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8200000041

第41章 从行为入手,培养孩子的品德

品德是一种智慧,是儿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社会认可的品德,就能为社会所接纳。品德的培养应从人生早期开始。成人可以从行为入手培养儿童的品德,及时表扬、肯定或鼓励儿童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结合具体的场合进行行为的训练和指导。

谁也无法否认,道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翻开人类文明史上的任何一部经典,都会看到其中的道德主题。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可以说,道德是人类生存和延续不可缺少的东西。当一个人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时,道德就转化为个体的品德。同样无法否认,品德是一个人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品德是一种智慧

自古以来,圣贤哲人都把品德看做立身之本,他们总结出很多意味深长的人生格言,如“厚德载物,雅量容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那些宗教信仰的开创者们,更是毕生弘扬品德至上的理念,以奠定人们信仰的根基。

有一些人可能认为,品德有什么用?既不能吃喝,又限制人的自由。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每天的生活,就会发现品德对于个人生存的价值。当独处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会关心别人的事情。而一旦离开独处的场所,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人交往或相处,这些人也许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的亲戚朋友,也许是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在相处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了解对方的心理,并尽量以不伤害对方的方式与之交往,否则就难以友好相处,难以达到人际交往的目标。

我们或许在与陌生人谈一笔生意,这时我们需要遵守双方达成的某种契约;或许在与朋友参加一次社会活动,这时我们需要遵守基本的社会活动规则或要求;或许在与父母或其他的亲戚在一起聊天,这时我们同样需要遵守血缘关系所限定的伦理规范。因此,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需要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而扮演什么社会角色,就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社会规则,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期望,它意味着个人需要遵守的一种社会规则或道德规范。在课堂上,我们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就必须遵守课堂规则;在家里,我们扮演着父母或儿女的角色,就必须遵守亲情规则;在单位及单位以外,我们扮演着同事或朋友的角色,就必须遵守同事或朋友相处的规则。

道德本质上涉及自己与他人利益的协调。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行为起码就是道德的;不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行为起码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当我们不能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某种惩罚,基本的人际关系被破坏,正常的人际交往无法继续,工作和学习无法进行,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家庭不能称之为家庭,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企业不能称之为企业。扩而言之,整个社会也就乱套了。

因此,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规则或道德规范之中。我们需要这些规范,需要具有符合这些规范的行为和信念。否则,我们也许连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无法得到保障。在人们缺乏品德的情况下,我们出行就会看到交通一片混乱,行人无法顺利行走;买东西就会看到市场秩序一片混乱,环境让人无法忍受。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种道德的力量,我们才会自觉地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尽量避免那些不应有的破坏和混乱。有了为社会所认可的品德,就能为社会所接纳,缺乏为社会所认可的品德,就会遭到社会的排斥或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其实是一种智慧。

2.品德的培养应从人生早期开始

在早期的儿童的心目中,好的行为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或者遵从成人要求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来的道德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或他律的道德。他们在评价一种行为的好坏时,更看重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人生的早期就不必培养品德了呢?绝对不是。这一时期,成人不仅要培养品德,而且要把品德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侧面来培养。

一方面,品德是儿童性格的一部分,要想形成好的性格,必须让儿童具有好的品德。例如,孩子的勤奋、努力、开朗,是以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品德为基本条件发展起来的。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基本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人际交往规则,这些性格特征不可能顺利地形成。

另一方面,品德是儿童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不懂得谦让、不会与别人分享和合作的孩子往往更难以相处,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排斥;一个不能遵守课堂规则和学校道德规范的孩子,也很难正常地学习。相反,当孩子拥有了必要的品德,在各种场合能遵守相应的道德规则或规范,他们就很容易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接纳,也更容易融入各种群体。换言之,品德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道德规范可以看做一种约定,当他们遵守这个约定的时候,就具备了进入社会的“资格证”。

3.从行为入手,培养孩子的品德

既然孩子最初主要是一种“外在的道德”,更重视外在的道德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行为入手,让他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并学会遵守这些规范,其中包括家庭生活规范、学校学习和生活规范、日常的人际交往规范(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和陌生人交往的规范)。我们应鼓励孩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并及时表扬或肯定他们的这种行为。

在这一时期,讲太多的“大道理”,进行生硬的道德训诫,效果并不理想,而结合具体的场合,进行行为的训练和指导,往往收效明显。例如,在具体的社交场合,让孩子学会讲礼貌和谦让,效果就很明显。但是,我们在塑造这类行为的时候,仍然需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们讲明这样做的意义。当他们的道德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这种习惯就很容易与内在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相结合,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

