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7700000019

第19章 认识治乱或成败之术(2)

为了加强皇权,光武帝削弱三公的权力,集权于尚书台。王莽时期为了削弱相权,将汉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改为大司徒、大司空和大司马,称为“三公”。东汉初期,一切典章制度皆复西汉旧制,唯三公之官不废王莽之制。光武帝改三公为司徒、司空、太尉(因光武帝曾任刘玄的“行大司马事”,故避讳而称太尉)。三公职位虽高,徒有虚名,并无实权,而权力集中于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尚书台,加强尚书台的权力是从汉武帝开始的。至成帝时,尚书台的机构有所扩大。光武帝即位,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机构,下设六曹。尚书台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各一人,另有左、右丞各一人,佐令、仆之事。六曹各设尚书一人,主管本曹事。六曹为:三公朝,主管考课诸州郡事务;吏曹,主管选举、祭祀;民曹,主管修缮功作,盐池园苑事务;中都官曹,主管治安;二千石曹,主管诉讼;客曹,主管少数民族及对外事务。尚书台成了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关。“三公备员而已”。尚书台的官员职位很低。尚书令秩千石,品级相当于大县之令;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秩仅六百石。这样一来,位高者无权,权重者位卑。尚书台官员官卑职小,皇帝可以随意操纵。于是,皇帝集所有大权于一身,防止了大臣擅权。

(三)强监察,集军权

光武帝为了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加强监察机构。光武帝将御史大夫改为形同虚设的司空,以原隶属于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府)。御史中丞不再隶属于三公,改为隶属于少府。御史中丞秩千石,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奉事,权力仅次于尚书令。西汉武帝时曾设司隶校尉,成帝时废除。东汉初期,光武帝复置司隶校尉,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本部各郡事务。其监察权之大,“无所不纠,唯不察三公。”在司隶校尉监察区以外,全国分为12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属郡国,考察长吏政绩,年终奏于皇帝。三套监察机构的恢复和加强,使全国的各级官吏全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光武帝在军事上一再削弱地方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建武七年(公元31年),光武帝下诏罢撤了地方常备军,还取消了每年一次的都试(阅兵)制度。逐步扩大中央军队。

光武帝是在西汉自成、哀、新莽以来社会积弊日深、天下大乱的基础上重建汉王朝统治的。所以他在位的33年中,“量时度力,举无过事”,不求赫赫之功,唯求恢复、稳定,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增强国家的实力。他所建立的国家,虽然声称是承袭西汉旧制,但实际上,无论是在统治机构方面还是在统治政策措施方面,都比西汉更加完备、有力,为东汉王朝奠定了近200年的统治基础。

3.文治武功权掌三朝

治国需要雄才,安邦需要智慧。

耶律楚材是具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人才,出山之前他并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但被重用后,授予权柄,在政治舞台上却导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以骄人的业绩,卓著的功勋,获得提拔重用,给世人留下了称道的口碑。

耶律楚材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在金朝中都燕京(今北京)的一个世宦人家,其父耶律履,本是金代的学者,因其品学兼优,官至尚书右丞,是有很大权力的宰相。

