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700000010

第10章 《红楼梦》之精神1 (2)

这两者似乎异曲同工,但叔本华的解决方案绝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按照叔本华所谓的“男女之爱的形而上学”,恋爱是为了结婚,结婚是为了繁衍,繁衍是为了种族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恋爱的热情依靠的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会让人把种族目的当成个人目的,而一旦种族目的(也就是传宗接代)达成之后,幻觉也就随之消散了。叔本华还以意大利的著名诗人彼特拉克为例,说如果彼特拉克的热情已经得到了满足,那么他的歌声早就停下来了,就像鸟儿在产过卵之后一样。所以,年轻男子最好能够抵御住异性的诱惑,不要让自己做了种族意志的傀儡。

其实情欲问题,在今天看来主要是个生物学的问题,我们可以很杀风景地回答伯格、叔本华和王国维:都是基因惹的祸。但在百年之前,解题的思路从哲学上寻,从文学上寻,纵然是错的,却是美的。何况叔本华虽然得出了一个几乎会令所有人不快的结论,但在理据上却能够与今天的生物学研究暗合。

【原文2-2】

彼于开卷即下男女之爱之神话的解释。其叙此书之主人公贾宝玉之来历曰:

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哀。(第一回)

此可知生活之欲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过此欲之发现也。此可知吾人之堕落,由吾人之所欲,而意志自由之罪恶也。夫顽钝者既不幸而为此石矣,又幸而不见用,则何不游于广漠之野,无何有之乡[1],以自适其适,而必欲入此忧患劳苦之世界,不可谓非此石之大误也。由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2],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欤。又于第百十七回中,述宝玉与和尚之谈论曰:

“弟子请问师父,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那和尚道:“什么是幻境,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罢了。我是送还你的玉来的。我且问你,那玉是从那里来的?”宝玉一时对答不来。那和尚笑道:“你的来路还不知,便来问我。”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吧。”那僧笑道:“早该还我了。”

所谓“自己的底里未知”者,未知其生活乃自己之一念之误,而此念之所自造也。及一闻和尚之言,始知此不幸之生活,由自己之所欲;而其拒绝之也,亦不得由自己,是以有还玉之言。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入红尘者,非彼二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3]者,亦非二人之力,顽石自己而已。此岂独宝玉一人然哉?人类之堕落与解脱,亦视其意志而已。而此生活之意志,其于永远之生活,比个人之生活为尤切。易言以明之,则男女之欲,尤强于饮食之欲。何则?前者无尽的,后者有限的也;前者形而上的,后者形而下的也。又如上章所说,生活之于苦痛,二者一而非二,而苦痛之度,与主张生活之欲之度为比例。是故前者之苦痛。倍蓰于后者之苦痛。而《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

【注释】

[1]广莫之野,无何有之乡:这是《庄子》的常用语,字面意思是:广袤的原野,虚无的所在。在《庄子?逍遥游》里,惠施讥讽庄子的言论大而无用,就像一棵叫做樗的大树,虽然体型很大,但什么用处都没有,木匠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庄子反击说:你看野猫和黄鼠狼,小巧灵活,东蹿西跳地捕食,却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死在猎人的罗网里。再看那牦牛,身体像云彩那么大,但捉不了老鼠。现在你既然有了这么一棵偌大的樗树,为什么不把它种在广漠的旷野,无何有之乡,然后自在地在树下乘凉呢?

[2]百二十回之事实:在王国维写作《红楼梦评论》的时代,学者们还没有考证出《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别人的续作,王国维以为全部文字都出自一位作者之手。

[3]彼岸:佛教术语。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到彼岸”,也就是解脱、涅槃、跳出生死轮回。佛法的很多论证都在证明此间世界都是苦,那些所谓的快乐其实也是苦。总而言之两句话:世界是苦的,人生是苦的。从“苦”再往前推进一步,结论就是:人生和世界都是不值得留恋的。但自杀没用,因为自杀之后业力未消,依然要在轮回当中饱受生老病死之苦,历结不歇,所以才有必要修习佛法,这是斩断轮回的唯一途径。

这才是佛教的原貌和本义,既没有心灵鸡汤,也不会升官发财保平安,所以大家切莫以现代人对佛教的主流印象来理解本文中的佛教概念,王国维自己正是在佛教的本义上使用这些概念的。

【解说】

《红楼梦》第一回里,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顽石未用的故事,王国维以为这就是对男女之爱的一种神话的解释,由此可见生活之欲早在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人生不过是对生活之欲的发现罢了。

