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89500000010

第10章 藏密发声养生法(4)

修密法,无论任何密法,都要勇猛精进。头一天练得怎么样,不要散失,第二天应当把这种感觉练出来,然后再以此作基础,这样进步甚快。例如胎息,两三天即可成就,但如果不采用闭气法这样大练,恐怕一辈子也不能指望出现,精进的妙处如烧开水,接连升火加温,方可成功。不然,烧烧停停,火熄了,水凉了又加上点火,哪怕烧掉一千斤柴,也未必能烧开一斤水。精进又如登山,不能半途而退。每天进进退退,没有突破,每天都只能在原地转悠,只有以所至高度为新的起点,一天天进步,才能到达高峰。

3)养练结合,顺应天然

练就是用体式、手印、持咒依法而练;养就是休息。练功者应照顾工作等其他方面事宜,二者应结合起来。

练功,容易使人体各部位进入一种高效活动状态,有时活跃有加,便产生一种过度兴奋而转入抑制过程,这时便需要静养。静养中,所得的功效往往微妙,不要只强调修练,不注意养。从时间分配来说,三分练,七分养,是行家名训。

养,还包括其他事宜,不能过分强调练功而放弃事业、工作,放弃社会责任、义务。作为一个希望有大成就的人,应在这两者之间有机结合,顺应天然。

藏密禅修养生法

修禅入定是喇嘛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密宗中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其中对于观想的修持完全是为了入定。而禅修与养生实是二而一的问题,密不可分。本章分别介绍了禅修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养生者不可不知。

修禅入定是喇嘛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密宗中身、语、意三密的修持,特别是其中对于观想的修持完全是为了入定。

佛家禅定修身法有显著的养生保健意义。藏传佛教修禅方法可以调理身心,根据《大般涅槃经》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禅定的内容:“此是如来最后说法。如是世尊进入初禅,出初禅进入二禅,出二禅进入三禅,出三禅进入四禅,出于四禅进入空无边处,出空无边处进入识无边处,出识无边处进入无所有处,出无所有处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出非想非非想处遂进入灭尽一切想与受处。”

禅定为修道的不二法门,证悟之惟一梯航。经中所谓初禅,是指摈除世间种种欲念,由“离”生乐。如果断除觉、观,不见身境,无念内净,喜悦更增,便是达到了二禅。舍却二禅时获得的喜乐,进入更深的定境,得到世界上最高的喜悦,并由定生慧,达到正念、正知阶段,从而进入三禅之境。忘却物我,超脱苦乐,不苦不乐,心极寂定,就是四禅。

什么是禅

禅是梵语“禅那”的略称,义译为静虑,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之义。禅,也是“禅定”的略称。“禅定”一语是梵语“禅那”的略称“禅”和梵语“三摩地”意译(略译“三昧”)的“定”的梵汉结合而成。“禅”是汉语中的外来语。禅那和三摩地都是印度各宗教所通用的术语。禅定还有瑜珈、止观等异称。

由禅引申出来相关联的禅语是很多的,诸如: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风、禅机、禅悟,以至禅诗、禅画,等等。

在印度,禅定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种修行的方法,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为基本三学,是每个佛教徒必须修持的根本法门。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和各个宗派,无不以禅定或禅观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

关于禅,历代禅师和古今研究禅的学者有关论述很多。很多论述对现今修习者的心理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感染力。

台湾耕云先生讲禅是“无念、无相、无住”。无念是心离好恶、取舍、憎爱,远离一切来自“前尘缘影”的分别想念,而非舍弃正念、正思维、无相,并不是否定外在一切事相,而是心不被外在的事物牵制。无住,是不让心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而产生执着,念起即觉,觉之即忘,活泼无染。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禅宗六祖如是说。

从现代意义上来理解,禅是一种“冥想”,并用冥想的方法达到入定的境界。禅的内容,则是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的,必须亲身去体证。

