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11900000015

第15章 千里跋涉找中央(2)

“等一会儿,我就来。”一会儿,渡船划过来了,船夫向我们招手:“快来吧。”我们上了船,船夫把舱盖打开,叫我们躺进去。他说,对岸就是兰州通往宁夏的大路,经常有马家队伍来往。我向他打听去打拉池怎么走?他一再叮嘱我们:“你们上岸后不要跟着大路,一直上山,翻到山那边,就是通往打拉池的大路了。”躺在狭小昏暗的船舱里,身子随着小船颠簸起伏,耳边是河水的呼啸。我仿佛看到了在高山峡谷间,勇敢的船夫驾着小舟飞越激流的情景。

我们平安地渡过了黄河,下船时,同行的三个战士把背的盐巴给了船夫一部分,船夫一再道谢。本来,他是豁出身家性命帮助了我们,帮助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可他却向我们道谢,这就是伟大而淳朴的黄河船夫,这就是伟大而淳朴的人民。

夜宿农家

过了黄河,红三十军的三个战士匆匆走了,我因脚痛落了下来,仍旧一个人赶路。翻过山,天色将晚,我来到一个村子,走到一座独院门前,从院门里出来一个人。此人约二十六七岁,留着平头,身穿半旧不新的蓝色中山装。看他这身装束,不像个普通的庄稼汉,倒像是在外做事的人。那青年汉子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我说:“从靖远来的。”“听你的口音像是江西人,怎么到靖远来了?”他继续问道。

我虽不是江西人,但我的南方口音毕竟无法掩饰,只好撒个谎说:“我是八师的,去年打红军路过靖远,因病掉了队,就在老乡家里干活挣口饭吃。”他追问我:“你们第八师师长叫什么名字?”“八师师长叫毛炳文毛炳文是国民党第三十七军军长,其下属第八师师长是陶峙岳。。”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样的问题难不倒我,作为交战的对手,敌军指挥官的情况,我是必须掌握的,更何况这个毛炳文早就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他听了我的回答,沉吟片刻,然后狡黠地说:“不是的,你们师长叫毛泽东吧!”我心里不由一惊:糟了!这人八成是民团里的。在河西几次与敌人遭遇,我都脱险了,今天刚过黄河,却偏偏给人家送上门来,这可真倒霉!我正在思忖对策,那青年汉子却解释说:“我原是二十六路军的,去过江西,同红军打过仗,现在休假回家奉养母亲。”我听到“二十六路军”心里一动,我们的红五军团就是二十六路军宁都暴动的部队,看来他对红军有所了解。

他接着告诉我:“红军现在到了陕北,你们到河西的只是一部分。我知道你有难处,你准备到哪里去?”我不便明说,便托词道:“回家去。”没想到他却对我说:“不要回家,当红军好。红军就在庆阳,你到了庆阳,就找到了红军嘛。”他边说边拉我进了院子,“今天就在我家住一宿,明天再走”。

他又问我:“你在红军里做什么?”我说是个伙夫。他打量着我,推断道:“看样子是个当官的吧,可能官还不小呢,起码是个连长、营长的。”我看他说话一会儿热热乎乎,一会儿又刨根问底,令人难以捉摸,不能不小心提防。我索性不再吭声了,他也没有继续问下去。

他把我带进一间小客房,房里很干净,炕上几条素花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看得出,这是户小康人家。

那青年汉子对屋中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说:“娘,来了个客人,给他做点饭吃。”

老太太望着我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便说道:“你辛苦了,出门在外的人难哟!”

