领袖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从不缺少的普通人的一面,以及他们在平凡中显现的伟大的卓越的一面。对这些细节的解读,仍然引人入胜。品味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和历史的真实。
  • 何当解甲

    何当解甲

    没有人会记得自己一生中会遇到多少人,但所有人记得改变自己命运得那些人们。生为乱世中的一只蝼蚁,她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那么幸运的遇见了人生中第一位良师益友——聂小泉。那位出自“天下将相第二家”的聂家少庄主,教她识字,教她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教会她做人的道理。还有大小姐,周景佑……他们来了,走了,她都记得,可那个一路陪着自己的人呢?一口心头血,数声杜鹃啼。烟月江山定,绕枝无可依。
  • 外法程序

    外法程序

    层层迷雾笼罩着前路,希姆柯文停下脚步,幽绿色的数据在他的视网膜上滑过,转身回望,世界一份为二。一边卡索拉的平野上牧民们驱赶着牛羊,费托沃的群山倒映在圣撒利尔湖中,巫师们登着云梯环绕高塔而行,金色的火焰在虚空中摇曳,诸神的国在颂歌中闪耀;一边,疲惫的学生戴上耳机放松的听着音乐,彻夜不息的玩家甩动着鼠标,VR设备静静的躺在桌子上,蔚蓝色的星球上高楼迭起,三色的人种划分不同的洲际。站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他握紧剑柄,目光坚定,希望点燃灯火,晨光化为羽翼,荣耀编织冠冕,启示者们紧随他的步伐,从与游戏一模一样的土地上出发,循着家乡的气息,一步一步迈向未知的前方......另,本书全名为IsolatedSystem(外法程序)来着
  • 星火天骄

    星火天骄

    一个少年。沉重的痛苦,那是仇恨。父亲被杀,自己流离失所,他只能够靠自己,他没得选择,只有努力变强,他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他要杀尽那些伤过他的人,不论这条路有多么的遥远。······张小镇与本人强强联合,组成小蜜蜂组合,望大家多多支持
  • 道寻常

    道寻常

    一个寻常的开始,一个寻常的故事,世间万事皆道尽寻常,却又不守寻常。这是否又是一段寻常的旅程,且听我娓娓道来。
  • 身边的另一个世界

    身边的另一个世界

    人的灵魂本来就从另一个世界过度而来,我们在自己的意识中对某些东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灵魂来自哪里,又要去往何处。时间对灵魂的影响有多大呢,或许不大,又或许是永恒的痕迹。另一个世界,或许不是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