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6800000026

第26章 近现当代时期(3)

由于得到了许广平的全力支持,鲁迅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二十年。为了纪念她所付出的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鲁迅在发表自己的译作时,有时特意用“许霞”、“许遐”的笔名。他时常对许广平说,我要好好替中国做点事,这才对得起你。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于上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握住许广平的手,同她诀别:“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但许广平怎能忘记她尊敬的师友和亲爱的丈夫呢?

许广平悲痛之余,还要照顾年纪尚小的孩子。对于她而言,更多的是悲痛和愤恨。她自己也是一个革命活动家,她知道自己的爱人所从事的是刀口舔血的事业,但是她仍然不能很快接受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伤心之后,许广平终于从伤痛之中转醒过来了。她决定要坚守鲁迅生前的使命,完成他的未竞之业。她将鲁迅1934—1936年发表的杂文十三篇结集出版,又以三闲书屋的名义自费出版了《鲁迅书简》的影印本。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许广平为保护鲁迅的全部遗稿及其他遗物,留在“孤岛”未走。1938年4月她编成了《集外集拾遗》。同年8月,由胡愈之发起,许广平、郑振铎等二十人组成“复社”,以“鲁迅纪念委员会”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资助下,编辑出版了六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二十卷本)。1946年秋,同样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资助下,许广平将已征集到的鲁迅书信手稿和抄件八百余封,整理出版《鲁迅书简》。接着她又秘密北上北平,整理鲁迅故居的手稿和藏书。这时,她还与上海学联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不仅对学生们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运动表示了道义上的声援,而且还多次慨然捐款。她的这些爱国革命之举,又何尝不是深深受着鲁迅先生的影响?

请将军听一曲“高山流水”——蔡锷与小凤仙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小凤仙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或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人,一定还知道那部叫做《知音》的著名国产电影,由当时的影坛“大帅哥”王心刚、因《庐山恋》而闻名天下的张瑜主演,主题歌由当时的大陆“甜歌皇后”李谷一演唱。《知音》描写辛亥重九云南起义将领蔡锷,在京都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远去滇地兴师讨袁,发起护国运动。该“高山流水”主题歌,赞颂了蔡锷将军拯救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坚忍不拔、勇敢机智的英雄品质,并表现了小凤仙对蔡锷忠贞不渝的爱情。

影片《知音》的主要情节是:当时日本侵略者正准备出兵山东,威逼独夫民贼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袁的手下虎将蔡锷力主拒约应战。袁世凯为获得日寇支持其复辟帝制,屈从签约。全国掀起抗日爱国运动,袁派兵血腥镇压。蔡锷认清了袁世凯的真实面目,开始秘密联络各地同志,筹备讨袁起义。袁世凯对其颇为猜忌,蔡锷遂用韬晦之计麻痹他们。蔡锷的名声虽早已使京都名妓小凤仙倾倒,但由于相互猜疑和不解,两人虽朝夕相处,却隔阂如山。在天津,小凤仙不露痕迹地掩护了蔡锷。随后,她在“高山流水”的琴曲中,吐露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力除国贼的心愿,彼此终于觅到知音。袁世凯登极前夕,起义迫紧,小凤仙掩护蔡锷离开北京,自己却被投入监狱。蔡锷借道日本到达云南,打响了讨袁的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倒行逆施、众叛亲离的袁贼,才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就只好宣布下台,不到半年后即郁郁病死,护国讨袁战争胜利结束。蔡锷却因操劳成疾,在日本就医时不幸逝世。小凤仙静坐船头,痛拨瑶琴,思念知音……

影片尽量忠于史实,但情节上毕竟有一些加工。

蔡锷(1882—1916年),民国初年革命家、军事家和军事学家,护国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代名将。原名艮寅,字松坡,也曾用过“奋翮生”、“系锥生”等别号,湖南宝庆(今邵阳,离笔者家乡很近)人,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他是“军国民教育”的提倡者之一。他一生的主要贡献,就是先后发起和领导了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顺应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代潮流,故到处响应,获得胜利,因此成为“再造民国”的著名英雄。亦善诗文,有“一代儒将”之称,其作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根据电影《知音》中的故事和一些野史传说,蔡锷1915年秋反对袁世凯称帝,是在北京名妓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下,逃出京城,重返云南的。但据历史事实,助蔡锷逃离北京的是蒋百里(革命先驱、近代兵学泰斗,浙江海宁人,初系蔡锷同窗,曾任保定军官学校首任校长、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及陈仪、张宗祥诸公,而非青楼女子小凤仙。后来蔡锷罹患重病,入川陪他赴日本神户就医、遗电笔录、扶柩南下归湘……也都一直是蒋百里在操劳。不过,蔡锷和小凤仙的相识相处,相知相恋,配合默契,以麻痹袁世凯一伙并趁机逃离,却完全是真实的。