她吩咐儿子给我打来热水洗浴,又亲手给我做了面条,还炒了菜。从讨饭以来,我第一次用热水洗了脸、烫了脚,第一次吃上了热饭热菜。饭后,老太太一再催我睡觉:“你劳累了,好好歇着吧。”

她母子二人出了屋。我坐在炕上仍不敢入睡,担心万一来了民团怎么办。我轻轻推开门向院中观察:这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照得地上白光光的,院子四面都是一人多高的土围子,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在一处墙根下靠着个大树墩子,我估量只要登上树墩就可以翻过围墙,墙外就是大山。我略略踏实了,便和衣靠在炕上歇息,心里却念叨着:不能睡,千万不能睡着。谁知脑袋一挨炕头,就真的睡着了。

等我再睁开眼时,天已大亮,日头出来很高了。我急忙跳下炕,一出门正撞上那青年汉子。他问:“你干什么去?”我说:“打扰你们了,谢谢,我该走了”。“不能走”,他着急地拦住我。

说话间,老太太也过来了,一再留我吃早饭。我想一夜平安无事,看来他们是好人,就留了下来。吃罢饭,我收拾起东西准备走。老太太按住我的干粮袋问:“这里面是什么?”她打开袋子,倒出了发霉的食物:一个饭团,几块干馍,两捧豆子,一撮炒面,生熟软硬什么都有。老人叹了口气,带着几分严厉地说:“这是人吃的吗?不要了,都给我留下喂猪!”

她端来一簸箕白面馍馍,塞进干粮袋。母子俩把我送到院门口,老太太指着前方说:“你从这儿向前走,过去五里路就是通往打拉池的路了。”我谢过他们正要上路,老太太对儿子说:“他记不住,你送他到大路上,他就好走了。”

那位青年汉子一直把我送到大路上。临别时,我握着他的手,泪花花直在眼眶里转。他是好人,他们母子二人都是好人!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我遇到了这样好的人,怎能不使我感动呢?我走出一百多米远了,又忍不住回过头来,只见他仍伫立在路边目送着我。一个猜测顿时跃上我的心头:这个青年如果不是共产党员,起码也是个党的同情者。

分手时,我曾把他的名字和那个村名都记下了。几十年来,我一直想能再见见他们。遗憾的是,时间久了,我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和村名了。如今,那个老太太怕早已作古,那位青年如果还活着,也是年至古稀了。但他当年的模样仍活脱脱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二十六七岁,平头,一身蓝色中山装……

找到了红军

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甘时,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打拉池。如今已过去一个秋冬,红军不知转移到什么地方了,我只好按照红军曾经活动过的区域,追寻红军的踪迹。我走进甘宁交界处的打拉池,街墙上残留的标语一下子跃入眼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些标语尽管已经是陈迹了,但仍像一团火烧得我心里热乎乎的,顿时振奋起来。

我走过一家理发店,想把头发剪一剪。一来因为头发太长了,与当地人很不相称;二来就要找到红军了,总不能以这副样子见战友。我走到店门口,与理发师搭讪起来。我告诉他:“我没有钱,可不可以帮个忙?”理发师爽快地说:“可以,不给钱也行。”但他想了想又劝我:“你要去庆阳,路上要经过一些回民区,你不理发留着胡子倒像个回民,这样会方便些。”显然,他心里明白我是红军,尽管他没有点破。我们两个心照不宣。他又叮嘱我:“如果有人问你是大教还是小教,你就说是小教,记住啊。”我虽没有理发,却对他由衷地感激。告别师傅,我加快脚步继续追寻红军。

我从打拉池向东,经六盘山北面的海原、固原地区,到达陇东的镇原境内。一天晚上,我借宿在骡马店里,同四个赶毛驴做生意的人睡在一个炕上。临睡前,四个生意人兴奋地议论不休:“奇了!驻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我心头一亮,凑过去问他们:“那是支什么队伍?”他们告诉我:“是红军,是红军二十八军第一团。”我压住心头的狂喜,又有意地问了一句:“红军对过路的人不为难吧?”“不为难,好得很呐,你放心吧。”我向他们打听,“此地离王家洼子有多远?”“整整一百里,我们昨天就是从王家洼子动身来的。”我终于听到了红军的确切消息,真高兴啊!这一百里路,我恨不得一步跨过去。躺在炕上,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身边的四个生意人却早已鼾声大作。

