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6900000010

第10章 历程的演进

欧盟层次上的技术标准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四个阶段,即微协调阶段、旧方法阶段、新方法阶段和三轨制阶段。在这一演进历程中,欧盟标准化的组织机构的地位得以确立,制度得到完善,职能分工也得到了严格的区分。

欧盟的技术标准化与欧共体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化是两个不同但有联系的层次。在欧共体层面上形成的技术标准化制度是出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或具体地说,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的需要。它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协调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化到将协调与欧共体技术标准化活动相联系并最终形成欧盟层次上的技术标准化。根据欧共体在不同阶段上采取的不同技术标准化措施,我们可以将这一发展历程划分为微协调、旧方法、新方法和三轨制等四个阶段。

1.微协调阶段

20世纪50年代欧共体成立之初,作为世界上开展标准化工作较早的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六个欧共体创始国皆已形成了各自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其中,法德两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法德与欧共体其他四国之间在技术标准化水平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形成了欧共体技术标准化领域中法德两国的绝对领先和其余四国相对落后的局面。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后,出于煤钢生产和贸易的需要,该共同体就开始协调成员国的相关国家标准,但当时的协调不具强制各国执行的性质,因此,效果不大。罗马条约签字以后,随着欧洲关税同盟的形成,欧共体及其成员国意识到各国技术标准和法规等差异给成员国间的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包括欧共体成员国在内的欧洲国家采取了一些协调措施,努力减少这些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协调措施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协调活动指欧洲层面的措施,主要有1961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成立。但是,该委员会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在欧洲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标准,而不负责协调欧共体各成员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第二类是欧共体成员国自行采取的一些协调措施。欧洲一些国家(包括共同体成员国)主动协调各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例如,当时在法国标准化专员的倡议下,法国、西德和英国成立了三方政府委员会以协调各国颁布的规章和条例,加强在标准化活动中的联系。同时,法国标准化协会、英国标准学会和德国标准化学会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内部,以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三方)的名义采用半官方的形式成立了三方技术办公室,也称报告人小组。欧洲其他国家的标准化学会认为法、英和德之间达成的这项谅解为日后签订欧洲标准化协议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三类是欧共体层面上的协调活动。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开始在共同体层面上对各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化进行零星的协调工作。首先,欧共体协调了有关危险品生产的安全法规,例如,1967年6月27日欧共体理事会批准的67/548/EEC指令以及同年7月27日批准的76/769/EEC指令。随后,欧共体又采取措施,促使有关成员国于1968年5月在欧洲经济委员会内部签订了一项议定书,简化了出口商取得进口国的国家认证标志的手续。

但是,欧共体的这些协调活动还不能说是技术标准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因为它们还不是系统地、有组织地、有目的地建立欧洲技术标准化的努力。故这一时期被称为微协调阶段。

2.旧方法阶段

欧共体系统的技术标准化活动始于1968年之后。关税同盟建立以后,欧共体成员国之间技术标准化方面的差异凸显,欧共体有关机构意识到技术标准化活动滞后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负责起协调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化活动。

1968年3月共同体对成员国之间的药品法规进行了尝试性协调,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69年5月28日,为了专门协调食品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欧共体通过了《为消除成员国间由于法律、法规或行政行为差异而导致的食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制订纲领的理事会决议》。同日,部长理事会通过了《为消除成员国间由于法律、法规或行政行为差异而导致的工业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制订纲领的理事会决议》,确定了分阶段消除技术壁垒的总行动纲领。根据这一纲领,欧共体理事会制定了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时间表:

第一阶段,在1970年1月1日以前,理事会必须针对机动车(部分内容)、水晶玻璃、电气设备与机械、量器(部分内容)、石油管线、纺织品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指令并做出决定;

第二阶段, 在1970年7月1日以前,理事会必须针对机动车(另一部分内容)、农用拖拉机和机械(部分内容)、量器(另一部分内容)、贵金属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指令并做出决定;

第三阶段, 1971年1月1日以前,理事会必须针对机动车(剩余部分内容)、农用拖拉机和机械(另一部分内容)、金属脚手架、量器(剩余部分内容)、压力容器、电气机械与设备、非电加热器、烹调和热水设备、化肥、危险制剂、煤气管、金属焊割设备、升降设备和电梯等其他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指令并做出决定;

