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1900000014

第14章 言行教育故事(3)

少女李清照的才艺

李清照幼时,天资聪明,伶俐无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两三岁时,父母教说话、吟歌;四五岁时,教她读书认字;六七岁时,就让她接触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诗经》、《楚辞》和唐诗等文学作品。10岁左右,李清照已经懂得了诗词韵律,同时还学着作诗、填词、绘画和书法等。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贵客登门,皆是些饱学多才之士,他们凑到一起,往往饮酒赋诗,挥毫舞墨,兴致很高。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贵客登门,总是在一旁认真地观赏和聆听。

李清照在学习、领会别人诗词的同时,自己也练习写作。她每创作一首诗词,总要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拿出来请别人指教。

有一天傍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如黛,浓云如墨。李清照站在窗边,望着柳絮泉边,重重竹帘外梨花飘然落地,竹影摇曳多姿,不由挥笔填词,写了一首《浣溪沙》,拿起瑶琴和着音律,轻轻拨动,随声唱了起来。音律柔美,娓娓动听,客厅里的宾朋一听到这美妙的音乐,都停止了谈话,凝神听起来: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阳,梨花欲谢恐难禁。”

悠扬的琴声和着美妙的词韵不觉使宾客赞叹不绝,都夸此女为才女。

谈兴正浓酒将尽兴,李清照父亲兴奋之余,不禁把女儿平时写的一些词和诗拿出来,请这些博学的朋友们指点优劣。其中有一首《如梦令》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宾客们读完此首词,细细品味其中韵味,都不觉口出赞叹之语。

刘晏7岁正字

唐代著名理财家刘晏幼年时天资过人,读书非常用功,小小年纪就会作一手好诗文。

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举行盛大祭天典礼,7岁的刘晏听到这个消息后,由长辈领着从家乡曹州来到泰山行宫,向唐玄宗献上自己精心撰写的《东封书》,文中赞扬唐玄宗治国的功绩,写得非常出色。唐玄宗看了,大为惊奇。一个7岁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文词隽永的好文章来,唐玄宗对此有些怀疑,就命宰相张说当面测试,看刘晏是否有真才实学。

刘晏从小长大,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但他很镇静,一点儿也不怯场。张说出题面试刘晏,他出口成章。又问他一些学术上的深奥问题,他也对答如流,说得头头是道。唐玄宗大喜,便授予他秘书省正字的官职。

唐朝时的秘书省是国家图书馆机构,内藏大量图书。秘书省正字,就是校正书籍中错误的官员。从乡下来到京城的少年刘晏,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藏书,使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观赏杂技演出,艺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节目演的是王大娘顶长竿,有一座用木头制作的假山在竿顶上,山上有个小孩载歌载舞,边跳边唱。唐玄宗看了表演,非常高兴,便命人把刘晏叫来。刘晏见过唐玄宗后,杨贵妃忙把他抱过来,放到自己的膝盖上,问:“小神童,你刚才看的这个节目好不好?”

刘晏回答说:“好,很精彩!”

杨贵妃又问:“你能不能以这个节目为题作一首诗?”刘晏沉思了片刻,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唐玄宗和杨贵妃大加赞赏,特地把象牙朝板和黄色锦袍等贵重礼品赠送给他。

刘晏在书海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但是,他从不满足,坚持认真读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长大以后,他曾任过县令、京兆尹、盐铁吏等职,为官20余年来,一直主管财政。在任期间,他两袖清风,无贪无沾,清正廉洁,为时人和世人所称道。

王冕巧戏财主

元朝著名画家和诗人王冕,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

年底领工钱时,财主说:“你如果能解答出我的一个问题,就把工钱给你。”

王冕说:“你问吧。”

财主说:“从前有一伙穷人在锄地,挖出了一块玉璧。大家叫道:‘是块宝贝呀!我们分了吧。’于是他们把玉璧砸碎,一人分了一块。可是他们却不懂,这块价值千金的玉璧一旦砸碎了就分文不值了。结果,这伙穷人仍旧是两手空空。——这是个故事谜,猜一个字,你猜吧!”

王冕说:“你讲‘穷人分宝贝还是穷’的意思,这不是‘贫’字吗?”

财主只好把一年的工钱付给王冕。

王冕给财主家放牛,受尽了折磨,一天,他对财主说:“东家,我说故事,请你猜一个字。猜出了我白给你干一年,猜不出我就要告辞回家了。”

财主说:“行,你讲吧。”

王冕说:“以前,有个财主想出外做生意发大财。他雇了一个伙计,在合同上写明:财主出钱,伙计出力,一年后赚了钱三七开。干了一年果然发了大财。可是当伙计来分利时,财主却哭丧着脸说:‘昨天我们分手时,马受惊狂奔过来,把那只装钱的箱子踩扁了。’这样,那些钱全部装进了财主的腰包。你猜猜这是个什么字?”

