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5300000012

第12章 重要的佛教寺庙(9)

荐福寺内,现还存有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造的一口铁钟和宋代碑刻,亦很珍贵。

(三)长安香积寺

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境内,距省会西安17公里。寺内有我国佛教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的墓塔,驰名海内外。

香积寺始建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后被战火烧毁。北宋重修,并曾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更名为开和寺。不久,又恢复了香积寺的原名。尽管历代均有维修或扩建,但到1949年时,此寺仅余唐塔两座、清代修建的大殿三间及数量有限的僧房。1979年大修,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等重要建筑,使香积寺初具规模。

善导大师塔,是专家们公认的一座唐塔。塔原为13层的方形砖塔,由于顶部毁坏了2层,现存11级,高33米。塔的周围,有12尊半裸的浮雕像。一层南门的门楣上,还有清代乾隆时(公元1736—1795年)刻写的“涅架盛事”四个大字。塔东,还有一座唐代的砖砌小塔,是善导弟子的墓塔。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曾到山西交城玄中寺,向道绰法师学习净土宗。回到长安后,他不但讲经传法,还写下了《往生礼赞》等著名的净土宗佛学著作。善导大师倡导比较简单的修行方式: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便可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这样,净土宗得以广泛传播。公元八世纪,净土宗随日本来华求法僧传入该国,并创立日本净土真宗。因此,我国和日本僧人,尊善导为净土宗实际创始人。日本僧人将交城玄中寺和长安香积寺,尊为净土宗的祖庭。

(四)扶风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约公元499年前后的北魏时期,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该寺以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著名。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寺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统治者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先后举行了七次开塔迎佛骨的盛大佛事,对唐时佛教的发展以及唐代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贞观五年(631),唐太宗第一次开示佛骨。佛指舍利的重现,掀起了一股崇佛热潮。显庆四年(659),高宗敕准再度开示,并赐钱5000、绢50匹以充供养,后又赐绢3000匹作为造佛像、修宝塔的资金。高宗将这枚舍利迎请到皇宫里供奉,武则天为舍利造金棺银椁。直到龙朔二年(662)才送回法门寺塔中。这次迎佛骨时间长达几年之久,是唐代规模最大、奉献最多的一次。咸通十四年(873),唐懿宗第七次迎佛骨。迎接仪式极为隆重,执幡仪仗约万人,懿宗亲自出迎,向佛骨顶礼膜拜,将佛迎入内道场,以作供养,宰相以下竟施金帛,不可胜数。当年,懿宗去世,年底,僖宗昭令将佛骨送还法门寺。次年正月初四关闭了塔下地宫石门。从此,佛指舍利再未闻世,所藏供奉器物也成了千古之谜。

明隆庆三年(1569)关中大地震,法门寺木塔倒塌。万历七年(1579)由当地士绅倡导,重修佛塔,历时30年修成了新的13级宝塔。塔为八棱形,高47米,为仿木构式砖塔。第一级上方八面分嵌“乾、坎、艮、震、巽、离、坤、况兑”八字,以示八方,东、南、西、北的塔门上分别刻有“浮图耀日”、“真身宝塔”、“舍利飞霞”、“美阳重镇”。第二层到最高一层,每层八面各有一门洞,每洞置一铜佛像,共88尊。塔上门洞内还藏有经书、铜器。塔顶为覆钵形铜制塔刹,整个宝塔高峻挺拔,引入注目。

1981年8月21日下午,由于年久失修等原因,13层宝塔突然纵向坍塌了一半。鉴于法门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省政府决定清拆残塔重建新塔。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次清拆残塔工程,竟带来了一次惊世发现。