耶律楚材成长在动乱的社会中。当时,整个中国正处在元朝大统一之前的列国纷争阶段,大金国为最强,其占据中原,统治着北中国。但时过境迂,它的全盛时期已过,国势乃一年不如一年了。南宋王朝虽是偏于江左,但时刻也没忘记北上收复失地,不时地向北方挑战。立国甘陕的西夏,也对称霸中国怀有野心,趁机与南宋交结,在西北方向侵扰。真是诸强对峙,战事频生。此时,金国西北部的附庸蒙古族也乘机崛起,铁木真自被本部族推举为首领后,经过连年的征战,统一了蒙古。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成吉思汗,是为元太祖。这个新起的蒙古,更是雄心勃勃,在北方不断地向金国发动进攻。金国对其咄咄逼人之势难于应付。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事政权确立后,靠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向四邻征战。为了免于受到西夏的牵制,成吉思汗决定在攻金之前,先用兵西夏。1205至1209年间,成吉思汗对西夏攻伐三次,大大地削弱了西夏的力量,使之没有出外征战的能力了。接着,经过周密部署后,从1211年起,成吉思汗便大举进兵金国。已走下坡路却一意图谋威服南宋的金国,哪里是成吉思汗的对手,蒙军“所至都邑,皆一鼓而下”、“凡破九十余郡”,直到兵临金国中都燕京城下。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围攻燕京年余的蒙军,一举攻克燕京,右丞相完颜承晖自尽殉国,耶律楚材眼看金朝的大势已去,于是,在城陷之后,便“将功名之心束之高阁”,空怀经天纬地的才智绝迹于世,弃俗投佛,在万松老人(行秀)门下钻研佛理,一去三年。艰难的时世,磨练了耶律楚材,他等待着时局的发展,等待着实现壮志的机会。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机会终于来了,成吉思汗既定燕地,他逐渐感到人才的重要,这时,他听说了耶律楚材是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世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虽然修身养性,过着隐居的生活,然而,他时刻也没忘掉干戈扰攘、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极想倚傍靠山,伸出双手去拯救水火中的芸芸众生。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感到是一个图谋进取的好机会,他二话没说,即刻应召前往,以便使自己的盖世才华得以施展。有一首自咏的诗可以表明他此时心迹:

圣主得中原,明诏求王佐。

胡然北海游,不得南阳卧。

耶律楚材身材高魁,髯长鬓美,极其英武。回答成吉思汗的询问,更是声音洪亮而流畅。成吉思汗说到:“辽金世仇,我要为你洗雪国仇家恨。”耶律楚材的回答十分得体:“那是以前的事了,我的祖父已经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和君主为仇呢?”成吉思汗对他的回答十分满意,认为这人重君臣之情,又恪守信义,是值得信任的。便把他留在身边,以备顾问;正因为耶律楚材的学识渊博,受到成吉思汗的宠信,并亲切地称他“长胡子”。耶律楚材此时想的是,历史上董仲舒辅佐汉武帝以“文治”,使得汉家气象恢宏。如今,他也找到了这样的机会。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的军队,在对自己的宗主国金国实施了一连串痛击之后,在军事上完全取得了主动,于是,除了仅用小股兵勇继续对中原金地蚕食鲸吞外,集中精锐之师,进行了著名的西征,攻打花刺子模国。

在进军花刺子模国过程中,耶律楚材曾力主并主持在塔刺思城(在西辽都城虎思窝鲁朵西)屯田。这个地方是中西交通的要道,且土地肥饶,经济繁荣。这一恢复发展后方的社会经济之举,对于只知道打仗,掠夺财富的蒙古军事贵族来说,从军事活动转变到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意义重大。蒙古军也正是以此为基地继续西进的。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的冬天,成吉思汗病逝。依照蒙古国的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其父的直接领地,即斡难河及客鲁连河流域一带蒙古本部地方,并且代理国政,是为元睿宗。

1229年,睿宗拖雷已监国两年,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太祖其三子窝阔台,蒙古进入了太宗时代。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进入奴隶制社会,窝阔台即位以后,其管理的国域,多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北中国,所以,使这位少主在治理国家上显得力不从心,加上应兴应革的事太多,真是一时摸不到头绪。此时,全靠耶律楚材尽心竭力,定国策,立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这一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在颁发法令之前,首先规定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对那些因法律不明,而误触禁网,按当时的老规矩必杀无赦的百姓们,不追究颁发政策前的法律责任,或给予从轻发落。这是抑制蒙古一向滥杀,因获某种罪过而死者不计其数的最有效办法。同阁的一些臣僚讥笑他,说此举实过迂阔。耶律楚材不为所动,力排众议,反复而耐心地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讲给太宗听,终得圣准。此项政策的实施,安定了人心。