第四阶段(总纲领中没有规定理事会必须在第四阶段制定指令并做出决定的期限),理事会必须就摩托车、包装、玩具、学校用品、武器和军火(不包括战争用武器和军火)、使用电离辐射的设备、用于建筑工地等的设备和机械、消防和安全设备、人身保护的材料和服装、用于加热或给机动车提供动力的石油衍生物(技术方面)、餐具和厨房用具、传输机械设备、(机动的和扬帆的)游船和爆炸物等领域的标准化制定指令。

旧方法名称的由来在欧共体理事会的有关文献中,1985年技术协调和标准的新方法(Council Resolution of 7 May 1985 on a New Approach to Technical Harmonization and Standards, OJ C 136, 4.06.1985.)出台时采用了新方法一词,故人们开始将1985年前的技术标准化措施称为“旧方法”(old approach),或者“传统方法”(traditional approach),以示区分。

解读上述的总行动纲领,我们可以看出:旧方法的协调措施存在明显的问题,时间急迫(一年半时间内必须完成三个阶段的协调工作)、内容广泛(指令涉及到三十多个领域的几十个不同方面的产品)、细节复杂(指令把技术法规和标准混合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石油危机造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停滞,再加上欧共体各成员国间贸易的扩大和工业各部门的不断发展,与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有关的问题日渐突出,欧共体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及时对1969年的总纲领做了补充。除1969年5月28日总纲领中提到的工业产品和同日的理事会决议中提到的食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外,其他壁垒也显现出来。于是,1973年5月,欧委会向理事会提交了“在技术和工业政策领域内的行动规划”,开展包括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内的九大方面的行动计划。5月2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来补充1969年总纲领。根据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欧共体将1969年总纲领涉及的范围做了相应的扩大,补充规定了有关食品和工业产品部门的技术壁垒问题。

欧委会的称谓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欧委会是“欧洲诸共同体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的简称。1993年欧盟成立之后,委员会还延用这一名称,常简称为欧委会“European Commission”(国内有的译为执委会)。为了方便起见,本书中均采用“欧委会”这一简称。

但是,总的说来,这个时期欧共体层次上的技术标准化活动仅限于对成员国的标准进行协调,还没有将协调与建立欧共体的技术标准化体系相联,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

尽管这一阶段欧共体层次的技术标准化符合欧洲联合的需要,因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技术标准化遭遇的外部不利条件,时机不对,使旧方法的实施失去了动力。世界范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欧共体经济实力的下降、内部保护主义者的游说和对外贸易的冲突等因素迫使欧共体各成员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欧洲经济一体化处于暂时停滞状态。欧洲经济在70年代处于停滞,而在80 年代落后于美国的状况,也加剧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停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共体对技术标准化的协调很难付诸实施。实施不力又反过来引起欧共体成员国之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泛滥。另外,旧方法本身在协调内容、协调过程和实施情况等方面的缺陷也制约了协调的效果,使得协调的效率很低。由协调结果而产生的欧共体标准其实就是简单地将各国标准欧洲化。尽管欧共体已经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并从 1969年就开始采取了较系统的技术标准化协调措施,但由于过分强调标准的一致性、立法的技术性和复杂性,再加上这一领域中受到一致赞同表决原则的限制,使得旧方法成效不大、技术协调速度缓慢、指令实施效果欠佳。例如,仅从通常使用的设备来看,虽然经过了15年的努力协调,在欧共体范围内还有29种不同型号的电源插座、10种不同的插头和12种不同的电线在使用。

3.新方法阶段

1984年以后,特别是枫丹白露峰会和米兰峰会以后,一度陷入停滞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重新启动。1986年2月17日欧共体各国政府的首脑签署了《单一欧洲法案》,该法案提出,要在1992年年底以前建成欧洲单一市场,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在该市场内跨越成员国边境的自由流通;为保证自由流通原则的实施,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必须消除三大障碍:有形障碍(physical barriers)、技术障碍(technical barriers)和税收障碍(fiscal barriers),其中,技术障碍主要是指与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有关的贸易壁垒,而这一障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壁垒和代价最高的壁垒,因此,必须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于是,出于单一欧洲市场建设的需要,欧共体层次的技术标准化开始将协调成员国与建立欧洲的标准体系相联系,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欧委会将技术标准的协调与制定欧洲标准的做法称作新方法,因而把以前的做法称为旧方法。新方法的推行解决了旧方法无法应对的一些问题。

