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93200000011

第11章 梁启超和《清议报》

《清议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流亡日本时创办的旬刊。梁启超在《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说:《清议报》的特色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厉国耻”,“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它在当时和随后的影响,确实很大。本文准备就此试作检索。

《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去横滨创立的旬刊,实际负责人是梁启超,署名发行兼编辑人是冯镜如,主要撰稿人除梁启超外,有麦孟华、欧榘甲等,他们也是梁启超在万木草堂时的同门。社址在横滨居留地五十三番馆,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1898年12月23日)创刊,首页旁署“孔子二千四百四十九年”。

《清议报》的宗旨,梁启超在《清议报》创刊号的《横滨〈清议报〉叙例》中说得很清楚:

呜呼!我支那国势之危险,至今日而极矣。虽然,天下之理,非剥则不复,非激则不行。晚近百余年间,世界社会日进文明,有不可抑遏之势,抑之愈甚者,变之愈骤,遏之愈久者,决之愈奇,故际列强改革之始,未尝不先之以桎梏刊戮干戈之惨酷。吾尝纵观合众国独立以后之历史,凡所谓十九世纪之雄国,若英、若法、若奥、若德、若意、若日本,当其新旧相角,官民相争之际,无不杀人如麻、流血成河,仁人志士,前仆后起,赴海蹈火者项背相望,国势岌岌,危于累卵,不绝如线……

吾支那数千年来义侠之风久绝,国家只有易姓之事,而无革政之事,士民之中,未闻有因国政而以身为牺牲者,是以民气然不昌,国势焉不振,日澌日削,以至于今日而否塞极矣……今兹政变,下封禁报馆之令,揆其事实,殆与一千八百十五年至三十年间欧洲各国之情形大略相类……呜呼!我支那四万万同胞之国民,当共鉴之;吾黄色种人欲图二十世纪亚洲自治之业者,当共赞之。

并列“宗旨”四条:“一、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二、增长支那人之学识;三、变通支那、日本两国之风气,联其情谊;四、发明东亚学术,以保存亚粹。”

它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相鼓吹,提出“维持支那之清议,激发国民之正气”等四条“宗旨”。不久,《清议报》又刊登《本报改定章程告白》参见《清议报》第十一册扉页,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一日。自第十一册起,每一册分九类刊登:一、本馆论说;二、来稿杂文;三、中国近事;四、外论汇译;五、万国近事;六、政治学谈;七、支那哲学;八、政治小说;九、诗文辞随录。明确指出“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所谓“主持清议”,是指猛烈抨击慈禧为首的清政府,鼓吹“尊皇”,主张光绪皇帝“复权”。所谓“开发民智”,是指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文化思想。“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这就是《清议报》的基本特色。

“尊皇”、保皇、勤王是《清议报》“主持清议”、拥护光绪皇帝、反对慈禧统治的一贯主张,它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但它的“尊皇”、保皇本旨并不改变。

梁启超在《清议报》上斥责慈禧和后党为“逆后贼臣”,以政变为“废立而非训政”,谓光绪“幽囚别殿,无复生人之趣,昔虽无病,今亦当命在旦夕矣。况复下硝粉于食品,行无形之酖毒乎!倘他日或有大故,则逆后贼臣且将以久病升遐告于天下,而天下之人亦将信之乎?呜呼!是亦全无人心而已”。接着说:

吾以为海内臣子,如有念君父之仇者,则宜于今日而兴讨贼之师也。海外各国,如有恤友邦之难者,则宜于今日而为问罪之举也。使今日而不讨贼,不问罪,则虽他日皇上被弑,吾知其亦必无问罪讨贼之人也。何也?今之不讨贼、不问罪者,因信逆贼之言,以为非废立也。然则他日亦必听逆贼之言,以为非弑君也。呜呼!痛哉痛哉!何我皇上之冤惨至于如此其极也,何天下之人之全无人心至于如此其极也。梁启超:《论戊戌八月之变乃废立而非训政》,载《清议报》,第一册,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号召“念君父之仇”,“兴讨贼之师”。

