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2400000002

第2章 校园阅读活动指导(1)

图书的起源与发展

图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起源的呢?那是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和传达消息。

但是,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

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示不同意义。后来,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傈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等,都还有这种结绳记事习惯。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符号来表示不同事物。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

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们所绘的画,这些画画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人们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的是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了,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播知识等,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了。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和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在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

在我国古代,曾有这样记载,说仓颉长有四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写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了文字来。

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传说仓颉长有四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关于我国图书的产生,还有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就是《河图洛书》的来历问题,我国最早的古籍《尚书》中具有记载。有人进一步解释说:

伏羲统治天下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了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我们后来所见到的《河图》、《洛书》,是由一系列的神秘符号所组成的数字方阵。它们是经过周、秦、汉几代儒生方士们之手加工后的形态,其原始面貌已无法知晓了。

有人认为,它是古代游牧民族所画的立体的天象图;还有人认为,它是由自然界的天然痕迹龟甲发展而成的抽象符号,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并认为《河图》与《洛书》在中华文明史上曾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华夏文化的源泉也可以说就是“河洛文化”,而《河图》《洛书》)则是河洛文化的最初的基础,它所建立的辩证思维的模式,对后世的思想、哲学、文学和科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历史,但它是历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先有了图画和一些简单的符号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我国文明的最早发生之地是在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地区。

有了文字,就有了创造书籍的基本条件。当然,并非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书籍。人们最初利用文字,不过是用来弥补生活劳动中语言的不足,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借以唤起共同的行动。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各式各样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经验,阐述思想,并使之传播久远的时候,书籍便开始出现了。

我国书籍最早出现于何时,很难作出较准确的结论。我们还未发现夏朝的文字和文献实物,根据其它文献判断分析,很可能就是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图书的发展

1.甲骨文的书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也就是甲骨的书。

甲骨文的内容,即卜辞它涉及很广:有天象,如日蚀、月蚀、晴、雨、风、雪等;有定期的预测,如卜旬、卜夕等;有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如旅行外出、渔猎和战争;有生、死、病、梦等人事的休咎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等。

2.青铜器上的饰纹

青铜器上常有平雕的各种不同的花纹、浮雕、半浮雕的各种装饰等,它具备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工艺美术特征。

青铜器的艺术装饰大多采用动物的形象,自然界中的动物,其中有许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鱼、蛙、龟、蚕、羊、牛、象、鸟等。

在各种动物纹样中,最具特色的是兽面纹,流行于商代及西周早期。这种动物饰纹的重要特点是:眼睛巨大,凝视,大嘴咧开,口中有獠牙或锯齿形牙,额上有一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爪子。

这种形象以表现动物的头部特征为主,这类饰纹旧称饕餮纹。

据古代神话传说,饕餮是神人缙云氏的一个凶恶儿子,它非常贪吃人类,直到把人塞在口中,但无法咽下去,终于害了自己,变成了有头无躯的怪物。古代儒生说,周朝鼎中有这种饰纹,其目的是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宋代学者把这种表现动物头部的纹物称之为饕餮纹,一直沿用着。

3.石头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为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着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出现了拓印枝术。在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再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划之内。

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然后再将纸剥下来,便得到了相同的复本。这一操作过程叫“拓”,用墨汁者称墨拓,用红颜料者谓朱拓,单张的叫拓片,装连起来的叫拓本。

从许多记载中可以得知,唐代宫廷中还有专司拓印的“搨书手”。拓印技术源远流长,千余年来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了。书法爱好者可从拓本中掌握古代着名书法家的技法和艺术。

4.简牍的书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后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等,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

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也不一样: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就是信封的起源;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等。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用隶书。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后来的一页。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

5.缣帛的书

竹简虽然廉价,制作十分方便,但这种笨重的书籍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着作一旦散乱,则会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容易被磨断,使阅读带来困难。

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收藏容易,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图书的历史与演变

图书的历史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经过不断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大体上来说,历史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

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作为媒介。后来,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于是人类跨出了有声无言的时代,迈入到有言无文的社会。

有了语言,人类往往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

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于是,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结绳。以结绳的大小、松紧、多寡及涂上不同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称之为绳书。

绳书能传到远方,也能长期保存,比起语言,自有某些长处。

然而终因其式样变化有限,无法满足快速进步中人类社会的需要。于是,人类再着手改进,从模仿天性里描绘外界形像加以简化,使之蜕变成为简单的图像,再用它来做为意象的符号。这种图画,已有文字的雏形,一般人称之为文字画。之后,经过多次改良演进,渐渐成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终于成就了无数的字体,供人们应用。

文字的出现,既为人类文明开拓了崭新境界,也为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前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时期的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和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最早的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但这些材料各有缺陷,都无法充分发挥文字的记录功能。春秋战国时代,知识日渐普及,着书立说大行其道,为适应这一需要,简书和帛书相继产生。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后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着作,便能连贯而完整。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都非常的便利。只是简书笨重,帛书昂贵,都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及图书的长期发展,因而人们又发明了纸张来取代它们。

