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09100000022

第22章 《太平经》、葛洪的管理心理思想

《太平经》,在东汉末年称《太平青领书》。此书编撰于东汉安帝、顺帝之际。襄楷献此书给桓帝时,称它“有兴国广嗣之术”。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神仙传》中始称《太平经》。该书内容庞杂,吸收了道、儒、墨、佛的成分,有宗教神学色彩。但书中不乏治国之道的论述,主张“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葛洪,自号抱朴子,生活于东晋时期。他撰写的《抱朴子》一书,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

概括《太平经》、葛洪的管理心理思想,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人性与需要思想

《太平经》主张管理者要关心人的最基本需要,重视和解决“三急”、“三实”问题。

何谓“三急”?即指人的饮食、男女、衣服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太平经》说:

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不饮不食便死,是一大急也……如男女不相得,便绝无后世。天下无人,何有夫妇父子君臣师弟子乎?以何相生而相治哉?天地之间无牝牡,以何相传,寂然便空,二大急也……天道有寒热,不自障隐,半伤杀人。故天为生万物,可以衣之;不衣,但穴处隐同活耳,愁半伤不尽灭死也,此名为半急也。

这是说,食物、性、衣用都为人生存繁衍所必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要求。其中食物、性是最基本的需要,是“大急”,衣也为人的生存所必需,是“半急”。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方能保证“无为而治”,“上古所以无为而治,得道意,得天心意者,以其守本不失三急”。用“急”字表示这些基本需要的迫切程度,这在古代有关人的需要的表述中颇具特色。

圣人守本而不失三急,也叫守“三实”。《太平经》指出,确保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是实现“致太平”管理目标的根本条件,它说:“是故古者圣人守三实,治致太平,得天心而长吉……”这也说明三种最急迫的需要也是人的最实际的基本需要。

《太平经》认为在这些基本需要之外,人的其他要求都是“不急”之物,追求这些要求的满足会带来祸害。“天下大急有二,小急有一,其余悉不急,反厌人耳目,当前善而长,为人召祸。”东汉末年,奢靡之风盛行。作者看到了贪欲给人的行为带来的祸害,“六情所好,人人嬉之,而不自禁止,意转乐之,因以致祸,君子失其政令,小人盗劫刺(《太平经钞》作:盗劫心生,家亡国败)皆由此不急之物为召之也。天下贫困愁苦,灾变连起,下极欺其上,皆以此为大害”。作者针砭时弊,反对贪欲的主张是合理的。但是,在基本的生理需要以外,人还有尊重需要、认知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把基本需要以外的所有要求都列入禁止范围,未免有失偏颇。

二、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人是管理活动的最重要资源。人在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先秦道家把人和道、天、地并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二十五章》)。《太平经》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人同天地一样尊贵:

人者,乃中和凡物之长也,而尊且贵,与天地相似。

一气为天,一气为地,一气为人,余气散备万物。是故尊天重地贵人也。

《太平经》对人才极为重视。“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从得一旦而理乎?”认为人才是治理好国家的必要条件。人才比财宝更可贵,“与国家万双璧玉,不若进二大贤也”。贤才具有高出一般人的价值,能发挥一般人所不具有的作用。所谓“聚众人亿万,不若事一贤也”。《抱朴子》强调人才的数量的重要。“繁足者,死而不弊;多士者,乱而不亡。”意思是,有很多脚的动物,虽然死了还是不倒下;一个国家如果有大批人才,尽管国家出现了动乱仍然不会灭亡。

(一)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1.知人的重要性

东汉在官吏选任上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统治者规定了各种名号,如“茂才”、“孝廉”、“方正”等,地方官员在所辖区内推荐出合乎这些名号的人,以备任用。但实际上,举荐出来的人多与这些名号不相符合,甚至与之截然相反。这种情况遭到了当时地主阶级下层知识分子的尖锐批评。王符就曾指出这是“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称”。葛洪对汉末名实不符的现象作了揭露:“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意思是,“秀才”本该能舞文弄笔,但当时举荐出来的“秀才”字都不识。被举荐为“孝行”的人,在生活中竟然把父亲赶出家门,另居别处。号称“寒素清白”的人,实际上同泥一样浊,住在高门里面,被称为“良将”的人,实际上胆量小得鸡都不如。汉末《太平经》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喊出了“举士得人”的口号,提出举士得其人有四吉,不得其人有四凶。认为人员选拔的成败对工作、对个人、对师道、对举荐者四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统治者应重视人才的甄选。