小凤仙(?—1954年),民国奇女子。小凤仙是其艺名,又叫筱凤仙,生年不详,估计小蔡锷十余岁,旧北京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陕西巷云吉班的名牌妓女。原藉浙江钱塘,姓朱,据说出身旗人,清光绪年间全家流寓至湖南湘潭。父亲经商颇有所成,后因被不肖友人拖累而倾家荡产。而小凤仙则被卖为奴婢,跟着奶妈改姓张,不久被卖到妓院,辗转南京、上海等地,最后到了北京。

小凤仙谈不上是美人胚子,姿色中等,娇小玲珑,吊眼梢、翘嘴角;肌肤不算白皙,性情尤其孤傲,懒得求媚取宠,对脑满肠肥的富贵巨贾趋避惟恐不及。但粗通文墨、喜缀歌词,特别是生有一双慧眼,善于识人,能辨别狎客才略,因而一见蔡锷便认定他是一位非常人物。

蔡锷在遇见小凤仙之前已早有家室,妻子刘侠贞是湖南老家附近武冈人氏,而且婚姻还非常幸福美满。只是在被袁世凯控制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才想到混在八大胡同里,靠声色酒酣来蒙蔽老袁一伙,以求逃脱。即他最开始有“狎妓”之意,而小凤仙只不过是他的一粒棋子。不想饮食男女,日久生情,二人互通心事,直言身世,竟共同谋划起如何使蔡锷成功出逃之策来。对于身份、地位相差如此悬殊的两个人,他们的相知相惜又该怎样解释呢?因为蔡松坡也是个眼光很辣的角色,他看人很准,认为小凤仙兼具越女之婉约、湘女之热情,不像其他世俗风尘女子,她还是可以托付一些心事的。同时,小凤仙的善良内秀与独有的美好品质,也感动了蔡锷,便使他爱上了她,并引为红颜知己。英雄美人,意气相投,红烛罗帐,缱绻悱恻,成了千古美谈。蔡锷赐小凤仙两联:“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此际有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从此,蔡锷天天与小凤仙乘坐敞篷马车,畅游京畿一带名胜古迹,招摇过市,故意令人有目共睹,以避开袁世凯手下的眼线。

蔡锷南归前夕,曾对小凤仙说:“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小凤仙决定与他生死同行。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当夜为他饯行,为他歌唱、流泪,仔细叮咛,依依不舍。蔡松坡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止不住那英雄眼泪,发誓道:“但愿他日能够偕老林泉,以偿夙愿!”二人的分别也真应了李商隐的那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护国运动胜利的消息传来后,小凤仙天天都能获得蔡锷的近况;于是闭门谢客,静等郎君派人来接。她收到蔡将军写来的信,大意是说:“自军兴以来,顿罹喉痛及失眠之症,现在都督四川政务、军务,实在是难却中央的盛情,所以勉为其难。等到大小事情布置就绪,就出洋就医,到时就偕你同行,你暂时等一下。”小凤仙便日夜耐心等待,望眼欲穿;只可惜蔡郎已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她了。

不日蔡锷猝然逝世,年仅三十五岁。小凤仙闻讯,痛不欲生,当场作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蔡氏追悼会上,她又请衡州狂士王血痕代撰了一幅挽联(见文首所引)。那天,小凤仙身穿素布大褂,袖披黑纱,前来致哀。当她随民众步入会场,向遗像鞠躬时,被眼尖的北大学生发现。他们正要围上前打听,小凤仙却不愿惹麻烦,随即快步走出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可见,她对蔡将军是挚爱的,蔡将军的离世带给她的打击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人曾作诗叙述他们的这一段特别情缘:“英雄儿女意缠绵,红拂前身小凤仙。瑶树琼花零落尽,白头宫女话当年。”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于1982年亦作有一诗纪念他们:“南天剑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风。十万万人今共拜,知音岂独小桃红。”

从那以后,为维护蔡锷名声,小凤仙离开了八大胡同,不知所踪。此后数十年,人们对她的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直到1998年才有媒体披露,小凤仙于1949年全国解放后便隐居在辽宁沈阳,改名张洗非,嫁给丧偶的原张作霖大帅府工作人员李振海(另据称此前她还嫁过东北军的一名师长),成了四个孩子的继母,生活平淡安定,期间还求见过昔日老友、京剧大师梅兰芳。1954年春小凤仙患上了类似老年痴呆和脑血栓的病症,数月后病故。而她和蔡锷之间的爱情,宛如一幅充满激情的油画,厚重而又热烈,不求被人接受,只求于己回味。

