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一个人的生命,只有有助于他人,才能称得上喜悦与幸福。
有一位50岁的女人,丈夫去世不久,她的儿子又坠机身亡。她被悲伤和自怜的感情所包围,久而久之得了忧郁症,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位智者知道她的情况后,劝她去做些能使别人快乐的事情。
一个50岁的人能做些什么呢?她过去喜欢养花,但自从她的丈夫和儿子去世后,花园就都荒废了。她听了智者的劝告后,开始修整花园,撒下种子施肥灌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就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从此,她每隔几天便将亲手栽培的鲜花送给附近医院里的病人。她给医院里的病人送去了爱心和温馨,换来了一声声的感激。这些美好的感激轻柔地流入她的心田,治愈了她的忧郁症。她还经常收到痊愈者寄来的卡片和感谢信。这些卡片和感谢信帮助她消除了孤独感,使她重新获得了人生的喜悦。
与人为善,你也会得到善;与人为善,并不是只有大富翁才能做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怀着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别人,但是他可能会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行更多的善事。
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盲人微笑着说:“我提着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同时,手提着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碰到我身上,保护了我自己。”
我们在送别人一束玫瑰花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下了最持久的芳香。一颗温柔的爱心、一种爱人的性情,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给予他人以爱、同情和鼓励,我们本身却并未因为给予而有所减少,只会由于给予而获得更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吕洞宾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吕洞宾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吕洞宾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吕洞宾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幸福吗?”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幸福,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吕洞宾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一个月后,吕洞宾从这里路过,见那男子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
“唉!尽管我拥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幸福。老人家,请你把幸福赐给我吧!”男子说。
吕洞宾笑道:“你需要幸福吗?孩子,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
吕洞宾一个月后又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子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舍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了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送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孩子,现在,你感到幸福了吗?”吕洞宾问。
“幸福了!幸福了!”男子笑着说,“原来,幸福就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乞求时,得到了这个,又想得到那个,永远不知什么叫幸福。当我付出时,我为我自己人格的完美而自豪、幸福;为我对人类有所奉献而自豪、幸福;为人们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而自豪、幸福。谢谢您,您终于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幸福。”