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5500000012

第12章 节庆习俗的形成(11)

5.佛家盂兰盆会

佛教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佛教仪式,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至今我国佛教寺庙尚于此日举行此会仪式,日本也仍然有此活动(即源于中国),其影响颇深。“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或作“乌蓝婆孥”,意为“救倒悬”。据佛教传说,释伽牟尼有十大弟子,神通最大者为目连。其母死,堕饿鬼道中,目连亲以十万威神之力,入狱救母不得。求教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他于七月十五置百味五果于盂兰盆中,供养十万鬼灵.超度众饿鬼,以解脱饿鬼倒悬之苦,其母才能得到超度。自此始有七月十五中元节,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

佛教七月十五日结盂兰盆会,供养十万鬼灵,超度众饿鬼以救目连之母的做法与道家七月十五日祭祀孤魂野鬼以期普遍超度孤魂十分近似。这样七月十五这天作为佛家的盂兰盆会,供十万饿鬼使之超度,又作为道家普度孤魂的节日,而这又和中国古代的中元节占气候联系在一起,所以七月十五中元节乃三者合而为一。

6、中元节的影响

中元节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大节日之一。在一些地区,它尤其受到重视。比如台湾过中元节,就较隆重,这与台湾的特殊地理条件与历史渊源有关。台岛居民多从大陆迁去,越过重重风浪,开辟蛮荒,多有没于海涛中成为游魂者。所以台岛人民要施舍、普度,使这些远离故乡的游魂得食,以示安慰同情之意,实则也隐含着对大陆家乡的深切怀念。清代诗作中多记载了台湾的中元活动,十分隆重。如清人周长庚《台湾竹枝词》云:“竹了高高百尺幡,盂兰盛会话中元。寻常一饭艰难甚,梁肉如山饷鬼门。”又钱琦《台湾竹枝词》记中元:“中元胜会赛盂兰,豪夺争先上醮坛。海面放灯僧说法,鬼声人影夜漫漫。”这是写普度、抢孤、放水灯于海面等情景,也可见其盛况一斑。

香港,也至今有于中元节焚香烧衣,以牲醴祭

祀祖先乏习俗。还要设坛供佛,唱戏酬神,并且扎制种种龙袍纸衣等烧去,以供奉神灵。这些民间工艺品,以剪纸、纸扎工艺制成,还饰以种种纸扎人物,颇为精美。

并且向孤苦人家“派米”,以示救孤济贫之意。每逢节期,街上有热闹的迎神队伍,空地有临时佛坛、戏棚,晚上人们纷纷涌来观剧,颇热闹。

在东南亚的华侨聚居地区,也在中元节俗流传。如新加坡的华裔社群,多于中元节举行隆重活动,搭起戏棚,演戏、演歌舞节目。在祭祀先祖时烧金银箔纸,供奉丰盛的鸡、鱼、肉等供品,也祭祀孤魂野鬼。再吃丰盛的中元宴。另外还举行慈善募捐活动,将捐得钱款作救济贫苦居民所用。另外,在泰、马、印尼等国华裔中也流传一些中元节俗。

十一、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当时,人们每逢中秋夜晚都要举行迎寒的祭月活动。这一活动经过缓慢发展,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习俗。到明代时,月饼与中秋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和每月的三个十天,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秋的正中,所以称‘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为“仲秋节”或“中秋节”。这时因为月色倍明于常时,所以,又称为“月夕”。中秋之夜,月亮看起来显得又圆又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独在异乡旅居的人,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唐代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看来八月十五是秋季中月中天,故叫中秋。又说:“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教,则蟾魄圆。况埃磕不流,太空悠悠。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人西偻,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这就是说秋天是赏月的最好时令,既无严冬的伤骨大寒,又无盛夏的酷热之雾。秋季天高云淡,空气新鲜,冷热适宜。当明月高挂,辉洒在地时,正是赏月、拜月、玩月的最佳时令。常言“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所以中秋节使成了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二)中秋习俗