1987年4月,封闭1000多年的神秘地宫之门被打开。地宫面积31.84平方米,是国内迄今发现的佛塔地宫中最大的一个。地宫基石皆雕成仰莲瓣形,取塔建于莲座之上意。地宫共有四道门,门上雕有天王护法像、莲花等,门楣上绘有姿态各异的瑞鸟朱雀。地宫中藏有大量文物,工作人员将地宫中文物如数转移到扶风县博物馆,由考古人员进行清理。5月5日凌晨,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宝函。这个宝函密密套合竟有八重之多。第一层檀香木已部分腐朽,第二层鎏金银胎,第三层纯银,第四层又是鎏金银胎,第五、六层纯金,第七层是玉石,第八层又是纯金。各层装饰极为美丽,金光耀眼。第八层之内是一座精巧的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此塔塔顶与塔体相连,塔基可以分开。揭开塔体,只见塔基上矗立着一根高ll毫米的小银柱,上套着色白如玉的管状体。这正是被唐宪宗赞为“眼睹数次金光灿,手撑一片玉光含”的佛指舍利!这枚舍利重16.2克,高40.3毫米,上宽17.55毫米,下宽20.11毫米,腔径13.75一16.75毫米,上齐下折,色白如玉稍青,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与地宫前室隧道中发现的《大唐成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记载的佛指骨相符。接着,在另外三个宝函里,又发现了三枚佛指舍利,第二枚供在地宫中室的汉白玉双檐灵帐内;第三枚秘藏于地宫后室下小龛中的铁函之内;第四枚在地宫前室的彩绘四铺菩萨舍利塔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枚佛舍利,开启铁函后,里面是鎏金45尊造像盝顶宝函,伴有两颗水晶随珠,函身凿刻一行字:“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鎏金宝函内是檀香木函,木函内是水晶椁,椁盖两端镶嵌着黄、蓝宝石各一,四面是明亮的珍珠,椁内套一白玉石棺,棺中有一枚佛指舍利,白中泛黄,并有似发霉后的骨锈斑点。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闻讯后,立即赶到扶风,在对四枚佛骨进行了细致考察后,他指出,第一、二、四枚佛骨应为“影骨”,只有第三枚才是“灵骨”,是释迦牟尼留给人世间的真身遗骨。“影骨”是特为保护“灵骨”而用玉石仿制成的。灵骨好比天上的明月,影骨犹如明月在地上江河中的影子。对于佛家来说,不管是“灵骨”还是“影骨”,都是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塔地宫佛指舍利的发现,轰动了世界,被誉为继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又一重大发现。地宫中还出土了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金银器,17件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这些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制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都是罕见的。据专家判断,这些文物基本上都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最令人注目的是锡杖和秘色瓷。锡杖有三只,即单轮十二环迎真身金银花锡杖、双轮六环铜锡杖和双轮十二环金银锡杖。其中双轮十二环金银花锡杖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锡杖工艺制作精致,可谓法器中的至宝。秘色瓷是只见于唐人诗句中的一个瓷种,其产地及形状一直是一个疑案,此次一次出土16件,是中国陶瓷考古的一个突破性发现。另外如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唐懿宗供奉的金丝袈裟、唐代宫廷成套茶具等等,都是稀世珍宝。

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修葺一新,向世界开放。同时举行了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瞻礼法会,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高僧和10万信众汇聚法门寺,盛况空前,轰动一时。重修的真身宝塔高47米,巍峨耸立,仍八棱13层。地宫亦整修完好,内安放着真身舍利,对朝拜游人开放。寺院西侧,新建了法门寺博物馆,馆内珍藏着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朝珍贵文物。

(五)户县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陕西户县东南约20公里的圭峰山下,始建于晋代,距今约1600多年历史,是西安地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刹之一。

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入关,驻锡逍遥园(草堂寺),组织僧俗800人开展译经工作,译经949部、425卷,对中国佛教的译经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古代四大译经家的第一位(还有真谛、玄奘和不空)。他所译的《三论>是三论宗的立宗之纲,因此尊罗什为始祖,奉草堂寺为祖庭。罗什于公元413年圆寂,其舍利子葬于草堂寺内。

草堂寺还出现过一位融各派所长,名震晚唐的高僧宗密,号圭峰。他既是三论宗接法人,又是华严宗的五祖,因此草堂寺也被奉为华严宗的祖庭之一。宗密还是禅宗荷泽系神会的四传嫡孙(由他形成了禅宗草堂系),他融三论、华严、禅、净诸派为一体,主张“万宗归一”。

草堂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国家级译经场,与佛教各个宗派联系密切,各派高僧来此参学络绎不绝,声名远扬,香火旺盛。寺庙占地数百亩,规模宏大,古迹、碑刻甚多,但屡遭毁坏,所存无几。解放后政府三次拨款维修。近年来,方丈释宏林、住持释谛性在筹集资金、维修殿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久,一个崭新的三论宗祖庭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十二、内蒙古

(一)呼和浩特大召

大召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

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迎接西藏达赖三世索南嘉措于青海地方,许愿在呼和浩特将“生灵依庇昭释迦牟尼像用宝石金银庄严”。

从这时候起便开始兴建大召,第二年建成,万历皇帝赐名“弘慈寺”,因寺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亦名“银佛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来到呼和浩特,亲临大召,主持了银佛“开光法会”,从此大召成为蒙古地区有名的寺院。1640年,皇太极命令重修和扩建大召,完工后,皇太极赐给满、蒙、汉二种文字的寺额,汉名“弘慈寺”改为“无量寺”。

1602-1607年间,蒙古右翼诸部的佛经翻译家们,在此庙将佛经《甘珠尔》最先翻译成蒙古文。

大召的建筑为藏汉结合式,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位于南边,上悬“九边第一泉”匾额。相传康熙皇帝路经此地,人马皆渴,他的马能识别地下水源,由马引路,找到了8眼泉井,水质清甜。

大殿为木结构,与银佛均为明朝遗物。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大殿内耸立着三尊高大的佛菩萨铸像,殿壁上有描写康熙私访明月楼的巨幅绘画。后面是达赖四世、土默特部蒙古人云丹嘉措和达赖五世的塑像,明清两佛像,木雕两佛像,木雕二龙戏珠,108部《甘珠尔经》,以及铜铸镀金的多种法器、药器等等。经堂门前阶下,有明天启七年(1627年)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扬威,工艺水平高超。庭院中有一只清朝铸造的铁香炉,上刻蒙古工匠的姓名。