对于没有修过禅的人,很难理解禅的内容,就像一个从未看过、吃过椰子的人,无论你如何形容椰子的颜色、形状、味道,他都无法领会,除非他亲自去品尝。

对于尚未进入禅门的人,禅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东西,也无法依靠语言文字的说明来了解它。但语言文字却能引导或指示初学者如何去亲自体验它。因为禅的经验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靠自己品味。

修禅的基本要求

学禅、修禅在外相上看似消极地静坐以求解脱,然而它是积极地对待人生、对待自我的一种好方法,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决不是它的反面。

禅的基本要求是从问题着眼,不先从外在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征服着手,而是先从对于自我的彻底认识做起,当您认识了您的自我是什么的时候,也同时消失了您现在所认识到的自我。这个自我观念的重新认识,就是开悟,或称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真实地看这自性的本来面目,即明悟自心,澈见本性。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自己原本的心。“反闻闻自性”,即反观观自心。佛学中讲:心即性,即佛。一句话,禅是自悟自修,自我觉醒,用禅的功夫去消除自我。一个成功的禅的修炼者,不会觉得各种外在责任是负担,也不会觉得生活条件是对人们的压力,他只觉得永无止境地发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正常的,并且是积极的。它是愉快的,并且是开朗的。因为习禅给你源源不绝地提供方法,开发你的智慧宝藏,开发越深,得到的智慧越高,到最后,全宇宙的智慧都为你所有。那时在你看来,包罗一切空间及时间,无一不在你的智慧观察的范围之内。

惟因老和尚讲:“日常生活,对顺逆境界,无喜亦无忧,见好不贪求,见恶不怖畏,事过便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禅的自我修炼功夫

禅的修炼,初时总是从静坐——坐禅开始,功夫做纯熟了,行亦禅、坐亦禅,时时处处都是禅。坐禅就是训练调理身心,若不善于调理身心,反而会或病或着魔。调身心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正坐、盘坐,盘坐中有散盘、单盘、双盘。不管那一种都宜自然坐正,要舒适自然,不可将腰故意挺直,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乱、不思饮食,甚或病情加重,旧病复发。也不要缩腰垂头,那样容易昏沉和困倦。如果有昏沉的感觉时,睁大眼睛,松一松腰,轻轻移动一下臀部,昏沉自然消失。如果由于疲乏引起困倦,那要休息好,睡足后再练。

修心要求比较高,修禅要求做到“无念、无相、无住”。修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从较低的要求训练起。如先“少念、少相、少住”,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就可以了,不要求一下子就完全达到“三无”。达不到三无反而增加新的烦恼,拼命去想“无”,执着于“空”,并不是真正的禅的精神。因为,你对“无”的强烈追求,不就是执着了吗?就成了“有”了?追求空,对空执着,也就不是空了。我们强调任其自然。

禅定原只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并无任何神秘之处。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本来就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只是禅定状态下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比起正常人的状况有些特殊罢了。在真正做到禅定的状态下,心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呼吸、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趋向缓和、微细,以至于暂短停止。这说明一个问题,无论何人,修炼到何种程度的功夫,心理生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心理素质的改变影响生理素质的变化。反之亦然。

所以,禅定最起码效果是改善体质,祛病延年,因为人体有病的系统能够得到如此充分的休息和修补,毛病自愈的情况也就可以理解了。实践证明,禅定对心血管系统的毛病治疗效果最快最佳,因修静功,首先是修心,心先得到调理,心健康了,其他支持它的系统,也都相应减少负担,得到休整,从而也都相应地健康起来。

习禅的三个阶段

习禅一般分为坐禅、调身、调心三个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阐述,圣严禅师的文章谈得比较透彻。下面作者较多地引用他的观点,以帮助金刚禅修习者和修炼者了解禅定的入境层次,以便与自身入静、入定的思想境界做对照参考,也便于自我衡量境界的高低。