顽石不幸地生为顽石,又幸运地不为女娲所用,岂不正像《庄子》所描绘的那棵因为派不上任何用场而得以全角保身的樗树一样,大可悠游于逍遥之境吗。这石头却给自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投身到忧患的人间去了。正是这一念之差,才有了十九年的人生和一百二十回的故事。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没有一点关系。

这石头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有了欲望便有了堕落,而钟摆式的人生无非来自于自由意志的选择,倒也不必责怪别人。乃至《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七回,宝玉与和尚的一番对话,在“还玉”的禅机中才有了豁然的觉悟:

“弟子请问师父,可是从太虚幻境而来?”那和尚道:“什么是幻境,不过是来处来,去处去罢了。我是送还你的玉来的。我且问你,那玉是从那里来的?”宝玉一时对答不来。那和尚笑道:“你的来路还不知,便来问我。”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吧。”那僧笑道:“早该还我了。”

问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答从来处来,向去处去,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禅宗机锋式的语言,研究者们在这一点上作过许多过度的阐释,其实对于这样的机锋,我们只要了解它在佛理上的渊源,便一点都不难理解。

《坛经》里边,慧能大师为听众们讲解自己这一派的理论精要,说归结起来无非三大纲领,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所谓无相,就是接触周围的事物却不执著于这些事物;所谓无念,就是既有各种心念生起却不执著于这些心念;所谓无住,是说人本来的心念就是迁流不息的。

打个比方,我们普通人的心灵就像一块海绵,总会不由自主地吸附外界的东西,而得道者的心灵却像一片平静的池塘,当鸟儿飞来,池塘里就会影现它的倒影;当鸟儿飞走,倒影也随之不见。如果心念能够像池塘这样自然流转,人也就摆脱了束缚,当即成佛;若是心念被外界的事物粘滞住了,如同当鸟儿飞走之后,池塘上还印着它的倒影,执念而不放手,佛性也会随之而去,人也就不会解脱成佛了。

宝玉问和尚是否从太虚幻境来,和尚无论答“是”还是答“否”,都是一种粘滞。只有从来处来,向去处去,才像那面平静的池塘一样,无执著、无挂碍,念念不住,了无束缚。

和尚来寻宝玉,为的是“还玉”。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大量使用谐音的暗示,比如甄士隐、贾雨村,乃至丫鬟、小厮,处处让人联想。王国维便也从这个“还玉”联想到了“还欲”,由此生发出一大段的议论。这玉、欲之辩,于《红楼梦》似乎大是牵强,但于叔本华和王国维的哲学却自有一番深意。

王国维以为,和尚谓宝玉“自己的底里未知”,此时的宝玉虽然大感生活之苦,却不知道这苦果正源于自己当年在大荒山无稽崖畔的一念之误,此刻一听和尚的点化,才知道这不幸的生活正由于自己的欲念,若想从中解脱出去,势必也从欲念一项上下大工夫,所以才有“还玉”之言。这“玉”不过是生活之欲的隐喻罢了。所以说携玉踏入红尘的,并不是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而是那顽石自己;解脱而入于彼岸的,也不由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之力,一样在于那顽石自己。

由此推而广之,人类的堕落与解脱也在于每个人自己,也就是王国维将在后文说到的“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

【原文2-3】

而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彼知生活之无所逃于苦痛,而求入于无生之域。当其终也,恒干[1]虽存,固已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矣[2]。若生活之欲如故,但不满于现在之生活而求主张之于异日,则死于此者,固不得不复生于彼,而苦海[3]之流,又将与生活之欲而无穷。故金钏之堕井也,司棋之触墙也,尤三姐、潘又安之自刎也,非解脱也,求偿其欲而不得者也。彼等之所不欲者,其特别之生活,而对生活之为物,则固欲之而不疑也。故此书中真正之解脱,仅贾宝玉、惜春、紫鹃三人耳。而柳湘莲之入道,有似潘又安;芳官之出家,略同于金钏。故苟有生活之欲存乎,则虽出世而无与于解脱;苟无此欲,则自杀亦未始非解脱之一者也。如鸳鸯之死,彼固有不得已之境遇在;不然,则惜春、紫鹃之事,固亦其所优为者也。