对于工作。举士得其人,那就“上得以理,有成功而常安,日有益于上,一大吉也”,即管理者找到了所需人才,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相反的情况就会是“上无益帝王,国家令其理乱,帝王愁苦,天地不悦,盗贼灾变万种,是一大凶也”。

对于个人。举士得其人,被举荐者自身得到合适的任用,才能得以发挥,自身得到发展并有所建树:“所举人可任,得成器,二吉也”;反之,自身不得安宁,辱及家人:“所举人不能理职,妄伪日欺,久久坐俟不安,不得保其天年,或天地鬼神害之,或为人所贼杀,辱及其父母,恶流及妻子后生,已下世类,遂见知过失为恶人,是二大凶也。”

对于师道。举士得其人,被举荐者因有所建树能够彰学显师:“得成器,能彰明其师道,恩及其师,三吉也”;反之,就会有辱师门:“其人恶,则其学弃,汙辱先师圣贤业,祸及其师,是三大凶也。”

对于举荐者。举士得其人,能够使举荐者备受信用:“所举者信事有效,复令上信任用之,四吉也”;反之,会使举荐者自身受到损害,并祸及其子孙:“又举之者不信,共欺其上,贡非其人,乱天仪汙列宿,天疾之,地怨之,国君恶之,圣贤非之,是为世大佞妄语之子;当坐是事,不得天地鬼神诛,则人当害之,辱其先人,祸及妻子后生,是四大凶也。”

人员选拔,其作用不仅在于为工作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且也为人员本身寻找得以“成器”的机会条件;不仅与其工作有关,关系自身的健康、生命,而且对他的家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作者的这一思想对今天的管理工作不无启发意义。

2.知人的困难性

《抱朴子》指出,知人中存在着“十难”。实际上,作者指出了知人过程中十种容易发生的错误。第一种情况是容貌好,但无才能。难分之处在于容易被好看的容貌所迷惑,因其容貌“修丽”、“闲雅”,而把实际上并无才能的人误认为是有才能的人。第二种情况是容貌差,但有才能。难分之处在于容易受其容貌的影响,把本来有才能的人给遗漏。第三种情况是胸怀谋略,但不擅表达。难分之处在于因其言语表达差,而把有谋略的人看做平庸之辈。第四种情况是善言辞,但不能处理现实问题。难分之处在于因其言辞伶俐而误认为是有才能的人。第五种情况是外表恭谨、虔诚,符合规范,但内心疏散。难分之处在于因其规范的行为误认为能有效地控制内心活动。第六种情况是武术技能高强,但没有胆识。难分之处在于为高超的技艺所迷惑,把内心怯懦的人误认为是人才。第七种情况是性格内向,缄默淳朴,但具有顽强的操守。难分之处在于因其内向缄默,把有操守的人给遗漏。第八种情况是安分、不越规矩,但做事不得要领,不能抓住时机。难分之处在于为表面的安分、不越规矩所迷惑,把做事不得要领,不能抓住时机的误认为是人才。第九种情况是棱角分明,易得罪人,但忠心耿耿。难分之处在于因人际关系不良而疏漏了真正富有忠心的人。第十种情况是忠贞廉洁,注重自身修养,但不能有效使用权力。难分之处在于受其忠贞廉洁的影响,把没有权威的人误认为是人才。

3.人员甄选的原则方法

《太平经》认为识别人主要不是根据他的言辞,而是要重视观察他的行为,根据他的好恶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来鉴定。它说:“夫古者圣贤见人,不即与其语,但精观占视其所好恶以知之矣。正以此镜其行,万不失一。”

《太平经》还提出了诱惑测验法。作者认为天神对世间求仙者的考验活动是通过幻象进行的。其方法是“动摇有心之心,知其所为可成,以不惑迷其意,使其人各随至意”。意思是动摇有心登仙成神之人的内心世界,迷惑他们的心意,使之产生最想实现的目标与意愿,看他们的行为表现,判断可成与否。考验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试之以仙寿富贵:“言汝皆受于仙录,寿得无极。金银紫文之绶,封侯食邑,复赐采帛金银珠玉。”如果对这些心有所动,想得到它们,那么就不能让他们入仙道:“心想所成,是非神仙道。”第二是试之以美人玉女和佳人因缘:“或赐与美人玉女之象,为其作色便利之,志意不倾。复令大小之象,见其形变,意相随念其后生,此为不成之道。”第三是试之以高山深水和虎狼虫毒:“或作深山大谷中,多禽兽虎狼之处,深水使化人心。或有虫毒之物,使其人杀之。或恐不敢上高山,入大谷深水之中,亦道不成。”作者认为可成之人应是能“坚心专意,见迷惑,不转志坚”,“心不恐惧”,“见其好色,志不贪慕”,“不随其人言”。