显然,当孩子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到关心所在的社区或学校的利益,再到关心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的时候,能够接纳他们的环境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家庭,到同伴群体、学校、社区,再到社会和整个人类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而且是一种最大的智慧。

对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还主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他们看来,遵守成人的要求,就是好的;违背成人的要求,就是不好的、坏的。成人制定的规则是权威的、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判断一种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还不会考虑人们行为的动机,而通常是从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程度来判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他告诉幼儿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为了偷吃东西打坏了一个盘子,另一个孩子为了帮大人的忙,不小心打坏了一堆盘子。然后,他问儿童:哪个孩子更坏一些?幼儿通常会认为打坏了一大堆盘子的那个孩子更坏一些,因为他们考虑的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动机。

另一位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根据他的研究把人们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在前习俗水平,儿童主要遵守一种他律的、自私自利的道德。严格地说,这还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或品德。他们看重权威,注重自身的利益。在习俗水平,儿童会遵守社区或特定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如各种习俗),认为取悦于众人的行为就是好的,倾向于做众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到了后习俗水平,人们会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处于最高阶段的人会从人类的普遍道德原则出发为人处世。

这表明,人们道德的发展表现出从自利到利他的趋势,也表现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儿童最初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他律道德,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出于自利的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与身边的人交往时逐渐学会“利他”(单个的人),随后逐渐学会“利群体”(家庭、同伴团体、班级等),最后发展到“利社会”、“利人类”,能够从普遍的道德原则和普遍的人性考虑问题。这种“道德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展是以日益深刻而稳固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也是与坚定的信仰或信念密切相关的。

这提示我们,在培养儿童的品德时,应根据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早期的儿童来说,生硬的道德说教常常并不奏效,而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往往收效明显。从道德的个人价值来看,随着道德水平的提高,儿童能够适应的环境的范围是日益扩大的,获得社会接纳的可能性也是日益提高的。

同类推荐
  • 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

    只有失败的父母没有平庸的孩子

    本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教育观念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给孩子的最好补品:鼓励与赞美;玉不琢,不成器—帮孩子改掉毛病和缺点;批评孩子的八大原则;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等。
  • 培养完美女孩全书

    培养完美女孩全书

    本书围绕女孩的生理、心理个性特征以及科学的教育方式展开,分别从心理、气质、美德、学习、性格、习惯、交际、能力等方面为父母献上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全面揭示了女孩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众多问题,为家长们提供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经验。
  • 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从孩子眨着好奇的眼睛探索世界开始,到入幼儿园、上小学、升中学、考大学……家长的使命并不仅仅是抚养,更重要的在于教育。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为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就是为家长提供宝贵意见,为他们培养合格人才现身说法。
  •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

    父母是孩子的心理医生

    书中的多个鲜活实例,可以作为故事来读,也可以当做心理学科普入门。您百思不得其解的诸多问题,会从书中找到答案。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和方法会架起您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帮助你们一起走出迷茫的低谷。
  •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现在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他们不那么叛逆,不那么难管,甚至不挑食、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们就感觉心满意足了。培养一个行为合乎社会伦理,心理健康,有自我控制的精神和能力,为了确定的目标努力前行的孩子,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给孩子讲些自己都觉得太老的“老道理”。这些道理在哈佛、耶鲁还是一片荒地的时候已经教育着中国人,这些道理不是让人如何成功,而是教育下一代如何在社会中长久地生活下去,对准的是经常出现在孩子身上的缺陷、毛病、弱点。在他们人生起航的时候,给他们讲讲老辈传下来的话,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热门推荐
  • 挑着的家

    挑着的家

    本书是小小说作品集,内容有《乡村图谱》、《变色画卷》、《心香一瓣》、《多味地带》、《市井物语》、《校园履痕》六大部分组成。
  • 入骨相思知不知

    入骨相思知不知

    他们相遇于隧道坍塌的那一刻,命悬一线,只识其声不识其人,七年后,她为了寻找他的声音成为他的下属,他的婚姻又成为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障碍,一个人的声音可以占据另一个人的记忆多久、镌刻到多深,才能思念那么久那么刻骨那么深……
  • 独望隐兰月