1.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在南宋词中就有出现,到了明代,人们则以月饼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就曾记载:“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可见,月饼在中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月饼的真正普及民间,据说是从元朝开始的。

在元朝末期,蒙古族贵族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剥削和奴役人民,而又怕人民起来造反,老百姓家里不准有金属器具,就连菜刀也是十家共一把,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但彼此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都很困难,无法统一行动。当时的农民领袖朱元璋组织农民起来反抗,为了传递秘密通知,在月饼里夹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约定农历八月十五为起义时间,到中秋之夜,家家掰开月饼,看到传单就一起动手,造反起义,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从此,每到中秋节,人们都要吃月饼,用以纪念这一人民群众的起义日子。

在我国台湾省中部和东部地区,至今还流行中秋夺“状元饼”的习俗。

状元饼也是月饼,但它又与我们平常的圆月饼不同,它不是孤单的、独立成数的,而是根据旧式的科举制度的名称,按广式、潮式、苏式和宁式配套而成的大大小小的六十三个月饼;每套包括各一个状元、榜眼、探花饼,八个进士饼,十六个举人饼,三十二个秀才饼,还有贡生、童生和自丁饼若干。状元饼最大,直径达一尺余,像脸盆般大,以下按地位逐次减小,最小的自丁饼,只有一枚硬币般大小。中秋佳节来了,人们就按饼的大小次序,放在桌面上,饼上用红纸标明名称,然后一场夺状元饼的家庭月饼会就开始了,大家轮流掷骰子,按点子的多寡来决定谁能夺取状元饼。获得“状元”者意味着来年必有好运气。不过,这位幸运者,到第二年中秋节,必须送上一套状元饼来,‘然后他才能有夺彩的资格,这样就能使中秋争状元饼的竞技活动充满着家庭的娱乐,也使六十三个一套的状元饼永远保持下来,形成了年年岁岁的中秋夺“状元饼”的竞技活动。

全国各地大致相同,月饼讲究四个一斤。意喻夫妻团圆,同时也祝愿仙子嫦娥早结良缘。中秋节,月饼是祭月供品,同时又是馈赠亲友的传统礼品。民间家家都有月饼模具,届时自己制做,邻里互助,早上给张家做,下午给李家做,俗称打月饼。

中秋节作为团圆节,人们特别讲究拜月、祭月时全家团聚。外出的要在这天赶回来,出嫁女儿要在婆家过夜,新媳妇回婆家要由女婿专程去接。祭月除月饼外,还有两瓜和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精心挑选干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

2.拜月赏月

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月亮最亮、最大、最圆,月色也最纯白,最美丽。因此,中秋之夜,夜幕降临之时,人们便在庭院里摆好了月饼,瓜果等,早早地迎候着月亮的升起。人们拜月赏月,品月饼,话家常,吟诗作对,真是其乐无穷。

明月的存在对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中秋之夜,当一轮皎清的明月冉冉升起,清丽柔和的银辉光色洒向人间,人们九不感到心旷神怡,遐思联翩,编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约”等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最早见于战国时《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了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此女乃是帝俊的妻子,名唤常羲。古音读羲之峨,想是逐渐演变成为奔月之嫦娥。到汉代,嫦峨奔月的故事已完成。

《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以奔月,帐然有丧,无以续之。”

相传,远古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羿射九日,造福于民。一日,羿遇一道士,得不死药,言吃后可成仙上天。

羿不舍爱妻嫦娥,未食。嫦娥将药藏首饰匣。一天奸佞小人逄蒙为自己成仙想偷吃弹不死之药,趁羿外出射猎之机溜进羿家,逼嫦娥拿出不死之药。嫦娥无奈便自食,立即身轻似燕,飞人月宫,羿追之不及。

“吴刚伐桂”是月宫另一谜。

月中有桂树。传说自汉始。《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了》云:“月中有桂树。”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到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因树高大而且又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吴刚常年砍不断。吴刚砍树,因其学仙有过,显然也是仙人惩罚他,所以经年经月砍,不知何时才能将功补过。仙人处罚之苦,远超过凡人。月宫有桂树,还有月桂于。《锦绣万花谷》卷一引《本草》云:“月桂子,今江东诸处每至四王月后,每于街衢得之,火如狸豆,破之辛香,古老相传,是月中下也。”