夫唱妇随,由志士到汉奸——汪精卫与陈璧君

“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也不至于败事。”——陈公博

汪精卫(1883—1944年),原为革命志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后堕落为大汉奸、亲日派首领。名兆铭,字季新,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三水(今番禹)。汪长得英俊标致、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被称为“中华民国第一美男子”,排在周恩来、张学良等人之前。从小聪颖好学,很会读书,考过秀才第一名,口才超群,文章也写得非常漂亮。早年发誓“革命不成功便不结婚”,志向远大;后曾提出“不做官、不做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吸鸦片”的“六不主义”,个人生活作风也非常为人称道。后来,他由一位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先驱而致成为受亿万人唾骂、遗臭万年的卖国贼,这个过程是漫长、复杂的,也有很多历史原因。我想,性格就是命运,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劣根性和力量虚弱是一个重要因素。

陈璧君(1891—1959年),原籍广东新会,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汪精卫之妻,小他八岁。陈是华侨富商之女,自小父母宠爱有加,性格积极活泼。1907年她在槟城与汪相识,一见钟情,遂入同盟会;从此夫唱妇随,荣辱与共,一同走过大起大伏、大是大非的人生。1909年随汪去日本留学。翌年随汪回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即末代皇帝溥仪之父载沣)的秘密使命。汪精卫被捕后,陈往返于北京、南洋之间,多方营救;并向汪立誓以身相许,永结百年之好。1912年与汪正式宣布结婚,时称他们是“患难姻缘”。1917年夫妇俩追随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此后长期在孙身边工作。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8年随汪公开投降日本。汪伪政权期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等职。1944年汪精卫死后,陈在其尸身上书下“魂兮归来”四个字。此后南下广州,任日伪广东政务指导员,企图盘踞伪广东省政府。1945年在广州被国民政府诱捕。1946年在南京被当局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维持原判,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病死于上海监狱医院。

汪精卫和陈璧君曾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革命先驱的花样年华,但此后他们却并未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反而逆历史而动,背叛民族,追求一己之私,变成中国近代史上典型的政客、汉奸、卖国贼,为人们所抛弃,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反面典型。他们从反清志士的激情恋曲到堕落政客的婚姻悲歌,演绎了民国乱世一段光怪迷离的情感肥皂剧,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反思和教训。在汪精卫从英勇革命到卖国投敌的活动中,陈璧君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了多大作用,有文首所引的汪汉奸集团二号人物陈公博的这句绝妙的评语为证。

陈璧君在初见汪精卫之前本已许人,汪也家有结发原配;但自见到汪之后,她就向父母表示坚决退婚,欲改适汪郎(这也足见汪精卫的魅力之大),为此遭到其父的严厉斥责,认为“千金女绝不可下嫁亡命徒”,汪精卫四处飘荡,有家难归、有国难投,嫁给他只能一辈子受罪。其母虽然同情女儿,但也无可奈何。汪精卫虽没有当领袖的能力,却有极强的领袖欲念,故具惟我独尊的性格,除了陈璧君之外谁也不可侵犯。可见汪对陈还是很有感情的。在彻底与家里的原配分手之后,陈一直是汪唯一的夫人。身为美男子,又位高权重,且身逢乱世,汪居然能倡导并实践“一夫一妻”,实属罕见。可以肯定,傲岸、桀骜的陈璧君亦不是等闲人物。

陈璧君向来以1907年就参加了“同盟会”的元老自居;且孙中山先生为创建黄埔军校及执信女中复校所花费的大部分资金,就是她不顾怀孕期虚弱之体,远涉重洋到美国、加拿大华侨中募捐来的,故素来自恃有功,高人一等,非常傲慢,被称为是一只著名的“雌老虎”。

据说当年汪精卫准备北上行刺摄政王时,最坚决表示陪他一同进京的即是陈璧君。有人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有一张英国臣民护照,当然不怕死。到关键时刻你把护照一抛,英国领事馆自会来救你。”陈听完二话不说,当即拿出护照撕成碎片,一时满座皆惊,鼓掌如雷。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当汪精卫决定去刺杀摄政王时,陈璧君作为革命党人鼓励他说:“你去干吧,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没有别的送给你,惟愿以身相许。”汪行刺不成被捕后,陈又设法营救。后来汪被释放了出来,革命夫妻喜结连理自是当然。

汪精卫身为著名美男子,且才学超群、位高权重,很讨女人的欢心。早年汪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同盟会女会员方君瑛。方才貌出众、文静温柔,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汪对她情有独钟。后来汪、方、陈三人一同到法国留学,汪、方之间的关系渐渐发展。一日陈璧君有事外出,回家看到汪、方二人非常亲密,醋意大发,大骂方君瑛,言语恶毒,不啻泼妇骂街。方不堪侮辱,不久上吊自尽。

