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8200000037

第37章 保护孩子的“真我”

孩子天生是真实的。当真实的自我被压抑、被扭曲、被否定之后,个体的内心冲突就会加剧。当孩子不能被成人无条件地接纳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发生真我的“蜕变”。由于这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孩子逐渐形成了成人想要的那个“我”,而否认了“真我”。因此,成人应无条件地接纳他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家文化中,就十分推崇“真人”。其实,道家所强调的“真人”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人,是循自然之道而自由行动的人。这反映了人类要摆脱社会的束缚,获得心理自由的愿望。

1.孩子天生是真实的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人”,是一个“真实”的个体。所谓真实,是指儿童的行动反映了他们真实的需要和内心世界。谁也无法否认,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他们没有任何伪装,自然而然。按照精神分析理论,一个孩子最初的“我”主要是“本我”,它由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所构成,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我”,也无论这种“我”由哪种需要所构成,他们的这种“我”都是真实的、自然的,都是一种“真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多,孩子逐渐有了很多“心眼儿”,他们会说谎,欺骗父母或同龄的伙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会故意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而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以避免别人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或消极的评价;会把自己的真实情绪隐藏起来,而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虚假的表情。他们还可能拒绝接纳真实的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很完美。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自我的某种“变形”,我们也可以说,他们的“真我”正在蜕变为一种“假我”。大量事实表明,这种虚假的自我正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也是一个人人格畸变的根本原因,当真实的自我被压抑、被扭曲、被否定之后,虚假的自我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相反,个体的内心冲突会加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愿望时,我们会感到内心平静、自然而然,而当我们出于某种意图或为了达到某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表现出与自己内心不一致的自我时,我们就会感到很不自然、很不平静。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声音,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真实的自我,而远离虚假或虚伪。

通常,当一个孩子的内心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会调整自己,让自己认同某一种看法:虚伪是好的,或者虚伪是坏的。他至少要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这样,他才能重新达到认知上的一致,以消除认知失调所引起的不适和强烈的内心冲突。例如,当一个孩子为了能够看电视而对父母撒谎时,他会在内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撒谎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说真话就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观点让他感到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2.孩子的“真我”为什么会“变形”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的真我会发生“变形”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孩子不能被无条件接纳的时候,或者被成人进行有条件地关注的时候,他更容易发生这种扭曲,他们的人格也会逐渐发生“畸变”。

在小时候,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经常对我们说,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时至今日,这样的话可能仍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可能有意无意地重复着对我们来说印象至深的这句话。尽管这句话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意义却是相同的: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条件,就不能得到我的接纳,不能得到我的爱;或者,只有接受我的条件,才能得到我的爱和接纳。这种条件实际上是对孩子提出的一种要求,成人以此交换孩子的“好的”行为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逐渐意识到,父母是不爱我的,是不接纳我的,除非我表现得令他们满意。从此,他们的心灵上被压上了一副担子。既然一切决定于父母的条件,那么他们就必须努力地讨好父母,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爱,为他们所接纳。

正是因为这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孩子才逐渐学会了说谎,学会了迎合大人的心思,表现出内外不一致的自我。他们逐渐地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压抑了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感受,而让自己的表现与成人的要求一致起来。换句话说,他们逐渐形成了成人想要的那个“我”,而否认了“真我”。这样做的后果是真实的需要、想法与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之间产生冲突,他们为此焦虑不安。因为真实的需要和想法在内心一再翻腾,要求得到认可,而外在的要求又与之相抵触,不允许这种真实的自我浮到表面上来。所以,内在的“真我”与外在的“假我”相争,必然让孩子感到莫名的焦虑、烦躁。

一言以蔽之,有条件的爱所培育的是对真实自我的扭曲或否认。当一个孩子因在房子里到处跑而受到父母指责的时候,他可能会想,父母今天心情不好,因而才发脾气责备自己,而不是因为自己到处跑而发脾气,这是一种扭曲。他还可能会想,父母其实没有真的生气,这是一种否认。无论是扭曲还是否认,孩子的内心其实都处于一种防御状态。正是通过这些方式,他们让自己生活在一种自己设想出来的不真实的环境中:父母是爱我的,我并没有因为我的行为而让父母不爱我。