    独望隐兰月

    女主角夜幻璃10岁时穿越到了唐代的隐兰谷,成为了上古三皇的后代。夜幻璃即将18岁并准备成为隐兰谷的祭月(职位)时,猛然想起她的好友欧阳玉烟也穿越来了唐代。于是,好友之间的友谊驱使她瞒着所有人悄悄离开了隐兰谷,踏上了寻找好友的路程。在路上她会认识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她会寻来好友的心吗?敬请关注。(作者是学生党,不定时更文,更得慢请谅解)
  • 陈楚歌进步记

    陈楚歌进步记

    “穷二代”陈楚歌六亲无靠,毕业后回到老家当教师,阴差阳错成了乡党委书记牛大伟儿子的班主任。牛大伟在和乡长的权力争斗中,党政办主任倒戈,陈楚歌被火速借调乡里,开始了小吏生涯。各种各样的打击接锺而来,牛大伟和女下属暗渡陈仓,在他升迁时遭遇举报,陈楚歌替他背了黑锅。牛大伟平安无事了,而他却被退回到原来的中学当教书匠,陈楚歌一时思想上难以接受,差点自杀。然后牛大伟没有忘记他,很快将他调入《龙山报》社,后来随着牛大伟调离宣传部,陈楚歌在报社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谁在幕后整他。
  • 三国之我是荀文若

    三国之我是荀文若

    女主是个盗墓贼,可时运不济,十个墓里能碰上三个曹操的假墓!所以当她重生到三国时期,自然去会会这个命中的冤家!曹操看着眼前穿着一身女子装束的荀彧,摇了摇头:“文若果然还是穿男装比较顺眼!”荀彧懒得理会这个腹黑、冷血、万分爆力还长了张痞子脸的男人,径直走到桌前拿起茶壶给他添满:“主公该多喝点水,洗心的同时也顺便洗洗眼睛!”……
  • 米苏岛上的精灵屋

    米苏岛上的精灵屋

    《奇幻炫彩珠:米苏岛上的精灵屋》内容简介:男生夏禾重回家乡米苏岛,得知父亲当年含冤而死后,为了查明真相,他义无反顾地闯进充满晦气的神秘小屋,跟炫蓝珠家族开展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最终夏禾能帮父亲翻案昭雪吗?
  • 恒星养成手册

    恒星养成手册

    她被生计所迫,进入自己尽最大力远离的娱乐圈,成为了一名经纪人助理;戴上假面,挖去心脏,变成一个只会工作的机器人,目标是培养出最闪亮的那颗恒星;爱情悄然靠近,相见容易得到难;本想明哲保身,却发现早已被这潭平静的湖水缠住,无法挣脱;纷繁浮华的娱乐圈,到底是什么才是真实的?!看她如何冷眼看世事,独自苟延残喘,在这荆棘之上,收获的才是真实!
  • 再见,蓝澄海

    再见,蓝澄海

    极具绘画天赋的蓝澄海幼年丧父,性格内向、忧郁,绘画才能一直被压抑。他喜欢的女孩俞纪美在高三那年自杀身亡,他怀着对恋人的悔恨和自责来到大学。在大学里,活跃外向、性格刚烈、心思细腻、和他自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顾清树一直默默地帮助蓝澄海走出困境,鼓励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绘画。蓝澄海遇见了酷似俞纪美的童樱雪,与她共度了一段异常美好的时光。但接下来,清树的女友温岚却爱上了蓝澄海,与温岚分手后清树出走去了西藏,童樱雪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蓝澄海的母亲患了脑癌……另一个谜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母亲对反对他画画?他的父亲的死因又是什么?心灰意冷的蓝澄海对给不了的幸福感到绝望,选择了出走。只有温岚,不论发生什么,都对他不离不弃。永远没绝路,希望在转角,活着便美丽。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回忆录之人在江湖

    回忆录之人在江湖

    一个大毒枭的回忆录。祭奠那段热血青春,此生难忘的岁月。一步错,步步错。特种兵退伍的我回到了老家,在得知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因为遭到村里的恶霸非礼,而自寻短见后。怒火中烧,年少轻狂的我一时冲动犯下刑法,之后便开始了逃亡的生涯。直到来到云南,遇见了龙哥,一个改变我生命轨迹的人,从此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凌顶之龙

    凌顶之龙

    4月清明,扫墓旅游踏青忙,注定了多雨的季节却艳阳高照。这风吹得大家暖暖的,阳光普照在身上非常舒服。但是,对于李?来说,清明节却是一个让他从天堂走进噩梦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进入了一个将周围磁场能量扩大了几万倍的地方,一个可以靠玉石和自身的磁场能量来与这个世界最高的灵兽“龙”作斗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