在人员甄选中,管理者还应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

一是求全心理。克服求全心理就要认识到人无完人,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太平经》说:

初天地开辟,自太圣人各通达于一面……故能各作一大业,令后世修之,无有过误也。故圣人尚各长于一大业,不能必知天道,故各异其德。比若天,而况及人乎?天地各长于一,故天长于高而清明,地长于下而重浊,中和长养万物也。犹不能兼,而况凡人乎?

作者认为天、地也存在着长短,“犹不能兼”,并非完美无缺。天地尚如此,圣人也不例外,他们只是“各通达于一面”,“各长于一大业”,并非是全知全能。

二是个人偏好。他说:“同乎己者,未必可用;异于我者,未必可忽也。”反对“求同乎己者”的思想,对今天的人力管理不无启发。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经验相似,观点一致的人。但这在选拔、评价人才中成为障碍。《淮南子》已提出寻求“与己同者”,不能找到贤才。葛洪也有同样的观点。

(二)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人员任用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使工作找到合适的人才,也要保证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任用,就要考虑发挥人才的长处,不致勉为其难。《太平经》认为,万物各有所宜,任其所长是自然法则。人员任用不能强求。它说:“天地之性,万物各自有宜。当任其所长,所能为,所不能为者,而不能强也。”作者以鱼和树木为比喻:“比若鱼,不能无水游于高山之上,及其有水,无有高下,皆能游往;大木不能无土生于江海之中。”意思是说,鱼的所长,就是能在水中游行,要求鱼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到高山之上去游行,这就是强求;树木能在土壤中生长,使树木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到江海之中去生长,这也是强求。作者主张取法自然,因此人员任用就应该任用其长处,使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对于力所不能及的事,不能强求。《太平经》还指出,依据人员才能所及任用人,能“得其心意”,使人员心情愉快。书中写道:“因其材能所及,无敢反强其所不能为也。如是即各得其所欲,各得其欲,则无有相愁苦者也,即各得其心意矣,可谓游而无职事矣。”

根据人的才能任用,试用可以作为有效的手段。《太平经》主张通过试用了解工作能力的大小,然后据此委以工作任务。作者说:“古者大圣大贤将任人,必先试其所长,何所短,而后署其职事,因而任之。”通过试用决定人员的留用还是辞退,“德君宜试之,日有善效者进之,慎无失也;无效者疾退之……”

管理者要善于用人,不需事必躬亲。葛洪主张发挥众人的力量,“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意思是充分发挥众多人才的智慧,各项事业的兴办,都不在话下。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是善于用人的原则。这一原则一直为古代思想家所倡导。这样做,才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葛洪认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这样就没有弃才,“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人员任用,关键是看才能。人员任用中要反对以出身论人。葛洪说:“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是以不可以父母限重华,不可以祖祢量卫、霍也。”意思是,名贵的珍珠,是从不值一钱的蛤蚌中产生的,漂亮的玉石,是从粗糙丑陋的璞石里琢磨出来的。因此,不应该因为虞舜的父母德行不好,而限制虞舜的发展;不能根据卫青、霍去病先祖和父亲的微贱出身来衡量他俩的才能。

三、领导心理思想

(一)领导者的品质

1.重民、爱民

《太平经》作者把“以民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也”。在其民本思想中,注重沟通民意,把民气上达作为“太平”的征验之一。民气不上达,就不能达到太平之治,“民气不上达,和气何从得兴”。葛洪把民比做人身上的气,认为养气才能全身,以此提出爱民是治国的根本法则: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即身死。

2.兼听、纳谏

《太平经》认为领导要听取多方意见,下属也有责任上谏。领导与其下属要相互革谏:

故天地之性,下亦革谏其上,上亦革谏其下,各有所长短,因以相补,然后天道凡万事,各得其所……大圣所短,不若贤者所长。人之所短,不若万物之所长。故相谏及下,极(尽于)小微,则不失道,得天心。