抨击慈禧,拥戴光绪,要求“归政”、“复权”,把光绪描绘为千古以来未有之圣人,发表《尊皇论》梁启超:《尊皇论——论保全中国非赖皇上不可》,署“哀时客”,载《清议报》,第九册,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对“保全中国”的“议论家”加以批判,即一是“望西后、荣禄、刚毅等他日或能变法”,二是“望各省督抚有能变法之人”,三是“望民间有革命之军起,效英、法之国体以独立”。梁启超以为第一说不可能,“殆非本心之论,否则至愚之人耳!殆不足辨”。第二说是“今夫任国事者,众谤所归,众怨所集,名爵俱损,智者不为也”。第三说则“今日倡民政于中国,徒取乱耳,徒鱼肉吾民,而外国借戡乱为名,因以掠地,是促瓜分之局也”。上述之说,既不可行,“故今日议以保全中国,仅有一策,曰尊皇而已”。

同时,梁启超又发表《光绪圣德记》,把《清议报》第二册“本馆论说”《上舍位忘身而变法》作为第一章。接着,又发表下列各章:《新政皆无人辅佐而独断》、《群僚士民皆许上书》、《豁达大度》、《日昃勤政》、《求才若渴》、《破格用人》、《明罚敕法》(以上见第九册)、《用人不惑》、《从善如流》、《俭德谨行》、《好学强记》、《养晦潜藏》、《特善外交》、《爱民忘位》(以上见第十册)。既吹捧光绪之“圣”,又极言其“颠连之苦”。说什么政变后“皇上每日饮食中杂有硝粉”,“以今之天时,犹穿单衣”,“今有大病,而求米粥则不得,求鸡丝则不得,凡所求食,皆诡词拒之,故伤其意,而太后置若罔闻”。言光绪之“圣”,是希望他重掌政权;言光绪之“苦”,是激起人们对光绪的同情和对慈禧的不满,为其“勤王”活动作舆论准备。

这时,康有为离开日本,到加拿大,在侨寓中宣传“尊皇”、保皇,《清议报》跟踪报道。7月20日,创立保皇会。1900年1月24日,慈禧准备废掉光绪,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梁启超随即发表《书十二月廿四日伪上谕后》,说是“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今者皇上之命,悬于逆贼之手,万一有变,则我四万万同胞,当思皇上之及于难,皆因欲救我辈而来,虽流尽我东南十数省之血,以拼彼逆后贼臣之命,亦决不辞。吾知朱虚、敬业之必不绝于天壤也”《清议报》,第三十九册,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想望仿效讨伐吕后的朱虚侯刘章和讨伐武后的徐敬业,起兵勤王。

由上可知,《清议报》的主旨,就是“尊皇”、保皇、勤王,想望光绪复辟,它的“主持清议”,是为其“勤王复辟”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清议报》的另一特色是“开发新智”。它辟有“外国近事及外议”专栏,内分“西报译编”、“东报译编”,介绍各国大事。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其对中国的侮辱则予批驳。

梁启超曾撰文对西方人说什么“中国人无爱国之性质”、“其势散涣”严加驳斥,认为国家的兴亡,决定于国民爱国心的强弱,说:“国之存亡,种种兴衰,虽曰天时,岂非人事哉!彼东西之国何以浡然日兴?或支那所以萧然日危?彼其国民,以国为己之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我之国民,以国为君相之国,其事其权,其荣其耻,皆视为度外之事。呜呼!不有民,何有国?不有国,何有民?民与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他又指出:“西人以国为君与民共有之国,如父兄子弟,通力合作以治家事,有一民即有一爱国之人焉。中国则不然,有国者视一家之人,其余则皆奴隶也。是故国人虽有四万万人,而实不过此数人也。夫以数人之国,与亿万人之国相遇,则安所往而不败也。”最后慷慨陈词:

今试执一人而语之曰:汝之性奴隶性也,汝之行奴隶行也,未有不色然而怒者,然以今日吾国民如此之人心,如此之习俗,如此之言论,如此之举动,不谓之为奴隶性、奴隶行不得也。夫使吾君以奴隶视我,而我以奴隶自居,犹可言也;今吾君以子弟视我,而我仍以奴隶自居,不可言也。泰西人曰:支那人无爱国之性质,我四万万同胞之民,其重念此言哉!其一雪此言哉!梁启超:《爱国论》二,载《清议报》,第七册,光绪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这对激发人们的爱国心,增加人们对帝国主义国家疯狂侵略的憎恨,在当时是产生了影响的。

《清议报》除每册登载“外国近事及外议”外,还连载长篇译著,如德国伯伦知里《爱国论》、日本有贺长雄《社会进化论》。后来又专列“政治学案”,有《霍布士(Hobbes)学案》(第九十六、九十七册)、《斯片挪莎(Barvch Spinoza)学案》(第九十七册)、《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学案》(第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册)。在《卢梭学案》后说:

案卢氏此论,可谓精义入神,盛水不漏。今虽未有行之者,然将来必遍于大地,无可疑也。我中国数千年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虽然,民间自治之风最盛焉。诚能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省省府府,州州县县,乡乡市市,各为团体,因其地宜以立法律,从其民欲以施政令,则成就一卢梭心目中所想望之国家,其路为最近,而其事为最易焉。果尔,则吾中国之政体,行将为万国师矣。《卢梭学案》,载《清议报》,第一百册,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清议报》介绍西方国家的各种学说,文字通俗,充满感情,使一些知识分子接触到不少新事物,在当时和此后一段时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清议报》还保存了戊戌、辛丑间大量社会政治、文化教育资料,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史和思想文化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清议报》宣传“尊皇”、保皇,鼓吹勤王,这些论文本身就是了解政变后康、梁等改良派政治活动、思想倾向的一份重要素材。

《清议报》尽管出版在政变以后,但它保存了政变以至政变以前的重要资料,如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是率先在《清议报》刊出的。康有为早期著作《康子内外篇》,也从《清议报》第十一册起连续刊登在“支那哲学”栏内。谭嗣同的《仁学》是最早在《清议报》刊出的,它与《亚东时报》所刊,不是同源,其所据原本不同。参见拙著:《仁学版本探源》,见《康有为与戊戌变法》,302~309页。又,《仁学》的亚东时报本,已于1998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章太炎的《儒术真论》也载此报,而为《章氏丛书》刊落。这些专著,都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康、梁、谭、章的重要资料。

戊戌、辛丑间国内的重大政治事件,《清议报》都有反映和报道,如己亥建储、义和团、自立军等。

《清议报》在清季既具影响,在今天也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清议报》由梁启超主持,当他1899年12月22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离开横滨去檀香山后,仍有文章寄交《清议报》发表,1901年4月,梁启超始由澳返日。甫抵横滨,即在《清议报》上发表《立宪法议》,把世界各国政体分为君主专制、君主主宪、民主立宪三种,说是只有“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然而,根据中国当时的条件和国民现有的程度,还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只能先从事预备立宪。“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日本明治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证也。中国最速亦须十年或十五年,始可以语于此。”他还提出“首请皇上涣降明诏,普告臣民,定中国为君主立宪之帝国,万世不替”梁启超:《立宪法议》,载《清议报》,第八十一册,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署名“爱国者”。等办法。他已由“尊皇”、保皇、勤王转为争取“预备立宪”,并欲以此作为与革命派对立的主要纲领。