莫非真有月桂子降落人间?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无法知道月宫的真实情况,加之对月亮的喜爱和嫦娥奔月的动听传说,从而附会出月中桂降落人间也是不难理解的。

由于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桂树结桂子,所以后来人们把月宫称“桂月”、“桂宫”、“桂轮”。唐诗人方干诗《月》云:”桂轮秋出半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封建社会实行科举以后,秋闱大比之年常常选在八月,因而人们把科举得中者称“蟾宫折桂”或“月中折桂”。

“白兔捣药”乃月宫三谜。据《太平御览》卷四引傅玄在《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刘孝绰《林下央月诗》中还写道:“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攒河半玉瞻,丛叶彰金兔!”由于月中有蟾兔之说广泛流传,所以古弋人常以“金兔”、“玉兔”或“蟾兔”作为月亮的别称。李白《把酒问月》诗云:“白兔捣药秋复夏,筇娥孤栖与谁邻?”白兔与姬娥共同生活在月宫。

中秋之夜,古人沐浴着月亮那柔美的清辉,仰望着一轮玉盘,展开想像的翅膀,将幻想和神奇,美丽和温柔注入月宫,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唱过赞歌,多少善男信女为她顶礼膜拜。每当中秋佳节,上自朝廷,下到庶民,无不祭月、拜月、赏月,借月团聚,共享天伦。

月宫之谜直到1969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才真正解开。宇航员来到月宫,既没有见到素衣飘然的仙女们的舞姿,也没有看见玉宇琼楼,更看不到‘葱绿的原野,奔腾的河川,浩瀚的海洋和明媚的天空”,而是一个荒凉的连生命都没有的月球。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散射光,太阳照射之处就特别亮;没有太阳的地方,完全是漆黑一团,昼夜交替突然,没有黄昏和黎明的景象,没有四季的变化。它的白天最热达摄氏127度,晚上冷到零下183度。既是广寒宫,又是火焰山。月球表面条件虽然如此差,但据科学家分析,它的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它将是人类征服的第一个外星,相信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月球终将被人类开发利利用。

拜月大约始于明代。刘侗、于奕正《帝采景物略·春场》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为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面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人之必遍。月饼月果,亲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清代把祭月称“斋月宫”,一般人家,因瓶花香蜡,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

赏月到唐代已十分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去太液池赏月。当他兴意正浓时,明月西下,于是玄宗命令在太液池西岸另建一百尺高台,称“赏月台”,准备明年与贵妃赏月用。

唐代、赏月之风极盛,不仅封建帝王、皇亲国戚等王公大臣赏月,文人骚客更借月抒发情怀。

到宋代,中秋节节日风俗十分丰富。《东梦华录·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一到八月十五中午,因“市人争饮……家家无酒”,足见当时人民对中秋节的重视,竟然把酒店酒都买空了。

同类推荐
  • 原型批判与重释

    原型批判与重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原型概念的来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对现代原型理论的生成过程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以荣格为代表的原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批判;认为要使这一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新生,推进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需要对原型进行重释。下篇主要对原型概念和原型理论重新进行了阐述;首次提出了原型现象的哲学和神学维度、生理雏度、心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的概念,结合现代哲学、人类学等新的理论,对其分剐进行了论证,深入地阐述了作者的原型观。
  •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此书主要写了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各种文艺,是用来让读者欣赏建设和谐文化中的艺术,提升自我价值。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热门推荐
  • 妖灵之主

    妖灵之主

    妖仙界破碎,芷妖罹难之际,他借着命珠临世,只身一缕残魂遁入此间,淹没在逃难的洪流里.......北境葬魂山,南国无尽海,空桑西域莫土之渊,四界之桥回转,揭开一段千古的传说.....
  • 等你十年,tfboys

