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09100000014

第14章 《淮南子》的管理心理思想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的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该书兼采先秦诸家思想,内容庞杂,甚至有时观点互相矛盾,《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杂家”,究其主要思想倾向,该书接近于先秦老子,是汉初黄老思想带有总结性的一部著作。《淮南子》蕴涵的管理心理思想是对先秦道家的继承、改造和发展。

一、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在重视人才的基础上,汉魏道家对人才的甄选、任用、激励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

(一)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1.知人的重要性

人员甄选在古代称为“知人”。《老子》把善于知人作为智慧的象征:“知人者智。”《淮南子》继承了这一思想,“仁莫大于爱人,知(同智)莫大于知人”,并且进一步指出了它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知人则无乱政矣。”

2.知人的困难性

《淮南子》指出在人员甄选中容易把人才遗漏,它用选良马作比喻说明这个道理:“有相马而失马者,然良马犹在相之中。”意思是经常有挑选良马却失掉良马的事,然而良马仍然是在他所挑选的这些马当中。人才识别,对识别者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高明的识别者才能鉴别真伪:“玉石之相类者,唯良工能识之。”

3.人员甄选标准

《淮南子》认为人员甄选首先要确定标准。作者指出:“释度数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其失人也必多矣。何则?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这里,“度数”即选才的标准。作者反对盲目仿效古时贤君选才方法,认为重要的是把握选才的标准。没有它,就不能找到所要的人才。或是把人才遗漏;或是降低标准,所选之人不符合要求。对于人员甄选的具体标准,作者论述不多,但其中对“英”、“俊”、“豪”、“杰”四种人才的界说颇有特色。作者按“智”的水平对这四种人才作了界定,并对“英”、“俊”、“豪”、“杰”的特点。

“英才”的特点是:能明察天道地理,通达人情。博大能够容纳众人,德泽能够使远方之人归服,信誉能够统一异国,智慧能够通达变化。“俊才”的特点是:德行能够教化大众,品行能够暗合于大义,仁惠能够赢得群众,光明能够照耀大众。“豪才”的特点是:言行能够作为仪表,智慧能够决断疑难,廉洁能够把财物分给众人,信用能够守住誓约,做事能够成为法式,出言能够符合大道。“杰才”的特点是:持守职责而不废弃,处理事务符合大义而不相互勾结;看见困难不苟且求得避免,见到利益不苟且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所说的万、千、百、十等数量概念并非实指,但用超出一定数量的人作为衡量的标准,其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现代心理学的智力分类颇有暗合之处。英、俊、豪、杰有各自的特点,他们虽然有作为人才程度上的差异,但并没有高低等级之分,作者的这一思想同样具有价值。

4.人员甄选的原则和方法

《淮南子》主张考察人才要注重行为的细小方面,然后推知总体品行。“故圣人之论贤也,见其一行而贤不肖分矣”,“见者可以论未发也,而观小节可以知大体矣”。具体方法是:

故论人之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贫者观其所不取。视其更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财货,以论其仁;振以恐惧,以知其节;则人情备矣。

这里,《淮南子》的主张与《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知人法基本一致,只是在考察的内容上要省略一些。《淮南子》选取的是“贵”、“富”、“穷”、“贱”、“贫”这五种境遇,通过观察五这种境遇下的行为反应了解人的品行。“八观”除此之外,还包括对“通”、“听”、“习”这三种情境下的观察。通过人为诱导,《淮南子》重点考察的是“勇”、“守”、“仁”、“节”这四种品质。“六验”除“守”、“节”外,还考察“僻”、“特”、“志”等方面的品质特点。

在人员甄选中,管理者还应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一是防止“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修”的求全心理。《淮南子》指出,在当时考察人才中,存在着对人才求全责备的现象,而这样是不可能寻求到人才的:“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贤乎天下,则难矣。”考察人才应看其主要方面,分清主次。“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

二是排除“求同乎己者”的个人偏好心理。《淮南子》认为,考察人才应排除主观偏好。认为大凡人们都把他们所喜欢的人作为贤人,推举与自己相同的人。而根据自己的私好求贤,最终得不到贤才。这种考察人才过程中的“惺惺惜惺惺”式的自我认同,往往使人才的举荐失之偏颇。《淮南子·缪称训》记载: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贤(原文:“己未必得贤”,据王念孙校改),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