财主猜不出。

王冕说:“那财主对伙计说:“马踩扁了钱箱,马和扁合在一起不就是‘骗’字吗?财主老想骗人嘛。”

财主被王冕借机骂了一通,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得不情愿地让王冕回家去了。

小才子张居正

张居正从小聪颖好学,且一身正气。

一日,在湖广江陵府城外一条大道上,几个五六岁的儿童抬着用一把竹椅做成的“轿子”,在路上玩耍。“轿”上坐着的就是张居正。张居正不停地指挥着抬“轿”和保“驾”的孩子们,俨然一副当“官”的派头。孩子们玩得兴趣正浓,忽听前面响起了锣声,知道有大官要从此经过。其中一个孩子喊道:“张居正!”

“哎,大胆!怎敢喊起老爷我名字来了?”张居正正色道。

“假张老爷,别闹了,快让路!”那个孩子有些胆怯。

张居正笑着说:“哎,看把你们吓的!别害怕,不许跑!

他们抬的是老爷,你们抬的也是老爷呀。”

“他们抬的是真老爷,我们抬的是假老爷呀!”一个孩子说。

张居正满不在乎地说:“什么真的假的,我倒要看看这真老爷有多大能耐!不要跑!别动!”

开道衙役走过来,大声地喊道:“回避!让道!”

一个孩子上前嬉笑着说:“我们这也有老爷呀。”

张居正从椅子上站起来说:“他是官,我也是官,他为什么不能让道与我呢?”

这时,府台大人走出轿子,对张居正说:“你知道我是什么官吗?”

张居正说:“我当然知道,你不就是江陵府台吗?”

府台大人说:“对啦!”

张居正一本正经地问府台大人:“你知道我是什么官吗?”

府台大人说:“不知道。”

张居正得意地说:“我当的是管官的官。”

府台大人听了很有意思,说:“照这么说,你的官比我的官还大,是吧?”

张居正回答:“是呀!”

府台大人觉得这孩子不一般,便想考考他,于是说:“那么这样吧!我出副对联你来对,你若对着了,我就绕道而行;你若对不出,你就给我回避让路,行吗?”

张居正说:“行!”

府台大人出了上联,吟着:“大老爷,八抬轿,顶天立地。”

张居正顺口答道:“小学生,一支笔,定国安邦。”

府台大人一听非常高兴,连称“小才子,小才子”,令衙役绕道而行。

但丁问鱼

一次,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听差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给但丁的却是很小很小的鱼。

但丁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吃鱼。他用手把盘里的小鱼一条条拿起来,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好像听见了什么,然后再逐一放回盆里。

执政官见状,很奇怪,问他在做什么。

但丁大声说:“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逝世,举行的是海葬,不知他的遗体是否已埋入海底,我就挨个问这些小鱼知不知道情况。”

执政官很好奇地问:“小鱼说些什么?”“它说它不知道过去的事情,你可以向同桌的大鱼们打听一下。”

执政官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吩咐听差马上给但丁端一条最大的煎鱼来。

7岁上中学的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1834~1907年)是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出生时,全家在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过着流放的生活。门捷列夫的父亲毕业于圣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在一个有名的中学担任校长。母亲是个既有文化知识又结实能干的妇女。为了照顾丈夫,母亲带着孩子们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

小门捷列夫出生半年后,不幸的事件降临到父亲的身上。他生了一场病,病愈后,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完全失明。正值壮年的老门捷列夫,不得不提前退休。

小门捷列夫自幼就非常懂事,从3岁起,就能做事了。他的聪明机灵很讨人喜欢。

小门捷列夫属于智力早熟的孩子。会说话不久,他就开始学识字和算术了。

每当上学的哥哥姐姐打开书本学习或者做作业时,他就搬一只小凳子,坐在他们一旁,两只小手托着圆圆的脸,眼睛一眨不眨地听他们念书。

到了6岁,小门捷列夫在识字、背诗和算术方面已经赶上了哥哥姐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看到小门捷列夫的好学精神,感到很欣慰。

小门捷列夫的钻研精神使父亲看到了希望。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成长,他不顾视力低下和看书困难,亲自教小门捷列夫读书、识字。

哥哥姐姐们见父亲视力不好,还教弟弟识字,就不再烦门捷列夫。只要孩子们有空,就主动替父亲教小门捷列夫识字和算数。仅仅两年的时间,门捷列夫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门捷列夫7岁那年,又一哥哥到了上中学的年龄。看到妈妈为哥哥准备新书包,天真的小门捷列夫就缠着妈妈要求上学。