意思是人各有其短长,即使是圣人明君也是如此。圣人存在其不足的地方,贤人有超过圣人的方面。相互之间的革正规谏能取长补短,弥补各自的不足。领导者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葛洪说:“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天下的事情,不可能全部了解,而凭主观断定它,是不可取的。领导者要善于掌握各方面情况,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断。

(二)领导者的权威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指领导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如何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有独特的看法。法家主张用权势和法术去控制人。韩非子说:“势者,胜众之资也。”认为制服于人靠的是权力。道家在如何服人、胜人的问题上,反对用刑罚、权术、武力压服人,主张爱利下属,以道服人。

《太平经》在论述如何“服人”问题时,提出“服人以道不以威”的主张。作者指出:“古者三皇上圣人胜人,乃以至道与德治人;胜人者,不以严畏智诈也。”“严畏智诈”指刑罚、权术、武力等压服人的措施。作者认为用压服的手段只能使人表面上服从,做出恭谨的样子,并不能使内心诚服:“故以刑治者,外恭谨而内叛,故士众日少也。”但作者并非完全放弃这种压服手段。认为对制服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就要用这种手段:“夫严畏智诈,但可以伏无状(罪大无可名状)之人”,好比雷公劈死罪大恶极的人一样,“比若雷公以殛无状之人”。作者还提出“刑不可妄用”的主张:“刑不可轻妄用,伤一正气,天气乱;伤一顺气,地气逆;伤一儒,众儒亡(逃亡);伤一贤,众贤藏,凡事皆有所动摇。”意思是妄用刑罚,挫伤一个贤士,会使一大批贤士远离或躲藏起来。

作者认为服人、胜人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道、仁和爱利。他说:“古者圣贤,乃贵用道与德,仁爱利胜人也,不贵以严畏刑罚,惊骇而胜服人也。”那么如何以道服人呢?作者就“最好”的管理从高到低排了一个序列,从中可以看出“以道服人”的具体含义:

君王之治也,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其次莫若善于乐成,常悒悒欲成之,比若自忧身,乃可也。其次莫若善于仁施与,见人贫乏,为其愁心,比若自忧饥寒,乃可也。其次莫若善为设法,不欲乐害,但惧而置之,乃可也。其次人有过莫善于治,而不陷于罪,乃可也。其次人既陷罪也,心不欲深害之,乃可也。其次人有过触死,事不可奈何,能不使及其家与比伍,乃可也。其次罪过及家、比伍也,愿指有罪者,慎毋尽灭煞人种类,乃可也。

管理者手上拥有“刑”、“杀”的权力,这些权力会使下属产生惧怕和服从。但作者不认为“服人”专依仗这种力量,作者倡导的是使下属更好地生长、发展。因此,从高到低最好的管理是“存活他人”(善于乐生)“成全他人”(善于乐成)“施惠他人”(善于仁施与)“制定法律,但只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善为设法)“施行教化”(善于治)“不轻罪重惩”(既陷罪也,心不欲深害之)“即使犯下死罪,不搞株连”(人有过触死,不使及其家与比伍)“不赶尽杀绝”(慎毋尽灭煞人种类)。作者的这一主张与其“天道恶杀而好生”,“人乃至尊重”的思想是一致的。

今天,人们的自我意识日益强烈,对硬性管理制度、措施已不能接受。“人的管理”成为管理中的一种趋势。《太平经》作者是从取法天道的前提出发论述人的管理活动的,其依据虽非科学,但重视人的思想对今天的管理实践具有启示。

(三)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即人们彼此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在工作中,协调好领导与下属的人际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在汉魏道家著作中,关于君、臣、民关系如何协调的思想主张,对现代人际协调具有启发意义。

君与臣、臣与民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领导在管理中处于支配地位,但下属并不会被动地接受这种支配,这就要求管理者重新审视上下关系。在协调上下关系问题上,主张“上下一心”、“并力同心”是汉魏时期道家著作中的主要思想。《太平经》提出君臣民“并力同心”说,对如何协调君、臣、民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详尽的阐述。

《太平经》认为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类事物,都由三种基本要素构成。例如气之阴阳中和,世界之天地人,天体之日月星,地貌之水土石,家之父母子,国之君臣民,统治术之道德仁等。三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最终结果是通而为一,即“共治一职,共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国,共成一体”。作者认为这是天地自然法则,不可违背,违背即乱,“三毁三凶矣”。

遵循这种自然法则,君、臣、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依存关系决定了三者应并力同心,和衷共济。正所谓:

故君者须臣,臣须民,民须臣,臣须君,乃后成一事,不足一,使三不成也。故君而无民臣,无以名为君;有臣民而无君,亦不成臣民;臣民无君,亦乱,不能自治理,亦不能成善臣民也;此三相须而立,相得乃成,故君臣民当应无法,三合相通,并力同心,共为一家也。

《太平经》还用“两手”比喻事物的对立面和对立面的协调统一。当事双方如同两手,只有“齐同并力”去施行,才能取得成功。它说:“天有两手,乃常共成凡事。其一手有病邪恶,则无有成事”,“凡事相须而成事者,皆两手也”。君臣、上下是管理中的“两手”,“君与臣者,主传治理凡事人民诸物之两手也”,君臣、上下只有协调统一才能成就事业:“君臣不并力,凡事无从得理。”

这种依存关系的保持就要求上、下能够相爱相治,并力同心。它说:

古者圣帝明王,重大臣,爱处士,利人民,不害伤;臣亦忠信不欺君,故理若神。故贤父常思安其子,子常思安乐其父,二人并力同心,家无不成者;如不并力同心,家道乱矣。失其职事,空虚贫极,因争斗分别而去,反还相贼害……

作者认为依存关系的建立是双方的。在下要忠信,不欺上;在上要重视、爱护下属,为下属谋利益,不给下属带来损害。这样,能够达到“理若神”的管理效果。反之,则会产生对立冲突,给双方带来损害。

在上、下关系上,领导者居于主导地位,保持依存关系,更应该主动为下属着想。作者主张领导者“以民为本”,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与下属同患难共命运。他说:“故治国之道,乃以民为本也。无民,君与臣无可治,无可理也。是故古者大圣贤共治事,但旦夕专以民为大急(首要之务)忧其民也……故天之法,常使君臣民都同,命(皆同命运)同,吉凶同;一职(化生万物之事)一事失正,即为大凶矣。”

《太平经》在强调上对下的爱利的同时,对下属也提出了要求。

1.臣要“忧念其君”

作者认为“上善之臣”应想君王之想,忧君王之忧,不烦扰君王,自己将自己治理好。

夫上善之臣子民之属也,其为行也,常旦夕忧念其君王也。念欲安之心,正为其疾痛,常乐帝王垂拱而自治也,其民臣莫不象之而孝慈也。其为政治,但乐使王者安坐而长游,其治乃上得天心,下得地意,中央则使万民莫不欢喜,无有冤结失职者也。

2.臣要担当“救君”重任

作者还提出强调臣对君要能预为救助,否则罪重不除。这在君臣关系的论述上颇具新意。作者列举了“君衰、君有过失、君失政要、君年少、君年老”五种情况:

臣见君父之衰,救之。

臣知其君有失,将睹凶害而救之。

知君理失其要意,灾害连起,而救助其理之。

臣知其君年少,其贤未能及事而救之。

臣知其君老,有天期而忧之,为其索殊方大贤之助,异策内文,令君更得延年。

同类推荐
  • 科特勒营销思想大全集

    科特勒营销思想大全集

    本书本着实用、全面的原则,通过科特勒营销理念的引导,从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营销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发展新营销思维等方面入手,带给大家全面、具体的营销实战操作方法和技巧解读。300个结合理论与实战的营销知识就如同科特勒亲身传授一样亲切、自然,能让你迅速领悟它的精髓,从而在市场营销中获得成功。
  • 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本书内容包括:城市商业银行的时代大背景;现代城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特征;中小商业银行营销文化等。
  • 这样做商场:超市管理最有效

    这样做商场:超市管理最有效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依次介绍了商场、超市行政办公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商品、采购管理制度,商品储运管理制度,进货、入库票流物流规程,商品变价、盘点票流物流规程,特殊商品管理、处理制度,商品营销、促销管理制度。
  • 老板《老子》释义

    老板《老子》释义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智取胜的行为方式,重义轻利、义利统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理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式,勤劳节简、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个人主体性特征。
  • 左手交朋友右手做生意

    左手交朋友右手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结交有益的朋友是一门学问。做好生意赚大钱,交好朋友成大事。一个人缘好、会选择朋友并懂得维护好朋友关系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的经商心态并且有生意头脑的人,就能够把握和利用好各种场合,轻松交益友,顺利做成生意,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左手交朋友右手做生意》汇聚了众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卓越商人和知名企业家的经商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左手交朋友右手做生意》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维护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如何把握好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等诸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生意场上更好地结交朋友,成功做生意。
热门推荐
  • 都市极品善人