作者主张的是抛弃偏见、私好,广选人才。作者认为,历史上不肖的君主就是举用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而导致亡国之恨:“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秦王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就是例证。“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反对“求同乎己者”的思想,对今天的人力管理不无启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才群体应强调其结构的互补性,才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相得益彰。“求同乎己者”则使群体结构雷同,无法发挥其互补互助的功能。

(二)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人员甄选是人力管理的基础,人员任用则是人力管理的关键。

《淮南子》认为人才任用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而人才的任用得当与否,关键在领导。作者指出:

是故人主之一举也,不可不慎也。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乱。故一举而不当,终身伤。得失之道,权要在主。

1.管理者用人心理障碍

除了充分认识人员任用的重要性,管理者还应克服自身存在的用人心理障碍。用人中的心理障碍有:

第一,“好自为之”、“专任己才”。《淮南子》的作者认为,管理者个人的智能是有限的,管理者事必躬亲,包揽一切,必然带来无效管理和管理资源的困顿枯竭:“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之,则智日困而自负其责也。”因此,用人之道在于领导者不“任己之才”,充分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正所谓:

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近者安其性(生),远者怀(归)其德。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与领导者自身不任己之才相联系的是善用众智、众力。《老子》曾有“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之说。《淮南子》对此作了新的阐释,指出善用众智、众力是实现“知天下”、“见天道”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幽野险涂,则无由惑矣……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保也。”晋代葛洪也认为充分发挥众多人才的智慧,各项事业的兴办,都不在话下。“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第二,“专恃人材”。人才固然重要,但若凡事都要等待英才俊士来解决,这就走向了问题的另一个极端。《淮南子》作者主张开发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排除“专恃人材”的盲目等待心理。认为盲目等待所谓的英才俊士,其结果如同一定要等待要、飞兔这样的千里马才乘坐,而没有车子可乘;一定要等待西施、毛嫱这样的美人做配偶,而终身不能成家:

夫待要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并用之。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由是观之,人材不足专恃,而道术可公行也。

着眼于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思想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就此忽视高级人才的重要作用。高级人才可以发挥几倍于一般人员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忽视这一点,是缺乏管理效率观念的表现。

2.人员任用的原则

管理者除了克服主观心理障碍之外,还应遵循人才任用的两个基本原则。

(1)因资而用

道家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这一思想体现在用人上,就是要尊重人的不同特点,根据人的不同才能、特长任用人。《淮南子》提出“因资而用”的主张:“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

“因资而用”,首先是认为人都有其才资,管理者合理利用,这样就无“弃才”可言。“天下之物,莫凶于鸩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这一思想与老子“无弃才”的用人思想是一致的。作者认为,每个人,即使是残疾人,只要有一能者就应发挥其作用:聋者可令筋,而不可使有闻也;

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

“因资而用”,还要反对以贵贱尊卑论人。《淮南子》认为管理者应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以贵贱尊卑论人。作者指出,只要说得正确,即使是割草打柴的山野之人,其主张也应该采纳;假如说得不正确,即使是公卿、宰相、人君,其言论也不能采用:

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

现代管理注重听取员工的合理建议,主张员工积极参与管理活动。《淮南子》的思想与之颇有暗合之处。

(2)人得其宜

“因资而用”,重视的是人的不同特点,强调的是管理者充分了解不同人的特点,根据人的才能任用其人。“人得其宜”重视的是管理者提供合适的岗位,强调人员在岗位上要能胜任。“因资而用”与“人得其宜”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用人之道,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才能用人,才能达到“人得其宜”的境界。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人的才能,取得工作的最大效果,而且同时考虑人在其岗位上能否胜任,是否适宜。“人得其宜”不仅重视工作,而且重视人。不难发现,《淮南子》提出的“因资而用”与“人得其宜”的思想,与现代管理心理学提出的“人适其职,职得其人”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理论。