新方法与旧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新”首先体现在它出台的目的上,不仅像旧方法一样是为了消除欧共体内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为了建成欧洲单一市场的需要,是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大目标服务的。其次,新方法的内容与旧方法完全不同,它仅规定产品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而将具体的技术标准,即“欧洲标准”委托给欧洲标准化组织去制定。新方法还有了自己的四项基本原则,这也是旧方法没有的。最后,新方法详细的执行与监督规定可保证其在实施方面避免旧方法曾有过的问题。这三方面体现了新方法与旧方法的本质差别,是欧共体技术标准化的改革重点。

欧共体对小小的易拉罐的技术要求的变化可以充分说明新方法与旧方法的差异。按照旧方法,欧共体必须对易拉罐规定详细的技术参数,来确保消费者,尤其是儿童,在打开罐子时的安全。而实施新方法以后,欧共体的立法者只需制定一般的安全目标,企业只要能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就可以自行决定使用的材料及其厚度。

新方法在指令的制定程序中也克服了旧方法阶段所要求的一致赞同表决原则的局限性;新方法的指令作为完全的协调指令在实施前必须先转换为成员国的国内立法,实际上解决了旧方法的指令难以实施的弊病;新方法将协调标准交由独立的欧洲标准化组织去制定,从而将技术法规的协调与欧洲标准化的建立相结合,解决了旧方法的标准制定程序费时、重复和浪费的问题。这些都使技术协调与标准的新方法成为欧共体技术标准化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变革。

改革的效果首先表现在新方法确实弥补了旧方法的缺陷,提高了协调效率。另外,新方法的实施效果也远远好于旧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努力奠定了欧洲技术协调和标准的新方法的基础,涉及“基本要求”的规定和“欧洲标准”的制定等内容,尽管这些改进还不足以彻底消除成员国之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然,新方法仍然存在明显的缺点,例如,对旧方法中忽视认证和检验的问题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新方法指令出台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各国在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的立法差异,继而消除各成员国间由此引起的贸易壁垒。但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原因还包括各成员国在检验和认证程序上的差异,因此在1985年的新方法决议中明确提出“新方法必须同时执行合格评定政策”,并呼吁欧委会予以优先考虑。但是在新方法出台的最初两年中,合格评定问题并未被正式提及。因此,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欧洲单一市场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欧共体根据需要对技术标准化战略进行了调整:对新方法进行了完善,以全球方法(A Global Approach)来补充新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方法,欧共体成立了新的欧洲标准化组织,并明确了这些组织的地位和分工。因此,按照1985年新方法决议中明确提出的“新方法必须有一个合格评定政策同时执行”的精神,欧共体以包括合格评定和加贴CE标志两方面内容的全球方法对新方法做了补充。

新方法完善的起始严格地说,新方法的完善始于1989年,以1993年7月理事会的93/465/EEC决定为结束标志。但是由于欧洲单一市场的建成期限为1992年12月31日,而且为了与后面的三轨制阶段做出明确的时间区分,故这里将新方法完善阶段定为1989年至1992年。

由于新方法的实施,据有关统计,到1992年底统一大市场建立之际,欧共体的技术标准化每年能够给厂商节约大约400亿美元的成本,而消费者也可以更加放心地选用他们中意的产品。例如剃须刀不必再生产十几个型号,加了乳酪的法国香肠可以进入德国市场,英国的火鸡不再因标签不合法国单方面的法规而进不了巴黎的超市。

4.三轨制阶段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之后,随着成员国的增加,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显现出来。为了充分考虑并尽可能地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异,欧盟将以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速度的方式坚持一体化,推进一体化的扩大和深化。相应地,在始终为经济一体化服务的技术标准化领域,出现了旧方法、新方法与相互承认原则同时并存的状况。尽管技术协调与标准的新方法已经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但是它并没有用在旧方法协调已经较成熟的领域,也没有被引入相互承认原则可以解决的领域。欧盟现阶段技术标准化进入了三轨制阶段。

所谓旧方法的指令是指欧共体在1969年至1984年间旧方法阶段依据《罗马条约》原第100条而制定的协调指令。该条约的第100条规定,理事会有权颁布指令以协调直接影响共同市场的建立或者运作的由各成员国制定的立法和行政条款。以此为依据,欧共体制定了详细协调特定产品标准或特性的指令。这些指令的附录中具体列明了产品的技术规范,但是这些产品不需加贴CE标志。1985年,新方法出台后,考虑到旧方法指令的诸多弊端,欧共体停止制定旧方法指令,但是此前已经制定的旧方法指令仍在使用中。这些指令之所以仍在使用是因为指令涉及的产品,如化学制品、汽车、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等产品的协调本身已较先进。而食品、药品指令仍在使用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产品对公共健康和环境可能带来潜在危险,是特别敏感的产品。对这些产品实行自愿性质的技术标准一向被认为是不妥当的。