大召的宗教文物众多,其中银佛、龙雕、壁画堪称“大召三绝”。

(二)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坐落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汉名“延寿寺”。是呼和浩特最精美的一座寺庙。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史上享有盛名,被誉为“召城瑰宝”。席力图召,又称舍力图召。席力图,是蒙语“首席”或“法座”的意思。

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寺庙因本寺的第一世活佛而得名。一世活佛希迪图噶布齐,来自西藏。由于他熟悉经典,并通晓蒙、藏、汉三种语言文字而深受来内蒙古传教的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的信任。索南嘉措临终时曾嘱托,由他代替自己坐床,主持传教和负责寻访转世灵童等事宜。以后,他又成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的启蒙老师,并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亲自护送云丹嘉措入藏坐床。他的地位也由此而更加尊荣。当时宗教界尊称他为席力图呼图克图(意为首席活佛)。同时将他主持的寺庙称作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体是以南北为中轴、东西相对称的布局形式建造而成。召庙建筑宏伟、富丽,独具风格。

召前有华丽的过街牌楼与山门对峙。山门内设四大天王殿。山门的左右两侧又各开一拱形门。两侧门内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入山门后为席力图召前院。正面是菩提过殿,殿前竖有10米多高的旗杆一对。院两侧为东西厢房。过殿左右设有垂花门。穿门而过是席力图召的经堂大院。正面为大经堂,南侧有对称的碑亭两座。院两边为东西配殿。

同类推荐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老子是一位不喜言论的思想家,然而他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短短八十一章的《道德经》蕴含了老子智慧的精华,也是关于人类生存智慧的哲学之纲,其中具有统领意义可称之谓纲中之纲的是“道法自然”思想。“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在老子的视野里,“道”是宇宙万物的创生源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为万物之母,化生了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化生万物,而且又是宇宙万物遵循的共同法则。
  •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宁心——禅宗公案的沉思顿悟

    如今有些禅和子看公案、论公案,都在弄玄虚,琢磨着什么话用什么话来对,有的当成打哑谜,有的当成文人对诗句,有的当成时下流行的脑筋急转弯,还有的干脆当成威虎山的黑话了,以为是些全无道理的乱侃一通,岂不知人家看似没有理路的话背后都有清晰的理路,只是迷人看不清罢了。一切经典,一切公案,都是为了表法,学人一定要透过这些语言场景去体悟祖师想要表达的那个法,而不是在语言相、文字相和各种名相上去费脑筋、抠字眼,去考证什么真伪、早晚。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 异界雄霸

    异界雄霸

    这里没有什么高科技,没有魔法,看雄霸怎么称霸异界。
  • 等到花开雨落时

    等到花开雨落时

    为什么要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为什么就不能坦白承认?如果在雨落下之前,我会忘掉你的笑容,这样,你和她和我,会不会不一样?
  • 那年雨后的晴天

    那年雨后的晴天

    她坐在窗边,恬静的脸庞迷醉在天外的夕阳下。不知何时,眼眸蒙上了一层雾气。坐在窗边的她并不知,门外的他已站了许久。他轻快地推开门,看见她,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她起身,相看无言。“YouarethepersonthatIfoundinmywholelife,thisisthefactthatneverchanges.”【你是我一生中找到的人,这是从未改变的事实。】
  • 灵魂眷侣之折翼天使

    灵魂眷侣之折翼天使

    本文章由本人原创《灵魂眷侣》续编,建议看此文之前先看《灵魂眷侣》。我站在车来车往的路中央,眼睛哭的干涩,闭上眼聆听周围噪杂的车声,为什么所有人的都骗我,这个世界抛弃了我,如果这是世界的尽头,这是我生命的终结,那就结束吧,让一切的一切都随之结束……
  • 重生为农

    重生为农

    在大陆演艺圈中,只能算是二线明星的秦思蓝重生了,她很幸运的拥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作为新一代的重生人士,她该如何去书写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呢?继续当明星?忍受不了演艺圈中肮脏的潜规则。寻找完美的爱情?前世自己受够了男人的丑恶嘴脸,不太相信还有什么完美。叱咤商场,呼风唤雨?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好吧,好吧……既然如此,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吧。呃……貌似她做农民也是做的和别人与众不同呢……————新书《家和农事兴》已上传,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
  • 乱世真仙

    乱世真仙

    上古神魔,天地大乱。英雄辈出,谁能主宰天地?
  • 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是增长知识,充实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所求,就要有所取,这就是需要学习。学习给人快乐、使人高雅、长人才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道出了为人处世的自守友善之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是一个道理。
  • THE MILL ON THE FLOSS

    THE MILL ON THE FLO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位面交易系统

    位面交易系统

    开个公司,一不小心成了世界第一。赚点小钱,一不小心成了世界首富。练个武功,一不小心又成了天下武林第一人。············有了位面交易系统,林天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平凡了起来。
  •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中华文明璀璨夺目,中华民族深具智慧,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本书将这些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无疑可以开阔眼界,启发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本书是一部中国历史的普及读本。采用编年体例,按历史时间顺序编写,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元,完整再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