“人得其宜”要求管理者所提出的任务、提供的职位与人员才能相匹配。

第一,用之所适,施之所宜。在用人上,道家把尊重人的自然本性、把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看做是最重要的事。甚至提出了“不尚贤”的用人主张。《淮南子》对此作了阐发。作者认为,智者有所短,愚者有所长,“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这样,是否任用贤人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用之所适”、“施之所宜”。作者指出:“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作者认为老子所说的“不尚贤”,指的就是这种用人主张,并非指贤才不重要,“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木,沉鸟于渊”。

如何做到“用之所适,施之所宜”呢?一是在团队中,要合理安排,发挥各自的才能,安其本性,不相互干扰:“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二是在人的才能与职位上,避免出现错位和混乱:“故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女曼。”

第二,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淮南子》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大才小用,小才大用的现象作了批评,认为这是用人失宜的表现。作者明确指出,大才不可小用,小才不可大用。主张“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柱不可以摘齿,筐(高诱注:应作”簪“不可以持屋”。大小人才都各得其用,那么对工作任务就能驾御自如,不致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

(三)人员激励的心理思想

1.赏罚激励

《淮南子》把奖赏和惩罚作为人员激励的有效手段。在惩罚问题上,体现出鲜明的道家色彩。先秦道家主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用苛刑暴政控制人的行为。《淮南子》继承了这一思想。《缪称训》指出,法令苛繁只会引起百姓的混乱,“水浊者鱼,令苛者民乱”。作者主张刑法威严但不行使杀戮,放置而不去使用,条文简约而不繁琐。“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认为这样做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行为,东、南、西、北“莫不听从”,“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作者指出,缓慢、无声的鞭策胜于急切、严厉的做法,因为前者影响更深远:“故急辔数策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淮南子》还提出了实施赏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以国家利益为重是行使赏罚的出发点。作者认为,实施赏罚要以国家利益为准则,而不是出于个人的目的。迎合自己但是对国家没有功劳的人,不应施加赏赐;背离自己但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不应施加惩罚。《缪称训》说:

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施赏焉;逆于己便于国者,不加罚焉。

第二,按照实际行为表现和法度规矩实施赏罚。作者认为,不根据实际行为进行赏罚,会造成上下离心。《主术训》说:“赏不当功,诛不应罪,上下离心,而君臣相怨也。”赏罚应根据法度,领导者的喜怒感情不应掺入其中。这样做,下属就知道得到赏罚全在于自己行为本身,这样就会努力勤勉工作,不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主术训》写道:

是故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怒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民知诛赏之来,皆在于身也,故务功修业,不受赣于君。

第三,奖励要合乎情行,名副其实。奖励过分,会带来损害,同样不能有效控制人的行为。《缪称训》说:

是故禄过其功者损,名过其实者蔽。情行合而名副之,祸福不虚至矣。

2.利民激励

利民,是道家的一个基本思想。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淮南子》中“利民”概念随处可见:

世之主有欲利天下之心,是以人得自乐其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利民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给下属谋福利,避免对其伤害,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民是赢得民心的前提,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主术训》写道:“是故人主覆之以德,不行其智,而因万人之所利。夫举踵天下而得所利,故百姓载之上,弗重也;错之前,弗害也;举之而弗高也,推之而弗厌。”认为管理者爱、利下属,天下可从;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缪称训》写道:“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也。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如何运用利民激励呢?一是管理者对自身的行为要谨慎。因为对下属一人做了有利的事,会感召众人;对一人做了有害之事,会挫伤众人的积极性。《主术训》说:“故义者,非能遍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风;暴者,非尽害海内之众也,害一人而天下离叛。”二是管理者应把利民之心时刻记在心上,因为这样会完备自己的职守。《主术训》说:“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三是应对民取予有度,节制自身欲望。《主术训》说:“人主租敛于民也,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

3.情感激励

《淮南子》重视管理者对下属的情感影响,主张通过管理者的真诚之情去激励下属。《缪称训》指出,管理者真诚的情感能打动下属,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诚出于己,则所动者远矣。”真诚之心具有“动化”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应培养这种真诚之心:“圣人养心莫善于诚,至诚而能动化矣。”