1.平衡身心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健康

坐禅首先从行、坐、站、卧各种姿势的调整入手,同时对心理方面,逐步消除烦躁、多疑、忧虑、恐惧、意志涣散等情绪,建立自信、宁静、稳定、果断、乐观的精神。修禅的目的,大多数都是希望治病、健身。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有人由于神经过度紧张,心理失去平衡,为了解除心理紧张情绪而对修禅产生兴趣。

这第一阶段的方法很简单,修习者和修炼者主要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方法上,因为肌肉和神经的紧张,关系着头脑的活动,如何减轻脑部的负荷,是关键所在。当修习者和修炼者妄想及杂念渐渐减少时,脑部就得到了休息,脑部对于血液的需求量减少,便有更多的血液,遍流全身。同时由于脑部轻松的缘故,全身肌肉也放松了,因而血管放大,周身感到舒适,精神自然感到爽朗,头脑的反应也自然更为明快和机灵了。

学完第一阶段,对于以养生为目的的人,就已足够了,可以受用一辈子了。但是很多人感到不满足,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的不满足于一种功法,他们各种功法都想尝试一下;有的对禅的奥秘产生了兴趣,要想进一步了解真谛;有的想从此寻觅成佛的途径;有的想追求神通、追求特异功能;有的想当上师。总之,第一阶段还是充分显示“以我为中心”的阶段。

2.从小我到大我

第一阶段后,不管修炼者抱着何种目的,只要想在修炼上更上一层楼,作为佛门禅定,都必须经受从小我到大我的训练。能不能真正达到从小我到大我的过渡,则依赖各人内质的可塑性如何,即学禅功的根器如何了。

到了第二阶段,在瑜珈中叫冥想阶段,即使小我融入于整个宇宙之中,宇宙合一,向内心看时,无限深远,向外界看时,无限广大。即所谓小而无内,大而无外。既然已与宇宙合而为一,自己不仅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乃即是宇宙的全体。

在这第二阶段的过程中,能使修炼者体验到,自己不仅是孤立的个别存在,而是普遍地存于深广无限的宇宙之中,自己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存在了,对于环境的不满、忿恨、喜爱、渴望,也即是排斥和追求等的心理,自然消失,所感受到的,乃是宁静和充实,因为消除了自私的小我。

第二阶段实法内容相应于我们在本书中介绍的其他实法所要求的。第二阶段的实法又可以分若干层次。在第二阶段功力和精神境界反复最大,有的上去了,又掉下来,每个人都会有几上几下的可能。

3.从大我到无我

人到了第二阶段,渐渐自觉到“我”的观念已不存在,但那仅是解脱了自私自利的小我;到了第三阶段,才是禅的内容。禅是无法想像的,不可用语言来表述的,它不是一种观念,更不是一种感觉,如果可以用感觉去衡量,那还是没有超脱第二阶段的大我。它不是可用任何抽象的理念或具体的事物可以说明的。冥想固然是超觉了,是普通的人通向禅境必由之途,到了禅界禅门,冥想的方法,超觉静坐的方法也用不上了。正像走到了一座高山峭壁,越过了峭壁就进入了禅境,但是你不可能用什么交通工具飞越它,或者绕过它,或者穿过它。因为这座峭壁是无限的本身,你不可能用任何方法通过它。再高明的上师、禅师把学生引到此处,也无能为力了,他无力拉你过去。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教人进入禅境的开悟方法是:“不思善,不思恶”。说来简单,要做到谈何容易。也就是把人与我、内与外、有与无、大与小、好与坏、烦恼与菩提、迷与悟、虚妄与真实、生死之苦与解脱之乐等等的对立观念,全部打消了,禅境与悟境才会发生在你的生命之中,使你获得一个新的生命,这新生命是你本来就有而未曾发现过的。禅宗称它为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这意味着,不是肉体身心的小我,也不是宇宙世间的大我,乃是不受任何烦恼束缚的彻底自由。要进入这样的禅境,不是易事。许多人学了数十年的禅,静坐了数十年,仍然不得其门。