1993年欧盟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对仍在使用的旧方法指令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旧方法适用的领域,欧共体已经完成了对化肥、化学制品、化妆品、拖拉机和药品等产品标准的全面协调,完成了在框架指令下对一些食品(包括与食品接触的材料)标准的协调,规定了食品卫生和添加剂、食品标签、辐射食物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另外,欧共体也完善了有关机动车辆标准的指令。作为1969年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总纲领的一部分,当时欧共体分步骤对机动车引进了一套整车EC型式验证程序,之后又出台了几个指令专门针对这一程序,规定了认可小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及其部件的行政法规,其中70/156/EEC指令列出了协调车辆部件和特性的非强制性技术要求。根据需要,欧共体于1992年通过了92/53/EEC指令,取消了70/156/EEC指令的非强制性特征,因为,强制性的好处之一就是某种车辆只要在某个成员国获得型式验证,该车就可以在欧盟境内的任何地方注册和投放市场,而不需要进行另外的检测。事实上从那时起,任何生产商,无论是共同体内的,还是共同体外的,只要能确保其生产的车辆符合欧盟的这45个技术指令,就可以在欧盟销售该种车辆。随着欧共体对旧方法指令的修改和补充,旧方法指令得到了改进,旧方法协调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与旧方法指令不同的是,新方法指令仅制定产品应满足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可供生产商选择的合格评定程序。这些指令由欧洲标准化组织受权制定的协调标准来支持,根据这些标准生产的产品被认定是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但指令中还有其他合格评定的途径,协调标准只是最基本的,也是生产商通常喜欢选择的一种方式,因此协调标准并不具强制性。1985年以来,欧共体已经通过了29个新方法指令,覆盖了欧盟约20%的工业产品。其中的21个指令是完全依据新方法原则制定的,需加贴CE标志,这些产品涉及低压设备、简单压力容器、玩具、建筑产品、电磁兼容器、人身保护设备、非自动衡器、活体植入式医疗器械、燃气器具、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新热水锅炉、民用爆炸物、医疗器械、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和防护系统、游船、升降机、压力设备、机械设备、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无线电设备和电信终端设备、载人索道设备和量器等产品。另外4个指令是依据新方法或者全球方法原则制定的,不需加贴CE标志,产品涉及包装物和废弃包装物、跨欧洲高速铁路系统、船用设备和跨欧洲传统铁路系统。还有4个指令是部分依据新方法和部分依据全球方法原则制定的,范围涉及家用冷藏箱、冷冻箱及其组合装置、可移动压力设备、户外使用设备和日光灯的镇流器。除了以上29个新方法指令外,欧共体还出台了依据新方法或者全球方法原则制定指令的四个议案,内容涉及贵金属、包装物的标志和包装物、衡器和机械设备。

与旧方法相比,新方法指令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关于机械设备的89/392/EEC指令,涉及到大约55000种不同的机器(OJ L 183/9, 29.06.1989,OJ L 198/16,22.07.1991)。受新方法指令制约的产品每年贸易额估计已经远远超过15000亿欧元。但新方法的适用还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它只能使用在可以区分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的领域;其次,要达成共同的基本要求,系列产品必须足够相似或者可以区分为同级危险度。

在那些不需欧共体立法干预的领域,相互承认原则作为新方法的一块基石,保证了产品的自由流通,在欧洲单一市场的运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1年欧共体处理的1500多个有关技术性贸辅助性原则 (The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Subsidiarity一词是欧共体新造的专用词,可见该原则的重要性。辅助性就是指完成合法政府的目标的行动原则上应在可能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最底层政府进行。第一次正式提到辅助性是在1986年的《单一欧洲法案》中有关环境保护的部分条款中,1989年有关经济和货币联盟建立的德洛尔(Delors)报告中提到要使用辅助性原则,后来《马约》使辅助性成为共同体法律的一个普遍原则(第3b条)。