作者对情感激励作用的重视,与对情感这一心理过程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齐俗训》认为,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会通过表情动作显示出来:“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故哭之发于口,涕之出于目,此皆愤于中而形于外者也。譬若水之下流,烟之上寻也,夫有孰推之者!”一个“推”字,形象地说明了表情动作是由于内在情绪作用的结果。正因为外在的表情由内在的情绪推动而成,因此,没有内在的情绪而强作表情,是不能传递情感的。“故强哭者虽病不哀,强亲者虽笑不和。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作者指出了这一心理规律在管理中的应用,即是领导者礼节周全不如心怀诚挚,真诚之心可以使远方人归附:“故礼丰不足以效爱,而诚心可以怀远。”

作者认为真诚之情较之言语对行为更具影响力。作者以婴儿为例,指出三个月的婴儿,虽不知道什么是利害,但能领略慈母之爱。因此,“言之用”是非常小的,“不言之用”却是非常大的。《缪称训》说:“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不言之用者,旷旷乎大哉!”管理者大呼大语,不如心行真挚。“故舜不降席而天下治,桀不下陛而天下乱,盖情甚乎叫呼也。”真诚发自内心,那么即使没有言语,对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力。“上意而民载,诚中者也。未言而信,弗召而至,或先之也。”作者进一步指出,管理者只有施以真诚,其号令才能推行。离开了真诚之心,号令即使明确也不能发挥作用。正如《淮南子·泰族训》所说:

赏善罚暴者,政令也;其所以能行者,精诚也。故弩虽强不能独中,令虽明不能独行,必自精气所以与之施道。故摅道以被民,而民弗从者,诚心弗施也。

二、领导心理思想

(一)领导者品质特征

《淮南子》指出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管理者素质内容作了阐释。书中写道:

詹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而治道通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治心术则不忘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性,则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不忘喜怒则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凡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从以上文字中可发现两个基本观点:第一,身治才能国治,身乱会导致国乱。这里指出了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管理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者“身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即“治道通矣”。管理者不仅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去实施管理,同时,管理者自身又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具有表率作用。不提高自身素质,其影响力就会降低,即使再好的管理意图也难以贯彻,显然,“枉己不能正人”。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原天命”是指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动静循理,不为外界纷繁复杂的变化所迷惑。“治心术”是指实施赏罚,根据法律条令。不感情用事,不妄喜妄怒。“理好憎”是指用理智去控制好憎的感情,不贪求感官享受,这样不会因嗜欲危害恬淡无欲的本性。“适情性”是指欲望要适度,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此外,重民、爱民也是《淮南子》突出强调的方面。指出民是国之根本,“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作者还把民比做“城之基”、“树之根”,认为基础牢固,在上才能安宁。“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

(二)领导者的决策心理思想

所谓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科学决策需要充分和及时的信息,同时需要高效率的信息管理。专制制度下,国家的最高决策权掌握在君主一人之手。要保证做出正确决策,需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在《淮南子》中,虽没有科学的信息管理和决策理论,但有关的思想十分丰富。

1.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淮南子》指出了决策的重要性。书中指出:“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矣。”意思是在指挥所筹划决策得当,即使战场在千里之外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组织的兴衰、存亡。正确决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作战中,大至治国安邦,小至经营管理,无不需要正确决策。

2.正确决策的心理品质要求

《淮南子》提出领导者应着眼于全局性的、重要的问题,不应在小事上逞能和过分纠缠。《泰族训》写道:“小快害义,小慧害道,小辩害治,苛削伤德。”意思是在小事上逞一时之快会伤害大的原则,耍弄小聪明会危害治国大道,计较小事会有害大治,过分苛刻会伤害大德。《说林》认为做大事就不要计较小的得失,以免因小失大:“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面对众多的意见,领导者应善于觉察常人所忽视的要点,提出切中要害的独到见解。《淮南子》提出作为将领要有“独见独知”,它说:“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意思是说,将领必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知识。独到的见解,就是能洞察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独到的知识,就是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事物。

《淮南子》还反对专断独行。它说:“人知之于物也,浅矣;而欲以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远矣。”意思是,人对于事物的了解是肤浅的,领导者应按客观规律办事。专断行事,只能走向日暮途穷。好的决策常常是在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方案中进行选择。领导者对此不能以己为“是”,以他人为“非”。应该鼓励反面意见。