接着,耶律楚材便制定颁发了十八项法令,成为官民遵照执行的准绳。包括官吏设置、军民分治、赋役征收、财政管理、刑法执行等。这些采摭中原先进制度,列为蒙古国策的法令,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决策,对后来正式确立的元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如实行军民分治后,军职不得干预民事,军队由国家直接掌管,这样,不仅遏制了军官的骄横不法,同时也打击了分裂割据的势力,保证了国家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此项法令,一直作为元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蒙古贵族崇尚武功,根本没有税制观念,他们看不到这样发展下去会兵强而国蹙。以近臣别迭为代表的人主张,以牧业为主来保证国用,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将燕京农业地区变成牧场的倒退措施,他深知如今的蒙古国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行汉法,大力发展农业,如果保守地强调畜牧,是狭隘的、不合国情的落后政策,他直截了当地给太宗算了一笔账:“陛下马上要南征金国,军需从何而来?仅靠畜牧是远远不够的。假使发展燕赵的生产,以地税、商税,及盐、酒、冶铁、山泽中可以获利50万两银,8万匹帛,40万石粮食,足以供给南征,这不远胜于变农为牧吗?”窝阔台经过认真考虑,认为颇有道理,便命耶律楚材全权筹划,立行征税制度。耶律楚材领旨后,即刻在河北一带建立十路征收税使,遴选汉或女真中有德才的士人,如陈时可、赵晌等名儒充任。1231年秋天,窝阔台在云中行宫中,面对十路课税使陈列在朝廷之上的金、银、帛、粟等税物,十分欣喜,这时他才真正懂得了耶律楚材力求行汉法的好处。他高兴地对耶律楚材说:“你虽然没离我左右,却能使国用充足,南国的臣僚中,有谁能比得上你吗?”耶律楚材自谦地答道:“南国的臣僚比我强的人很多。”窝阔台嘉其功劳,赐以美酒。当即下令任命他为中书令(宰相),把典颁、庶务的大权交给他。且吩咐朝臣,政事不分大小,都要禀报他。他自己也是有事必与耶律楚材商酌,以进一步权衡得失。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国家日益兴旺起来。

窝阔台六年(1234年),蒙古灭金,金国在中国北方统治前后约120年,至此结束。

蒙古灭金之后,结束了三权鼎立的局面,形成了长江以北的蒙古和长江以南的南宋对峙的态势。

1257年,南宋政权终于在蒙军的铁蹄下宣告灭亡。

蒙古灭宋,统一了中国,后来蒙古军还远征欧洲,使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军事大国。其间,耶律楚材的智谋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耶律楚材从仕成吉思汗始,“以儒治国”的思想,就显露在他的言行中,如在成吉思汗时期对于单纯崇武思想所进行的批驳;太宗登基按君君臣臣的思想确定尊君抑臣的朝仪;逐步革除屠城杀掠的旧习;对百姓施以仁政等等。耶律楚材的这一政治主张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实施。好在窝阔台是比较开明的,他对耶律楚材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多数是给予肯定的,这使耶律楚材在战火平熄之时,加快了自己的以儒治国主张的步伐。

耶律楚材崇奉儒术,力倡教化,当务之急便是网罗人才,积极宣传。他遣人寻得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奏请袭封为“衍圣公”,下令收集旧礼乐人员,设置太常礼乐吏官。召集名儒梁陟、王万庆等人,到东宫讲释儒学,使大臣子孙受读。另外,还在燕京等地建立编修所、经籍所,宣传孔孟之道,从事文化教育活动。耶律楚材收集到周、程、张、朱等理学书籍后,在燕京建立了“太极书院”,传授理学。耶律楚材推行这些政治措施,卓见成效,使儒学成为维护蒙古国统治的官方哲学,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称颂。