同类推荐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武威通志-古浪卷

    武威通志-古浪卷

    本书是武威历史上第二部地市级地方志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威市编纂的第一部通志,是武威及武威人民几千年来文化历史的记录。
  • 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西洋老师;他,被英国宗教界抨击为“英国的叛徒”。他,描绘了紫禁城内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他,记录了外国人眼中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政治局面。《紫禁城的黄昏》是“帝师”庄士敦的怀旧集,以他与溥仪的主要交往经历为线索,记述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中国发生的如戊戌风云、辛亥革命、张勋复辟等事件,以及他的看法,客观地反映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的艰难过渡。
  • 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重生三国之风流帝王

    被恶梦缠绕的他竟然恶梦成真了,恶梦醒来,他成了一个被土匪绑架的深山土豪的傻公子,生死未卜。如何逃离匪巢,如何在这混乱的三国时代生存下去,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道深坎。漫漫征途,他练就了绝世武功,招募天下英豪,介于三国之争,征服各路诸候,剿灭周边蛮夷,一统大汉江山,建立万世帝国。惊险、震憾、刺激、另类、情爱。
  • 乱楚演义

    乱楚演义

    楚将祚沦,东岛兴兵。虽有悍将猛士,智人奇才,只可叹挽狂澜非易事,扶大厦更甭想。那些个乱世儿女各怀奇志,或藏于深山,或隐于朝庙,或折冲于杯俎之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增删几次,批阅N载,只为写出一部乱世奇史。这正是:大楚兴盛藏危卵,东洲作乱梦难还痴男憨女飘零世,秦晋泫然盼月圆。本书主角:萧卫、张翾、柳文华、矢破敌……那个啥,说多了可都成路人啦。我不管,哼。。。有人问我了,有美女帅哥木有?当然是有哒,就是不给你,哼哼。。。不准卖萌。。。Ps.因为章节名最多二十个字,所以把回目的完整版放在作品相关里了。
热门推荐
  • 女神契约:晨光点点创神记

    女神契约:晨光点点创神记

    她原本只是这个宇宙的本源,一团什么都不是的能量团,沉睡了千万亿年,却有了自己的思想,懵懵懂懂间,她降落在其中一个星球上,没想到第一天便被人围攻,她只是一抬手,那个星球就毁了,她觉得很遗憾,其实她并不想让他们完全消失,但是那个星球就承受不起那一小点了。
  • 杨文公谈苑

    杨文公谈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魂借贷

    灵魂借贷

    原本应该在车祸中死亡的我,却因为一个女孩死而复生,而为了偿还这个代价,我还是以一个侦探的身份却接触那个我从未见过,也从为相信过的玄奇世界!
  • 渡世宿命:帝寻之音

    渡世宿命:帝寻之音

    “不.....不要,我不要去,我怕,我怕,呜呜呜呜!”“不要让我去,我不行的.......呜呜呜呜,我又笨又胆小,我真的不行的!”“墨千然,你振作起来!这是你的命,你生下来就注定了会有这一天!”我,叫墨千然,是边陲小国墨国的公主,我从小胆小怕事,愚笨迟钝。在我五岁时,疼爱我的父母亲极其慎重的对我说了一个事情:我墨千然,居然是一个缺失了一魂六魄的人!但当时懵懂无知的我不以为然。殊不知,十年后,我为此国破家亡,并且踏上了寻找一魂六魄之路,以此拯救我的国家!这是一条救国之路,亦是一场自救之旅!
  • 乐府阳春白雪

    乐府阳春白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运戒指

    转运戒指

    一个高冷难缠的系统,绝对让人头疼。一群惊艳俏丽的女子,绝对让人心醉。
  • 我们的婴儿十六七

    我们的婴儿十六七

    小说以张伟达的高中生活为主线,描写了他三年高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塑造了奶奶、明磊明华等家长形象,反映了当今社会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还塑造了张伟达的形象,他原本有一些想法和主见,可在家长的“爱”中,他被逼成了学习机器,百事可以不问,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是唯一要务,这反映了呵护式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文稿应该能够引起人们对“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的应试教育的反思。小说风格质朴,是现实生活的比较形象的艺术再现,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生动,有一定的可读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句曲外史集

    句曲外史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画骨奇缘

    花千骨之画骨奇缘

    花千骨和白子画的爱恋,其中还有各种情敌。
  • 路可可的白日梦

    路可可的白日梦

    他,是她所料不及的惊喜,却因为命运转瞬即逝。他,是她避之不及的惊恐,却因为感情纠葛缠绵。商业战场与11,一触即发的斗争,谁将是下一个炮灰?白马王子黑马骑士又该如何抉择?一场利益与欲望的竞争,一段感情和回忆的纠纷。结局是否会改写?爱情是否会重生?嘘!请不要出声,别惊醒了白日梦……【郑重声明:此文不是轻松文,内容较沉重和复杂,且剧情有点小虐,不喜误入~当然稀饭滴可以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