妈妈说:“等我有了工夫,去找老师说说让你到镇上的小学去读书。”

听到这话,小门捷列夫不高兴地说:“我才不上小学呢,我要和哥哥一样去上中学。”

妈妈并没在意儿子的要求。可是,父亲觉得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他建议妻子去找一找托博尔斯克中学的校长,请求他允许小门捷列夫和哥哥一起上中学。妻子有些为难,她怕校长不同意。

父亲鼓励母亲说:“米嘉已经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校长如果不相信,他可以亲自考一考。”

母亲不再犹豫,她带上儿子去找中学校长。

中学组织了俄文、数学、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对门捷列夫进行了认真的考试。

小门捷列夫对各科考试都应答自如,确实达到了上中学的文化程度,尤其是计算能力比中学一年级的孩子还强。

小门捷列夫的出色表现,使学校决定破例录取这个7岁的孩子读中学。

卓别林5岁登台演出

卓别林,1890年出生,英国著名的喜剧大师。一生留下80多部电影作品。

提起卓别林,人们便自然想到那个穿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登一双大皮鞋,拿一根黑手杖,戴一顶圆顶礼帽,长着两撮小胡子的流浪汉的形象。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给观众带来欢笑。他是那么可爱,而他的遭遇又常常使观众流下同情的眼泪。

卓别林走上喜剧演员的道路是受父母的影响。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因此,看着父母演戏长大的卓别林也爱上了表演艺术。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当时年仅5岁的卓别林登上了舞台。

一天晚上,卓别林的母亲在演出时,嗓子突然哑了,遭到台下观众的嘲笑和讽刺,不得不离开舞台。剧院老板又急又气,看到幕后的小卓别林时,他灵机一动,决定叫卓别林上台顶替。因为他以前曾看到卓别林当着许多人的面表演过,而且相当精彩。

卓别林在一片混乱嘈杂声中被带到前台,介绍给观众,全场顿时安静下来。面对着台上耀眼的灯光和坐满观众的剧场,他放开喉咙,无拘无束地唱起了家喻户晓的歌《杰克·琼斯》。他唱得优美动听,唱到一半,人们就在掌声中把钱币像雨点一样扔到台上。

“我必须先拾起钱,然后才可以接着唱下去。”小卓别林停止歌唱说。

他天真可爱的举动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剧院老板帮他拾起钱币,他才继续唱下去。

卓别林唱完一支歌后,又和观众对话,还应观众的要求表演舞蹈。当他唱母亲常表演的那支《爱尔兰进行曲》时,故意模仿母亲有点沙哑的嗓音,不想观众大为欣赏,剧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卓别林更加无拘无束地表演起来,边唱边舞蹈。这一夜的演出十分成功。卓别林幼年丧父,这次演出后不久,母亲又患了神经病。年幼的卓别林被人送进了孤儿学校。在那里,他遍偿了人间五味。7岁后,他离开孤儿学校,到处流浪。后来,他当过杂货店伙伴、玩具小贩、医生的小佣人、吹玻璃的小工人、卖报的报童。

尽管经历了无数的生活磨难,但他想当一名戏剧演员的愿望却从未改变。后来经人介绍,他终于当上了演员。从此,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表演艺术。他一生拍了80多部影片,以其精湛的演技赢得全世界观众的欢迎,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

卓别林遇强盗

一天深夜,喜剧大师卓别林身带一大笔现金骑车回家。半路上,一个强盗拦住了去路,并用枪指着卓别林,恶狠狠地说:“快,快把你的钱全都交出来,要不然就要了你的命!”

卓别林故意装作很害怕的样子,用颤抖的声音说:“别,别,千万别伤害我,我把钱都给你。”说着就把口袋交了出来。

强盗看到那么多的钱到手了,乐得心花怒放。这时,卓别林和强盗商量说:“朋友,请帮个忙吧,也给我一条生路。”

同类推荐
  • 告诉你30条成长法则:英汉对照

    告诉你30条成长法则:英汉对照

    书中具体收录了:《尊严文坛巨匠——塞穆尔·约翰逊》、《坎坷玛丽莲·梦露——永恒的性感女神》、《协作托马斯·爱迪生——团队造就的天才》等文章。
  • 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求知重行

    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求知重行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必须经过认真的实践。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苦口婆心地奉劝人们在求知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提高。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常常会吃大亏。古人认为认识外界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用主观代替客观,不能以想象代替现实。如果闭眼不看客观事实,按想当然办事,最后只能身败名裂,贻笑天下。
  •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社会不教,精英不讲,坎儿还得自己过