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太宗听罢耶律楚材“制器必用良工,守成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恐未易成”的启奏后,当即宣布“我可任儒者为官”的旨令。耶律楚材接旨后,具体制定了分为经义、词赋、论三科的校试办法,命宣课使刘中、杨奂等人到各地选试儒生,这一年使得士子四千余人。由于大批的儒生人仕理国,加上耶律楚材反复的倡兴,不但大大地改变了官员的文化结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由武功向文治的转变。

儒家学说为统治阶级提供的一整套攻心御人的统治术,耶律楚材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帝国积极倡导和实施,对于完善统一后的元朝国家机制,统一全国的思想意识和蒙古民族的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耶律楚材不仅在政治、军事活动中富有远见卓识,而且在改革经济、理财富国方面,也处处表现了高人一筹的谋略思想。

耶律楚材极力主张轻徭薄赋,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从根本上强大国家、巩固政权。并奏请制订轻税制。有人认为税率太轻,影响收入,于国家不利。耶律楚材说:“历史的经验证明,许多税法最初定得轻,后来都变重了,如果开始就定得很重,后来的人民就无法活了。”这种轻税的思想,足见作为一代谋臣目光的长远,对恢复发展生产是有好处的。

耶律楚材还着手制定了有关手工业、商业和借贷等项制度。

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耶律楚材下令,对官办的手工业,进行普遍考核,对用工用料、制作时日及其报酬均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从而避免了工匠们侵吞国家的资财。

在借贷方面,耶律楚材抑制了高利贷势力。随着国家区域的扩大,商贾的活跃,高利贷十分盛行,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维持生活和交纳赋税,有时被迫向“斡脱”(当时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高利贷组织)借债,“斡脱”钱当年本利相等,第二年把本利合起来生息,因此被称为“羊羔儿利”,负债者至期无力偿还者,经常被逼得破家散族,至以妻子为质。“斡脱”们不仅可以私设公堂,甚至“恃势于宫府,直来坐厅事。”1237年,耶律楚材规定了借贷政策,即:凡借贷者,以本息相等作为极限。民间负债而实无力偿还者,官府代其偿还。此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因债务关系而引起的矛盾。

在商业方面,耶律楚材还在“衡量、给符印,立钞法,定均输,布递传,明驿券”等方面,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得力措施。

同类推荐
  • 南宋盛世

    南宋盛世

    我的一生都将为心中盛世而奋斗!文贵武贱是吗?那就从我开始吧!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 万历保安团

    万历保安团

    一个失败的操盘手,阴差阳错来到了明朝,一切从头开始。他不想成为英雄,但命运的洪流却左右着他的一切。他被迫与强大的文官集团斗智,与狡诈的商人较量,与凶悍的外族交锋;当日本再次入侵,保安团义无反顾的入朝作战;面对女真的狼子野心,保安团高高举起战刀;欧洲“无敌舰队”骄狂之时,大明皇族携手保安团血战到底。痴情的丫鬟,温柔的公主,骄傲的叶赫老女,谁能与他携手?。。。。
  • 江左一品纨绔

    江左一品纨绔

    文坛浊酒,一半被李白喝进诗里,另一半让魏晋文人就着寒食散干了,些许化作率性癫狂,余下的遁入愁肠。当代律师王衡穿越到了东晋宁康三年,成了‘书圣’的孙子,谢玄的女婿。只是天意弄人,前任逛青楼,喝花酒,气跑了尚未洞房的新娘子,眼见着一顶天大的纨绔帽子就扣下来了。人道琅琊王宣之风流不羁,堪称江左纨绔第一品。
  • 田雨公传略

    田雨公传略

    本书主人公田雨公(1808~1876),字敬堂,又字砚农,号杏轩。清嘉庆十三年八月初十出生于山西省盂县香河村。在历史过往中曾出现学而优,优而仕,仕而有名者如明之史文焕,清之武全文、王珻、武承谟、张在田、田兴梅、田嵩年、田国俊、刘声骏、李嵉龄等令后人景仰的先贤人物,田雨公便是众多佼佼者之一。
热门推荐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二刻拍案惊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二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 昆仑巅