【注释】

[1]恒干:躯干。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同类推荐
  • 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不是随意落笔,而是尽可能地广泛阅读和查找,然后用心思考,倾情写作,花费了大量心血,并不时进射出思想的火花。当然,由于经历、阅历和知识面的局限,她对中国现当代史尚未来得及系统研究,对文化名人的经历了解得还不够全面,无疑影响了某些文章的深度和厚度。但是,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在一个基本为零的起点上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十分难得与可贵的,没有一份对文化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从《文人·炼狱——小女子品读向阳湖》的压卷之作——《论大变局时代与向阳湖文化的内在联系》,也足可以看出小女子独立的研究已渐人佳境。
  • 新揭“红楼”隐密

    新揭“红楼”隐密

    本书作者以《红楼梦》文本和史料为基础,以独特事件为切入点,将《红楼梦》文本中的“真事隐”难题视作“红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推理、论证、揭示、破解了这一“猜想”,部分破译、解读了曹雪芹的写作密码。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热门推荐
  • 御剑仙缘

    御剑仙缘

    一世为人,一世为仙,散尽一身修为逆转时空只为红颜笑
  • 干活啦!巫妖大人

    干活啦!巫妖大人

    这是一个(自认为)正直(其实是逗比)的巫妖带着系统一起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恩,你就当真的听。我绝对不会祸害世界的,绝对不会!(反正我是不信)其实咱也是个好人......呃......好巫妖?算了,不纠结了,总之都是系统害的(系统:怪我咯),我一定会战胜这该死的系统,做一个爱读书、爱看报、爱和平、爱妹子的四好青年!(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最后一个才是重点)PS:作者为高三在校生,时间紧凑,故只能每周一更,大假期时酌情加更,请大家见谅。
  • 战鼠

    战鼠

    万阳重生为鼠,掀起一场饕餮战鼠的异界征战之旅!-----纯异兽类小说,不化人!新书稚嫩,求推荐,收藏!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从个人幸福管理,爱情幸福管理、亲子幸福管理与家庭幸福管理四个方面出发,积极倡导一种平衡生活的理念,准确剖析爱情、家庭与事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以洗练窖智的语言解密终极幸福的真谛,告诉我们用心活在每一个当下的重要性。
  • 蜀僚问答

    蜀僚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云之殇

    流云之殇

    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或许,故事中的他或她便是你我。他大学毕业怀揣着梦想到上海打工,本想着能在这梦想之城闯出一片天地。不料现实却让他屡屡挫败,最后竟落得锒铛入狱。至此,命运转折,他成了一代枭雄。她虽居于闹巿,却宛若空谷幽兰,单纯得就像一个孩子。原本两人本该无交集。但一场意外邂逅却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故事,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他们也都在为对方努力地改变着。殊不知,早在一开始,离歌就己奏响!
  • 丧尸档案

    丧尸档案

    公元2020年,环境收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太阳辐射,以及河流污染导致,地球上的物种一一开始灭绝,人类因为有着高度的医疗技术才拥有少数的人类存活下来,,人口数量从2013年的60亿一顿减少到如今的18亿左右,而在这些人类中一半以上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带有疾病,未来在这个地球继续生存,人们开始全力回复环境,由于人类不懈努力的回复环境,使得污染渐渐控制下来。但是随着人类的渐渐死亡新一轮的疾病使医学家们束手无策。在这个时候玛雅医药公司诞生了,玛雅公司集合了全世界的药物研发者通过不懈努力,提取受放射性污染的植物以及地心不知名的物质,研发出了许多的药物,并且效果显著,很多疾病患者得到解救。
  •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军事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变幻莫测的一种现象。正因如此,那些在战争中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便令人惊叹和折服。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战斗故事被人久久传诵。
  • 腹黑老公:离婚请签字

    腹黑老公:离婚请签字

    她被亲妹妹设计送上其他男人的床,一夜醒来面对的是千夫所指,丈夫当众宣布要跟她离婚。原本想那一夜情就当作没发生,却不想那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老公的舅舅,再变成她的上司,无时无刻地不在她面前出现……“叶家的人似乎都不喜欢你。”“这事还不归你管吧?‘舅舅’”她加重了称呼!他却直接欺身吻上她,在她的耳边呢喃:“叫舅舅不好听,换个称呼怎么样?”
  • 倾尽离歌:舞出繁华

    倾尽离歌:舞出繁华

    安琬想着要结束了,一切都要结束了,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了,不过是离歌,唱着唱着,总有唱完的一天啊。“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舞女,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棋子。”母亲,琬儿被利用了呢!“这天下是你们的!与我何干?”……分了……离了……就连自己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