    本书作者在咨询实践中,接触到大量在人生路上苦苦打拼的年轻人和正在被事业诸多不顺折磨的中年人,这些人的奋斗经历、种种痛苦和对人生、工作的感悟,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把其中的故事精华、心得体会和蕴藏其中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写成这本给社会精英的人生建议书。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决定人生成败的心态全集

    决定人生成败的心态全集

    本书教你好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即使受到挫折与坎坷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旺盛的斗志。
热门推荐
  • 清水红颜

    清水红颜

    楚怀殇说:”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谢清水娇羞道:”因为一切有你。“
  • 幕后总裁:宠上天

    幕后总裁:宠上天

    母亲生病,她不得不嫁给他。隐婚两年,爱的种子渐渐在她心中发芽。不甘做家庭主妇,便在他的庇护下迈进娱乐圈。他北竺湾幕后BOSS,最高领导人。本以为这种大人物不会有七情六欲,但最终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本以为会这样一辈子,却突然发现了自己不一样的身世。我是谁?我怎么会重生?我的超能力是怎么回事?额头上的印记代表着什么?我怎么能见鬼了?一切的灵异事件,在我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开始发生…(此文纯属虚构,)
  • 魔王桥

    魔王桥

    “魔王桥现,天下大乱”,不知从何时起,流传下这么一句话,传言有许多版本,有的说法是,“魔王桥”是天地间自生的魔物,有诸多不可思议的力量,会招致天下大乱;也有的说法是,“魔王”是某种组织,一直藏在大家都不知道的地方,只要这些人一露面,天下就会大乱,至于“桥”,只是误传;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魔王桥”是某种功法,阴狠歹毒、嗜血残忍,所以才会天下大乱……虽然说法很多,但是谁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所以,随着岁月的流转,大家一致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言!
  • 彼岸花千年之约

    彼岸花千年之约

    是谁,为了她跳入忘川河,是谁,在忘川河里等待千年,是谁,在忘川河里看着她一次次地喝下孟婆汤,一次次忘记他……千年已过,他带着千年前的记忆和约定来到人间找她,可她已经忘记了他,忘记了千年前的记忆和约定……
  •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

    本书是著名作家格非集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精致的小说,作者的功力直抵小说细部的每一个末梢,真可谓一丝不苟。它既是格非蜕变和超越的一次个人记录,同时也可视为是当代作家制造经典的有效标志,从阅读角度说人面桃花是一部让人舍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看过这样的小说,相信你大概会明白好的小说与差的小说、好的作家与差的作家区别在哪里。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
  • 乡下妈妈之伟大的母爱

    乡下妈妈之伟大的母爱

    这是讲述了一位普通、平凡的乡下妈妈,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把关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在苦在累,也不愿让自己孩子受苦,用自己无私而伟大的母爱,把自己的孩子健康抚养长大。世界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希望天下孩子,长大之后,要更加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
  • 明明都是下雨天

    明明都是下雨天

    没有金钱,暴力,身份地位等,有的只是虐心铭骨的初恋,不痛不成长的青春。
  • 前妻不认帐

    前妻不认帐

    她只不过气他对她的欺骗,在婚礼当天骂他无恶不作,顺便开个小小的玩笑说他是同性恋,然后带着他的孩子逃之夭夭!家里有二个嚣张的宝宝,一个腹黑;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了骗吃喝,把人家帅哥叫做“爸爸”,碰到正牌爸爸,骂人家“大混蛋”。他咬牙切齿质问:“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 古武称帝

    古武称帝

    背负一把巨剑,手持破阵霸王枪,行走在这上古的世界,你以为我是那西楚霸王项羽呢吗?那么你错了,我就是超越九帝,高于五皇的七宗罪古帝之首
  •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她,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界公主,却在惊鸿一瞥间遗失芳心,他,是桀骜不羁的魔界之王,却在凤凰树下对她一见倾心。然而,仙和魔,本身便是水火不容,十万年的仙魔大战终将展开。她和他,该怎么办?“念倾,我很庆幸我能遇到你。”在仙界大军攻破魔界大殿时,寂离深深地看着眼前的少女,然后转身走向那条轮回路,却在喝轮回酒时,一滴泪落在酒里,缠缠绕绕,三世之久她,在亲眼看着他毫不留情地走向轮回路时,一滴心头血就这样喷向了三生石,决然地追随着他的脚步,走向轮回之路...三生三世,他们兜兜转转,是回到原点,还是终成眷属?奈何桥上多奈何,一身叹息,是在感慨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