    昆仑巅

    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 岁华纪丽谱

    岁华纪丽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刀魔

    逆天刀魔

    一代魔帝,重走巅峰之路!翻手之间,尽握乾坤!
  • 爱上异世将军:菩提恋花

    爱上异世将军:菩提恋花

    【全文免费】她,是尚氏企业的大小姐,古灵精怪,桀骜不驯……“姑奶奶我,乃当今世上打不死,踩不死,搓不死的钢铁小强!”他,是五百年前遭遇突变被菩提公引路穿越而来的将军……“我来自公元1487年的哈嚓仑朝代,是菩提老人把我带到了这里,我是来找欣儿的……”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却因为他走向一条背叛的亲情路。“姐姐,迟早有一天,我会让你把拥有的全都吐出来还给我!”她无奈喝下孟婆汤,从此戴上另一重面具和别人的心走上一条,他誓死保护的路……新马甲:左咗。大家搜笔名可以看到左咗的新文噢!完结文《萌后嫁到:皇上,请就寝》,新书《邪帝爆宠:萌妃,别出墙》欢迎大家跳坑。
  • 天录之七神传说

    天录之七神传说

    自圣战之后,大魔王被封印,百族同盟。奥法大陆在大陆守护者七神法的守护下一片平和。索利多帝国越加富强昌盛。可是,人的野心从没有断绝过。直到有一天,七神法和七神军被毁灭了。大陆重现陷入了纷争,这是魔族的阴谋还是人的阴谋?这是天界的棋局还是人的棋局?一个全新的世界,百族争战!为了正义?不,为了生存!
  • 千年恋之若水

    千年恋之若水

    “做人太苦,即使不能再转世为人,我也要带着他的记忆守护着他。”“我冯云佳对天起誓:诅咒你们生生世世不能在一起!”一千年了,缘起缘灭,这一世你们该有个结果,只是在上一世你们都欠了别人,须了了因果,历经大劫大难,你们方得圆满,且去吧!“我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只希望今生来世与你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我不相信命运,自从遇到你后,我相你就是我的命运。”“夕儿,你相信我,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一定会克服,我们会幸福的在一起。”“我不在乎你的家人有多反对,我也不在乎有多少人打仗,我只在乎你,我要你好好的。你在哪里,我便去哪里,你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如果必须有一个人经受磨难,我情愿这个人是我。”如果有一天,我放下了所有,只为追寻你的脚步,请你,一定要珍惜我!“夕儿,你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努力的,我欠你的,我欠你一生一世。”==========================================================================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若世间有真正的爱情,那便是你我之间,今生来世,即使经历再大的劫难,我绝不负你。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还相信爱情的人。
  • 漫威之无上神躯

    漫威之无上神躯

    当李岩因为实验产生的黑洞来到漫威的世界,成为斯塔克企业的第三股东的独子,而后他发现,这不只是漫威,从年幼的超人身上获得基因样本,得到未来的闪电侠穿越时空给他送回来的永恒战甲,当他意外获得一件来自九维空间的顶级造物时,他才发现,漫威紧紧只是开始,那无限的世界,广阔的星海,才是征途!
  • 我爱的那个他已老

    我爱的那个他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如若我们生在同年,如若我早生那么十几年,是不是可以多一些时间陪伴你,如若我早生那么十几年,是不是可以看到你那年轻英俊的面庞,如若我早生那么十几年,我却是可以看到你策马奔腾的吧。
  • 打球儿

    打球儿

    他没打过NBA,他不是传奇,他一年被老板辞退八次!!他很平凡……但是他有自己的热爱!!那就是篮球?!弯弯绕绕见不到繁华下的平静,照照镜子吧也许他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