易壁垒的案例中,就有几百种产品市应用相互承认原则解决的。2002年受相互承认原则制约的盟内贸易产品的经济价值估计为4300亿欧元左右。这些产品在欧盟层面没有统一的法规,但产品可能受各成员国的法规制约。受相互承认原则制约的产品中有60%左右是各国立法调控的产品(如啤酒、地毯等),另外的40%左右则没有国家立法调控(如茶勺等)。根据欧洲法院的判决,成员国必须承认这些产品流通自由的合法性,也就是在一个成员国被接受就意味着在所有的成员国被接受,除非有健康、安全或环境方面的特殊限制,这就是相互承认原则。由于该原则不要求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等方面的差异,也就确保了产品的国家特色,鼓励对产品的创新和开发,这完全符合欧共体的辅助性原则的要求,更体现了差异一体化的要求。

同类推荐
  • 大海盗时代

    大海盗时代

    海盗,这个名字就只意味着一件事情——生存在天空与浩瀚大洋之间,驾驶巨舰,与狂风,与敌船,与命运独立作战。在书中,我们将一起回到无数巨舰征战四方的时代,那时的大洋上硝烟弥漫。因为海盗的征战,世界版图被重新描绘,许多国家与民族不复存在——同时,新的世界,伴随着海盗舰队的传奇、冒险和征服,向我们展示了最激荡人心的历史的记忆。让我们翻开书本,唤醒古老的历史,一起踏上不可思议的海盗的奇迹之旅。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
  •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本书从网络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权力进行考量,以领导行为的六要素为主线,探索在这个以服务与引导为特征的新时代,领导者如何系统整合浩如烟海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智慧,才能启发思路、创造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热门推荐
  • 重生校园之最强女学生

    重生校园之最强女学生

    重生前,她是顶级特工,重生后,她变成了一个懦弱无能的18岁女学生,这180斤的体重是怎么回事,这一圈一圈的肥肉,这大饼一样的脸,蹄子一样的手,怎么写字的?连走路都在颤动,她真怕这床被她压垮!最让有郁闷的是,马上就要高考了!虽说她智商好,体力好,但是,都毕业八年了好吗,她哪里还记得以前学得那些该死的东西!而且,体重好也是重生前好吗,现在,肥成猪了啊,哪里还跑得动!更像让她崩溃的是:不能减肥!若是减了,那就跟准考证上的脸不一样了,到时候就进不了考场!还有一件事!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看到阿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 春日宴

    春日宴

    大梦一场,沈瑾回顾自己这一生,只有史书记载的寥寥几笔:宣景帝元后沈氏,殿前大学士沈慕舟嫡女,帝潜邸原配嫡妻,永康三十二年,生嫡长子承昭,三十九年,子逝,再无所出。宣景元年册皇后,宣景二十五年帝崩,奉长秋宫太后,次年薨于长秋宫,时逢先帝周祭。
  • 帝仙道途

    帝仙道途

    修仙十二境界又为十二重楼:登峰、化宇、造极、仙骨、仙体、仙力、仙觉、仙劫、仙寿、仙圣、仙帝、帝。这里大陆无数,其中中州大陆和行猿大陆是比较大的大陆,中州大陆是人类世界的天堂,这里宗门大派无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太白宗。行猿大陆有着十万大山之称,这里山川河流遍布,有超三千三百三十三米的是为峰,少于这个数的是为山。“终究还是撑不住了吗?,没想到我穆白也会有今天,死后都没人收尸了!”“可笑我以臧璐代步飞行,千辛万苦来到了万川河畔,又以逆水龙舟渡万川河,没想到刚来到没三天,我的劫数已经来临了!”“难道我就只有冰封百年了吗?这条路肯定是一条不归之路,谁敢言百年其间,会有人来相救!”……
  • 凡厨

    凡厨

    一仙途,一凡厨。一壶酒,一段情。一道菜,一人生。
  • 乡野人家

    乡野人家

    寻心之路,脱离城市喧嚣,觅一隅观世问心,得乐于乡野。
  • 我在异界当皇帝

    我在异界当皇帝

    我本是大天朝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因为一次不幸,我重生到了一个叫做疾风大陆的异世界,并且成为这个大陆上最强大的王朝疾风帝国的唯一皇子,而且最幸运的是,我刚来到这里,老皇帝没了,我即位了!从此,我踏上了一条帝王之路,以前在地球上无法完成的许多梦想,我觉得吧,我应该在这里实现……于是,我开始不停的娶媳妇玩……于是,我开始不停的周游天下……于是,我开始不停的说一不二……这世界,我是老大我说了算!
  • 辟妄救略说

    辟妄救略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少的呆萌蠢妻

    邪少的呆萌蠢妻

    五岁她把尿拉在他身上,十岁她为了气他,竟然去找男朋友!你知不知道,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