就在这时,《清议报》连载梁启超的《积弱溯源论》作为“中国近十年史论”《清议报》,第七十七至八十四册,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十一日至五月二十一日。以为历史是“普通学中之最要者”,鉴于“中国史至今迄无佳本”,“欲著中国史”。把清朝历史分为“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最近”四个时代,把中国“积弱”原因之重大者归之慈禧,说:“分因之重大者,在那拉一人”,而“今上皇帝(光绪)则忘身舍位,毅然为中国开数千年未有之民权,非徒为民权,抑亦为国权也”。实际是企图从慈禧、荣禄等顽固派手中夺取政权,拥护光绪复辟。甚至说:“使三十年来无那拉氏一人梗乎其间,则我中国今日,其勃兴如日本可也,其富乐如英、美可也,其威强如法、俄可也。”这种言论,显然是反对正在掀起的革命运动。也正是因为这样,章太炎看到后立予驳斥,认为:“梁子迫于忠爱之念,不及择音,而忘理势之所趣,其说之偏岩也亦甚矣。”并撰《正仇满论》。参见《国民报》,第四册,1901年8月10日。

接着,梁启超刊布《灭国新法论》参见梁启超:《灭国新法论》,载《清议报》,第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九册,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一日、六月十一日、七月十一日。把达尔文进化论重新推衍,“凡人之在世间,必争自存,争自存则有优劣,有优劣则有胜败,劣而败者,其权利必为优而胜者所吞并,是即灭国之理也”。以“积弱”、“灭国”、“优胜劣败”危言耸听,作为“飓风”震荡之后,“新史学”统绪露布,《中国史叙论》发表了。说是新史学和旧史学不同,新史学不是为“一人一事之谱牒”,而“必探索人间全体之运动进化”梁启超:《中国史叙论》,载《清议报》,第九十、九十一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八月初一日。随后,他还写了《新史学》。

梁启超重返日本以后,他在《清议报》上发表的言论,仍然主张光绪复辟,主张君主立宪,也就是说,是主张改良的。这样,就日渐违离了当时的形势,终于反对革命了。

1901年12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清议报》第一百册出版,梁启超发表了《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他总结《清议报》说:

《清议报》之特色有数端:一曰倡民权。始终抱此义,为独一无二之宗旨……二曰衍哲理。读东西诸硕学之书,务衍其学说以输入于中国……三曰明朝局。戊戌之政变、己亥之立嗣、庚子之纵团,其中阴谋毒手,病国殃民,本报发微阐幽,得其真相,指斥权奸,一无假借。四曰厉国耻。务使吾国民知我国在世界上之位置,知东西列强待我国之政策,鉴观既往,熟察现在,以图将来,内其国而外诸邦,一以天演学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公例,疾呼而棒喝之,以冀同胞之一悟。此四者,实惟我《清议报》之脉络之神髓,一言以蔽之,曰广民智、振民气而已。

他希望《清议报》能使“彼政府采其议以为政策焉,彼国民奉其言以为精神焉”。

就在这一册出版后的第二天,清议报社失火,《清议报》也就宣告停刊。

其后,横滨新民社汇集出版《清议报全编》二十六卷,但内容既有删略,编次与原刊亦完全不同。有的文字连载既不能伴明期数,扉页、封底广告、告白也删除殆尽,已不易看出原刊风貌了。

接着梁启超对第一百册《清议报》作了如下的自我评价:

其内容之重要者,则有谭浏阳之《仁学》,以宗教之魂、哲学之髓,发挥公理,出乎天天,入乎人人,冲重重之网罗,造劫劫之慧果,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实禹域未有之书,抑罪生无价之宝。此编之出现于世界,盖本报为首焉。有《饮冰室自由书》,虽复东鳞西爪,不见全牛,然其愿力所集注,不在形质而在精神,以精锐之笔,说微妙之理,谈言微中,闻者足兴。有国家论、政治学案,述近世政学大原,养吾人国家思想。有章氏《儒术新论》,诠发教旨,精微独到。有《瓜分危言》、《亡羊录》、《灭国新法论》等,陈宇内之大势,唤东方之顽梦。有《少年中国说》、《呵旁观者文》、《过渡时代论》等,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有《埃及近世史》、《扬子江》、《中国财政一斑》、《社会进化论》、《支那现势论》等,皆东西名著巨搆,可以借鉴。有政治小说《佳人奇遇》、《经国美谈》等,以稗官之异才,写政界之大势。美人芳草,别有会心。铁血舌坛,几多健者,一读击节,每移我情,千金国门,谁无同好。若夫雕虫小技,余事诗人,即卷末所录诸章,类皆以诗界革命之神魂,为斯道别辟新土。凡兹诸端,皆我《清议报》之有以特异于群报者。虽然,以示良也,则前途辽哉邈乎,非所敢言也,非所敢望也。不有椎轮,安有大辂;不有萌蘖,安有森林。思以此为我国报界进化之一征云尔。祝之祝之,非祝椎轮,祝大辂也;非祝萌蘖,祝森林也。

梁氏所举,大体评述有据,如谭嗣同《仁学》,确是《清议报》最早刊出,从第二册起(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899年1月2日)开始刊登,直至第一百册(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即1901年12月21日)刊完,共登载十三次,历时近三载(刊载于第二至五、七、九、十、十二、十四、四十四至四十六、一百册,共十三次)。

较《清议报》略后,在上海发行的《亚东时报》,自第五号起(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即1899年1月21日)连载《仁学》,至第十九号(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三十日据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无“三十日”,参以该号《亚东时报》,报端另有“明治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则“三十日”为“二十九日”之误。即1900年2月28日)刊完,共登载十四次,历时也有一年零四个月。

因此《清议报》刊登《仁学》最早,它早于《亚东时报》二十九天。但《清议报》中途停载,致全部出版反较《亚东时报》为晚。它们不是同源,如今留行的大体根据《清议报》本,我另据《亚东时报》录出交台湾学生书局于1998年11月出版。

章太炎的《儒术真论》附《视天论》、《菌说》,载《清议报》第二十三至三十四册,1899年8月17日至1900年2月10日(光绪二十五七月初一日至二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其中第二十六至二十七册未曾续录)出版,末后章加“附录”云:

作《儒术真论》已,检《梁书》至《儒林·范缜传》,观其《神灭论》,卓诡倜傥,与余合契。盖卯金以降,儒流论著,鲜其畴矣。惟知言命而不知非相,知遭遇而不知报施,知无鬼而不知有物,知人物有知而不知草木亦有知,是其所蔽也。又言知此神灭,所以救浮屠之害政,绝桑门之俗,则与傅奕、姚崇所见亦同。要之微言眇义,洗心藏密,节者有间,而举刀无厚,固非退之辈驰骛于外而不知其内者比也。今取其论,着于左方。

《儒术真论》是章太炎早年的重要哲学著作,由于《章氏丛书》刊落,以致过去很少为人注意,我已把它编入《章太炎政论选集》。

其实,《清议报》“支那哲学”栏所载哲学著作,并不只有上述两部,如康有为的早年所撰《阖辟篇》、《未济篇》、《理学篇》、《爱恶篇》、《性学篇》、《不忍篇》、《知言篇》、《湿热篇》、《觉识篇》都载《清议报》,我也已辑入《康有为政论集》了。

横滨新民社汇集编辑《清议报全编》,1902年11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发行的《新小说》创刊号刊出《〈清议报全编〉第三集出书广告》:

本社校印本编本当从速杀青,惟因印务太繁,蹉跎至今,实无以应海内诸君之望,抱歉实深。兹第三集已印成装订,日内即可出书,凡购有股票者,祈携票到取,并将未付之款全数清找。其第四集以下,容当陆续赶印,准于年内全行告竣。再本编以系全部编成,故无零售,而各地之未购有股票者,多纷纷函索,络绎不绝。本社实重违盛意,兹为第三集发行,特通融办理。如欲购者,将全价交下,先付一、二、三集,其余俟陆续印成补交。全部定价日银八元,外埠加邮费一元五角。兹将第三集全目列下:

第三集新书译丛凡十四种,都为六卷。卷九:《国家论》、《各国宪政异同论》、《帝国主义论》、《社会进化论》、《政治学案》。卷十:《埃及进化史》、《明治政党小史》。卷十一:《支那现势论》。卷十二:《中国财政一斑》、《扬子江》、《中国地理文明论》、《支那上古宗教考》。卷十三:《佳人奇遇》。卷十四:《经国美谈》。共成四大厚册,洋装一千六百余页。

发行所:横滨山下町百五十二番新民丛报社。

1902年12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发行的《新小说》第一年第二号又载《〈清议报全编〉出书》广告:

此报创始于戊戌年,迄于辛丑,共出百册。当时经已风行海内外,久为士林所推赏,后以各处纷纷索购,乃复将全部分类排印,共成十六厚册,字数三百余万言。今已全帙告成,定购者可向各代售处取书。此报经两湖总督、两江总督、中国政府迭次严禁。昔噶苏士所出报纸,亦屡为政府禁其刊行,而国人益争相购读其报,骤增数十万纸。今此报屡为当道严禁,其声价正与噶苏士之报同,则其议论之严正,思想之新奇,当为海内外所公认。

《清议报全编》将《清议报》发表的诗文汇集成书,有些篇幅较长或连载的论文等,汇集一起,给读者带来方便;分卷分类,也利于检寻。但它汇编时亦有删节,有的文篇又未辑入。所以编辑《梁启超全集》,对梁氏这一时期的著译,应该根据《清议报》,而不要贪图方便,从《清议报全编》辑录。同时,对未曾署名或《饮冰室合集》没有收入的佚篇,更应仔细寻求。至于《清议报全编》也有原刊未载的,如《戊戌变法大事记》,它没有署名,可能是梁氏授意而由助手按照《戊戌政变记》等编成,以辑入附录为宜。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华服出席喧嚣的派对,只感受到一群人的孤单;曾经亲密的恋人,分手却仿佛在两人之间筑起了高高的藩篱;即使亲近如父母家人,也总有难以启齿的时刻……在当今社会,此类哲学中称为“异化”的现象成为青年人无法回避的痛点,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纷沓机遇的同时,也用满载物欲的价值观对其施加控制,使之疲于奔命、不断迷失。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 人性奇学

    人性奇学

    孔子曾经说:“我们常常去复习自己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吗?有自己的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抱怨自己不得志,这不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做法吗?”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热门推荐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且谈修仙

    且谈修仙

    天傀秘炼,启仙缘,成仙九阶。争宝物,千重法门,腥风雨血。东窗事发遭仇杀,初露锋芒歼敌灭。入宗门,漫漫修行路,觅仙界。小铜镜,追圆满,登天堑,何时越?只身一人行三界,管他谁挡我仙业。待回首,世上已万年,踏仙阙。
  • 混罗至尊

    混罗至尊

    “尉迟小子,这里是我的天地,你在我的天地下生存,还妄想打败我。”他高高在上指着下方一个瘦小的身影,他是这片天地的神,统治世间万物,他的地位无法撼动。然而,这一切却因为尉迟青山的降临而改变……
  • 职场就要拼人品

    职场就要拼人品

    作者任升在湖南卫视快乐购工作,他近距离地接触了自己的明星同事汪涵、何炅、谢娜等人,并“偷师”他们的社交经验,写在书中与你分享!同时,任升作为全国第一个购物节目的主持人,他具备营销和销售的技能,他会提醒你,怎么做才能给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才能将自己的人脉圈扩散得更广!
  • 如此“清洁工”