如果你因缘成熟,你已进入禅境,你才发觉,禅是无门可入的——未入之前不见门在何处,进入之后,门也并不存在;否则便有内外之分、迷悟之别了。若有分别,仍不是禅。

进入禅境的人,所见的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因为现象的本身,就是本体那个东西,离开现象,并无本体可求。当你体验到现象不是实在的东西的时候,你便从现象造成的一切的人我、是非观念,以及贪欲、忿恨、忧虑、骄慢等的烦恼心中得到解放。你因此就会懂得,你不必追求宁静和清净,也不必厌恶烦恼和杂秽。你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之中,任何环境,对你而言,无处不是清净土。未悟的人看你,你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你看他们则与佛也无差别。你自觉你的自性与佛的自性无异,佛的自性普遍于时空,这就到达了“明心见性,即心是佛”了。所以说,“身是菩提树”还不能算是最高的禅境,尚未明心见性;只有到达“菩提本无树”才是真正的禅境,才是禅。凡有形物,必变迁消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追逐虚幻的色,再修也只能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小心翼翼做好人罢了。

以上是通向禅的悟境的三个阶段,主要是从“心法”,即内心境界来表述的。内心境界是不能从表面观察和捉摸到的境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心理建设”,这是修禅能否有成就的关键。但“心法”也离不开“色法”。所谓“色法”,具体说就是修禅的各种方法。密宗禅修有两千种,每种功法凡是可以从形态、动作、声音等外形上可以捉摸到的都属色法。用现代话说,就是人体科学的“生理建设”及煅炼身体的各种手段。这两者是互助互补的,缺一不可。密宗叫“色心不二”法,通俗一点叫“性命双修”。

随着大自然、大气层的变化,地理条件的不同,人体素质的不同,风俗习惯及文化的差异,再加上人们的主观欲望,人的身心,即人的心理与生理两个方面,时而对立,时而统一,色心不二法则能令修炼者身心保持永恒或者能较长时间的内心统一和平衡境界。这就是修禅的真实意义。

禅修入门方法(1)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关键则在不能离开气息而谈身心的健康和统一。

1.暖身运动

一般所讲调身的主要方法,指的是打坐的坐姿,除了坐姿之外,还有行走、站立和躺卧等方法,就是所谓的坐禅、行禅、立禅、卧禅。

同类推荐
  • 24小时健康保养书

    24小时健康保养书

    本书从一天24小时中的日常生活、工作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怎样合理保健的方法。全书以时间为主线,给您提出24小时全面保健的指导意见。
  • 积累健康在中年

    积累健康在中年

    本书介绍各脏器的保健方法,中年人的合理膳食,中年人的适量运动,如何抗衰老,如何防治各种高发疾病等。“四十以前人找病,四十以后病找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消化道溃疡、各种肿瘤等都会找上门来。阅读这本书,您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防病治病的知识,把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手中。本书适合中年人阅读,对广大临床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家庭保健医生

    家庭保健医生

    本书包括:日常养生、疾病防治、健康饮食三大篇,详尽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家庭用药方法。
  • 冰河起舞

    冰河起舞

    八年前,接踵而至的乳腺癌、股骨头坏死、冠心病三大死亡威胁一度将五十五岁的潘肖珏教授逼到生命的绝境。面对十级伤残,她拒绝换人工关节,调养不到一年后,双侧四期坏死的股骨头竟重生,她从轮椅上站起来了;她坚决不做“歼敌八百自伤一千”的放化疗,摸索出针、灸、推拿、内服中药、自我锻炼和食疗6种手段提高自愈力,跨过了癌症术后五年生存期;她学习90岁老父自创的静功,营养心肌,调理脾胃和肾气,并用两元钱的中药有效救治心脏。求索治病之路的同时,潘肖珏因病探道,阅读搜索大量资料,尤其是国外网站公布但不为中国医患了解的前沿医学成果,系统地梳理成篇,推荐给读者,告诫大家治病不如防病,别到求生再养生。
  • 食物中的降脂药