鸡叫头遍,天还黑洞洞的,我起身匆匆赶路,一气走到夜里,赶到王家洼子,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党。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我露宿荒野,行讨千里,多少次险处逢生,多少个好心人真诚相助,我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在镇原,我先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西路军指战员,大家虽然被敌人打散了,但都抱着同一个信念——找党去,找红军去,化装潜行,吃尽千辛万苦,又重新聚集到革命的红旗下。

顺便交代一笔,那个陪伴我逃荒要饭的指北针,以后又一直跟随我进了北京城。全国解放后,军事博物馆的同志把它要去陈列出来,作为红军英勇斗争的见证。

李迎选整理,原载《人物》杂志1984年第6期。李聚奎同志,湖南安化人,生于1904年。1928年平江起义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红九军参谋长。此后历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国务院石油工业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同类推荐
  • 本星宇宙战史

    本星宇宙战史

    本星文明已经存在很久很久。这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他们征服了星辰大海,他们打败了拥有高度文明智慧的异星人。他们拥有极大的寿命和强大无比的超能力。然而,本星人仍然只是人!他们创造的宏伟壮观的星际文明仍然无法摆脱所有人类文明的宿命。战争!分裂!自相残杀!在技术时代之后的灵能时代,本星成为了灵能者的天下。基于灵能的超级势力分裂了本星世界。本星宇宙群雄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绝。分裂之后的本星世界,不断扩张,不断征战,演义了恢弘壮阔的史诗!这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具有一种特别的世界观。
  • 谍战孪生姐妹

    谍战孪生姐妹

    1937年,国民党特工罗芝玉特训结束预奔赴新战场。可是一个意外,打乱了她的计划和人生……半本书完结,接着爆发。
  • 战争系统闯世界

    战争系统闯世界

    男主本是一名身手矫捷的雇佣兵,因为被组织出卖给了CIA成为了政治炮灰,结果就愉快地穿越了。什么?谁说身手矫捷就一定要亲力亲为打天下?看我战争系统闯世界!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氏乖乖交出皇位,侵吞中国大量土地沙皇尼古拉二世乖乖割地赔款,明治天皇乖乖受降。至于美国,呵呵呵
  •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分为陆战篇、海战篇、空战篇三篇,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记录了60场经典战役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真相。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既详细地描述了各次战争中的精彩经过,又通过作战实力、战场对决、知识拓展三部分来帮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战斗的过程。《军事大视野丛书: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以通俗凝练的语言,精美的插图,独具特色的知识延伸,期待喜欢军事知识的朋友们阅读此书。
  • 烽火鬼谋

    烽火鬼谋

    韩政面对凶残狡猾的鬼子势必只有以牙还牙,见者必诛!八路军用自己的鲜血,迎着冷眼嘲笑,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用血洒他乡的方式,捍卫了属于中国军人的骄傲。韩政无所畏惧,用智用谋,以血肉之躯,同敌人进行一场又一场的血战,奏响八路军勇斗侵略者和保护国宝的强音,谱写出八路军在反抗日寇侵略者时表现出的情与爱、灵与肉的独特精神境界。韩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之中,铸就了铁血军魂,也成就了一段非凡的人生!谨以此书向为了国家独立、领土完整、民族自由而牺牲的军人致敬!小说,新人新书,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荐。
热门推荐
  • 这朵青莲出淤泥

    这朵青莲出淤泥

    一朵莲花修炼成妖,!一个捉妖师家族的嫡系捉妖师!冷寂的青莲,遗世而绽放,燃烧了黑暗无光的眼睛,却选择用泪水换来最奢侈你温度。(不是虐的哦!!)
  • 熟女心经

    熟女心经

    一个孤独的中年男人,一个像悬崖上一朵奇葩的女人,一场阴谋,有偷情,有权色交易,有扭曲掉的爱情,还有一个默默的咒怨的妻子。他想把她暖干,给她温暖,但一场车祸改变了一切。昨夜牙床上的温香软玉,一瞬间冷去。
  • 偷个皇帝做老公