    如此“清洁工”

    本文以大海为背景,以海洋动物为中心,以童话故事为表现形式,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神秘莫测的海洋国度。本文在介绍海洋动物令人眼花缭乱的神奇本领时,不仅深层剖析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还给读者讲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 农女大当家

    农女大当家

    夏蝉穿越了!一睁眼睛,家徒四壁,破窗烂椅。娘亲疯疯癫癫,小弟小妹可怜兮兮,亲爹愚孝老实,爷奶叔姑一家亲,却齐齐多了他们一家。没吃的没喝的,饿得心慌无比,只得拉上小妹小弟,带上娘亲,咱们上山去挖野菜去。蒸一锅野菜团子,煮一盆小鱼鲜汤,猎只兔子来打打牙祭,喂饱了娘亲弟妹,还收获了不少剩余。谁说她是娇娇女,她偏要扛着锄头去种地,开垦荒地种上粮食蔬菜,圈起一圈养上鸡鸭牛羊。东西咱们有,手艺咱们也有,可咱们怎么找个大买家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呢?听说这村上的沈家大小姐,家里良田千顷,酒楼商铺若干,夏蝉便乐呵呵的去做了几道菜给大小姐尝尝。岂料这大小姐却被几道菜勾了馋虫,日日都来她家蹭吃蹭喝。夏蝉赚了钱,却也当上了大小姐的贴身丫头。一日,温泉沐浴,大小姐脱下衣裳,展露强悍的八块腹肌和完美的人鱼线,夏蝉同学忍不住鼻血喷涌而出。“大小姐,您这身材,不错啊……”昔日温柔的大小姐此刻却化身为狼,阴险的笑道:“小知了,爷都给你看了,你也该给爷瞧瞧才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夏蝉才明白,原来这大小姐是只大野狼,自己不仅被吃了干净,还顺带了养育狼崽子的任务。某日,夏蝉随手一翻床头的一摞书,刚看了内容,脸色不由得就变的通红,“我放这里的菜谱都哪去了?”大野狼眼神诚恳,“小知了,这是传说中的生娃秘笈,比你的菜谱好看多了,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于是乎,夏蝉被大野狼拉着,一路在如何生娃和壮大狼族的道路上狂奔,越来越远了。【一对一宠文,女主厨艺精通,算是另类美食文,男主男扮女装,腹黑妖孽大野狼,有极品有温馨,甜宠无虐种田文】
  • 孙子传

    孙子传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 大明锦衣王

    大明锦衣王

    李自成面对寥寥无几的部属叹息:早知张容,我等何须造反!八旗遗民钻出窝棚仰天哀号:有了张容,天下哪还有我们的活路!崇祯帝击掌大笑:天降张容,国之干城!封王,封王!机缘巧合,穿越成大明崇祯年间张府少爷的张容一步步卷入了明末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执掌锦衣卫,建立新军,剿贼灭清,且看张容如何挽大明之将倾,立华夏于万世!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
  • 百万路

    百万路

    长篇小说百万路作者/丽华简介一位妙龄少女,在一次机遇中挣得了一百万,这一百万就如附了魔法似的把她拖进了深渊。一百万翻了个身又压在了她的头顶。她头顶一百万何去何从,读者自己做个了断。故事曲折委婉、哭笑偷换,揭示了男女主人翁的心理路程——观念与世俗的抗争。整篇中充溢着道德与金钱的较量;法理与邪恶的比拼。正能量尽在情理之中。赠给读者喜欢简介吗?那就开始吧!劳作之余——她帮您舒筋揉背!孤寂无聊——她撒点逍遥兴趣!胸闷烦躁——她献上青山绿水!宏伟壮丽——她帮您牵马慎足!畅游其中——或许您捧腹大笑?梦中回荡——别为她悲伤流涕!带上她——伴您走进初春的晨曦!历史的我——可能给您留下点回忆?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