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示父母们,要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关注,或者说,应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孩子,而避免有条件的爱或关注。这意味着,我们应无条件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让他们感到,得到这种爱和关注并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我们可以真心地对孩子说“我爱你”,或“我喜欢你”,而不要附加什么条件。父母要少说“如果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的条件性十足的话,也尽量少说“我喜欢你,但是你在什么方面表现再好一点就好了”之类的话,因为,在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附加了一定的条件,孩子会感到一种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会认为,父母在给自己提要求,而不会从中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喜欢或接纳。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接纳。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明朗的心情、友善的目光,欣赏他们的行动和成绩,而不要动辄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指责或不满。我们可以对孩子不妥当的行为进行恰当的分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哪些是不妥当的,为什么不妥当;让他们感到,即使他们做了不妥的事情,父母依然爱他、喜欢他、接纳他,而不是因此而讨厌他、嫌弃他或不爱他了。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地讲道理,而不应否定他们这个人本身。这时,他们就会明白,这件事我做错了,我以后要改正,父母依然是爱我的、接纳我的。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没有必要否认自己的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没必要歪曲或否认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因为周围的成人没有对他们构成什么威胁,相反,即使他们可能犯错误,但成人也不会狠狠地推开他们。他们能切实地感受到表达真实自我的快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溺爱孩子,溺爱是一种无原则的宽容或宠爱。无条件地关注孩子不等于溺爱,它要求成人在接纳孩子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无原则地放纵孩子,任由孩子随意犯错误,由此为孩子提供一种爱和接纳的氛围。而溺爱不同,它对孩子哪怕是错误的要求和行为也总是屈从或宽容。在这种环境中,尽管父母感到自己很爱孩子,但孩子本人常常感受不到成人的爱,甚至会因为自己的需要不能得到即时的满足而恨恶成人。

成人还应让孩子知道,自己希望看到真实的他,而不是虚假的他,希望听到哪怕是难听的实话,也不愿意听那些好听的假话。让孩子自幼学会跟我们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刻意隐瞒真实的自己。在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在孩子说真话的时候,就不应因孩子所说的真话而惩罚孩子,让他们感到一种威胁。而且,孩子说谎本身也是为了讨好我们成人,获得一种被爱、被接纳的感受,或者为了逃避某种可能的惩罚。因此,在温暖的充满爱的氛围中,让孩子自由地、轻松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对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

研究显示,人格健康的儿童具有和谐的自我,而人格不健康的儿童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冲突。自我的和谐主要是由充满爱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促成的,其中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关注对自我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很多实证研究的确表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如能给儿童以情感的温暖和理解,儿童的各种人格品质往往就能获得积极的发展。

这提示我们,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关爱,而不是有附加条件的爱,让儿童切实体验到父母的爱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真我,促成他们内心的和谐。

同类推荐
  • 孩子社交第一课

    孩子社交第一课

    本书内容包括:“社交是一生都要历练的本事”、“让孩子喜欢开口愿意说话”、“让孩子有个健康的社交心理”、“正确引导孩子交朋友”、“巧妙化解孩子社交中的小毛病”等。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家教版)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家教版)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暖爸黄磊:她是最珍贵的礼物、萌爸杨威:和儿子一起萌萌哒释放小宇宙、酷爸吴镇宇:不一样的影帝爸爸。
  • 做幸福的80后小孕妇

    做幸福的80后小孕妇

    本书是一本全方位的保健指导大全,针对怀孕十个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逐步引导年轻的80后准妈妈健康、时尚地度过孕期,并顺利诞下宝宝。全书共分为十章,每章都详细讲述了胎儿和准妈妈当月的相关变化,重点提出了各个阶段最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准妈妈的心理调节、身体护理和饮食营养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此外,还针对准父母们格外关心的胎教问题提供了合理有序的方法。本书时尚而实用,是80后准父母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 完美胎教智商高