同类推荐
  • 兼并美国

    兼并美国

    通过并购进军国际市场究竟是一个选项还是必经之路?国际并购比想象的更复杂还是更容易?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会有向成胜算?国际并购到底有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关于反并购策略,除了“毒丸”,还有多少是我们并不了解的?
  • 大败局Ⅱ(十周年纪念版)

    大败局Ⅱ(十周年纪念版)

    在本书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更有着不可遏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等因素。
  • 富足一生的金融课

    富足一生的金融课

    这是一部专业、实用的金融常识速查工具书,全面讲解了金融基础知识。小到对货币的了解、对利率的认识,大到对金融市场的观察、对金融的调控和监管,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均以简洁明了的模块化形式呈现。内容一目了然,讲解循序渐进,实用性、指导性、工具性兼具,有助于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快速掌握金融知识。
  •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本书主要讲述了创业成功的奥秘、发财致富之道、经营销售的诀窍等知识。
  • 今天怎样当好校长

    今天怎样当好校长

    本书从如何提高校长领导能力,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如何创新,新时期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如何进行学校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引起关注的校长专业化发展问题展开阐述,对校长专业化与校长职业化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详细的讨论。
热门推荐
  • 逆流狂修

    逆流狂修

    道德方面的落水狗,垃圾也能成神。给你一次轮回,你绝对会懂,
  • 剑挡苍穹

    剑挡苍穹

    无简介,无简介,无简介,无简介,无简介,
  • Tik-Tok of Oz

    Tik-Tok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伊人嬿婉妆流年

    伊人嬿婉妆流年

    日本北海道大学毕业的女硕士,被日本公司外派回国,回到中国,在中国分公司的中层从事财务管理事业。谁知上班报道的第一天,在电梯上就遇见了一个自己以为再也见不到的人。前男友。顾惟兮。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同事。而前男友的现任绯闻女友却是自己的助理!这关系还真是有够乱的!
  • 我最想要的人脉书

    我最想要的人脉书

    脉资源是到达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门。纵观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都对“人脉”情有独钟,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发觉了人脉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人脉打造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而后的结果也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明智的。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比金钱投资、技术投资等要稳定可靠的多。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就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规则。
  • 豆类养生事典

    豆类养生事典

    本书详细介绍了豆类在养生中的功效及相关养生方法,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各系统常见病的豆类养生方法。
  • 魔临

    魔临

    多年以前我还是一名小乞丐,过着落魄的生活,老乞丐给了我一本书,书名叫藏宝图!没想到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也非常的茫然,但是虽然我是一个小乞丐,但是我也有着自己的梦想!
  • 重生之独宠鬼眼萝莉妻

    重生之独宠鬼眼萝莉妻

    有着两世经历的安无衣重生到了12岁的时候,拥有了降鬼除鬼的能力和随身空间一个。本来身材和大脑一样废柴的安无衣是如何让瞧不起她的帅气校草转而“芳心暗许”?外人眼中仅是中考状元的她又为什么能够成为那么多位高权重之人的座上宾?地下势力的暗潮涌动,看似淡漠无害的安无衣又在里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独爱哥哥:并蒂孽缘

    独爱哥哥:并蒂孽缘

    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无奈本是同根,祝福别人却终究牵绊自己的一生。南海圣境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莲花池内万年金莲并蒂含苞待放。观音菩萨到此游玩欣赏,见花开并蒂好事成双,撒甘露于并蒂莲之上。千年后,并蒂莲终成正果,幻化为一对兄妹。哥哥蕖觅云,妹妹蕖问凝。哥哥法力高强,奉菩萨之命在人间救苦救难,累积公德。妹妹普陀之上修炼。相隔千里,分别百年,却依旧难逃命数。妹妹爱上亲哥哥,别说是西方净土,就是在人界平凡人家也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 会做人,让你人财两旺

    会做人,让你人财两旺

    做人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能力,是通往成功和财富的快捷之径。人生在世,最成功的莫过于人财两旺,懂做人,会做人者,是最大的赢家。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会做人,人财两旺自然天成。人做好了,事事顺畅,财源广进;人没做好,一事无成,财富尽失。懂得做人,人财两旺水到渠成。会做人,做出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