    偷个皇帝做老公

    不是吧,俺大名鼎鼎地江湖盗后奚留香,穿越成常年痴痴呆呆地傻妃?盗亦有道,飞贼,这是个技术活儿,他们拿走一草,她要偷回一金。怎么会,她偷的那个就是……见过腹黑吗?见过铁腕吗?为什么让她给偷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膜拜我的黑道女友

    膜拜我的黑道女友

    她,以另一种身份回国。曾经抛弃她的人,她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损失的是有多少。曾经欺骗她的人,她要让她们尝尝自食其果的滋味。曾经辱骂她的人她要比她们更毒舌。殊不知,一直有一个男人在背后为她收拾一切都烂摊子。她经过一次失败的爱情,以为以后不会再爱了,可是某腹黑爷,重新让她坠入爱情的深渊。某女:“我不要结婚,我不要结婚,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廷皓,为了我们的幸福,不要结婚好不好?”某爷:“可是不结婚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某女汗颜
  • 权倾天下之惊华七小姐

    权倾天下之惊华七小姐

    她阴沟里翻船,从纵横二十四世纪的第一大盗成了天曜大陆的废物七小姐!嫡母欺凌、庶姐骄横,更是因为废柴而被未婚夫退婚!米粒之光,岂敢与艳阳争辉!收拾完渣男贱女,她要努力修炼,登上人生顶峰!一切都圆满,就差个男人!只是……没人跟她说过,这年头的高富帅都有倒贴的毛病!这凤玄大帝能不能消停点,别一天到晚争风吃醋!鬼王可不可以不要两面派,人前人后一样冷酷不好么!两个圣子大人能不能不要一个卖萌一个装可怜,爷这不是收容所!人界帝王可怜兮兮:“红缨姐姐,你……”“滚!”众人心有灵犀。他们还没抢完呢!陌红缨咆哮:“一个个都没吃药么!都给爷回!家!吃!药!”
  • 栀花落夏有无期

    栀花落夏有无期

    “夏栀夏栀,我爱你。”他在她耳边轻语,她搂住他的脖子,在他唇上轻轻一吻“我也爱你,洛华。”他别动声色的爱她,她亦把爱埋在心里。生根,发芽,,,却在要开花之时,骨朵被打掉。她心念着他绝然离去,再归回寻他时,他成了她崩溃的痛伤。“洛华,我爱你,好爱好爱你。”栀花香欲醉人却不在归但妨心会碎无悔爱一回短暂的一生却辉煌耀眼。黑暗里的光芒,耀眼,触碰不到。作者:《栀花落下有无期》致我远在天堂的‘洛华’
  • 花季心语

    花季心语

    每个人都有十八岁的花季,每个人的花季都不一样,我的花季心语就是你来过我的青春便好。——《花季心语》
  • 忆情缘:相思恨如海

    忆情缘:相思恨如海

    那一天,那一分,那一秒,或许只是一瞬间,可就是那一瞬间,我爱上了你,可是我爱你却总伤害你,当落花飘零在地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爱伤得你遍体鳞伤......情,多么可笑的字眼,我拥有了一切,却不配拥有你对我的情。
  • 二货小青梅:竹马在这,快扑倒

    二货小青梅:竹马在这,快扑倒

    “小哥哥你好,我叫顾承诺!”那一年,她两岁,他四岁。她穿着可爱的粉色公主裙跑到他面前。“哥哥,你会一直照顾我的,对吗?”那一年,她八岁,他十岁。她脸色苍白地扑进他怀里。“哥哥,我不喜欢别人,只喜欢你!”那一年,她十二岁,他十四岁。她当着大家的面向他告白。“哥哥,我们永远只能是兄妹的关系吗?”那一年,她十八岁,他二十岁。看到他带着女朋友归来,她崩溃了。“不,我们,会是最亲密的人,你是我一生的挚爱。”这是他的回复……
  • 这方水土

    这方水土

    写文章而能一炮打响,一夜成名,这是最理想的境界。回顾本世纪初叶的文坛大家,不少人正是这样。比如胡适,人尚在美国留学,隔洋寄来的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就使他在故国一纸风行,万口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