    完美胎教智商高

    科学已经证明,胎儿的大脑会因适当的营养和刺激而得到改善,这就意味着,“胎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如果你想让未来的孩子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最好从怀孕那一刻起,就积极地投入到胎教的行动中来。本书按孕周编排,将怀胎十月细分成四十周,每一周都精心安排了适合宝宝胎龄的胎教方法,从而使准父母们每一天都知道该为胎儿做些什么。希望本书能够伴随你度过一生中最难忘的四十周,并且预祝你顺利生出一个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宝宝。
  •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做最成功的父母

    本书从艺术培养、习惯养成、学习方法、阳光心态以及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交际能力和良好品行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最新观点。
热门推荐
  • 枭途之腥风血雨

    枭途之腥风血雨

    叶昊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他不要流芳百世,也不要别人把他当成神,他只想自己变得更完善,更好的保护好身边的人。外出五年,成就他杀手之王—妖皇之称号。
  • 踏碎凌霄

    踏碎凌霄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视我为草芥者,待我踏破凌霄,放肆桀骜之时,必让你们连跪的资格都没有!等级制度:战士,战将,战帅,战王,战君,战皇,战魂,战灵,战圣,战神。每个等级九个阶段。
  • 我的绝色管家

    我的绝色管家

    她,蝴蝶般美丽优雅,野蛮泼辣中豪爽而随意,她喜欢挑战人们眼中难以逾越完成的困难,她喜欢那种征服兽性猎物的刺激与畅快的优越感!好吧,她承认,她是喜欢美丽的事物,对于一切美丽可爱的东西,她的双眼可以全自动减免,当然也包括美丽的人了,尤其是美丽的‘花样美男’!既然已经无力改变人们眼中她是‘坏女人’的本质,那么她就变成真正的‘坏女人’吧,可是那个半路杀出来的别扭男人,他到底要怎样啊?总是在她耳边唧唧歪歪罗里罗嗦管东管西的!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
  • 末世征途

    末世征途

    “如果出去,你会死。”张家的朋友这么告诉他,“我们是穿越回来的。”张家班上的同学也这么说。末日降临,丧尸,虫海袭来,一切迎来终结之时。书友群:183355645。你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 电磁铁

    电磁铁

    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一个稳定又混乱的世界一场正常又失常的战争一段有分又有合的日子一阵隐约又刺痛的绝望一种清晰又遥远的希望还有,一个说也说不清的未来风花雪月,镜中云烟,回望是潮起潮落落光旋影,虚里雾幻,奈何为云浮云湮
  • 崛起三皇

    崛起三皇

    洪荒时代,天皇伏羲氏引退,但三教圣人,巫,妖却还在争当天地的主角。一位现代的青年于此时,降生在南方一个弱小的人族部落,机缘拜入道门。不同力量层次有不同的精彩,在强者如林的洪荒,一步一步向着未知前进,从小人物到屹立在洪荒,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从棋盘上的灰尘,到棋盘上的棋子,最后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指点,用你们的创意和经验来弥补我的不足。
  • 神降游途

    神降游途

    淡定!淡定!急什么?慌什么?忙什么?主角只是出来打酱油的,不对,是出来旅游的!纵使身后追兵不断,也要维持乐观心态,最关键是,主角有人......
  • 碎忆辗转

    碎忆辗转

    还记得你第一次表白的时候吗?还记得你第一次被拒绝的时候嘛?还记得你和你的室友通宵打游戏吗?还记得你奋笔疾书的时候吗?还记得······
  • 你是个好人

    你是个好人

    被发卡无数的木离默默走上天台,却发现在自己的身前早已有一位前辈等在那里。“你也是来跳楼的?”木离这么问那人。“嗯,本来是,可看到你之后我突然不那么想跳了。”“诶?为什么?”“因为你是个好人,我跳楼你肯定会阻止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