    食物中的降脂药

    本书介绍了高脂血症的基本常识与防治知识,从降脂食物、降脂汤粥、降脂饮品入手,根据高脂血症患者的特殊饮食要求,详细介绍300道降脂餐的制作方法。
热门推荐
  • 调转生死道路:夹于生死之间

    调转生死道路:夹于生死之间

    异世少女齐佳宁穿到现代,陷入一场谜局。人生漫长,危险重重,她是选择回到宁静得异常的异世还是留在人心惶惶的现代?强者为王的时代血色弥漫。
  • 我在这,等你爱我

    我在这,等你爱我

    对你的喜欢我从未想过放弃,只不过从如火如荼变成了一声不响一场误会,青梅竹马变成了路人。她爱他如命他视她如屁,后来她喜欢他到放弃,他才知道珍惜,可珍惜了可不一定就不会失去,那么她还会继续爱他吗?同一个人她会爱上两次吗?
  • 星魂载体

    星魂载体

    看一个穿越之后的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哼!公平?只有拳头大,才能给你公平。你的拳头大你就是神”孔元龙挥着拳头说到。本文更新缓慢,请个位大神见谅。
  • 微博江湖

    微博江湖

    本书系腾讯微博500万粉丝博主与网友精彩对话精选,汇集和整理了这种“文化盛宴”。全书以当前社会热点为主线,以讲解家用汽车知识为辅线,展示作者和自己的粉丝对于热点事件的态度和观点,向粉丝传递正能量,引导粉丝用正面心态和观点认识社会、对待热点,深入剖析社会热点问题。作者见解独到、深刻,爱憎分明,对年轻人的指点中肯又不乏幽默,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 高冷校草宠乖乖女

    高冷校草宠乖乖女

    如此高冷的面瘫毒舌男是校草!如此普通一个女生竟让多位校草动心,竟让高冷校草变得不再冷漠,高冷校草:我不会表达情感,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你了。她震惊:什么!
  • 红楼之林莞

    红楼之林莞

    系统:林莞宿主:林莞位面:红楼梦任务:未建立奖励:未刷新看着简单的几行字,林莞为之奋斗了十世,因此才了解为何系统经常逼迫她做任务,不得不说这对系统本身的好处才是最大的,毕竟所有奖励被系统克扣了十分之九!整理一下脑海的信息,半透明的身体闪过一堆乱码!
  • 超级战兵

    超级战兵

    他是昔日特种兵王者,身负重伤后另有奇遇,肩负重任,孤胆打拼,走上一条布满荆棘之路;他是为了兄弟而两肋插刀,为了红颜流血不流泪的英雄;他重情重义,对待敌人下手从不留情,温柔徘徊于各路红颜,最终却平淡了此一生……潇潇洒洒的来,轰轰烈烈的退,留下了神兵的传说,盖世之传奇!
  • 王俊凯之堕落公主

    王俊凯之堕落公主

    爱与恨的野心与对权力的渴望,苏毓璃毅然选择了堕落天使,一步错下,千步落泪,但落泪如何,如今的苏毓璃再不是当初单纯的苏筱芷了。你来过,我还记得。可惜你去了,便再不归了。我待你十年,与你“花季”赴约。
  • 毒糖果

    毒糖果

    炫酷人物,完美推理—少女的独特推理方法个性推理首当其中,少女侦探横扫案件!一盘糖果引出的神秘案件,一件件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到底谁才是这些案件的幕后主使者?他又为什么会引发这一连串的事件?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揭开这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最后的结果令人不可思议!
  • 生活工作好口才

    生活工作好口才

    成功学家研究发现,在众多的成功因素中,口才举足轻重。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可以说,没有一副好口才办什么事都难以得心应手。《生活工作好口才》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对应用口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解说与应用点拨,是提高口才综合素质和锻炼各方面口才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