    都市极品善人

    得到一个超级作弊器,是准备虎躯一震,从此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还是泡遍天下美女?本书是新视角,非作恶,非王霸,非情种,非伪善,非纯装,只有一个真正善人的逐渐出现。。。。(提示,1111写不好,只有一女主)三组A签,一定完本。大家收藏票票支持。(所有情节,名字,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胖子保证。请勿对号入座,一切发生在一个幻想世界。)扣扣群,13273813,恩,注明书友,呵呵。
  • 你逃不出命中注定

    你逃不出命中注定

    生活在贵族学校中人气永不掉前三的三位王子。东方宸:拥有着帅气的外表,以及学习、家世、能力无人匹敌红,因为他那自身发出的寒气让人更加想要了解与接近,所以让万千女生追捧,人气从涨不降。皇甫允玥:一双摄人心魂的凤眸,让女生都羡慕的美貌,身边拥有着数不胜数的女性朋友,却绝不会付出真心,典型的花花公子,千万不要爱上他。南宫沐:如风一般温文尔雅的男生,众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温柔与善良是他的代名词,让人会情不自禁的爱上他。知道珍贝贝的出现在他们心中搅起一层层的涟漪,从此校园生活将会不再平静!!
  • 花千骨:三生三世红颜劫

    花千骨:三生三世红颜劫

    满城花开,我已回来,万年等待,你可还在?三生三世红颜归,花千骨意外穿越,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最终恢复记忆,原谅了白子画,和他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 《恋上你的她》

    《恋上你的她》

    心的第一次跳动,在那个记忆里的校园,那个让自己心痛的男孩,虽然第一次说一定不会喜欢上那么坏的男孩。可自己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他。心里的触动让我恋上了他。。。
  • 真武秘境

    真武秘境

    这里没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这是一个武者横行的世界!作为一个重生者,就应该用摧枯拉朽之势干掉一切对手,这是一种气势,也是一种意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保证完本,保证稳定更新,保证不烂尾……
  • 顶级杀手:废柴嫡小姐

    顶级杀手:废柴嫡小姐

    她,是现代鼎鼎有名的第一杀手,拥有超凡异能,却是一抹流失的灵魂她,东璃国四大家族中首富的冰家嫡小姐,是世间难得的天才,却假装成第一废柴一场背叛,她返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世界。拥有绝世异宝的她在异世里混的不比在现代差!双系魔法师?很牛吗,姐还是全系魔法师呢!你等级比我高?没事,大不了群殴!魔武双修很难?为什么我一下就跳了好多阶?练丹师很难得,那为什么就偏偏姐这个废物就是呢?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背后的桃花这么多啊,她躲都躲不过了啊!
  • 敢教日月换新天

    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的梁山我做主》是鄙人的新开的,能上架自然是最好,不能上架也争取写完,说话算数,不算数就真成TJ,呵呵
  • 妖灵夫君来袭:娇妻腹黑小姐

    妖灵夫君来袭:娇妻腹黑小姐

    她,二十三世纪顶尖的“神级”杀手,为好友的幸福,决然放弃自身的未来,不料,却遭到好友无情的背叛与谋害。也许是她的命不该绝,上天垂怜得以魂穿异世。重生,却是个众所周知长相丑陋、资质为零、遭人唾弃欺凌、无所不能的废材。可她偏不信,睁眼,懦弱换凛然,美男集身、开筋脉、各种修炼、逍遥自得展露风华闯一世天。他,冷魅腹黑、艳绝天下,偶然碰上了她。从此,恬不知耻、义不容辞、总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她的身边。她怒,白眼冷对,踹出一脚,叫他滚。他却勾唇微微一笑:你是我的,生生世世,不放手永随身。
  • 成为现实的神话传说

    成为现实的神话传说

    神话降临现实,地球变成了广袤无垠的洪荒。学校里学的是修仙,外出是飞剑,姐姐变成了强大的武者,还多了一个青梅竹马。有谁能够告诉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源自穿越之后张凌的心声
  • 屌丝道士之厄运起源

    屌丝道士之厄运起源

    我,是名普通的高中生,自幼便霉运缠身。一出门就被狗咬!无限次掉进水坑!自从我捡到一本笔记后,一切都改变了!原来柳叶泡水可以见到鬼,灵异事件也接二连三找上门来,我该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