纸的出现,约在西汉时期,史书正式的记录是公元105年。由于纸张具有轻柔及低廉的长处,因而很快的成为生产图书最主要的材料。

纸出现以后,虽然解决了图书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生产图书,还是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写阶段,既费时又费力,还是欠缺方便。人们遂从长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经验中,启发了雕版与印刷技术的结合使用,终于发明了便捷快速的生产图书方法。

雕版印刷术约在初、盛唐时代出现,由于它是手工业时代生产图书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广使用,成为五代、两宋时期生产图书的主力。为了使印刷技术更便捷与美观,宋仁宗庆历年间又有人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而元朝末年,更进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领域。从此之后,印刷技术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鲜丽动人。

图书除了文字、纸张、印刷之外,如何装潢?这也是要件之一。

自竹木简策之后,我国图书的装潢技巧就不断的改良提升,其演进的方向,大都遵循简便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历代以来,图书装潢的形制约有卷轴、册叶、经摺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演进过程。

近代的图书,虽然采用机械操作装订成平装、精装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书,还常用线条来增加古意,颇能引发思古之幽情。

同类推荐
  • 三字经品读

    三字经品读

    我们编辑的这套《国学小书院》包括《论语心得》、《三字经品读》、《千字文解读》、《幼学琼林解析》、《千家诗赏析》、《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孙子兵法释译》和《三十六计释译》等10册内容。本套丛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热爱国学,直至将其发扬光大,辉耀千古。它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谜语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谜语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热门推荐
  •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本书的目的是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商界人士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进而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士”。本书没有连篇累牍、复杂难记的理论和体系让你无所适从。相反,它言简意赅,为你提供具体的建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通过读本书,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礼仪知识;也可以碰到问题随时查阅,找到你马上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 网游之剑指三国

    网游之剑指三国

    一个工作失意的平凡小伙,因为游戏界的一场巨大变革,意外的走上职业玩家的道路。一款以三国群英传系列为原型研发出的网络游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且看平凡的小伙如何在群英荟萃的世界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神鬼乱舞挑天下!浮雷光阵灭万军!风云变色改日夜!文臣武德逆乾坤!
  • 元尊傀儡师

    元尊傀儡师

    在这天元大陆上没有耀眼的魔法,也没有努力的修仙者。这里只有强劲体制的元武者和擅长使用的傀儡的唐门弟子。看一位唐门的弃子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大陆巅峰成为至尊傀儡师。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民国二小姐

    民国二小姐

    女特种兵重生为军阀二小姐?本想安静做个米虫儿,不料只享受了三年,老爹战死,家族瞬间倒塌。军阀老头想娶她做姨太太?想得美!她乔装北上找未来姐夫古逸风救命,却换来一句“你嫁给我,我就出兵!”要她俯首认命?没门,看她如何在乱世中绝地反击!
  • 茶末浅笙

    茶末浅笙

    这部作品男主为TFBOYS的三小只,主要是王俊凯,但是这里面的身份以及故事和现实完全无关,你会看见一只自称帅比高冷少女杀手女神和女神经随意切换的女主茶允笙于三位少年的兜兜转转。哎哟我去,在遇上他之前其实我是纯洁高冷帅气的少女杀手,至于遇上他以后,OMG,我什么也不想说。——茶允笙
  • 聊斋志异之百狐夜行

    聊斋志异之百狐夜行

    乱世之秋,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官逼民反。八尾妖狐,弃恶从善。一介布衣,搅弄皇权。
  • 穿越大神养成

    穿越大神养成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是多个世界不能造就的,如果有,那就多个加一。
  • 我的王妃

    我的王妃

    她只是皇宫中的一个小宫女,暗恋着他,身份显贵却落寞冷酷的王爷,本以为这段暗恋会伴随着她一辈子,变成她永生的回忆,却不想有朝一日她能出了皇宫,跟他入了府,还做起了他的掌事丫鬟,打理府中一切事务,甚至还得给他安排通房丫鬟…究竟命运是如何安排的,她能不能成为他的王妃,跟他一生一世?在三妻四妾的男权社会,他又能不能经受的了考验呢?从上学时,我就爱写些小说,自娱自乐,不觉一眨眼,已经变成了一个一岁宝宝的妈妈,每每趁孩子睡觉时,便写写小说,就怕自己有一天因为家庭琐事忘记了写作的初衷,在写作时还能缅怀曾经的青葱岁月,此书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表在此地,因为是新人,又是新书,还需要大家的鼓励,不过,我是绝对会用心的写每一篇章,纯粹个人爱好,与赚钱无关,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写作初衷。
  • 重生之原配嫡妻

    重生之原配嫡妻

    上一世,她心肠歹毒,费尽心机的嫁与他,做了他的妻子,却没有得到他的爱。重生了,她还是他的嫡妻,这辈子心放宽了,想方设法提醒他避开那场灾难,谁知两人早已深陷其中。躲不过,就迎难而上,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 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课程的知识点更新也非常迅速。本书定位为高校各专业通用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扣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试行)》,同时参考了新修订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全书通过9章的内容,系统地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概论,同时还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沿。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覆盖面广,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强调知识面的覆盖,同时又注重实现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技术与管理、理论与实务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有机结合在书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