    等你十年,tfboys

    三个如皇室里的公主,冷漠无情,讨厌男生,是现在火热的黑白组合,她们三个女孩遇见tfboys会怎样呢,她们会不会因为tfboys改变呢?敬请期待。。。。。。。。。。
  • 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

    本书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独具特色的演讲学专著,内容颇具深度,语言通俗易懂。写作结构上打破以往演讲类书籍千篇一律的格式,共分九讲阐述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书中扩大了“演说”的含义,把演说的目的归纳为“展现自己”和“帮助别人”。除了讲授一般性的演说技巧,书中关于演说的心理建设、演说应适度幽默和成功演说三步曲等各讲,兼具新颖性和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此外,作者还建设性地提出:演说的本质是人的修养。这一理念贯穿了全书始终。
  • 冥王绝宠腹黑萌妃很倾城

    冥王绝宠腹黑萌妃很倾城

    她,二十一世纪的噬魂特工,人人都畏之怕之,却一朝穿越成废材,有着倾城之貌。他,风云国的战神王爷,人称‘冥王’,他腹黑狂傲,却对她宠之入骨。第一次见面,她言:冥王殿下是吧?快跪下给我唱征服。他无奈的勾唇,直接用唇封住了她的唇。新婚之夜,某男化身为狼,某女双手护胸“你想干嘛?”某男勾唇“当然是…吃…了…你”
  • 逆战之战三界

    逆战之战三界

    来自神坑大队的菜鸟,是怎样走向大神之路的?沙漠灰?海滨小镇?大都会?僵尸猎场?勇猛?狠毒?阴险?猥琐?尽在《逆战之战三界》,带你装逼带你飞……
  • 总裁的磨人小妖

    总裁的磨人小妖

    她喝酒,抽烟,打架,塞车样样精通,简直是个流氓女。她没有家人,没有几个朋友,有的就是一大笔破钱,她死鬼老爸留下来的破钱……她觉得人生什么任何意义,但自从这个男人出现后,她的世界观就改变了……
  • 冥念

    冥念

    简介一:支离破碎,姬云的脑海中回荡着一声声熟悉而又陌生的话语,一个个撼动心扉的字眼一闪而过。睁眼时,再回想脑袋刺痛无比,才得知自己的记忆被封印了。封印记忆的,是一面由木头制作,却平滑无比,能照出自己模样的木镜。镜有两面,那另一面,前生所见无论记忆,还是神通法宝,亦或者逆天造化,全部被封印在那里。简介二:命运长河,冥冥天道自定?姬某之名,只有姬某之念可以主宰!若苍天下繁衍的众生逃不过天道的掌控,那么天眼之外诞生的我,又何须忌讳!姬某之命,冥冥自定,姬某之念,是踏天冥念!《冥念》书友群591-526-434,欢迎你的加入。
  • 冰封一剑

    冰封一剑

    本小说定位玄幻加武侠。支持原创冰封一剑,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曾经堕落而无悔的岁月。一个是追风少年,立志要做武功天下第一;一个是恶魔之子,为拯救万民赴汤蹈火;一个是天地王者,为梦想不惜身败名裂;当三个顶级高手碰在一起的时候,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山崩海裂。一个是乖巧清纯,为爱如痴如醉;一个是外柔内刚,为爱敢爱敢恨;一个是聪明沉稳,为爱奋不顾身,6个人将演绎一段怎样惊天动地的故事!
  • 龙魂帝君

    龙魂帝君

    两个灵魂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在这正邪相生的大陆上,少年横空出世。他手持盘龙棍,凭借其远超常人的毅力、恒心、气运。融合龙魂,逐步踏上成为强者的道路。且看他如何横扫六合八荒,制霸九天十地,一统妖异万族,成就无上帝君。(参赛新书,谢谢各位支持。)
  • 宁絮

    宁絮

    21世纪古武世家唯一继承人栖池为了保护家族至宝,以身犯险,却被最爱的人背叛,不幸身亡。一朝穿越成孤儿,在一个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朝代,步步为营。一个不近女色的高冷王爷,却为了她,逆皇命,战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